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單元信息基本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信息科學 五年級 第一學期 粵教版 植物的需求單元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組織方式序 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第一單元第一課 植物需要水分2 第一單元第二課(課時1) 根對水分的吸收3 第一單元第二課(課時2) 根對水分的吸收4 第一單元第三課 根還吸收了什么課時5 第一單元第四課 水分在莖里的運輸信息6 第一單元第五課 葉會蒸騰水分嗎7 第一單元第六課(課時1) 植物需要陽光8 第一單元第六課(課時2) 植物需要陽光9 第一單元第七課 植物能夠利用陽光10 第一單元 探究技能(課時1) 猜想11 第一單元 探究技能(課時2) 猜想二、單元分析(一)課標要求學習內容 5~6 年級學習目標知道水分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物質之一,水是生物體的重要成分,生命離不 了解植物體內含有水分。開水。能選擇合適的方式探究植物體內含有水分。植物具有制造和獲取養(yǎng)分的結構 通過探究實驗,知道根能吸收水分,能搜集和分析信息獲取證據。植物的根不但吸收水,還能吸收溶 知道植物的根能吸收溶解在水里的無機解在水中的無機鹽。 鹽,圍繞探究任務制定探究計劃。水在植物體內能流動,莖可以把根 觀察不同植物的莖,知道莖里有運輸水分吸收的水分運輸到其它的器官。 和無機鹽的結構。1植物體吸收的部分水分能透過葉 描述植物蒸騰水分的過程。子蒸騰到空氣中。絕大部分植物的生存需要陽光 模擬各種植物葉的排列方式,了解葉片在莖或枝條上的分布特點與光照的關系。綠色植物能夠制造營養(yǎng)物質和釋 通過探究植物制造營養(yǎng)物質的過程,嘗試放氧氣。 對所觀察的現(xiàn)象做出初步解釋。通過觀察現(xiàn)象,建立聯(lián)系,根據 體會猜想的方法在科學探究中的作用,并自己的猜測進行驗證。 能在實踐中合理運用。(二)教材分析水分在莖里的運輸葉會蒸騰根還吸收 水分嗎了什么根對水分植物需要陽光植物的需求的吸收植物能夠利用陽光植物需要 探究技能水分 猜想2.內容內在邏輯分析植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條件,例如營養(yǎng)物質、適宜的溫度、水和空氣等。在此基礎上,植物個體才能夠生長、發(fā)育和繁殖后代,從而使類群得以延續(xù)。植物與動物有所不同,它具有獲取和制造養(yǎng)分的結構,能夠制造營養(yǎng)物質,供自身利用。本單元依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簡單的實驗,引導學生探討水、陽光、空氣、溫度等因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通過本單元內容的學習,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產生了解和認識自然界的興趣,初步形成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多樣2性與共同性相統(tǒng)一的觀點,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愛護生物的情感。(三)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今年是學生從中段進入高段的一個開始,學生通過學習已具備了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如觀察、假設、簡單實驗、合作、記錄等。因而在進入高段的科學學習中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培訓,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比如強調實驗前后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進一步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技能、并學習設計控制變量實驗等,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思維訓練以及探究方法的培養(yǎng),讓他們從事物表面興趣發(fā)展為對科學探究持久的興趣,讓他們體驗到探究中思考與發(fā)現(xiàn)的樂趣。三、單元學習與作業(yè)目標1.通過觀察與實驗,圍繞“水分”的因素展開探究“植物的需求的科學學習。通過控制不同條件的栽種盆栽植物等實踐活動,學生觀察和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初步感受植物生長對水分的需求,了解植物體對水分的保存,知道水分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一系列的學習,知道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水分、空氣。同時,通過實驗掌握葉片在陽光照射下能產生氧氣。3.鼓勵學生從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開始,提出猜想,然后再課堂上予以驗證,最終判斷預先的猜想是否正確。引導學生在此過程中體驗科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體會成功的喜悅,逐步掌握猜想這一探究技能。四、單元作業(yè)設計思路1.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2.制訂單元學習目標和作業(yè)目標,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3.作業(yè)設計基本流程:明確作業(yè)目標、選取情境素材、設定問題任務、設計評價標準和方式。五、課時作業(yè)31.植物需要水分世界環(huán)境日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huán)境問題的認識和態(tài)度,表達了人類對美好環(huán)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聯(lián)合國促進全球環(huán)境意識、提高政府對環(huán)境問題的注意并采取行動的主要媒介之一。一、作業(yè)內容作業(yè)一:嶄露頭角(基礎性作業(yè))1.2003 年世界環(huán)境日主題:水--二十億人生于它!二十億人生命之所系!由此可見,水是人體的生命之源,那對于植物也是一樣的嗎?于是小山和小水兩個小小環(huán)境保護者做了一個實驗:先把兩組幼苗分別種植在花盆里,放置在光線充足的地方,一組幼苗每天澆適量的水,保持土壤濕潤;另一組幼苗不澆水,連續(xù)觀察幾天,他們得到了以下發(fā)現(xiàn):圖 1(實驗前) 圖 2(實驗后)查缺補漏:(1)( )是植物生長的基本需求之一。(2)沒有澆水的幼苗摸上去( )。(3)充足的水分能為植物的( )提供保障。作業(yè)二:身手不凡(提高性作業(yè))2.小山和小水通過實驗得到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分,那么植物體內是否含有水分?