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導學案【思維導圖】【新課標要求】知道兩晉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遷和江南地區的開發【學習目標】了解東晉的興亡過程,概括南朝的政治、統治,知道江南地區開發的條件、原因、主要表現、重點區域和深遠影響【學習重難點】重點:江南地區的開發史實難點: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與啟示【素養導學】史料實證:結合材料分析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原因、表現和影響時空觀念:了解東晉南朝時期的政權更替唯物史觀:通過南北方人民共同開發江南,認識到人民在經濟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學生自主研習】一.東晉的興亡和南朝的政治1.東晉的建立:2.東晉的興亡過程:3.南朝的政治:【思維導引】南京是六朝(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古都二.江南地區的開發1.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2.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表現農業手工業商業3.江南地區開發的影響:4.江南地區開發的啟示:【思維導引】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雖然得到開發,但是依然落后于北方地區,江南地區開發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板書設計】【課堂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掌握了東晉的建立和滅亡,知道南朝包括宋、齊、梁、陳四個政權,這四個政權的都城都在建康。在兩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并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文字和圖片創設歷史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江南地區的開發是七年級歷史上冊的一個重要知識點,江南地區的開發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為突破這一重點和難點,采用了史料分析的方法,設計了合作探究的環節,培養學生初步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小組合作的能力【課堂達標測試】一、選擇題1.自魏晉以來,江南地區不斷得到開發,經濟迅速發展。南宋時,南方已經超過北方,成為中國經濟的中心之一。導致宋代南方經濟發展超過北方的經濟因素是( )A. 統治者采取恰當的政策B. 北人南遷,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C. 南方土地肥沃,氣候適宜D. 北方戰亂不斷,南方相對穩定2.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以開發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北方人民南遷帶來先進技術 B. 南方的自然條件優越C. 江南統治者施行仁政 D. 南方社會較為穩定3.東晉時期,江南地區出現“荊揚晏安,戶口殷實”的景象與下列哪一重大事件有關( )A. 八王之亂B. 祖狄北伐C. 赤壁之戰D. 淝水之戰4.南朝包括宋、齊、梁、陳四個朝代,下列關于南朝統治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B. 宋、齊、梁、陳都城都在建康C. 皇帝往往控制長江下游一帶D. 宋武帝時,發生了大規模叛亂5.“聞雞起舞”、“中流擊楫”,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典故。這兩個成語稱贊了哪一人物的報國志向( ) A. 曹操B. 王導C. 祖逖D. 王敦6.在《農耕圖》中同時有揚場和插秧兩種場面出現直接說明( )A. 江南人們勞動的辛苦和繁忙 B. 勞動人民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C. 勞動人民的勤勞 D. 南方已有雙季稻7.東漢末年,大批北方民眾南遷,他們主要定居在( )A. 四川地區B. 嶺南地區C. 長江中下游地區D. 淮河中下游地區8.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南方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繁榮,其中人口達百萬,經濟最活躍的一個城市是( )A. 成都 B. 洛陽 C. 建康 D. 長安9.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表現包括( )①大量田地被開墾 ②南下移民和當地民眾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③農業生產使用糞肥 ④南方手工業也有了快速的發展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10.下列有關東晉南朝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東晉偏安江南,都城在建康B. 南朝的第一個政權是“宋”C. 經濟重心已經轉移到南方D. 小麥的種植推廣到江南11.從“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出發,比較“楚越之地,地廣人希(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無積聚而多貧”(引自《史記》)和“江南之為國盛矣……一歲或稔(豐收),則數郡忘饑”(引自《宋書》)。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A. 南朝宋時期,江南農業超過北方B. 魏晉南北朝時,江南農業超過北方C. 南朝宋時期,江南農業迅速發展D. 魏晉南北朝時,江南農業迅速發展12.江南地區在《史記》中曾被描述為“地城遼闊而人煙稀少”,但在漢以后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開發。下列不屬于這一時期江南開發因素的是( )A. 優越的自然條件 B. 北方人口的南遷C. 社會秩序的相對穩定 D. 經濟重心的南移13.《宋書》記載:“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現象是( )A. 兩漢時期江南經濟迅速發展起來B. 東晉南朝時期經濟重心出現南移趨勢C. 隋唐時期江南經濟發展水平趕上北方D. 宋代我國經濟重心正式轉移到南方14.“(江南)一歲或稔(豐收),則數郡忘饑。”這一現象開始出現于( )A. 秦朝B. 西漢C. 東晉南朝D. 周朝15.(題文)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科技文化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客觀原因包括(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 ②江南經濟的發展 ③佛教的傳入④統治者的高度重視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③④16.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了開發,為日后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江南地區開發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北方人南遷,帶去了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B. 江南地區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C. 江南自然條件優越D. 南方統治者的重視17.某中學歷史活動小組的同學們進行“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開發原因”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下列各項不能入選該主題的是( )A. 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 B. 北方人口大量南遷C. 國家的統一 D. 江南地區社會秩序比較安定18.我國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現“北麥南稻”的格局,但史料表明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餐桌上也出現了面食、粟米飯等北方食品,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 南方自然條件優越B. 南方商品經濟發達C. 北方人南遷和民族交融D. 南方統治著提倡19.某中學春秋史社的同學們正在進行“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開發原因”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下列各項能入選該主題的是( )①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②北民的大量南遷增加了勞動力③國家統一社會秩序安定④江南統治者推行休養生息政策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20.《宋書》記載:“(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史料反映的社會現象可能出現在( )A. 戰國時期 B. 秦朝時期 C. 漢朝時期 D. 東署南朝時期二、綜合題21.經濟活動是人類歷史發展的一條主線。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冉耕字伯牛”“司馬耕字子牛。”——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傳》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戰國策·秦策》材料三 “時海內大亂……中國士民避亂者多南渡江。”——司馬光《資治通鑒》卷八十七《晉紀九》材料一人名中蘊含了豐富的時代信息,據此你可以推論春秋時期農業生產領域出現了什么新現象?這一現象引發了急劇的社會變革,由此導致了當時思想領域怎樣的局面?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商君治秦”的歷史作用。材料三反映了西晉末年怎樣的歷史現象?該現象對我國以后的經濟格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綜合上述材料,分析影響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參考答案【學生自主研習】一.東晉的興亡和南朝的政治1.317年,司馬睿,重建晉王朝,以建康都城,史稱東晉2.北伐:東晉初期多次北伐,因缺少后援,未能恢復中原;發展:東晉成功抵御了來自北方軍事威脅,統治局面相對穩定,社會經濟有所發展;滅亡:420年,東晉滅亡3.宋、齊、梁、陳,都城在建康(南京)二.江南地區的開發1.(1)北方人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帶來了先進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2)自然條件優越,社會比較安定(3)南下移民和南方當地民眾的共同努力2. 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表現農業 大量荒地北開墾,耕地面積增加,興修很多水利工程,農業生產技術有很大改進,實行農業多種經營手工業 快速進步,繅絲、織布、制瓷、冶鑄、造船、造紙、制鹽等有顯著發展商業 城市繁榮,南朝時的建康,是當時商業最為活躍的大都市3.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4.和平、安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和保證,生產技術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創造出來的一、選擇題1.B2.A3.D4.D5.C6.D7.C8.C9.A10.C11.C12.D13.B14.C15.C16.A17.C18.C19.C20.D二.綜合題21.(1)牛耕;百家爭鳴;(2)使秦國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3)人口南遷;使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4)先進生產工具的發明和使用;恰當的經濟政策(治理);戰亂;人口增長等(有理即可)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