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4.3 光的干涉 學案(含答案 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4.3 光的干涉 學案(含答案 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簡介

3 光的干涉
[學習目標] 1.知道光的干涉現象和產生干涉現象的條件(重點)。2.理解產生明暗條紋的條件,知道條紋間距與波長的關系(重難點)。3.知道薄膜干涉條紋的特點,并能用它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象(重點)。
一、光的雙縫干涉
1.光的干涉實驗最早是物理學家__________在1801年成功完成的,楊氏雙縫干涉實驗有力地證明了光是一種________。
2.雙縫干涉實驗
如圖所示,有光源、單縫、雙縫和光屏。
(1)實驗過程:讓一束單色光投射到一個有兩條狹縫S1和S2的擋板上,兩狹縫相距很近,兩狹縫就成了兩個波源,它們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總是相同的,兩個波源發出的光在擋板后面的空間互相疊加發生________________。
(2)實驗現象:在屏上得到______________的條紋。
3.屏上某處出現亮、暗條紋的條件
頻率相同、振動步調相同的兩列光波產生亮暗條紋的條件如下:
(1)亮條紋的條件:屏上某點P到兩條縫S1和S2的路程差正好是波長的________倍或半波長的________倍,即:
|PS1-PS2|=kλ=2k·(k=0,1,2,3,…)
說明:k=0時,PS1=PS2,此時P點位于光屏上的O處,為亮條紋,此處的條紋叫中央亮條紋或零級亮條紋,k為亮條紋的級次。
(2)暗條紋的條件:屏上某點P到兩條縫S1和S2的路程差正好是半波長的________倍,即:|PS1-PS2|=(2k-1)·(k=1,2,3,…)
說明:k為暗條紋的級次,從第1級暗條紋開始向兩側展開。
注意:當頻率相同、振動步調總是相反的兩列光波疊加時,產生亮、暗條紋的條件與上面的情況恰好相反。
4.干涉圖樣
(1)單色光的干涉圖樣:如圖所示,干涉條紋是等間距的明暗相間的條紋。
(2)白光的干涉圖樣:中央條紋是白色的,兩側干涉條紋是彩色條紋。
(1)頻率不同的兩列光波也能產生干涉現象,只是不穩定。(  )
(2)用兩個完全相同的相干光源做雙縫干涉實驗時,當兩個狹縫到屏上的路程差是光波長的奇數倍時出現暗條紋。(  )
例1 在雙縫干涉實驗中,以白光為光源,在屏幕上觀察到了彩色干涉條紋。若在雙縫中的一縫前放一紅色濾光片(只能透過紅光),另一縫前放一綠色濾光片(只能透過綠光),已知紅光與綠光的頻率、波長均不相等,這時(  )
A.只有紅色和綠色的雙縫干涉條紋,其他顏色的雙縫干涉條紋消失
B.紅色和綠色的雙縫干涉條紋消失,其他顏色的雙縫干涉條紋仍然存在
C.任何顏色的雙縫干涉條紋都不存在
D.至少有一種顏色的雙縫干涉條紋
例2 在雙縫干涉實驗中,雙縫到光屏上P點的距離之差為0.6 μm,若分別用頻率為f1=5.0×1014 Hz和f2=7.5×1014 Hz的單色光垂直照射雙縫,試分析判斷P點應出現亮條紋還是暗條紋?分別為第幾條亮條紋或暗條紋?(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108 m/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訓練1 用波長為λ的平行單色光照射單縫,經雙縫后,在光屏上偏離中心的P點處恰好出現亮條紋,則(  )
A.改用波長為2λ的平行單色光照射,P點處一定出現亮條紋
B.改用波長為2λ的平行單色光照射,P點處一定出現暗條紋