哪些植物器官含有水分呢?(小組討論,可以上網或翻閱相關書籍)4作業(yè)三:躬行實踐(拓展性作業(yè))3.小山和小水在做實驗時遇到了難題,他們收集了幾種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想要比較它們含水量的多少,但是不知如何下手,你能幫助他們來做這個實驗嗎?二、時間要求:15 分鐘三、評價設計題型 評價指標 水平基礎題 填對一題,得1個水滴小組成員認真展開討論得2個水滴;合理分配任務,提高題查閱資料后再次討論結果得2個水滴按照要求進行實驗,客觀如實記錄數據,得2個水拓展題滴;得到實驗結果得1個水滴同學們,我們通過“集資”的形式來為我們的地球生態(tài)發(fā)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把你收集的 、 、 、 好好保存下來,每4個獎品可以兌換一棵梭梭樹幼苗,我們將會在“螞蟻森林”中真正的去種植一棵梭梭樹,來為防治土地沙漠化做出自己的貢獻!參考答案或提示:1.(1)水分 (2)軟綿綿的 (3)生長2.植物體內含有水分;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四、作業(yè)分析與設計意圖第 1 題通過展示實驗圖的方式,讓學生回顧整個實驗過程,知道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分,離不開水分。在題目中滲透了水資源是人類的生命之源,呼吁學生要珍惜水資源,做一個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第 2 題鞏固植物體內含有水分這一知識點。培養(yǎng)學生查閱資料和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第 3 題通過實驗,便于學生理解植物體內是含有水分且不同植物體內含水量是不同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和合作交流能力。5知識鏈接:△水資源狀況的惡化水是生命之源,本世紀以來,隨著人口膨脹與工農業(yè)生產規(guī)模的迅速擴大,全球淡水用量飛快增長。在水資源短缺越發(fā)突出的同時,人們又在大規(guī)模污染水源,導致水質惡化。水資源污染主要來自人類所有制造排放的廢水、廢氣和廢渣。水養(yǎng)育了人類,造就了文明。但今天,水卻成為人類生存的障礙。1977 年,聯(lián)合國警告全世界:“水不久將成為一項嚴重的社會危機,石油危機之后的下一個危機是水”。 我們要做的是保護水資源,不浪費水,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62.根對水分的吸收(第一課時)2005年世界環(huán)境日主題: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地球家園。保護地球環(huán)境,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一、作業(yè)內容作業(yè)一:嶄露頭角(基礎性作業(yè))1.這天妍妍和琪琪坐在沙發(fā)上聊天,發(fā)現(xiàn)茶幾上的綠蘿瓶子里的水分非常少,根部幾乎碰不到水面,擔心會因此導致這盆凈化空氣的綠蘿死去,于是她們做了一個實驗來探究植物的根是否能吸收水分,讓植物生長。首先她們將綠蘿插在有少許水的透明塑料瓶中,并用橡皮泥把瓶口密封,并在塑料瓶外壁做好水平面標記。一天后,觀察植物的生長和瓶內水平面的變化。說說一天后瓶內水平面有什么變化?綠蘿的生長情況如何?為什么要用橡皮泥密封?作業(yè)二:身手不凡(提高性作業(yè))2.妍妍和琪琪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了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并且畫出了“根吸水”的示意圖,你能根據下面的示意圖,聯(lián)系實驗中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歸納植物根的作用嗎?7作業(yè)三:躬行實踐(拓展性作業(yè))3.實踐題:森林對地球的環(huán)境和人們的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要保護森林。在森林里,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植物靠水邊生長,仔細觀察在水邊生長的植物,它們的根部有什么特點?(家長或大人陪同下觀察)二、時間要求:15 分鐘三、評價設計題型 評價指標 水平能根據實驗得出結論,語言表達清楚、合理得3個水基礎題滴提高題 語言組織恰當,歸納合理得3個水滴能在家長的陪同下觀察在水邊生長的植物根部,能清拓展題楚地表達根部特點,得4個水滴同學們,我們通過“集資”的形式來為我們的地球生態(tài)發(fā)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把你收集的 、 、 、 好好保存下來,每4個獎品可以兌換一棵梭梭樹幼苗,我們將會在“螞蟻森林”中真正的去種植一棵梭梭樹,來為防治土地沙漠化做出自己的貢獻!參考答案或提示:1.水平面下降,塑料瓶里的水減少;綠蘿長勢良好;減少水分蒸發(fā)。2.可以固定植物,讓高大的植物穩(wěn)定在地面上;可以吸收并運輸水分和礦物質,供給植物生長。3.靠近水源一側的樹根往往會特別發(fā)達。四、作業(yè)分析和設計意圖第(1)題學生通過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根能吸水”的結論,經歷了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樹立保護環(huán)境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人人都能保護8環(huán)境的意識。第(2)題直接展示“根吸水”的示意圖,讓學生更清楚地觀察植物的根,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第(3)題學生自己去實踐、觀察,拉近了科學和生活的距離,體會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和對大森林的保護之情。知識鏈接:△保護森林資源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中國創(chuàng)造了世界人工造林的奇跡。1981 年至 2002 年全國累計義務植樹 398 億株以上。退耕還林工程在全國 25 個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全面展開,到 2002 年,全國已累計完成退耕還林 644 萬公頃,其中退耕還林 318 萬公頃,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326 萬公頃。退耕還林的成效已初步顯現(xiàn),部分地區(qū)的水土流失狀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按照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林業(yè)戰(zhàn)略研究報告的目標,到 2050 年,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將達到28%。