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 波的干涉[學習目標] 1.理解波的疊加原理,會根據波的疊加原理判斷振動加強點和振動減弱點(難點)。2.知道形成穩定干涉圖樣的條件,認識干涉圖樣(重點)。3.能利用波的干涉解釋有關物理現象。一、波的疊加1.觀察如圖所示的兩列波相遇時和相遇后的特點,說一說兩列波在傳播過程中,相遇時和相遇后遵循什么規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當教室內樂隊合奏時,我們聽到的某種樂器的聲音與這種樂器獨奏時發出的聲音是否相同?這種聲音是否受到了其他樂器的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波的獨立傳播:兩列波在彼此相遇并穿過后,仍然保持各自的________、________等運動特征不變,繼續沿著原來的方向傳播,彼此之間互不影響。2.波的疊加原理:幾列波相遇時能夠保持各自的運動特征,繼續傳播,在它們重疊的區域里,介質的質點________參與這幾列波引起的振動,質點的位移等于這幾列波單獨傳播時引起的位移的____________。(1)兩列波相遇并彼此穿過后各自的振動特點會受到影響。( )(2)兩列波疊加時,質點的位移一定增大。( )(3)兩列波疊加時,質點的位移可能減小。( )(4)只有頻率相同的兩列波才可以疊加。( )例1 如圖所示,波源S1在繩的左端發出頻率為f1、振幅為A1的半個波形a,同時另一個波源S2在繩的右端發出頻率為f2、振幅為A2的半個波形b,且f1A.兩列波比較,a波將先到達P點B.兩列波在P點疊加時,P點的位移最大可達A1+A2C.b的波峰到達P點時,a的波峰還沒有到達P點D.兩列波相遇時,繩上位移可達A1+A2的點只有一個,此點在P點的右側例2 (2022·江蘇泰州市高二期末)如圖,兩列簡諧橫波分別沿x軸正方向和負方向傳播,波速均為0.4 m/s,兩個波源分別位于x=-0.2 m和x=1.2 m處,波源的振幅均為3 cm。圖為t=0時刻兩列波的圖像,此刻平衡位置在x=0.2 m和x=0.8 m的P、Q兩質點恰好開始振動。質點M的平衡位置處于0.5 m處。關于各質點運動情況判斷正確的是( )A.質點P、Q起振方向相反B.t=0.75 s時刻,質點P、Q都運動到M點C.t=1.5 s時刻,質點M的位移為3 cmD.在0~1.5 s時間內,質點M運動的路程為18 cm二、波的干涉1.定義________相同、____________恒定、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兩列波疊加時,某些區域的振動總是加強,某些區域的振動總是減弱,這種現象叫作波的干涉。2.干涉條件(1)兩列波的________必須相同。(2)兩個波源的____________必須保持不變。(3)兩列波的________________必須相同。3.干涉的普遍性一切波在一定條件下都能夠發生干涉,干涉是波特有的現象。在波的干涉現象中,能不能認為振動加強點的位移始終最大,振動減弱點的位移始終為零?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產生穩定干涉圖樣的兩列波的振幅越接近,干涉圖樣越明顯。2.干涉圖樣及其特點(1)干涉圖樣:如圖所示。(2)特點①加強區始終加強,減弱區始終減弱(加強區與減弱區不隨時間變化)。②加強區和減弱區的位置固定不變,加強區與減弱區互相間隔。(3)振動加強點和減弱點的理解①加強點:振幅最大,為兩列波的振幅之和,即A=A1+A2②減弱點:振幅最小,為兩列波的振幅之差,即A=|A1-A2|③每個質點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簡諧運動,質點的位移都隨時間變化,如加強點的位移也可以為零,某時刻減弱點的位移也可以大于加強點的位移,若兩列波的振幅相等,則減弱點的合振幅為零,并不振動。(1)兩列波發生干涉時,振動加強的位置和減弱的位置是不變的。( )(2)在振動減弱的區域,各質點都處于波谷。( )例3 (2022·北京人大附中期末)關于機械波的干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兩列頻率相同的波相遇時,只有波峰與波峰相遇的點才是振動加強的點B.兩列頻率相同的波相遇時,介質中振動加強的質點在某時刻的位移可能是零C.兩列頻率相同的波相遇時,振動加強的質點的位移總比振動減弱的質點的位移大D.兩列頻率不同的波相遇時,因為沒有形成穩定的干涉圖樣,所以兩列波沒有疊加例4 如圖所示,S1、S2是兩個步調完全相同的相干波源,其中實線表示波峰,虛線表示波谷。若兩列波的振幅均保持5 cm不變,關于圖中所標的a、b、c、d四個質點的振動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質點d始終保持靜止不動B.