C.改用波長為的平行單色光照射,P點處一定出現亮條紋
D.改用波長為的平行單色光照射,P點處一定出現暗條紋
二、干涉條紋和光的波長之間的關系
1.條紋間距是指相鄰亮條紋中心或相鄰暗條紋中心間的距離。
條紋間距公式:Δx=____________
其中l為雙縫到屏的距離,d為雙縫間的距離,λ為入射光的波長。
2.兩相鄰亮條紋(或暗條紋)間距離與光的波長有關,波長越長,條紋間距越大。
(1)對于同一單色光,條紋之間的距離______,干涉條紋由該單色光的亮條紋和暗條紋組成。
(2)用不同顏色的光進行干涉實驗,條紋間距________,紅光條紋間距比黃光條紋間距________,藍光條紋間距比黃光條紋間距________。
(3)白光的干涉條紋的中央是________色的,兩側是________色的,這是因為:
①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的復色光,且從紅光到紫光波長逐漸變短。
②各種色光都能形成明暗相間的條紋,都在中央條紋處形成亮條紋,從而復合成白色條紋。
③兩側條紋間距與各色光的波長成正比,條紋不能完全重合,這樣便形成了彩色干涉條紋。
(1)在雙縫干涉實驗裝置一定的情況下,光的波長越長,條紋間距越大。(  )
(2)用白光做雙縫干涉實驗時,屏幕各處不會再出現白色條紋。(  )
例3 (2022·江蘇南通市高二期末)如圖所示,某同學得到了紅光的雙縫干涉圖樣,若要增大相鄰亮條紋之間的距離,下列做法中正確的是(  )
A.改用藍色濾光片
B.增大雙縫間的距離
C.增大屏到雙縫的距離
D.增大紅光的強度
針對訓練2 圖甲是雙縫干涉示意圖,兩種單色光分別通過同一雙縫干涉裝置得到的干涉圖樣如圖乙、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形成乙圖樣的光的波長比形成丙圖樣的光的波長長
B.形成丙圖樣的光的頻率比形成乙圖樣的光的頻率大
C.若只增大擋板與屏間的距離l,兩種單色光相鄰亮條紋間的距離Δx都將增大
D.若只減小擋板上兩個狹縫間的距離d,兩種單色光相鄰亮條紋間的距離Δx都將減小
三、薄膜干涉
1.薄膜干涉:如圖,不同位置的液膜,厚度______,液膜前后兩個面的__________相互疊加發生干涉。
2.不同位置液膜前后兩個面的反射光的____________不同,某些位置兩列波疊加后相互______,出現了亮條紋,另一些位置,兩列波疊加后相互________,出現了暗條紋。
3.應用:在光學元件的表面鍍一層特定厚度的薄膜,增加光的________或者________;利用薄膜干涉的原理對鏡面或其他精密的光學平面的平滑度進行檢測。
1.薄膜干涉的原理
(1)光照射到薄膜上,在薄膜的前、后兩個面反射的光是由同一個實際的光源分解而成的,它們具有相同的頻率,恒定的相位差,是相干光。
(2)光照在厚度不同的薄膜上時,前、后兩個面的反射光的路程差等于相應位置膜厚度的2倍,在某些位置,兩列波疊加后相互加強,于是出現亮條紋;在另一些位置,疊加后相互削弱,于是出現暗條紋。
2.干涉法檢查平面平滑度
如圖甲所示,兩平面之間形成一楔形空氣薄層,用單色光從上向下照射,空氣層的上下兩個表面反射的兩列光波發生干涉,空氣層厚度相同的地方,兩列波路程差相同,兩列波疊加時相互加強或相互削弱的情況也相同。如果被測表面是平整的,得到的干涉圖樣必是一組平行的直線。如果被測表面某處凹陷,則對應亮條紋(或暗條紋)向左彎曲,如圖乙中P處所示;如果某處凸起,則對應條紋向右彎曲,如圖乙中Q處所示。
3.增透膜
膜的折射率小于光學元件折射率,增透膜的厚度為光在介質中波長的,從膜前后表面反射的光的路程差為波長,所以兩列光波相互削弱,使反射光的強度大大降低,入射光的強度得以加強。
(1)水面上的油膜呈現彩色條紋,是油膜表面反射光與入射光疊加的結果。(  )
(2)干涉條紋是等間距的平行線時,說明薄膜厚度處處相等。(  )
