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班級: 學號: 姓名:【學習目標】指出西域的地理位置。結合地圖,講述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情況。看圖說出“絲綢之路”的始發城市、路線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城市。【重點難點預測】重點:絲綢之路;難點: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意義。【學法指導】導學案,自主合作學習,講授法【預習作業】張騫通西域及對西域管理 西域含義 兩漢時期,人們把現今_________和________以西,也就是今天_______地區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原因 漢武帝準備聯絡_________夾擊匈奴。過程 ____________年,______首次出使西域,沒有達到目的;公元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訪問了許多國家。各國回訪________。管理 漢朝加強對西域管理經營,公元前 年,西漢設置____________,總管西域事務,開始正式歸屬中央。絲綢之路 時期 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后)及以后開通。線路 1、陸路:各國使者、商人把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_______通過_________、今新疆地區,運往_______,再轉運到_______,又把西域各國的奇珍異寶輸入中國內地。 2、海路:從____________出發。影響 是中國和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以及歐洲經濟文化交流的大動脈,推動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課堂合作探究】一、鑿空之旅自主閱讀課本內容,完成第1~2題。1.在課本中找出西域的概念2.比較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時間和結果是什么?3.聯系所學的歷史、地理知識,結合多媒體播放的視頻設想一下在“開西域之跡”的過程中,張騫會遇到哪些艱難險阻?我們應該學習他的哪些優秀的品質?他的這種精神對我們有什么啟示?4. 結合教材和以下材料,歸納張騫出使西域的影響。材料一: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雖未達到聯合大月氏的目的,但同西域各國建立了聯系,知道了許多西域地區的山川、地形、物產、人口、風俗等,此后,漢朝與西域諸國互派使節,互通商旅。——《秦漢,一個民族強盛的起點》材料二:沒有張騫出使西域,也就不會有絲綢之路的開辟。沒有絲綢之路的開辟,也就不會有了漢朝和西域以及和歐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義十分重大。——張豈之(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二、文明之路5.依照課本地圖和相關知識,寫出并畫出陸上絲綢之路的簡單圖示(1)陸上絲綢之路:(2)海上絲綢之路(最遠抵達:__________________)6.在課本中找出中國沿絲綢之路輸出和出入的商品分別有哪些?7. 結合教材和以下材料,歸納絲綢之路的意義。三、治理之道8.在課本中找出西域都護設置的時間,地位,職能,意義。9.在課本中找出東漢時期管理西域的兩個代表人物。四、未來之路10.結合歷史上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談談你對今天建設“一帶一路”的感想。(家國情懷,民族自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