92.根對水分的吸收(第二課時)2006年世界環(huán)境日主題:莫使旱地變?yōu)樯衬J澜缟纤袇^(qū)域都有旱地,地球40%以上的土地為旱地,有接近20億人口居住在旱地,這些人們生活在生態(tài)、經濟和社會條件低劣的環(huán)境下。現(xiàn)在想要扭轉土地沙漠化很難,我們能做的是:保護環(huán)境,保護森林,莫使旱地變?yōu)樯衬?br/>一、作業(yè)內容作業(yè)一:嶄露頭角(基礎性作業(yè))1.查缺補漏:(1)大多數植物的根都比較( ),分布( )。(2)在( )、( )邊的樹木常生長的比較茂盛。(3)根的分布情況與水在土壤里的分布( )。作業(yè)二:身手不凡(提高性作業(yè))2.小山和小水兩名同學想要研究草原上植物的根和沙漠里植物的根有什么不同,于是他們上網搜集資料,找到了兩種植物的根系生長的圖片,你能總結出它們的根系生長特點是怎么樣的嗎?10作業(yè)三:躬行實踐(拓展性作業(yè))3.實踐題:小山和小水觀察到在草原和沙漠里生長植物的根系生長特點是完全不同的,這引發(fā)的他們的進一步猜想:同一種植物的根在土壤里和沙子里的分布會是怎么樣的?同學們,你能通過實驗來驗證他們的猜想嗎?二、時間要求:15 分鐘三、評價設計題型 評價指標 水平基礎題 填對一題,得1個水滴提高題 語言組織恰當,得3個水滴①按照要求進行實驗,客觀如實記錄數據,得3個水拓展題 滴;②得到實驗結果得1個水滴同學們,我們通過“集資”的形式來為我們的地球生態(tài)發(fā)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把你收集的 、 、 、 好好保存下來,每4個獎品可以兌換一棵梭梭樹幼苗,我們將會在“螞蟻森林”中真正的去種植一棵梭梭樹,來為防治土地沙漠化做出自己的貢獻!參考答案或提示:1.(1)發(fā)達、較廣 (2)小溪、池塘邊 (3)有關2.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聯(lián)成一個網狀,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發(fā)達,有的盡可能往下伸展,有的盡可能向周圍擴大,既可以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回答點到即可)四、作業(yè)分析和設計意圖第 1 題考查學生對本節(jié)課根能吸水、根的分布與水有關的知識點;第 2 題通過展示圖片比較草原植物的根和沙漠植物的根系生長分布的不同;第 3 題通過實驗發(fā)展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到植物生長帶來的喜悅,產生探索自然界的好奇心。11知識鏈接:△莫使旱地變?yōu)樯衬?br/>沙漠化是指氣候異常和人類活動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亞濕潤干旱地區(qū)的土地退化。人類過度耕種、放牧和亂砍濫伐森林,使土地變得貧瘠、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加劇了沙漠化對人類的威脅。保護和恢復旱地、防止旱地荒漠化不僅會減輕世界城市地區(qū)不斷增加的負擔,而且有助于建立一個更加和平和更加安全的世界。為此,我們要行動起來,防止旱地沙漠化。經過多年努力,中國的毛烏素沙漠(見下圖)已從中國地圖消失。123.根還吸收了什么2011年世界環(huán)境日中國主題“共建生態(tài)文明,共享綠色未來 ”,自然生態(tài)的發(fā)展是很脆弱的,近二、三十年,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耗竭、酸雨、水資源狀況惡化、土壤資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機、生物多樣性減少、毒害物質污染與越境轉移、冰川融化等問題,正威脅著人類的生存。我們的地球再也經不起人類沒有節(jié)制的開采和濫用了,因此我們要攜起手來,守護我們的家園,共建生態(tài)文明,共享綠色未來。一、 作業(yè)內容作業(yè)一:嶄露頭角(基礎性作業(yè))1.查漏補缺:小山、小水在熱烈的討論問題,我們去看看他們在爭論什么吧!哦,原來在討論這幾個問題:(1)植物生長離不開水,是植物維持生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2)植物都是靠葉片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 )(3)土壤為植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不僅能固著植物,還能為植物生長提供水分、空氣和肥料等,滿足植物生長的需要。 ( )(4)土壤浸出液放在干凈的載玻片上,用酒精燈加熱,水分蒸發(fā)后什么物質也沒有留下。 ( )作業(yè)二:身手不凡(提高性作業(yè))目治手營:小山和小水在上科學課,老師提出這個問題:礦泉水和蒸餾水哪個更能滿足13綠豆的生長需求?于是他們開展了下面這個實驗。對照組實驗組(1)我們的推測: 。用到的材料:燒杯1個,紙巾若干、綠豆6粒、完全相同的不漏水的一次性容器2個、等量的蒸餾水和礦泉水、兩個相同的小噴壺,記號筆1支。(2)兩個小組的相同條件: 。(3)兩個小組不同的條件: 。實驗的方法:(4)讓這6粒綠豆同時放入燒杯中一段時間,使他們 。把同樣數量的紙巾均勻鋪在兩個容器中,并在紙巾上各按3個洞;(5)把6粒綠豆 分在兩個容器中,并且均勻嵌入紙巾的洞中;(6)向一組種子按時噴灑 , 叫 組;讓另一小組種子得到等量的蒸餾水,叫 組。將兩個容器放置在同樣的通風、良好的采光和適宜的溫度條件下;(7)給兩個容器用 標明哪個是實驗組,哪個是對照組。(8)實驗現(xiàn)象: 。(9)實驗結論: 。作業(yè)三:躬行實踐(拓展性作業(yè))請你在周末的時候讓爸爸媽媽帶你去植物園,向園藝工作者請教和觀察一下水培植物和土培植物的培育和生長方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吧!14二、時間要求:15 分鐘三、評價設計題型 評價指標 水平基礎題 填對一題,得1份無機鹽① 能按實驗過程進行實驗,客觀如實記錄數據,提高題 得2份無機鹽;② 能堅持長期觀察,分工合理,配合默契,得2份無機鹽。拓展題 實踐中能夠詳細進行記錄和觀察,得3份無機鹽同學們,我們通過“集資”的形式來為我們的地球生態(tài)發(fā)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把你收集的 、 、 、 好好保存下來,每4個獎品可以兌換一棵梭梭樹幼苗,我們將會在 “螞蟻森林”中真正的去種植一棵梭梭樹,來為防治土地沙漠化做出自己的貢獻!參考答案或提示:1.(1)√ (2)× (3)√ (4)×2.(1)礦泉水更能滿足綠豆的生長需求;(2)在同樣的空氣和陽光條件下,得到等量的礦泉水或者蒸餾水。(3)一個得到礦泉水,一個得到蒸餾水。(4)發(fā)芽(5)平均。(6)礦泉水,實驗組,對照組。(7)記號筆。(8)實驗組的綠豆長勢明顯好于對照組;(9)礦泉水更能滿足綠豆的生長需求,因為礦泉水除了能提供綠豆生長所需的水分還能夠提供一些無機鹽。躬行實踐:水培植物的生長依賴于營養(yǎng)液的提供,然而土培植物由于土壤能儲存水分、空氣和無機鹽也可以達到同樣的種植效果,雖然它們的種植方式不同,但是都可以使植物成長。