質點b振動始終加強,c質點振動始終減弱C.圖示時刻,b、c兩質點的豎直高度差為10 cmD.質點a振動介于加強點和減弱點之間例5 如圖(a),在xy平面內有兩個沿z方向做簡諧振動的點波源S1(0,4)和S2(0,-2)。兩波源的振動圖線分別如圖(b)和圖(c)所示。兩列波的波速均為1.00 m/s。兩列波從波源傳播到點A(8,-2)的路程差為________m,兩列波引起的點B(4,1)處質點的振動相互__________(填“加強”或“減弱”),點C(0,0.5)處質點的振動相互________(填“加強”或“減弱”)。振動加強點和減弱點的判斷方法1.條件判斷法:頻率相同、振動情況完全相同的兩波源產生的波疊加時,加強、減弱條件如下:設點到兩波源的距離差為Δr,則當Δr=kλ時為加強點,當Δr=(2k+1)時為減弱點,其中k=0,1,2…若兩波源振動步調相反,則上述結論相反。2.現象判斷法:若某點處總是波峰與波峰(或波谷與波谷)相遇,該點為加強點;若總是波峰與波谷相遇,則為減弱點;若某點處是平衡位置和平衡位置相遇,則讓兩列波再傳播T,看該點是波峰和波峰(波谷和波谷)相遇,還是波峰和波谷相遇,從而判斷該點是加強點還是減弱點。4 波的干涉[學習目標] 1.理解波的疊加原理,會根據波的疊加原理判斷振動加強點和振動減弱點(難點)。2.知道形成穩定干涉圖樣的條件,認識干涉圖樣(重點)。3.能利用波的干涉解釋有關物理現象。一、波的疊加1.觀察如圖所示的兩列波相遇時和相遇后的特點,說一說兩列波在傳播過程中,相遇時和相遇后遵循什么規律?答案 (1)相遇時凸起的高度比原來的更大一些。(2)兩列波相遇后仍然保持原來各自的運動狀態繼續傳播,并沒有受到另一列波的影響。2.當教室內樂隊合奏時,我們聽到的某種樂器的聲音與這種樂器獨奏時發出的聲音是否相同?這種聲音是否受到了其他樂器的影響?答案 相同,沒有受到其他樂器的影響。1.波的獨立傳播:兩列波在彼此相遇并穿過后,仍然保持各自的波長、頻率等運動特征不變,繼續沿著原來的方向傳播,彼此之間互不影響。2.波的疊加原理:幾列波相遇時能夠保持各自的運動特征,繼續傳播,在它們重疊的區域里,介質的質點同時參與這幾列波引起的振動,質點的位移等于這幾列波單獨傳播時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1)兩列波相遇并彼此穿過后各自的振動特點會受到影響。( × )(2)兩列波疊加時,質點的位移一定增大。( × )(3)兩列波疊加時,質點的位移可能減小。( √ )(4)只有頻率相同的兩列波才可以疊加。( × )例1 如圖所示,波源S1在繩的左端發出頻率為f1、振幅為A1的半個波形a,同時另一個波源S2在繩的右端發出頻率為f2、振幅為A2的半個波形b,且f1A.兩列波比較,a波將先到達P點B.兩列波在P點疊加時,P點的位移最大可達A1+A2C.b的波峰到達P點時,a的波峰還沒有到達P點D.兩列波相遇時,繩上位移可達A1+A2的點只有一個,此點在P點的右側答案 C解析 因兩列波波速相等,故兩列波能同時到達P點,A錯誤;因f1λ2,故當兩列波同時到達P點時,a波的波峰離P點的距離比b波的波峰離P點的距離大,因此兩波峰不能同時到達P點,兩波峰應在P點左側相遇,此位置對應的位移為A1+A2,位移最大,綜上所述,B、D錯誤,C正確。例2 (2022·江蘇泰州市高二期末)如圖,兩列簡諧橫波分別沿x軸正方向和負方向傳播,波速均為0.4 m/s,兩個波源分別位于x=-0.2 m和x=1.2 m處,波源的振幅均為3 cm。圖為t=0時刻兩列波的圖像,此刻平衡位置在x=0.2 m和x=0.8 m的P、Q兩質點恰好開始振動。質點M的平衡位置處于0.5 m處。關于各質點運動情況判斷正確的是( )A.質點P、Q起振方向相反B.t=0.75 s時刻,質點P、Q都運動到M點C.t=1.5 s時刻,質點M的位移為3 cmD.在0~1.5 s時間內,質點M運動的路程為18 cm答案 D解析 根據“同側法”可以判斷,質點P起振方向沿y軸負方向,質點Q起振方向也沿y軸負方向,兩質點的起振方向相同,A錯誤;質點不隨波傳播,B錯誤;1.5 s時間內機械波傳播的距離為Δx=1.5 s×0.4 m/s=0.6 m,即圖示t=0時刻x=-0.1 m和x=1.1 m處質點的振動情況在t=1.5 s傳播到M點,結合圖像可知,此時M點的位移為y=3 cm+3 cm=6 cm,C錯誤;機械波的波長為λ=0.4 m,則機械波的周期為T==1 s,質點P、Q起振方向相同,且兩質點到M的距離相等,可知M點為振動加強點,M點的振幅為AM=3 cm+3 cm=6 cm,從t=0時刻經Δt1時間機械波傳播至M點,Δt1= s=0.75 s,由此可知,在0~1.5 s時間內,質點M振動了0.75 s=T,則在0~1.5 s時間內,質點M運動的路程為s=3×6 cm=18 cm,D正確。