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中國歷代變法與改革學習目標1、通過學習中國歷代變法與改革的背景、措施、作用,認識到變革的曲折性和必要性。自學指導與檢測自學指導 自學檢測及課堂展示(一)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 (閱讀課本第22—23頁回答右邊的相關問題) &基礎知識·重梳理 【思考】:結合所學,歸納戰國時期各國紛紛變法改革的原因? 經濟: 推廣,生產力發展; 瓦解, 制興起; 政治:諸侯爭霸,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壞; 階級要求改革; 思想文化:士階層活躍壯大; ,形成思想解放運動。 學說成為推行變法的思想武器 軍事:兼并戰爭不斷,爭霸戰爭需要“富國強兵” 戰國時期變法的目的:各諸侯國為了適應 ,實現富國強兵變法。 【學習探究】:請結合史實,說明諸國變法中“商鞅變法最為徹(P22)? 1、目的:富國強兵,建立適應 要求的君主官僚政治。 2、內容與作用 領域措施作用經濟廢除 ,開阡陌承認 ;促進 發展 ,獎耕織調動生產積極性,穩定 軍事/選官廢除世卿世祿,獎勵軍功限制 ,提高戰斗力政治 組織嚴刑峻法,強化統治郡縣制強化 ,利于國家統一思想焚詩書強化 控制,穩定社會秩序風俗大家庭拆散為個體小家庭促進小農經濟,提升財政收入3、特點:是 ,措施最 ,為期最長久,影響最 。 4、實質: 改革。推動奴隸制社會向 社會轉型。 【思考】:結合材料分析,商鞅變法何以“為秦開帝業” (1)直接:使秦國國富兵強,為 中國奠定了基礎。 (2)深刻:推動 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 經濟: 制確立。 政治: 、君主專制、官僚政治開始形成。 消極:嚴刑峻法,加重了 的負擔,激化了階級矛盾。 任務1.根據下列材料,歸納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 均田制 把控制的荒地分配給 ,農民向政府交納租稅,并承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分得土地不能轉讓和買賣,并不觸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作用:抑制了 ,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增加了國家財政制度,促進了 。為后世所沿用,影響深遠。租調制農民承擔定額租調。規定一對夫婦每年向政府繳納粟二石(稱為租),帛或布一匹(稱為調)。有利于國家賦稅征收,提高了國家 。三長制廢除宗主督護制,設三長(五家為一鄰,五鄰為一里,五里為一黨,鄰、里、黨各設一長),直屬于州郡,負責清理戶口、田畝和征役。作用:緩和了 ,加強中央對基層的控制,加強了 。俸祿制推行俸祿制和 制度;嚴懲貪污。作用:整頓吏治,緩和階級矛盾,推動北魏 發展影響①加快了 進程,鞏固了 ,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②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 ,緩和了民族矛盾,縮小了南北差距,為 統一奠定基礎,為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③改革激化了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過于漢化失掉了民族的尚武精神。全面推行漢化,使鮮卑族喪失作為一個民族的獨立性、主體性。任務2.根據教材第23頁王安石變法,完成下列問題。 ①目的:富國強兵 a.富國:官府通過向農民提供 、撥巨資從事商業經營等手段,力圖在調控經濟的同時開辟財源。 b.強兵:對農民進行編制管理和軍事訓練,逐漸恢復 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②內容: 在官僚機構、財政制度(開辟財源)、軍事體制(兵農合一)等方面,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領域措施內容作用富國 青黃不接之時,政府 或谷物給農民,收獲后還本付息限制了高利貸對農民的剝削,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納錢代役有利于經濟發展,增加政府收入農田水利法鼓勵墾荒和興修水利保證灌溉,防洪賑災 采購物資“徙貴就賤,用近易遠”節省費用,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賦稅,官僚、地主也不例外增加了 ,農民得到實惠市易法在東京設市易務打破了大商人對市場的壟斷,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強兵實行“省兵”措施,精簡軍隊,縮減編制節省軍費開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軍的戰斗力推行強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等取士改革科舉制度,主要改變科舉考試的內容有利于選拔和培養人才;有利于推動改革;有利于擴大統治基礎批判“恩蔭”制度,選拔人才貫徹擇優錄取的原則任務3.明朝時期張居正改革一條鞭法的內容和評價是什么? ①內容: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并征收 ,按畝折算繳納。這樣大大 稅制,方便征收稅款。同時使地方官員難于作弊,進而增加 。 ②評價:“一條鞭法”上承唐代的兩稅法下啟清代的攤丁入畝,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一次社會變革。既是明代社會矛盾激化的被動之舉,也是中國古代 到一定程度的主動選擇。 【隨堂演練】商鞅變法的軍功授爵制打破了舊的以五等爵為基礎的世襲等級制,通過重構個人身份等級及政治待遇的方式,從而有效調動了智能之士的積極性,逐漸形成了“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的趨勢。這一舉措( ) A.抑制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B.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C.激發了貴族群體的斗志 D.構建了國家與平民的聯系 【隨堂演練】明中葉后,稅目繁多,人民不堪重負,張居正乃作“一條鞭法””,總括一州縣的田賦力役,一律折為銀鈔繳納。“一條鞭法”的推行( ) A.杜絕了額外征稅現象 B.推動雇傭關系產生 C.加強小農與市場聯系 D.促使白銀流入中國(二)中國近代的改革探索 (閱讀課本第23—24頁回答右邊的相關問題) 任務1.通過所學,你能評價戊戌變法嗎? (1)性質: 運動,既是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還是思想解放運動。 (2)意義:①政治:一定程度上沖擊 ,救亡圖存具有愛國性。 ②經濟:推動 經濟發展 ③思想:提倡新學,興民權,抨擊封建文化,促進了 。 (3)局限: (1)沒有提出設議院、開國會,實行君主立憲,具有妥協性;(2)戊戌變法的失敗,證明了 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行不通的。 