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5課 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導學案)【2022年課標】知道甲午中日戰爭的主要戰役和《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初步認識《馬關條約》與中國民族危機加劇的關系。【學習目標】1.知道甲午中日戰爭的主要戰役,了解左寶貴、鄧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跡;知道《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三國干涉還遼和“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等基本史實。2.認識到抗擊外來侵略、捍衛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認識到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維護國家統一,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甲午中日戰爭的概況;《馬關條約》的內容。學習難點:《馬關條約》對中國的影響;列強瓜分中國狂潮和“門戶開放”的實質和影響。【思維導學】【核心背記】一、甲午中日戰爭★★★★★必考1.根本原因:日本對朝鮮覬覦已久,征服朝鮮是日本企圖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重要步驟。2.導火索:朝鮮請求清政府派兵鎮壓________起義,日本借機挑起戰爭。3.名稱由來:1894年是農歷________年,這場戰爭被稱為“甲午中日戰爭”。4.經過(1)豐島海戰:1894年7月,日軍襲擊清軍運兵船,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2)________戰役:1894年9月,左寶貴犧牲,葉志超逃跑,平壤陷落。(3)黃海大戰:________等殉國,戰后李鴻章命令艦隊躲進威海衛軍港,日軍奪取制海權。(4)遼東戰役:徐邦道孤軍迎敵,大連、 旅順失陷,日軍屠殺旅順居民。(5)威海衛戰役:1895年,丁汝昌自殺殉國,________全軍覆沒。二、馬關條約的簽訂★★★★★必考1.時間:________年春。2.清政府代表:李鴻章。3.內容(1)清政府割遼東半島、________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2)賠償日本兵費白銀________兩。(3)開放沙市、________、蘇州、杭州為商埠。(4)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________等。4.影響: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________程度。三、列強瓜分中國狂潮1.時間:《 》簽訂后。2.概況:沙俄聯合法國、德國迫使日本放棄________,日本向中國索取3 000萬兩白銀的“贖遼費”。以此為契機,列強在中國掀起了搶奪利權、強租海港、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中國狂潮。3.“門戶開放”政策:1899年,________提出。(1)原因:列強在中國掀起瓜分狂潮時,美國正忙于和西班牙爭奪殖民地,無暇東顧。(2)內容:承認各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和既得特權,同時要求在各國租借地和“勢力范圍”內享有均等貿易機會。(3)實質:美國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 上的矛盾。【易錯易混】1.《馬關條約》首次允許外國列強在華設廠,標志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由商品輸出為主轉向資本輸出為主;2.《馬關條約》的簽訂,直接推動了戊戌變法興起。3.《馬關條約》以后,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并不是為了維護中國的主權,其實質是維護自己的利益,共同瓜分中國。【重難點突破】1.《馬關條約》中清政府允許外國在中國投資辦廠和今天我國招商引資允許外國在中國投資辦廠的本質區別。(1)從目的上看,前者是外國通過投資辦廠掠奪中國的資源,阻礙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后者是我國利用外資和技術發展民族經濟。(2)從方式上看,前者清政府是被迫的,后者我國是主動的。(3)從影響上看,前者破壞了中國的主權,造成了中國的貧窮與落后;后者發展了民族經濟,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2.為什么說《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日軍占領臺灣,便利了日本對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侵略,也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2)2億兩白銀的巨額賠償,嚴重破壞了中國的財政,加重了中國人民的經濟負擔,而日本利用賠償作軍費,迅速發展軍事工業和軍隊,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3)增開通商口岸,使帝國主義經濟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4)允許日本在華設廠,便利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所以說,《馬關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3.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是什么?對當今的中國有何借鑒意義?(1)原因:①主觀方面:清朝統治腐朽,造成中國軍隊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失敗。a.戰前清政府沒有認真備戰,戰爭爆發后極力奉行“避戰自保”的方針,貽誤了戰機。b.慈禧太后在國家危難之際,大搞“萬壽慶典”,不惜挪用軍費,置國家利益于不顧。②客觀方面:日本蓄謀已久,準備充分,實力略強,中國相對落后。(2)借鑒意義:實行改革開放,重視發展科技教育,大力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加強國防建設,不斷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分層作業】(一)、夯實基礎1.閱讀材料獲取關鍵詞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小歷同學寫出的關鍵詞:甲午中日戰爭、黃海海戰、致遠艦管帶。據此可知,他學習的歷史人物是( )A.關天培 B.左寶貴 C.鄧世昌 D.徐邦道2.北洋艦隊全軍覆滅于( )A.黃海大東溝 B.朝鮮的豐島海域 C.威海衛軍港 D.大連海域3.依據知識卡內容可知( )1843年,英國獲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1858年,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1895年,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A.列強不斷獲得大量戰爭賠款 B.西方列強在華特權不斷擴大C.中國人民不斷反抗列強侵略 D.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社會4.三國干涉還遼是19世紀末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開端。其中“三國”包括( )A.沙俄、英國、法國 B.英國、德國、法國C.沙俄、德國、法國 D.美國、德國、英國5.19世紀末,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的是(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俄國6.