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新課導入 觀看視頻,了解羅馬帝國的興衰。第二單元 古代歐洲文明第5課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自學要求:閱讀教材P21-25,在課本上標記問題要點。(5分鐘)自主學習1.羅馬城邦興起;2.羅馬共和國的建立、統治、衰亡;3.《十二銅表法》的時間、內容、作用、地位、實質;4.羅馬帝國建立和黃金時期;5.羅馬帝國的衰亡原因。探究一 羅馬城邦和羅馬共和國合作探究 解決問題1.地理位置根據地圖結合教材分析,古代羅馬地理環境有何特點?這些特點對羅馬的發展有什么影響?特點:三面臨海,島內山地眾多,西部河流縱橫。影響:山地眾多。河流縱橫,土地肥沃。適宜農作物生長有利于畜牧業的發展一、羅馬城邦和羅馬共和國2.城邦興起自公元前1000年左右,眾多民族遷移到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許多城邦。羅馬城邦便是在這個時期逐漸從意大利半島中部的臺伯河畔興起。雕塑《母狼》這尊雕像所刻劃的是曾經哺育了羅馬創始人的母狼的形象。公元前1000年羅馬城邦興起公元前753-公元前509年年屬于古羅馬王政時代。其最后一個國王統治殘暴,引起人民的不滿,君主制被推翻。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共和國,開始了將近五個世紀的共和時代。共和國,拉丁文是“公共事務”,也就是共同管理。共和制是指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的政體形式,它與君主制相對。采用這種共和制的國家被稱為共和國。3.羅馬共和國的建立:公元前509年4.羅馬的共和制政權權力構成及其實質元老院:國家決策機構,均為貴族,實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公民大會:負責選舉公職人員和通過元老院的提案。執政官:共和國最高行政長官,兩人擔任,任期一年,退職后進入元老院。元 老 院執 政 官公民大會(權力最大)羅馬的共和制選舉執政官掌握行政權,任期滿后自動進入元老院有權監督執政官制定、提交法律批準選舉案、決議案保民官有權否決執政官與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實質:是貴族共和和平民民主的結合政治體制時間公元前450年左右內容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刑法、民法等作用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實質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統治5.法律:《十二銅表法》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地位探究第七表二、“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鄰地之間筑籬笆的,不得越過自己土地的界限?!?br/>第八表二、毀傷他人肢體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態復仇而"毀傷其形體" 。三、折斷自由人的骨頭的,處300阿斯的罰金;如被害人為奴隸,處150阿斯的罰金。第十一表一、禁止平民和貴族通婚。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教材,談談你對《十二銅表法》的認識。積極:消極:①作為羅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它限制了貴族的專橫,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平民的利益。②《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成文法發展史的起點。根本上還是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實質),保留了某些維護貴族特權的不合理法規;摻雜原始、落后的古老習俗。羅馬共和國建立后,羅馬人內部通過平民與貴族之間的斗爭,形成了被古代史學家譽為“世界最好的政體”的政治制度,外部則通過一系列戰爭,不斷擴大自己的地盤。擴張流程圖:6.羅馬共和國的擴張古代羅馬的擴張示意圖【視頻】斯巴達克起義(1)時間:(2)人物:(3)結果:(4)影響: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遭到血腥鎮壓羅馬共和國進一步衰落斯巴達克領導的起義是羅馬共和國一次最大的奴隸起義。起義軍遭到羅馬軍隊的瘋狂圍攻,戰斗慘烈,斯巴達克也壯烈犧牲,5萬多名起義軍英勇戰死,6000多名被俘奴隸被殘忍釘死在十字架上。7.羅馬共和國的衰落:斯巴達克起義探究二 羅馬帝國合作探究 解決問題1.建立過程(1)凱撒公元前49年執政官地方總督進攻羅馬城元老院終身獨裁官控制被任命凱撒被謀殺二、羅馬帝國凱撒遇刺(2)公元前27年,屋大維首創公元前27年,屋大維首創“元首制”,掌握最高統治實權,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屋大維 ,羅馬帝國的第一位元首,元首政制的創始人,統治羅馬長達40年。