例4 (2023·江蘇連云港市高二期末)如圖所示,圓形鐵絲圈上附有一層肥皂液膜,燈泡發出一種單色光。先后把鐵絲圈水平擺放在燈泡上方的a位置和豎直擺放在燈泡附近的b位置,則觀察到的干涉條紋是(  )
A.a、b位置都是橫條紋
B.a、b位置都是環形條紋
C.a位置是橫條紋,b位置是環形條紋
D.a位置是環形條紋,b位置是橫條紋
例5 (2022·江蘇常州高級中學高二期中)劈尖干涉是一種薄膜干涉,如圖甲所示,將一塊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夾入兩張紙片,從而在兩玻璃表面之間形成一個劈形空氣薄膜,當紅光從上方入射后,從上往下看到如圖乙所示的干涉條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任意一條亮條紋或暗條紋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
B.任意相鄰亮條紋或暗條紋所對應的薄膜厚度差恒定
C.若在裝置中抽去一張紙片,則干涉條紋間距變小
D.若把紅光換成綠光,則干涉條紋間距變小
例6 (2022·江蘇常州市高二期末)把一個凸透鏡壓在一塊平面玻璃上(圖甲),在透鏡的下表面和平面玻璃的上表面之間形成一個很薄的圓形狹縫層。讓單色光從上方射入(示意圖如圖乙,其中R為凸透鏡的半徑),從上往下看凸透鏡,可以觀察到環狀圓形條紋,這些條紋叫作牛頓環,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牛頓環是由凸透鏡上下兩表面的反射光疊加產生的
B.凸透鏡的半徑越大,條紋越疏
C.離中心越遠,條紋間距越大
D.如果條紋不圓,則同一條亮條紋正下方的狹縫層厚度不同
1.由于薄膜干涉是經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兩束光疊加而形成的,所以觀察時眼睛與光源應在膜的同一側。
2.在光的薄膜干涉中,前、后表面反射光的路程差由膜的厚度決定,所以薄膜干涉中同一亮條紋或同一暗條紋應出現在厚度相同的地方,因此又叫等厚干涉。
3.用單色光照射得到明暗相間的條紋,用白光照射得到彩色條紋。
3 光的干涉
[學習目標] 1.知道光的干涉現象和產生干涉現象的條件(重點)。2.理解產生明暗條紋的條件,知道條紋間距與波長的關系(重難點)。3.知道薄膜干涉條紋的特點,并能用它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象(重點)。
一、光的雙縫干涉
1.光的干涉實驗最早是物理學家托馬斯·楊在1801年成功完成的,楊氏雙縫干涉實驗有力地證明了光是一種波。
2.雙縫干涉實驗
如圖所示,有光源、單縫、雙縫和光屏。
(1)實驗過程:讓一束單色光投射到一個有兩條狹縫S1和S2的擋板上,兩狹縫相距很近,兩狹縫就成了兩個波源,它們的頻率、相位和振動方向總是相同的,兩個波源發出的光在擋板后面的空間互相疊加發生干涉現象。
(2)實驗現象:在屏上得到明暗相間的條紋。
3.屏上某處出現亮、暗條紋的條件
頻率相同、振動步調相同的兩列光波產生亮暗條紋的條件如下:
(1)亮條紋的條件:屏上某點P到兩條縫S1和S2的路程差正好是波長的整數倍或半波長的偶數倍,即:
|PS1-PS2|=kλ=2k·(k=0,1,2,3,…)
說明:k=0時,PS1=PS2,此時P點位于光屏上的O處,為亮條紋,此處的條紋叫中央亮條紋或零級亮條紋,k為亮條紋的級次。
(2)暗條紋的條件:屏上某點P到兩條縫S1和S2的路程差正好是半波長的奇數倍,即:|PS1-PS2|=(2k-1)·(k=1,2,3,…)
說明:k為暗條紋的級次,從第1級暗條紋開始向兩側展開。
注意:當頻率相同、振動步調總是相反的兩列光波疊加時,產生亮、暗條紋的條件與上面的情況恰好相反。
4.干涉圖樣
(1)單色光的干涉圖樣:如圖所示,干涉條紋是等間距的明暗相間的條紋。
(2)白光的干涉圖樣:中央條紋是白色的,兩側干涉條紋是彩色條紋。