四、作業(yè)分析與設計意圖第一題中主要意旨是幫助學生明確根除了吸收水分以外,而且還吸收溶解在水里的無機鹽來維持生長;結合提取土壤浸出液的實驗,認識到土壤除了可以固定植物還為植物的生長提供水分、空氣和肥料等,以及得出載玻片上水分蒸發(fā)后留下的物質是無機鹽;第二題中借助常見的綠豆在其他條件相同而在介質不同的礦泉水和蒸餾水的條件下,綠豆的生長對比試驗,引導學生理解綠豆在含有礦物質等養(yǎng)分的條件下長勢更好,幫助他們學會這種對比試驗的方法;實踐題中結合對水培植物和土培植物的觀察和記錄,感悟科學知識的價值,能夠以嚴謹的態(tài)度來對待科學問題,樂于參與觀察和實驗探究活動,體會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15知識鏈接:.△土地鹽漬化土壤鹽漬化是指土壤底層或地下水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發(fā)后,使鹽分積累在表層土壤中的過程。土壤鹽漬化會使農業(yè)生產力、水質、土壤生物多樣性和土壤侵蝕的下降。受鹽影響的土壤作為緩沖和過濾污染物的能力下降。受鹽影響的土壤降低了農作物吸收水分的能力和微量元素的可用性。它們還集中了對植物有毒的離子,并可能使土壤結構退化。164.水分在莖里的運輸2011年世界環(huán)境日主題是“森林,大自然為您效勞”。森林是陸地生態(tài)的主體,在維持全球生態(tài)平衡、調節(jié)氣候、保持水土、減少洪澇等自然災害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各種林產品也有著廣泛的經濟用途。但從全球來看,那些病人需要吸氧,森林破壞仍然是許多發(fā)展中國家所面臨的嚴重問題,所導致的一系列環(huán)境惡果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森林對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 作業(yè)內容作業(yè)一:嶄露頭角(基礎性作業(yè))1.查漏補缺:小清,小山,小綠,小水在參加有獎知識競答比賽,我們一起去現(xiàn)場看看吧!(1)植物莖的主要功能是( )。此外,還有( )、傳輸養(yǎng)分的作用。(2)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許多時候都會在( )上得到體現(xiàn)。2.目治手營:母親節(jié),清爸爸送給清媽媽一束百合花,小水聯(lián)想到爺爺在絲瓜棚架子下用細繩固定絲瓜時有一根絲瓜苗的莖斷了,莖的斷口處有水滴出,他立馬想到肯定是絲瓜莖里有水流過去,于是他和爸爸一起用百合花做了這個實驗來驗證自己的這一猜想。(1)實驗工具和材料:開白花植物,2個一樣的透明礦泉水瓶,剪刀,( )。(2)實驗過程:① 取兩個一樣的礦泉水瓶,分別加入( )的清水;17在其中一個礦泉水瓶中加入幾滴( ),攪拌均勻,使水染色;將一種開白花的植物,選取兩條帶花的枝條,分別插入兩個礦泉水瓶中;④放到( )的地方(3)實驗觀察:過一段時間后,某瓶花和葉都變紅,原因是( )。這次探究實驗后,小水激動地說“這個實驗太神奇,太好玩了!”作業(yè)二:身手不凡(提高性作業(yè))有一天,小綠爸爸在看報紙,他看到報紙上有關于美國巨杉的報道,于是他叫來小綠,想考考他。小綠爸爸說:“世界上體積最大的樹是生長在美國的一株巨杉。人們在它的樹干下部開了一個洞,可以通過汽車,或者讓四個騎馬的人并排通過。思考:為什么巨杉中間開洞,樹卻不會死亡?”小綠陷入了沉思,小朋友們,你知道嗎?18作業(yè)三 躬行實踐(拓展性作業(yè))放學回家,陪媽媽一起去菜市場買一把芹菜,回家讓媽媽用刀把芹菜橫切成段,和她說一說水分在芹菜里是如何運輸的和莖的作用吧!二、 時間要求:15 分鐘三、 評價設計題型 評價指標 水平基礎題 填對一空,得1個水滴提高題 知識點答對,得2個水滴;語言組織恰當,得1個水滴能夠陪媽媽一起去買菜,得2個水滴;和家人準確分拓展題享知識,得2個水滴同學們,我們通過“集資”的形式來為我們的地球生態(tài)發(fā)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把你收集的 、、 、 好好保存下來,每4個獎品可以兌換一棵梭梭樹幼苗,我們將會在“螞蟻森林”中真正的去種植一棵梭梭樹,來為防治土地沙漠化做出自己的貢獻!19參考答案或提示:查漏補缺:1.運輸水分,支持植物體;2.莖目治手營:(1)兩份等量的清水(2)①等量 ②紅墨水 ③有陽光(3)植物的莖除了能支持植物體,還能輸送根吸收的水分。思考:葉子能制造養(yǎng)分,這些養(yǎng)分是通過樹皮向下運輸到根部的。如果把樹皮都剝了,這條運輸養(yǎng)分的通道就會中斷,根部得不到營養(yǎng)就會“餓死”,而莖、葉也將因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長,甚至死亡。四、 作業(yè)分析與設計意圖作業(yè)一第一題旨在幫助學生掌握植物莖的作用,即植物的莖既能支持植物體,還能輸送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等養(yǎng)分;第二題是借助實驗來幫助學生理解水在植物體內流動的對比試驗,進而幫助他們更進一步的理解無機鹽在植物體內是如何運輸的。在對比試驗中,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發(fā)現(xiàn)水分在莖里的運輸的過程,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樂趣,并且通過實驗來驗證猜想,培養(yǎng)實證意識;作業(yè)二第三題屬于課外閱讀,在閱讀中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還幫助他們認識植物的莖在植物維持生長和生存中重要作用,體會植物生長的巨大生命力,感悟大自然的神奇,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作業(yè)三是讓學生生活中理解科學知識的現(xiàn)實價值,體會科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知識鏈接:△全球森林危機森林能夠能夠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氣候,防風固沙,維持土壤的機能,它還保護著生物多樣性,為人類和動植物的生長生存提供氧氣和其他必須的營養(yǎng)物質,并且也為人類發(fā)展提供資源,在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便利。但是,自大規(guī)模農業(yè)開墾以來,全球森林面積大量減少,近幾十年來,由于人們對森林功能的重視,目前許多國家都開展植林造林運動,全球森林問題主要集中在熱帶森林的大規(guī)模破壞上。205.葉會蒸騰水分嗎(第一課時)2022 年世界環(huán)境日主題是“讓地球充滿生機”,上世紀50年代以來,環(huán)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1972年6月5日,聯(lián)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了首次人類環(huán)境會議,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huán)境宣言》及保護全球環(huán)境的“行動計劃”,規(guī)定了人類對全球環(huán)境的權利與義務的共同原則。同年10月,第27屆聯(lián)大根據斯德哥爾摩會議的建議,決定成立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并正式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huán)境日”。