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憲法是根本法》第二課時教學反思課標要求: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知道憲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道德修養:增強對憲法的認識能力,理解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治觀念:知道憲法的地位;憲法與其他法律規定的內容不同之處;知道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健全人格:感受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責任意識:引導學生學會用憲法維護自身權利,積極履行憲法規定的義務,以憲法為行為的根本準則。話題二:《感受憲法日》教學反思憲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處于至高無上的地位,規定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普通法律依據憲法而制定,不得與憲法相抵觸。憲法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保護公民基本權利不受侵害。本話題可以分為兩部分內容。其一,憲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本部分內容由教材第17-18頁組成。教材第17頁用兩段文字和一幅圖片生動地描繪了憲法和普通法律的關系,即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有憲法才有其他法律。教材第18頁活動園通過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條,直觀地展現了其他法律依據憲法制定,憲法在法律體系中處于最高位階。上方的正文為學生解釋了憲法是根本法的原因,因為憲法規定的是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問題,所以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任何法律不得與憲法相抵觸。其二,憲法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本部分內容由教材第19頁組成。憲法規定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問題,包括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教材上方的正文闡述了公民的基本權利是由憲法確認的,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所以憲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不受任何國家機關、團體和個人的侵害。但權利和義務相統一, 公民享有憲法規定的基本權利的同時,也必須履行憲法規定的基本義務。活動園內容旨在通過連線的方式將憲法內容和生活場最對應,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憲法,引導學生學會用憲法維護自身權利,積極履行憲法規定的義務,以憲法為行為的根本準則。如何建立憲法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六年級學生對于法律的認知尚少,對憲法的感知也有限。如何建立憲法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明白憲法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學習憲法的興趣,是本課教學難點。教師首先要了解憲法內容,明白憲法的地位和作用,發現憲法在生活中的“蹤跡”,然后再采用多種生動有趣的途徑向學生傳達。教師可以讓學生詢問父母,父母的經歷會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讓他們明白憲法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憲法就在我們身邊。教師還可以請檢察官或法官走進校園開展講座,通過講解現實生活中的案例或著名的諺語故事等,引導學生明白憲法是莊嚴神圣的,學習憲法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規范自身行為,冷靜理性地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