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二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學歷案【課標要求】通過了解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高度繁榮,認識隋唐時期的民族交融、區域開發的新成就。【重點難點】學習重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民族交融學習難點:隋唐興衰的原因,王朝興衰的啟示。【學習目標】1.通過以長安城變遷為主線,借助時間軸和歷史地圖認識從隋唐到五代十國所處的特定的時空環境,培養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時空觀念)2.通過史料和圖片的認識,探究隋唐興衰的原因和教訓,培養學生運用唯物史觀解釋歷史現象、歸納歷史事物特征的能力。(史料實證、歷史解釋)3.通過隋唐到五代十國的曲折歷史,認識統一是中國歷史的主流趨勢,隋唐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家國情懷)【時空定位】環節一:長安興,隋朝一任務1:認識隋朝興亡的原因和教訓(一)隋朝興1.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楊堅稱帝,國號隋,定都長安。2.統一:公元589年,隋滅陳。3.治理:(1)制度創新:三省六部制、科舉制;(2)發展經濟;(3)修建工程:廣設糧倉、營造東都、修建運河。(二)隋朝亡材料1:隋氏西京太倉,東京含嘉倉、洛口倉,華州永豐倉,陜州太原倉,儲米粟多者千萬石,少者不減數百萬石。天下義倉又皆充滿。京都及并州庫,布帛各數千萬。而賜賚勛庸并出豐厚,亦魏晉以降之未有!——杜佑《通典·食貨典》材料2:百姓廢業,……初皆剝樹皮以食之,漸及于葉,皮葉皆盡,乃煮土或搗藁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 ——《隋書·食貨》問題1:閱讀材料,分析隋朝速亡的原因?問題2:結合所學知識,總結隋朝速亡的歷史留給我們的教訓。環節二:長安盛,大唐耀任務2:了解唐長安城的風貌問題1:觀察城市平面圖,從隋大興城到唐長安城有哪些變化?問題2:這些變化反映了唐朝在政治經濟上有何特點?任務3:認識唐朝強盛的原因勵精圖治1.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時期(1)經濟: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戒奢從簡。(2)政治:知人善任,虛心納諫,革新政治。(3)文教:尊崇儒學,大興科舉,大辦學校。2.武周政治:女皇武則天統治時期(1)經濟:發展農業生產。(2)文教:發展科舉制度,創殿試,開武舉,廣泛羅致人才。3.開元之盛世:唐玄宗李隆基統治前期(1)經濟:興修水利,重視農業生產。(2)政治:選賢任能,改革吏治。(3)軍事:實行募兵制。 (4)文教:大興文治,發展科舉。問題:歸納三位帝王在國家治理上的共同經驗。任務4:認識民族交融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影響(二)民族交融小組合作探究:問題1:閱讀教材35-37頁,歸納唐朝政府處理民族關系的方式有哪些?材料: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唐太宗)獨愛之如一。——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問題2:根據材料,思考這些方式體現了怎樣的民族政策?材料:歷時300多年的隋唐時期是我國古代統一多民族國家及其邊疆發展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這不僅表現為隋唐統一多民族國家疆域廣闊和包括邊疆開發與治理在內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內涵的豐富,而且表現為隋唐周邊地區(特別是東北地區、吐蕃和南詔)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政治上的日趨成熟和與中原交流的發展。而這一切又構成了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馬正大《中國邊疆經略史》問題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概括隋唐民族交融的影響。活動:“我是解說員”——感悟盛唐氣象。欣賞《霓裳羽衣舞》片段之后,模仿教師下面的示例,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給每組圖片配解說詞,派代表展示。要求:突出盛唐的繁榮氣象。示例:我欣賞了(看到了)《霓裳羽衣舞》片段,她是音樂舞蹈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突出大唐盛世在音樂舞蹈方面的成就,其舞、樂、服飾、精神面貌都展現出唐朝自信、開放、開明、包容的社會風氣,那種光明璀璨而儀態萬千的氣象,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強盛國力,一個時代的蓬勃精神。第一組圖片:角度提示:經濟農業:手工業(陜西歷史博物館展品):工商業:2.第二組圖片:角度提示:文化詩歌氣勢: (2)書法特點:3.第三組圖片:角度提示:民族交融 對外交流唐·葡萄花紋銀香囊(提示:葡萄是從西域傳入中國的)環節三:長安衰,育新生(一)盛轉衰755年-763年安史之亂→ 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875年黃巢起義→907年朱溫稱帝→五代十國(二)育新生五代十國是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但在分裂與亂世之下,是否孕育著統一的趨勢?【課堂小結】一座城,一段史。這座長安城,見證了隋唐盛衰史,那么這段歷史給我們什么啟示?【本課感悟】評價記錄表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水平 標準 自評 同學互評 教師評價水平1 能夠梳理隋唐到五代十政權更迭的發展脈絡,認識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統一是客觀的必然趨勢;能夠從圖文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對結論加以分析,了解唐朝時期民族交融的影響作用;能夠概述“貞觀之治”武則天統治,“開元盛世”的具體舉措;對隋唐興衰得失有自己的見解。水平2 能夠認識隋唐興衰原因及教訓;探究民族交融的影響,能夠運用史料佐證自己的觀點,并且使用學科術語進行解釋;認識民族交融促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展。水平3 能夠通過史料和圖片的認識,探究隋唐興衰的原因和教訓;能夠運用唯物史觀闡述民族交融的影響;能夠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展趨勢有深刻見解。水平4 能主動收集史料驗證隋唐的繁榮及隋唐民族交融的影響;能過通過隋唐到五代十國的曲折歷史,認識統一是中國歷史的主流趨勢,隋唐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通過隋唐盛衰史得到啟示,將所學知識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立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注:結合課前預習、課中探究和課后練習進行打分。優秀A,良好B,一般B-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