二、波的干涉1.定義頻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動方向相同的兩列波疊加時,某些區域的振動總是加強,某些區域的振動總是減弱,這種現象叫作波的干涉。2.干涉條件(1)兩列波的頻率必須相同。(2)兩個波源的相位差必須保持不變。(3)兩列波的振動方向必須相同。3.干涉的普遍性一切波在一定條件下都能夠發生干涉,干涉是波特有的現象。在波的干涉現象中,能不能認為振動加強點的位移始終最大,振動減弱點的位移始終為零?為什么?答案 不能,振動加強(減弱)點是指質點的振幅最大(小),而不是指振動的位移最大(小),因為位移是在時刻變化的,加強點和減弱點的位移均可以為零,只有發生干涉的兩列波振幅大小相等,減弱點位移才始終為零。1.產生穩定干涉圖樣的兩列波的振幅越接近,干涉圖樣越明顯。2.干涉圖樣及其特點(1)干涉圖樣:如圖所示。(2)特點①加強區始終加強,減弱區始終減弱(加強區與減弱區不隨時間變化)。②加強區和減弱區的位置固定不變,加強區與減弱區互相間隔。(3)振動加強點和減弱點的理解①加強點:振幅最大,為兩列波的振幅之和,即A=A1+A2②減弱點:振幅最小,為兩列波的振幅之差,即A=|A1-A2|③每個質點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簡諧運動,質點的位移都隨時間變化,如加強點的位移也可以為零,某時刻減弱點的位移也可以大于加強點的位移,若兩列波的振幅相等,則減弱點的合振幅為零,并不振動。(1)兩列波發生干涉時,振動加強的位置和減弱的位置是不變的。( √ )(2)在振動減弱的區域,各質點都處于波谷。( × )例3 (2022·北京人大附中期末)關于機械波的干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兩列頻率相同的波相遇時,只有波峰與波峰相遇的點才是振動加強的點B.兩列頻率相同的波相遇時,介質中振動加強的質點在某時刻的位移可能是零C.兩列頻率相同的波相遇時,振動加強的質點的位移總比振動減弱的質點的位移大D.兩列頻率不同的波相遇時,因為沒有形成穩定的干涉圖樣,所以兩列波沒有疊加答案 B解析 兩列頻率相同的波相遇時,波峰與波峰、波谷與波谷相遇時振動都加強,A項錯誤;振動加強點的振幅最大,但位移是變化的,該處的位移可以最大,也可以為零,B項正確,C錯誤;頻率不同時,雖不滿足干涉的條件無法發生干涉現象,但波仍然會疊加,D項錯誤。例4 如圖所示,S1、S2是兩個步調完全相同的相干波源,其中實線表示波峰,虛線表示波谷。若兩列波的振幅均保持5 cm不變,關于圖中所標的a、b、c、d四個質點的振動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質點d始終保持靜止不動B.質點b振動始終加強,c質點振動始終減弱C.圖示時刻,b、c兩質點的豎直高度差為10 cmD.質點a振動介于加強點和減弱點之間答案 A解析 質點d是波峰與波谷相遇,振動減弱,振幅為零,故保持靜止,故A正確;質點b是波峰與波峰相遇,質點c是波谷與波谷相遇,它們均屬于振動加強點,由于兩列波的振幅均為5 cm,則質點b相對平衡位置高10 cm,質點c相對平衡位置低10 cm,所以b、c兩質點的豎直高度差為20 cm,故B、C錯誤;質點a位于振動加強點的連線上,為振動加強點,故D錯誤。例5 如圖(a),在xy平面內有兩個沿z方向做簡諧振動的點波源S1(0,4)和S2(0,-2)。兩波源的振動圖線分別如圖(b)和圖(c)所示。兩列波的波速均為1.00 m/s。兩列波從波源傳播到點A(8,-2)的路程差為________m,兩列波引起的點B(4,1)處質點的振動相互__________(填“加強”或“減弱”),點C(0,0.5)處質點的振動相互________(填“加強”或“減弱”)。答案 2 減弱 加強解析 由幾何關系可知兩波源到A點的距離為AS1=10 m,AS2=8 m,所以兩波源到A點的路程差為2 m;同理可得,BS1-BS2=0,波長λ=vT=2 m,為波長的整數倍,由振動圖像知兩振源起振方向相反,故B點振動減弱;兩波源到C點的路程差為Δx=CS1-CS2=1 m,所以C點振動加強。振動加強點和減弱點的判斷方法1.條件判斷法:頻率相同、振動情況完全相同的兩波源產生的波疊加時,加強、減弱條件如下:設點到兩波源的距離差為Δr,則當Δr=kλ時為加強點,當Δr=(2k+1)時為減弱點,其中k=0,1,2…若兩波源振動步調相反,則上述結論相反。2.現象判斷法:若某點處總是波峰與波峰(或波谷與波谷)相遇,該點為加強點;若總是波峰與波谷相遇,則為減弱點;若某點處是平衡位置和平衡位置相遇,則讓兩列波再傳播T,看該點是波峰和波峰(波谷和波谷)相遇,還是波峰和波谷相遇,從而判斷該點是加強點還是減弱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