【探究】為什么戊戌變法會失敗? (1)根本原因: 發展程度較低, 維新派力量過于弱小,即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2)直接原因: ①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頑固派掌握實權,實力強大; ②維新派缺乏 ,缺乏堅強的 領導, ③脫離廣大 ,只寄希望于沒有實權的皇帝和極少數官僚,甚至對帝國主義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④缺乏經驗,過于心急。 【隨堂演練】維新變法前,康有為從《公羊》“三世”學說出發,宣揚“據亂世”就是君主專制時代,“升平世”是君主立憲時代,“太平世”是民主共和時代,人類社會必然沿著“據亂、升平、太平”三世的順序向前發展。其主要目的是( ) A.游說光緒帝進行變法 B.批判舊思想、舊禮教 C.宣傳維新變法合理性 D.反駁守舊勢力的攻擊 【隨堂演練】清末新政時期,清政府發布上諭禁止國民纏足,制定相關章程發展女學,并采取有步驟、分類別的方式來實現禁煙,除此之外還在禁毒和剪辮易服、婚姻習俗變革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這些改革( ) A.大大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 B.使清政府擺脫統治的困境 C.源于鴉片走私后的白銀外流 D.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近代化(三)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要改革 (閱讀課本第25—27頁回答右邊的相關問題) 任務1.根據課本第25頁,回答《論十大關系》的相關內容。 時間: 2、背景: 的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吸收了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和教訓。 3、內容:①總結了我國 建設的經驗,提出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 的基本方針。 ②闡述了如何正確處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在經濟、政治、外交和社會生活等十個方面的關系的問題。 4、意義:①標志著中共開始探索符合中國社會主義的建設道路②為 的召開作了思想準備。 任務2.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中共八大的相關內容。 概況時間:1956年9月15日 地點:北京背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面對時緩時急的國際形勢需尋求對策成就①明確主要矛盾: 矛盾已基本解決;主要是人民對于 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的矛盾 ②提出主要任務: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 變為先進的 評價:初步建立起進行現代化建設所必需的物質技術基礎,培養了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積累了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思考】:以相關會議為例,說明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如何深入發展的?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 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2012年中共十八大確定了全面建成 和全面 的目標2013年 中共十八屆三種全會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 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2017年 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 ,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列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并載入黨章2019年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作進一步部署。中共中央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隨堂演練】1978年9月,安徽肥西縣山南區委在黃花大隊進行包產到戶的試點,9月16日大隊召開全體干部大會和全體社員大會,并連夜“分田到戶”,隨后全部勞動力下地干活。這反映了( ) A.農民自發推廣小崗村包產到戶 B.改革舊有的生產體制順應民心 C.改革開放政策在基層落實得力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到推廣 【隨堂演練】1980-1992年,深圳經濟呈現高速增長,生產力得到巨大釋放,GDP年均增長37.4%,遠高于同期全國9.5%和全省14.1%的平均水平。深圳經濟的高速發展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 B.鄧小平“南方談話” C.積極利用外資和先進技術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1.(2023春·陜西安康·高二校聯考期末)王安石變法中的市易法規定:由政府撥出巨款設市易務,平價收購不易脫售的貨物,等到市場缺貨時再賣出。商販可向市易務交納抵押品或成批賒購貨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對市易法的看法,正確的是( )①這是利用封建權力干預經濟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縱市場③它能穩定物價和調節市場 ④政府能增加國庫收入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2023秋·江蘇宿遷·高二校考階段練習)5世紀末,鮮卑拓跋部(北魏)入主中原后,根據漢地傳統欽定流品出身秩序,妥善安置滯留鄉梓的漢人士族,依照魏晉慣例廣泛吸納漢人士族步入官場,放寬世資核算的標準,并充分滿足其提升門第的利益訴求。北魏這些措施意在( )A.整合民間力量以擴大統治基礎 B.推動不同民族間的交流與交融C.強化政治認同以維護鮮卑統治 D.加快少數民族政權的漢化進程3.(2023春·內蒙古赤峰·高二統考期末)19世紀八九十年代,梁啟超主張對孔子進行宗教化塑造,認同孔子是“托古改制”的教主;而1902年他在《新民》上發表的《保教非所以尊孔論》中認為孔子是哲學家、教育家,而非宗教家。這一變化反映了( )A.對孔子認識的轉變 B.中體西用思想的桎梏 C.近代中國思想的進步 D.時代變遷影響歷史解釋4.(2023秋·高二課時練習)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核心內容是“讓利”和“松綁”,即通過提高農副品收購價格和保護人民公社、大隊和生產隊的所有權和自主權加快農業的發展。“讓利”和“松綁”有利于( )A.改善農民的經濟狀況 B.提高農產品商品化程度 C.推動土地所有權變革 D.消除人民公社體制弊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