從1974年起,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每年都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huán)境問題及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世界環(huán)境日的主題。一、 作業(yè)內容作業(yè)一:嶄露頭角(基礎性作業(yè))能謀善斷教師節(jié)這天,小山和小水,為了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特意用自己的零花錢為老師買了一盆天竺葵,他們發(fā)現(xiàn)包裝袋里有很多的小水珠,他們疑惑:小水珠是從哪里來的呢?請同學們幫幫他們吧(1)在植物體內,水往高處流,這主要是蒸騰作用拉動的。( )(2)晴天陽光充足,比陰天更適合栽培植物。( )(3)植物的蒸騰作用會消失大量的水分,這是一種浪費。( )(4)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調節(jié)空氣濕度。( )(5)植物靠葉片蒸騰水分。( )作業(yè)二:躬行實踐(拓展性作業(yè))2.小小的樹葉,形態(tài)各異,色彩紛呈,點綴著我們的世界。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小小的樹葉。請搜集家鄉(xiāng)的樹葉,夾到書頁里,辦一次樹葉展。二、 時間要求:15 分鐘21三、 評價設計題型 評價指標 水平基礎題 判斷對1題,得1個水滴認真搜集樹葉,得1個水滴;拓展題 ②夾到書頁里,得1個水滴;③能積極參加辦樹葉展活動,得2滴水同學們,我們通過“集資”的形式來為我們的地球生態(tài)發(fā)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把你收集的 、 、 、 好好保存下來,每4個獎品可以兌換一棵梭梭樹幼苗,我們將會在“螞蟻森林”中真正的去種植一棵梭梭樹,來為防治土地沙漠化做出自己的貢獻!參考答案或提示:(1)√,×,×,√,×。四、作業(yè)分析與設計意圖第1題判斷題考察學生對植物蒸騰水分的相關知識的理解是否正確,知道塑料袋內的水珠是由葉散發(fā)水分形成的。第2題讓學生搜集家鄉(xiāng)的樹葉,并把樹葉夾到書本里,辦一次樹葉展,重在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并在這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知識鏈接:△酸雨蔓延酸雨是指大氣降水中酸堿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這是大氣污染的一種表現(xiàn)。酸雨對人類環(huán)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會妨礙水中魚、蝦的成長,以致魚蝦減少或絕跡;酸雨還導致土壤酸化,破壞土壤的營養(yǎng),使土壤貧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長,造成作物減產,危害森林的生長。此外,酸雨還腐蝕建筑材料,有關資料說明,近十幾年來,酸雨地區(qū)的一些古跡特別是石刻、石雕或銅塑像的損壞超過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 世界已有三大酸雨區(qū)。中國華南酸雨區(qū)是唯一尚未治理的。225.葉會蒸騰水分嗎(第二課時)2005 年世界環(huán)境日主題是“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地球家園”,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駐華協(xié)調代表邵雪民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城市化的快速發(fā)展對城市的環(huán)境壓力越來越大。到 2030 年,全球 60%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中;從中國看,到 2050 年,城市人口將從目前占全國的 40%上升到 70%。現(xiàn)在,我們每一個生活在城市的人,都切身感受到環(huán)境的壓力。營造綠色城市是保護人類地球家園的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一、 作業(yè)內容作業(yè)一:嶄露頭角(基礎性作業(yè))1.水是人類不可或缺的資源,同樣也是植物所必需的資源。請看圖片, 想想植物是如何吸收、運輸和蒸騰水分的。并完成練習。植物的 _________ 吸收水分,然后通過________的運輸到達植物的________,葉子內的 _________ 吸收周圍的 _________ ,變成_________從葉的氣孔跑出,騰飛到空氣中。作業(yè)二:身手不凡(提高性作業(yè))2.小青和小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他們發(fā)現(xiàn)人們喜歡在大樹下乘涼,還發(fā)現(xiàn)園圃一般都是在陰天或傍晚時移栽植物的。你知道為什么嗎?用植物蒸騰水分的知識為他們解疑吧。(1)為什么大樹底下好乘涼? (2)為什么往往在陰天或傍晚移栽植物?作業(yè)三:躬行實踐(拓展性作業(yè))233.我國民間流傳的一種吹奏樂器——吹木葉。廣泛流行于西南一帶的農村中。也稱“吹葉”,即吹樹葉發(fā)聲之意. 吹葉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隋唐時代的九部樂、十部樂中就有穿也;從五代時期的古墓中發(fā)掘出來的石刻上,也有吹葉的雕像。可以吹奏的葉子有十多種,如龍眼葉、竹葉、柳葉、桔樹葉、冬青葉、桐葉等。要選擇新鮮、柔軟、厚薄均勻的葉子。吹奏時,將葉子橫放于唇下,用手指扯住葉子的兩端,開著上唇吹奏,能發(fā)出清脆悅耳、優(yōu)美動聽的音調來,用以伴奏山歌或獨奏各種樂曲。電影《血與火的洗禮》插曲、《苦歌》即以樹葉為主奏樂器。請同學們選取一枚可以吹奏的樹葉,試著吹一吹。二、 時間要求:15 分鐘三、 評價設計題型 評價指標 水平基礎題 填對一題,得1個盆栽①能準確運用植物蒸騰知識解答問題,得2滴提高題水。②語言表達流暢,條理清晰,得2滴水。①實踐中能夠自主選取一片樹葉并,得1滴水拓展題②能試著吹一吹,得2滴水同學們,我們通過“集資”的形式來為我們的地球生態(tài)發(fā)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把你收集的 、 、 、 好好保存下來,每4個獎品可以兌換一棵梭梭樹幼苗,我們將會在“螞蟻森林”中真正的去種植一棵梭梭樹,來為防治土地沙漠化做出自己的貢獻!參考答案或提示:1.根,莖,葉,水,熱,水蒸氣。2.(1)大樹樹葉的蒸騰作用,可以吸收周圍的熱,使環(huán)境中的溫度可以下降一些,同時還可以釋放出水蒸氣,使空氣濕潤涼爽。(2)在陰天或傍晚移栽植物可以減少植物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損失,有利于植物的存活。24四、 作業(yè)分析與設計意圖第1題通過示意圖,讓學生觀察并回顧水分蒸騰的過程,知道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通過根吸收大量水分,然后一部分水分會被植物利用,而大部分水分會通過葉片以水蒸氣的形式蒸騰到大氣中。