關于西方列強對中國發動的一系列侵略戰爭,下列表述有誤的是( )A.鴉片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是虎門銷煙B.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沙俄侵占我國的領土最多C.喪失了部分國家主權,既保留封建因素又產生了資本主義因素D.甲午中日戰爭使中國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變化7.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勒索白銀2億兩,清政府只得向外國銀行借款來賠償。為了借款,清政府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以海關關稅為擔保,償期36年;俄國借此插足中國海關行政管理;法國取得了在云南的通商貿易權、鐵路修筑權等。材料表明《馬關條約》的簽訂( )A.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 B.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C.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D.拉開了中國近代史序幕(二)、鞏固提升8.與下圖信息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鴉片戰爭 B.甲午中日戰爭 C.反割臺斗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9.美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表面奉行中立政策,實際卻站在日本那一邊。戰前默認或慫恿日本發動戰爭,戰爭期間,美國作為中日兩國的唯一調停者,一方面拒絕與歐洲國家聯合調停,為日本繼續發動戰爭減輕國際壓力,另一方面勸說清政府接受日本的各項侵略要求,幫助日本實現發動戰爭的目的。美國這一行徑旨在( )A.推行“門戶開放”政策 B.借日本之手擴大侵華權益C.鞏固美日的同盟關系 D.維護其在華的“勢力范圍”10.對下圖反映的歷史現象,解讀準確的是A.有識之士開始受到刺痛 B.清政府統治危機空前顯現C.曾國藩預感清朝的危亡 D.日本獨霸中國局面的形成11.美國學者馬漢在《海權論》中指出:“誰擁有了長江流域這個中華帝國的中心地帶,誰就具有了最可觀的政治權威。出于這些原因,外部海上國家應積極、有效地對長江流域施加影響。”以下最能印證作者觀點的事件是A.《馬關條約》的簽訂 B.《辛丑條約》的簽訂C.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 D.武昌起義時列強企圖干涉12.如圖是中國近代史上被迫開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圖。它反映出西方列強的侵華特點是A.由內地擴大到沿海地區 B.由沿海地區深入到內地C.沿海地區和內地同時被迫開放 D.僅限于東部沿海地區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各國在華強租海灣和劃分“勢力范圍”情況表國別 強租海灣及地區 “勢力范圍”德國 膠州灣 山東沙俄 旅順和大連 長城以北及新疆法國 廣州灣 廣東、廣西、云南英國 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和附近島嶼①,威海衛 長江流域日本 福建(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所反映出的現象因為哪個條約的簽訂?(2)閱讀以上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一個觀點,結合材料和所學的中國近代史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三)、沖刺中考14.(2021·四川眉山·統考中考真題)19世紀末,日本總領事大越成德通知在滬日僑中婦嬰撤回國內,男子則“安分自守,不準出門,不準眾人聚集。”于是日本寓滬僑民紛紛乘船回國。與此有關的事件是A.甲午中日戰爭 B.八國聯軍侵華 C.盧溝橋事變 D.八一三事變15.(2021·四川遂寧·統考中考真題)“我之廉價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豐富原料,彼亦得而購買,就地制造,就地賣出,運費既省,關稅無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現象與《馬關條約》哪項內容直接相關A.賠償日本兵費白銀二億兩 B.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C.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D.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16.(2023·湖南常德·統考中考真題)如圖《“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A.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用武力打開中國的大門 B.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侵略勢力由沿海深入內地C.甲午中日戰爭后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清政府淪為列強的工具17.(2020·山東青島·統考中考真題)歷史學家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寫道:“中國戰敗后國門大開。外國勢力開始‘瓜分中國’,大清帝國處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統治階級則試圖通過一種有別于‘自強’的‘改制’以挽救傳統的國家與文化。”材料反映出“中國戰敗”的影響不包括(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C.外國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D.刺激中國掀起新的救亡圖存運動【核心背記】一、東學黨、甲午、平壤、鄧世昌、北洋艦隊二、1895、臺灣、2億、重慶、開設工廠、半殖民地化三、馬關條約、遼東半島、美國、侵華政策【分層作業】1.C2.C3.B4.C5.C6.D7.C8.B9.B10.B11.A12.B13.(1)《馬關條約》。(2)示例一:觀點: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加劇了中國的民族危機。論述: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清政府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其危害程度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恥辱,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紛紛在華設廠,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同時也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列強紛紛強租海港和劃分勢力范圍,使中國進一步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中華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結論: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和列強瓜分中國狂潮,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使清朝腐朽不堪的本質徹底暴露,也喚醒了空前的民族意識。觀點二,馬關條約的簽訂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14.A15.B16.C17.A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