(1)頻率不同的兩列光波也能產生干涉現象,只是不穩定。( × )
(2)用兩個完全相同的相干光源做雙縫干涉實驗時,當兩個狹縫到屏上的路程差是光波長的奇數倍時出現暗條紋。( × )
例1 在雙縫干涉實驗中,以白光為光源,在屏幕上觀察到了彩色干涉條紋。若在雙縫中的一縫前放一紅色濾光片(只能透過紅光),另一縫前放一綠色濾光片(只能透過綠光),已知紅光與綠光的頻率、波長均不相等,這時(  )
A.只有紅色和綠色的雙縫干涉條紋,其他顏色的雙縫干涉條紋消失
B.紅色和綠色的雙縫干涉條紋消失,其他顏色的雙縫干涉條紋仍然存在
C.任何顏色的雙縫干涉條紋都不存在
D.至少有一種顏色的雙縫干涉條紋
答案 C
解析 兩列光波發生干涉的條件之一是頻率相同,利用雙縫將一束光分成能夠發生疊加的兩束光,在光屏上形成干涉條紋,但分別用紅色濾光片和綠色濾光片擋住兩條縫后,紅光和綠光頻率不同,不能發生干涉,因此屏上不會出現干涉條紋,故選項C正確。
例2 在雙縫干涉實驗中,雙縫到光屏上P點的距離之差為0.6 μm,若分別用頻率為f1=5.0×1014 Hz和f2=7.5×1014 Hz的單色光垂直照射雙縫,試分析判斷P點應出現亮條紋還是暗條紋?分別為第幾條亮條紋或暗條紋?(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108 m/s)
答案 見解析
解析 雙縫S1、S2到光屏上P點的路程之差Δr等于單色光波長的整數倍時,由S1和S2發出的光在P點互相加強,P點出現亮條紋;當Δr等于單色光半波長的奇數倍時,由S1和S2發出的光在P點互相抵消,出現暗條紋
頻率為f1的單色光的波長
λ1== m=0.6×10-6 m=0.6 μm,
頻率為f2的單色光的波長
λ2== m=0.4×10-6 m=0.4 μm。
即Δr=λ1,Δr=λ2
可知,用頻率為f1的單色光照射時,P處應出現亮條紋,且為第一條亮條紋(不包含中間亮條紋);用頻率為f2的單色光照射時,P處應出現暗條紋,且為第二條暗條紋。
針對訓練1 用波長為λ的平行單色光照射單縫,經雙縫后,在光屏上偏離中心的P點處恰好出現亮條紋,則(  )
A.改用波長為2λ的平行單色光照射,P點處一定出現亮條紋
B.改用波長為2λ的平行單色光照射,P點處一定出現暗條紋
C.改用波長為的平行單色光照射,P點處一定出現亮條紋
D.改用波長為的平行單色光照射,P點處一定出現暗條紋
答案 C
解析 P點恰好出現亮條紋,說明P點到兩縫的路程差等于波長λ的整數倍。改用波長為2λ的平行單色光照射雙縫,P點到雙縫的路程差不一定等于波長2λ的整數倍,也不一定等于半波長λ的奇數倍,選項A、B錯誤;改用波長為的平行單色光照射,P點到兩縫的路程差一定等于波長的整數倍,P點處一定出現亮條紋,選項D錯誤,C正確。
二、干涉條紋和光的波長之間的關系
1.條紋間距是指相鄰亮條紋中心或相鄰暗條紋中心間的距離。
條紋間距公式:Δx=λ
其中l為雙縫到屏的距離,d為雙縫間的距離,λ為入射光的波長。
2.兩相鄰亮條紋(或暗條紋)間距離與光的波長有關,波長越長,條紋間距越大。
(1)對于同一單色光,條紋之間的距離相等,干涉條紋由該單色光的亮條紋和暗條紋組成。
(2)用不同顏色的光進行干涉實驗,條紋間距不同,紅光條紋間距比黃光條紋間距大,藍光條紋間距比黃光條紋間距小。
(3)白光的干涉條紋的中央是白色的,兩側是彩色的,這是因為:
①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的復色光,且從紅光到紫光波長逐漸變短。
②各種色光都能形成明暗相間的條紋,都在中央條紋處形成亮條紋,從而復合成白色條紋。
③兩側條紋間距與各色光的波長成正比,條紋不能完全重合,這樣便形成了彩色干涉條紋。
(1)在雙縫干涉實驗裝置一定的情況下,光的波長越長,條紋間距越大。( √ )
(2)用白光做雙縫干涉實驗時,屏幕各處不會再出現白色條紋。( × )
