資源簡介 第16課 三國鼎立導學案【思維導圖】【新課標要求】知道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學習目標】掌握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的時間、結果及影響;知道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基本史實,了解三國經濟的發展情況【學習重難點】重點: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國鼎立局面形成難點: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素養導學】史料實證:結合材料多角度分析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曹操一勝一敗的原因時空觀念:通過《三國鼎立形勢圖》,辨別三國位置,了解鼎立局面形成的過程,認識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唯物史觀:對比評價曹操,學會一分為二地評價歷史人物【學生自主研習】一.官渡之戰1.時間、地點:2.交戰雙方:3.結果、特點:4.影響:二.赤壁之戰1.時間、地點:2.交戰雙方:3.結果、特點:4.影響:【思維導引】曹操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而是東漢末年人三.三國鼎立1.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國名稱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魏蜀吳2.簡述魏蜀吳三國經濟發展(1)曹魏:(2)孫吳:(3)蜀漢:【思維導引】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標志:229年孫權建立吳國【板書設計】【課堂總結】教材介紹了兩次重要的戰役: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這兩次戰役與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因果明確,脈絡清晰,易于被學生接受和理解【教學反思】曹操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本節課在導入部分時采用其戲劇中的形象和史書中的形象進行對比,創設歷史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本課涉及的時間較多,如何讓學生掌握這些史實的時間,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如在講述三國鼎立的知識點,通過畫表格的形式進行歸納。如何看待三國鼎立這一局面,如何全面評價曹操、諸葛亮、孫權等歷史人物是本課內容的難點,采用了小組討論的形式,教師先對人物評價的方法進行指導,然后再指導學生對曹操進行評價。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史觀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本課教學中貫穿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課堂達標測試】一、選擇題1.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A. 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和發展時期B. 是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時期C. 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D. 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分裂時期2.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之一。與下圖中①②③對應的朝代是A. 商朝、秦朝、三國 B. 隋朝、唐朝、元朝C. 商朝、唐朝、明朝 D. 秦朝、唐朝、十六國3.三國時代,波瀾壯闊、英雄輩出。下列史實不是發生在這一時期的是A. 曹操率軍南下和孫劉聯軍在赤壁大戰B. 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C. 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魏D. 孫權在建業稱王,國號吳4.東漢末年決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戰役是:A. 長平之戰B. 城濮之戰C. 赤壁之戰D. 官渡之戰5.之所以說三國鼎立是分裂中孕育統一,其依據是A. 破壞了民族關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B. 局部統一,為新王朝的建立創立了條件C. 政權割據,形成了國家分裂局面 D. 戰亂頻繁,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6.三國時期,孫權派大將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A. 黃巖島 B. 釣魚島 C. 臺灣 D. 海南島7.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一種好方法,它能將復雜的歷史比較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下面哪一幅圖反映了222年三國鼎立的形勢?A. B. C. D.8.“北平袁紹,南拒孫劉,青梅煮酒間,問天下英雄有幾?因事設奇,唯才是舉,鐵槊賦詩處,笑人間霸業如何!”這段材料稱道的人物應是A. 劉備 B. 孫權 C. 諸葛亮 D. 曹操9.運用表格歸納整理歷史事件是歷史學習常用的學習方法。閱讀下表中的相關史實,你認為空缺處應該填寫的是戰役名稱 時間 交戰雙方 結果 意義① 200年 曹操和袁紹 曹操以少勝多獲勝 為曹操以后統一北方打下基礎赤壁之戰 208年 曹操和孫劉聯軍 孫劉聯軍以少勝多獲勝 ②A. ①官渡之戰②全國趨向統一B. ①巨鹿之戰②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基礎C. ①巨鹿之戰②全國趨向統一D. ①官渡之戰②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基礎10.請給如圖命制一個恰當的名字,應該是A. 張騫通西域示意圖B. 北民南遷示意圖C. 三國鼎立示意圖D. 諸侯爭霸示意圖二、綜合題:11.2009年12月,河南安陽發現一座大墓,一些學者依據該墓的規模、形制及遺物及文獻記載等,認定是曹操墓,由此引發了各界對曹操的熱議。材料一本名:曹操別稱:曹阿瞞字:孟德出生地:沛國譙(今安徽毫州)人出生日期:155年逝世日期:220年地位:_______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本名:曹操別稱:曹阿瞞字:孟德出生地:沛國譙(今安徽毫州)人出生日期:155年逝世日期:220年地位:_______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1)將材料一所示曹操的檔案補充完整。材料二 207年,曹操基本統一了北方,當他得勝還朝途經渤海邊時,留下了豪情滿懷的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2)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的是哪一事件?詩中的“壯心”指的是什么?他實現了嗎?原因是什么?材料三(3)寫出材料三中由曹操后人建立的政權的序號及開國者的姓名。(4)對于曹操,魯迅曾這樣評價:“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想起《三國演義》,更而想起戲臺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描述你心目中的曹操。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黃河流域。這場戰爭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材料二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分裂割據逐步走向統一的發展過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三國鼎立創造了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三國均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在對抗中進步,在競爭中發展,從而推動了經濟、政治、文化的恢復和發展。(1)材料一中的這場戰爭的名稱是什么?請你寫出這場戰爭的交點雙方。(2)材料二中三國鼎立是指哪三個國家?(3)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回答,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為什么?參考答案【學生自主研習】一.官渡之戰1.200年、官渡2.曹操與袁紹3.曹操以少勝多取勝4.影響:為以后曹操統一北方打下基礎二.赤壁之戰1.208年、赤壁2.孫劉聯軍與曹操3.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取勝4.影響: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三.三國鼎立1.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國名稱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魏 220年 曹丕 洛陽蜀 221年 劉備 成都吳 229年 孫權 建業2.簡述魏蜀吳三國經濟發展(1)曹魏:重視農業生產,大力興修水利(2)孫吳:開發江東,制造發達,發展了海外貿易;230年,孫權派衛溫率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大陸與臺灣的聯系(3)蜀漢:發展經濟,改善民族關系,加速了西南地區的開發一、選擇題1.B2.A3.A4.C5.B6.C7.D8.D9.D10.C二.綜合題11.(1)東漢末年(三國時期)(2)官渡之戰;統一全國,免除戰亂;沒有;赤壁之戰戰敗,沒有完成統一。赤壁之戰后,三國鼎立逐步形成,紛爭不已。(3)①;曹丕(4)曹操生活在東漢末年,是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言之有理即可)12.(1)赤壁之戰;曹操與孫權、劉備聯軍。(2)魏、蜀(或蜀漢)、吳;(3)是歷史的進步;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分裂割據逐步走向統一的發展過程;三國鼎立創造了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三國均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發展經濟,促進生產;因此,這一時期的歷史是在進步。(答出一點意思相近也可。)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