第2題是在第1題基礎上的延伸,讓學生知道大樹樹葉的蒸騰作用,可以吸收周圍的熱,使環(huán)境中的溫度可以下降一些,同時還可以釋放出水蒸氣,使空氣濕潤涼爽。還知道植物蒸騰與陽光有關。第3題通過資料讓學生知道通過吹樹葉可以發(fā)出聲音,并引導學生親身試一試吹木葉,感受樹葉帶給人們美妙的聲音。三題的設計從掌握植物蒸騰水分過程到學生能正確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意識。知識鏈接:△生物多樣性減少《生物多樣性公約》指出,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新的物種,同時,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也會使一些物種消失。所以說,生物多樣性是在不斷變化的。 近百年來,由于人口的急劇增加和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fā),加之環(huán)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及其生態(tài)系統(tǒng)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生物多樣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害。256.植物需要陽光2017 年世界環(huán)境日主題是“人與自然 相連相生”,旨在動員引導社會各界著力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綠色發(fā)展理念,從身邊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環(huán)保責任,呵護環(huán)境質量,共建美麗家園。中國將 2017 年的環(huán)境日主題確定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強調尊重自然、自覺踐行綠色生活。中國環(huán)保部當天發(fā)布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300余個城市,平均優(yōu)良天數的比例為78.8%。一、 作業(yè)內容作業(yè)一:嶄露頭角(基礎性作業(yè))1.連枝帶葉小青和小綠在公園里玩耍,看到了不同植物,他們認真觀察,發(fā)現(xiàn)以下植物的葉子排列順序有所不同,他們在積極討論著,你能幫幫他們嗎?互生排列 輪生排列 對生排列2.學完《植物需要陽光》這一課后,小青回家做了個實驗,把媽媽種的兩盆上海青分別放在陽臺和紙盒里,下面是小青同學的實驗記錄,認真分析觀察數據,然后回答相關問題。陽臺植物 盒里植物數量 多 少葉子 大小 大 小顏色 深 淺粗細 粗 細莖 長短 長 短顏色 深 淺26(1)植物的生長和發(fā)育需要__________。(2)__________是植物吸收和利用陽光的主要器官。(3)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業(yè)二:身手不凡(提高性作業(yè))目治手營:探究光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實驗方法:將一些已經發(fā)芽的豆苗分成兩組,分別移栽到兩個小花盆中。其中一盆放置在光照充足的陽臺,另一盆放置在能遮擋光線的紙盒內。放置一段時間,觀察和比較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兩盆紅豆苗的生長情況。(1)實驗記錄:葉 莖放置位置顏色 大小 粗細 長短 顏色房間的陰暗處陽臺上(2)實驗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業(yè)三:躬行實踐(拓展性作業(yè))4.“紙上得帶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請同學們走進校園,認真觀察樹木和小草枝葉,看一看植物葉子的排列方式是否有一定的規(guī)律?想一想它們的排列方式與植物對陽光的需求是否有關?27二、 時間要求:15 分鐘三、 評價設計題型 評價指標 水平基礎題 1.連對一個,得1個太陽2.①認真觀察數據,得1個太陽提高題 ②正確答題,每答對一題得1個太陽③書寫規(guī)范,且頁面整潔得1個太陽3.①能按實驗過程進行實驗,客觀如實記錄數據,得2個太陽;拓展題②能堅持長期觀察,分工合理,得出正確結論,得3個太陽。同學們,我們通過“集資”的形式來為我們的地球生態(tài)發(fā)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把你收集的 、、 、 好好保存下來,每4個獎品可以兌換一棵梭梭樹幼苗,我們將會在“螞蟻森林”中真正的去種植一棵梭梭樹,來為防治土地沙漠化做出自己的貢獻!參考答案或提示:1.2.(1)陽光(2)葉(3)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3.(1)放置位置 葉 莖顏色 大小 粗細 長短 顏色房間的陰暗處 黃 小 細 長 黃陽臺上 綠 大 粗 短 綠(2)實驗結果:植物的生長離不開陽光,陽光可以促進植物的生長與發(fā)育。28四、 作業(yè)分析與設計意圖第1題連線主要考察學生對葉的排列規(guī)律的掌握情況,不同植物的大小、形狀各不相同,葉的排列方式也各有特點。第2題用圖表的方式呈現(xiàn),讓學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數據,知道了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充足的陽光能為植物的正常生長提供保障。第3題旨在提高學生自主觀察意識并通過分析、比較做好記錄,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獨立完成實驗的目的。第4題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親身去觀察并結合觀察現(xiàn)象進行積極的思考,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知識鏈接:△生物多樣性減少在今天的地球上,我們的綠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 4000 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減少使其涵養(yǎng)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壞,造成了物種的減少和水土流失,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進而又加劇了溫室效應。297.植物能夠利用陽光1989年世界環(huán)境日主題是“警惕全球變暖”。在包圍地球的大氣圈中,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有一個特性,它對來自太陽的短波輻射,允許它們長驅直入到達地表。地表吸收了短波輻射后溫度上升,就要向外散發(fā)熱量﹣﹣紅外線,而二氧化碳對于紅外線卻不讓其通過,這樣就使熱量滯留在地球表面。這種現(xiàn)象類似于玻璃溫室,故稱之為“溫室效應”。