例3 (2022·江蘇南通市高二期末)如圖所示,某同學得到了紅光的雙縫干涉圖樣,若要增大相鄰亮條紋之間的距離,下列做法中正確的是(  )
A.改用藍色濾光片
B.增大雙縫間的距離
C.增大屏到雙縫的距離
D.增大紅光的強度
答案 C
解析 根據Δx=λ可知
改用藍色濾光片,波長變小,則相鄰亮條紋之間的距離減小,選項A錯誤;
增大雙縫間的距離,則相鄰亮條紋之間的距離減小,選項B錯誤;
增大屏到雙縫的距離,則相鄰亮條紋之間的距離變大,選項C正確;
增大紅光的強度對條紋間距無影響,選項D錯誤。
針對訓練2 圖甲是雙縫干涉示意圖,兩種單色光分別通過同一雙縫干涉裝置得到的干涉圖樣如圖乙、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形成乙圖樣的光的波長比形成丙圖樣的光的波長長
B.形成丙圖樣的光的頻率比形成乙圖樣的光的頻率大
C.若只增大擋板與屏間的距離l,兩種單色光相鄰亮條紋間的距離Δx都將增大
D.若只減小擋板上兩個狹縫間的距離d,兩種單色光相鄰亮條紋間的距離Δx都將減小
答案 C
解析 乙圖樣條紋間距比丙圖樣條紋間距窄,根據Δx=可知形成乙圖樣的光的波長比形成丙圖樣的光的波長短,形成丙圖樣的光的頻率比形成乙圖樣的光的頻率小,故A、B錯誤;
若只增大擋板與屏間的距離l,根據Δx=可知,兩種單色光相鄰亮條紋間的距離Δx都將增大,故C正確;
若只減小擋板上兩個狹縫間的距離d,根據Δx=可知兩種單色光相鄰亮條紋間的距離Δx都將增大,故D錯誤。
三、薄膜干涉
1.薄膜干涉:如圖,不同位置的液膜,厚度不同,液膜前后兩個面的反射光相互疊加發生干涉。
2.不同位置液膜前后兩個面的反射光的路程差不同,某些位置兩列波疊加后相互加強,出現了亮條紋,另一些位置,兩列波疊加后相互削弱,出現了暗條紋。
3.應用:在光學元件的表面鍍一層特定厚度的薄膜,增加光的透射或者反射;利用薄膜干涉的原理對鏡面或其他精密的光學平面的平滑度進行檢測。
1.薄膜干涉的原理
(1)光照射到薄膜上,在薄膜的前、后兩個面反射的光是由同一個實際的光源分解而成的,它們具有相同的頻率,恒定的相位差,是相干光。
(2)光照在厚度不同的薄膜上時,前、后兩個面的反射光的路程差等于相應位置膜厚度的2倍,在某些位置,兩列波疊加后相互加強,于是出現亮條紋;在另一些位置,疊加后相互削弱,于是出現暗條紋。
2.干涉法檢查平面平滑度
如圖甲所示,兩平面之間形成一楔形空氣薄層,用單色光從上向下照射,空氣層的上下兩個表面反射的兩列光波發生干涉,空氣層厚度相同的地方,兩列波路程差相同,兩列波疊加時相互加強或相互削弱的情況也相同。如果被測表面是平整的,得到的干涉圖樣必是一組平行的直線。如果被測表面某處凹陷,則對應亮條紋(或暗條紋)向左彎曲,如圖乙中P處所示;如果某處凸起,則對應條紋向右彎曲,如圖乙中Q處所示。
3.增透膜
膜的折射率小于光學元件折射率,增透膜的厚度為光在介質中波長的,從膜前后表面反射的光的路程差為波長,所以兩列光波相互削弱,使反射光的強度大大降低,入射光的強度得以加強。
(1)水面上的油膜呈現彩色條紋,是油膜表面反射光與入射光疊加的結果。( × )
(2)干涉條紋是等間距的平行線時,說明薄膜厚度處處相等。( × )
例4 (2023·江蘇連云港市高二期末)如圖所示,圓形鐵絲圈上附有一層肥皂液膜,燈泡發出一種單色光。先后把鐵絲圈水平擺放在燈泡上方的a位置和豎直擺放在燈泡附近的b位置,則觀察到的干涉條紋是(  )
A.a、b位置都是橫條紋
B.a、b位置都是環形條紋
C.a位置是橫條紋,b位置是環形條紋
D.a位置是環形條紋,b位置是橫條紋
答案 D
解析 單色光在路程差相同的位置干涉形成條紋,在a位置,可知與圓心距離相等的位置的路程差相同,故為環形條紋;在b位置,單色光垂直照射肥皂液膜,同一條水平線上的薄膜的厚度大致相同,路程差基本相同,會形成干涉橫條紋,故選D。
