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憲法是根本法》第三課時教學反思課標要求: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感受憲法是最高的法律權威。道德修養:了解憲法規定的內容,能夠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法治觀念:知道如何樹立憲法權威。健全人格:感受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責任意識:引導學生學會用憲法維護自身權利,積極履行憲法規定的義務,以憲法為行為的根本準則。話題三:《樹立憲法權威》教學反思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樹立憲法的權威,才能建設良好的法治社會。樹立憲法權威要求我們必須掌握憲法知識,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本話題可以分為兩部分內容。其一,掌握憲法知識。本部分內容由教材第20頁組成。第一段正文講述了為什么要樹立憲法權威,第二段正文講述了樹立憲法權威的一個必要途徑是掌握憲法知識。作為學生,尊重憲法、維護憲法權威要積極學習憲法的內容,了 解憲法的地位和作用,培養用憲法規范自身行為、做遵紀守法好公民的意識。其二,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本部分內容由教材第21頁組成。憲法的權威需要全社會共同維護。全國各族人民、-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尊重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如何帶領學生讀懂憲法,領會憲法精神:尊重憲法、維護憲法的前提是學習憲法,學習憲法必然要閱讀法律條文,然而法律條文精簡凝練,不易理解,六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教師如何帶領學生讀懂憲法,領會憲法的精神也是本課教學難點。條文中易于理解的部分,如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教師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憲法小劇場”的形式,讓學生把自己的理解以故事的形式展現,教師進行指導和點評;對于不易理解的內容,教師應深人淺出,結合歷史、案例、故事講解。在學生掌握了憲法內容之后,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憲法不這樣規定將會出現什么問題,引導學生領悟憲法的精神,更好地理解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