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越高,保溫作用就越強。太陽系的另一顆行星——金星的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達97%以上,因此“溫室效應”極其強烈。據探測,金星表面的溫度達465~485攝氏度,在那里,錫、鉛、鋅等金屬都會融化氣成液體。一、 作業(yè)內容作業(yè)一:嶄露頭角(基礎性作業(yè))查漏補缺:小山和小水對學習了植物不僅能產生氧氣,而且能吸收二氧化碳的知識后,想親自驗證一下,于是對在陽光照射下,金魚藻是否會產生氧氣這個問題進行了實驗,下面是小山和小水實驗的三個步驟:①試管收集金魚 ②帶火星的小木 ③帶火星的小木藻釋放的氣體 棍靠近試管口 棍伸入試管觀察并記錄了實驗現(xiàn)象,如下表:現(xiàn)象 帶火星的小木棍伸入試管后會復燃原因結論(1)根據材料,完成上表。(2)在水中用試管可以收集金魚藻釋放的氣體,利用了_____________原理。30作業(yè)二:身手不凡(提高性作業(yè))通過實驗驗證了植物真的會產生氧氣后,小山和小水非常好奇,植物是如何產生氧氣的,于是查詢了資料,并繪制了生動的綠葉里的“加工廠”,請仔細觀察下圖,回答問題。(1)植物的__________是制造營養(yǎng)物質的“加工廠”。(2)植物的生長需要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3)植物對人類及其它生物的生存的意義有(多選)( )。①提供氧氣 ②提供食物和原料③提供適宜環(huán)境 ④起環(huán)保作用(4)課下找一片葉子,仔細觀察,并試著畫一畫葉子制造營養(yǎng)物質的過程圖。作業(yè)三:躬行實踐(拓展性作業(yè))3.目治手營:放學回家后,小山和小水突發(fā)奇想,把一根點燃的蠟燭放到密閉的玻璃罩內,因為燃燒需要消耗氧氣,所以,一會兒蠟燭會因為缺少氧氣而熄滅。那如果我們把燃燒的蠟燭和放在燒杯中的金魚藻,同時放在密閉的玻璃罩內,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請同學們,回家后親自動手操作,和小水小水一起來驗證這個有趣的猜想吧。31條件 現(xiàn)象 蠟燭燃燒時間只有燃燒的蠟燭放在密閉玻璃罩內。燃燒的蠟燭和一定數量的金魚藻,同時放在密閉玻璃罩內,而且沒有陽光照射。燃燒的蠟燭和一定數量的金魚藻,同時放在密閉玻璃罩內,有陽光照射。結合實驗過程,完成上面的表格。二、 時間要求:15 分鐘三、 評價設計題型 評價指標 水平基礎題 填對一題,得1個太陽提高題 ①能夠畫出葉子制造營養(yǎng)物質的過程圖,得3個太陽。②語言組織恰當,得1個太陽拓展題 能夠完成實踐題,得5個太陽同學們,我們通過“集資”的形式來為我們的地球生態(tài)發(fā)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把你收集的 、 、 、 好好保存下來,每4個獎品可以兌換一棵梭梭樹幼苗,我們將會在“螞蟻森林”中真正的去種植一棵梭梭樹,來為防治土地沙漠化做出自己的貢獻!參考答案或提示:1.(1)原因:氧氣具有助燃性;結論:和其他綠色植物一樣,在陽光照射下,金魚藻會釋放氣體。(2)氣體占據空間。2.(1)葉子(2)陽光、空氣、水分(3)①②③④。四、 作業(yè)分析與設計意圖用圖片的方式呈現(xiàn),利于學生更直觀的觀察。問題的設置通過填表、填空、選擇不同的形式,有利于學生積極的參與練習。問題(3)的設置,讓學生感受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我們住在同一個地球。問題(4)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從生活中感受科學。作業(yè)三是實踐性作業(yè),結合本節(jié)課學習的植物在陽光照射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時產生氧氣,通過親自動手實驗,比較在陽光下和在無陽光環(huán)境下,植物周圍的氧32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情況,進一步了解植物制造養(yǎng)分的過程及其意義。知識鏈接:△全球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xiàn)象,是由于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tǒng)吸收與發(fā)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tǒng)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還影響人類健康 甚至威脅人類的生存。338.探究技能 猜想(第一課時)2009 世界環(huán)境日的主題是“地球需要你:團結起來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各地以不同形式積極響應這一具有象征意義的環(huán)保倡議,并希望每個人都能行動起來,盡一份力,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一、作業(yè)內容作業(yè)一:嶄露頭角(基礎性作業(yè))查漏補缺:(1)學完本節(jié)課后,小山想考一考小水的關于猜想的知識,出了一道排序題。同學們,你能正確排序嗎?①說出猜想依據②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③分析并記錄對應現(xiàn)象的條件④提出有針對性的猜想⑤根據記錄的現(xiàn)象和對應的條件進行討論合理猜想的順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針對金魚藻的葉片持續(xù)釋放出小氣泡有關的因素,猜想合理的有(多選)( )。A.照射到金魚藻的陽光強弱 B.金魚藻的葉片多少C.魚缸里水的溫度高低 D.魚缸里有無金魚 E.魚缸的新舊作業(yè)二:躬行實踐(拓展性作業(yè))目治手營:小山和小水決定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對我們身邊比較常見的綠蘿的生長狀況進行探究猜想和驗證。同學們也請你,課后親自動手試一試吧,并完成下表:34步 驟 內 容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分析并記錄對應現(xiàn)象的條件提出有針對性的猜想猜想依據實驗驗證二、 時間要求:15 分鐘三、 評價設計題型 評價指標 水平基礎題 填對一題,得1個太陽。基礎題 語言組織恰當,得1個太陽。拓展題 能夠完成實踐題,得5個太陽同學們,我們通過“集資”的形式來為我們的地球生態(tài)發(fā)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把你收集的 、 、 、 好好保存下來,每4個獎品可以兌換一棵梭梭樹幼苗,我們將會在“螞蟻森林”中真正的去種植一棵梭梭樹,來為防治土地沙漠化做出自己的貢獻!參考答案或提示:1.(1)②③⑤④①。(2)ABCD。四、 作業(yè)分析與設計意圖第(1)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復習鞏固學生對科學合理猜想的順序知識的同時,為后面的拓展性作業(yè)做鋪墊。第(2)個問題是針對于猜想時,要提出針對性的猜想,為實驗驗證是提供明確的方向。