例5 (2022·江蘇常州高級中學高二期中)劈尖干涉是一種薄膜干涉,如圖甲所示,將一塊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夾入兩張紙片,從而在兩玻璃表面之間形成一個劈形空氣薄膜,當紅光從上方入射后,從上往下看到如圖乙所示的干涉條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任意一條亮條紋或暗條紋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
B.任意相鄰亮條紋或暗條紋所對應的薄膜厚度差恒定
C.若在裝置中抽去一張紙片,則干涉條紋間距變小
D.若把紅光換成綠光,則干涉條紋間距變小
答案 C
解析 薄膜干涉條紋有如下特點:任意一條亮條紋或暗條紋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任意相鄰亮條紋和暗條紋所對應的薄膜厚度差恒定,故A、B正確;
光線在空氣膜的上、下表面發生反射,并發生干涉,從而形成干涉條紋。設空氣膜頂角為θ,d1、d2處為兩相鄰亮條紋,如圖所示
則此兩處的路程分別為δ1=2d1,δ2=2d2
因為路程差δ2-δ1=λ,所以d2-d1=λ
設此兩相鄰亮條紋中心間的距離為Δl,
則由幾何關系得=tan θ,即Δl=,當抽去一張紙片,θ減小,Δl增大,故C錯誤;
若把紅光換成綠光,綠光的波長比紅光小,根據Δl=可知干涉條紋間距變小,故D正確。
例6 (2022·江蘇常州市高二期末)把一個凸透鏡壓在一塊平面玻璃上(圖甲),在透鏡的下表面和平面玻璃的上表面之間形成一個很薄的圓形狹縫層。讓單色光從上方射入(示意圖如圖乙,其中R為凸透鏡的半徑),從上往下看凸透鏡,可以觀察到環狀圓形條紋,這些條紋叫作牛頓環,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牛頓環是由凸透鏡上下兩表面的反射光疊加產生的
B.凸透鏡的半徑越大,條紋越疏
C.離中心越遠,條紋間距越大
D.如果條紋不圓,則同一條亮條紋正下方的狹縫層厚度不同
答案 B
解析 當單色光垂直照射到凸透鏡上時,光的傳播方向不變,而當光從玻璃射入空氣時一部分光發生反射,另一部分光折射進入空氣中,當該部分光從空氣進入下面的平面玻璃時,又有一部分光發生反射,這樣的兩列反射光是相干光,它們在凸透鏡的下表面相遇,當這兩列光的路程差為波長的整數倍時是亮條紋,當路程差為半個波長的奇數倍時是暗條紋,故出現明暗相間的圓環狀干涉條紋,故A錯誤;凸透鏡的半徑越大,相同位置處的空氣層的厚度變小,所以觀察到的圓環狀條紋間距變大,條紋變疏,故B正確;圓環狀條紋的間距不相等,從中心向外條紋越來越密集,條紋間距越小,故C錯誤;如果條紋不圓,不一定是同一條亮條紋正下方的狹縫層厚度不同,也可能是凸透鏡不規則導致路程差不等,故D錯誤。
1.由于薄膜干涉是經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兩束光疊加而形成的,所以觀察時眼睛與光源應在膜的同一側。
2.在光的薄膜干涉中,前、后表面反射光的路程差由膜的厚度決定,所以薄膜干涉中同一亮條紋或同一暗條紋應出現在厚度相同的地方,因此又叫等厚干涉。
3.用單色光照射得到明暗相間的條紋,用白光照射得到彩色條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冈县| 潜江市| 长武县| 称多县| 龙海市| 海丰县| 尖扎县| 满城县| 新建县| 吉水县| 安泽县| 伽师县| 资源县| 黎城县| 佳木斯市| 靖宇县| 胶南市| 若羌县| 河津市| 莒南县| 县级市| 普格县| 瑞丽市| 长白| 香港 | 英山县| 扶风县| 观塘区| 临夏市| 西充县| 江门市| 佛坪县| 江川县| 电白县| 安丘市| 佛学| 凌云县| 马关县| 清水河县| 茶陵县| 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