實踐性作業(yè)的設置目的,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探究猜想的知識,去驗證生活中的自然現(xiàn)象,將科學課堂從教室內擴展到教室外。知識鏈接:△臭氧層空洞臭氧層是大氣層的平流層中臭氧濃度高的層次。濃度最大的部分位于 20—25 公里的高度處。若把臭氧層的臭氧校訂到標準情況,則其厚度平均僅為 3 毫米左右。臭氧含量隨緯度、季節(jié)和天氣等變化而不同。紫外輻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對大氣有增溫作用,同時保護了地球上35的生物免受遠紫外輻射的傷害,透過的少量紫外輻射,有殺菌作用,對生物大有裨益。8.探究技能 猜想(第二課時)2019 世界環(huán)境日的主題是“藍天保衛(wèi)戰(zhàn),我是行動者”。大氣污染是當前國際社會所面臨的最嚴重環(huán)境問題之一。同一片藍天下,全世界同呼吸、共命運。世界上很多國家曾經歷過或正在面臨大氣污染的困擾。一、 作業(yè)內容作業(yè)一:嶄露頭角(基礎性作業(yè))周末小山和小水一起去水族館參觀,魚缸中種植著幾株金魚藻,他們發(fā)現(xiàn)在較強光線射到的區(qū)域里生長著的金魚藻冒出的氣泡較多,而背光的區(qū)域里生長著的金魚藻冒出的氣泡少。于是他們猜想氣泡的多少難道與陽光照射有關,并進行了實驗,下圖是驗證金魚藻釋放氣泡的多少是否與光照強度有關的實驗情況。實驗記錄表如下表:猜想 實驗現(xiàn)象 是否支持猜想金魚藻接受陽光照 在陽光照射下,金射后,會釋放出小 支持魚藻冒氣泡。氣泡。結論:金魚藻在光照的條件下會產生氣泡。光照越大,產生的氣泡就越多。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在光線很強的環(huán)境下,金魚藻會釋放許多 ____________,它們都是36___________。(2)通過上述實驗過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某種現(xiàn)象是否出現(xiàn),可能受多種____________影響。(3)對自然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進行_______,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謀善斷:(4)金魚藻在沒有陽光的照射下不會產生氣泡。( )(5)空氣對植物的生長有很大的影響。 ( )作業(yè)二:躬行實踐(拓展性作業(yè))2.小山和小水在探究金魚藻產生氣泡的多少真的與陽光照射有關后,覺得非常神奇,就想再驗證空氣對植物的生長是否有影響,于是使用了保鮮膜來隔絕空氣的方法。(1)請你利用今天所學的探究技能、猜想的過程,探究空氣對豆芽的生長的影響。(2)請同學們回家也親自動手完成上述實驗,認真觀察并記錄現(xiàn)象。37二、 時間要求:15 分鐘三、 評價設計題型 評價指標 水平基礎題 填對一題,得1個太陽。基礎題 語言組織恰當,得1個太陽。拓展題 能夠完成實踐題,得5個太陽同學們,我們通過“集資”的形式來為我們的地球生態(tài)發(fā)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把你收集的 、 、 、 好好保存下來,每4個獎品可以兌換一棵梭梭樹幼苗,我們將會在“螞蟻森林”中真正的去種植一棵梭梭樹,來為防治土地沙漠化做出自己的貢獻!參考答案或提示:1.(1)氣泡,氧氣(2)因素(3)猜想(4)×(5)√。2.(1)提示:現(xiàn)象->關聯(lián)->驗證四、作業(yè)分析與設計意圖直接呈現(xiàn)實驗過程的圖片、實驗記錄表,讓學生自己從中獲取信息,并完成練習。復習鞏固新知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實踐作業(yè)的目的是將課堂延伸到課外,讓科學不僅僅停留在教室內。培養(yǎng)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親身感受科學的魅力。知識鏈接:△大氣污染空氣污染,又稱為大氣污染。大氣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xiàn)是呼吸道疾病與生理機能障礙,以及眼鼻等粘膜組織受到刺激而患病,是造成老年哮喘的慢性因素,肺氣不足導致體力下降。38單元質量檢測作業(yè)(一)單元質量檢測作業(yè)內容1.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水分和空氣,植物主要從( )吸收水分,再由( )輸送到植物的各個部位,( )是植物吸收和利用陽光的主要器官。A.花 B.莖 C.葉 D.根2.植物的葉片是制造營養(yǎng)物質的“加工廠”,制造營養(yǎng)物質,并釋放出( )。A.二氧化碳 B.氧氣 C.水3.不同植物的葉的排列方式各有特點,下面植物屬于輪生排列的是()。A.夾竹桃 B.華灰莉 C.簕杜鵑4.觀察實驗:水分在植物莖內的流動正確的實驗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A.準備一種開白花的植物,選取兩條帶花的枝條,分別插入兩個容器中。B.分別取出浸泡在液體中的植物,截取一段莖,將莖縱向剖開,觀察現(xiàn)象,記錄現(xiàn)象。C.在其中一個容器中加入一鑰匙紅色色素,攪拌均勻,使水染色。D.取兩個透明容器,分別加入等量的清水。E.把經過上述處理的植物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一段時間后,觀察葉和花發(fā)生哪些變化。5.對自然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進行猜測,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下面關于猜想過程描述正確的是( )。A.觀察現(xiàn)象—進行猜想—嘗試驗證—發(fā)現(xiàn)關聯(lián)B.進行猜想—觀察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關聯(lián)—嘗試驗證C.觀察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關聯(lián)—進行猜想—嘗試驗證39(二)單元質量檢測作業(yè)屬性表序號 類型 對應單元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作業(yè)目標 時間了解 理解 應用1 選擇 2 √ 容易 原創(chuàng)2 選擇 2 √ 容易 原創(chuàng)3 選擇 1 √ 容易 原創(chuàng) 15分鐘4 排序 1 √ 中等 原創(chuàng)5 選擇 3 √ 容易 原創(chuàng)(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 平能按實驗過程進行實驗客觀如實記錄數據能堅持長期觀察分工合理,配合默契同學們,我們通過“集資”的形式來為我們的地球生態(tài)發(fā)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把你收集的 、 、 、 好好保存下來,每4個獎品可以兌換一棵梭梭樹幼苗,我們將會在“螞蟻森林”中真正的去種植一棵梭梭樹,來為防治土地沙漠化做出自己的貢獻!參考答案或提示:(1)D B C (2)B (3)A (4)D→C→A→E→B (5)C4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