前44年被愷撒指定為第一繼承人并收為養子, 愷撒被刺后登上政治舞臺。先后打敗共和派首領布魯圖和喀西、剝奪雷必達的軍權、打敗安東尼,消滅了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回羅馬后開始掌握一切國家大權。前30年,被確認為“終身保民官”,前29年獲得“大元帥稱號;前28年被元老院賜封為”奧古斯都“(意為神圣偉大) 。并改組羅馬政府,給羅馬世界帶來了兩個世紀的和平與繁榮。羅馬大帝——屋大維(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3.大禹治水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帝國版圖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2.黃金時期拓展延伸羅馬帝國征服與擴張的影響(1)羅馬帝國的征服與擴張充滿了暴力,使征服地區人民遭受到嚴重壓迫;(2)在羅馬帝國擴張的過程中,羅馬文明吸納了希臘文明及其他地區文明的優秀成果,為日后西方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礎;(3)羅馬帝國在繁榮時期同北歐、印度、中國都有貿易往來,中國的絲綢在羅馬深受歡迎,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探究三 羅馬帝國的衰亡合作探究 解決問題(1)內因(2)外因3世紀,羅馬帝國陷入長期的政治、經濟大危機。羅馬帝國的危機實質是奴隸制危機①帝國后期,以奴隸為主的勞動力嚴重短缺;②公民養尊處優,成為寄生階級。③統治者窮奢極欲,社會奢靡享樂之風盛行。375年,日耳曼侵入羅馬(3)過程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打擊下滅亡,標志著西歐奴隸社會的結束,進入封建社會(中世紀)。三、羅馬帝國的衰亡課堂小結1.元老院在形式上只是咨詢機構,但執政官必須在所有重大事務上征得它的同意,財務官在支出款項時也必須得到它的同意。下列古代國家存在這一機構的是( )A.古巴比倫 B.雅典C.斯巴達 D.羅馬共和國D課堂達標2.在古羅馬的建筑和其他藝術中,皇帝經常被刻畫成武士、和平締造人、主持宗教獻祭的神職人員、仁慈的統治者。這種藝術行為旨在( )A.塑造羅馬皇帝權威 B.倡導民主與平等C.表現神人同形同性 D.推動羅馬法普及3. 下列屬于羅馬帝國時期的歷史事件是( )A.屋大維被授予“奧古斯都”的尊號 B.布匿戰爭C.斯巴達克起義 D.頒布《十二銅表法》AA4.公元前27年,羅馬進入帝國時代。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境內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起來。海路暢通無阻,陸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促進了貿易發展,也有利于信息傳遞和軍隊調動,帝國同北歐、印度、中國都有貿易往來。羅馬由共和國轉變為帝國,依靠的主要手段是( )A. 制定法律條文 B. 發展商品經濟C. 強化君主集權 D. 發動擴張戰爭D5.羅馬大道的特色之一在于道路穿過城市中央,而不考慮環繞城市的環線,這樣不僅便于軍隊調動,而且方便城市居民使用。這說明羅馬帝國( ?。?br/>A. 疆域地跨歐亞非三洲B. 各地區經濟聯系密切C. 以擴張推動交通發展D. 交通系統服務于統治D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5《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 教學設計課程標準 通過了解羅馬城邦和羅馬共和國的歷史,認識羅馬帝國對文化傳播和交流的作用。教材內容分析 1.內容簡述: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 本課包括三部分內容:羅馬城邦和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羅馬帝國的衰亡。 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經過不斷的對外擴張,羅馬成為地跨歐、亞、洲的帝國。帝國建立后,由于內戰的停止和統治的加強,羅馬有了比較安定的環境,經繁榮起來。羅馬帝國初期的200年間,在歷史上被稱為“羅馬和平”時期。 帝國初期繁榮的背后,早藏有隱患。羅馬統治階級日益奢侈腐化,享樂成風,廣貧民卻難以謀生,被征服地區的人民境況尤其悲慘。3世紀起,羅馬帝國爆發了全面機,人民起義愈演愈烈。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476年,西羅國滅亡。羅馬城邦興起后,通過對外征服戰爭不斷開疆拓土,最終形成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國。在征服過程中,羅馬也由最初的貴族共和制逐步向君主專制轉變。 2.地位和作用:古羅馬文明是歐洲文明的另一個重要源頭。公元前509年,以羅馬城為中心,羅馬共和國建立起來。羅馬通過一系列對外戰爭,統一意大利半島,到公元前2世紀,成為地中海地區的霸主。公元前27年,羅馬進入帝國時代。羅馬法律是古羅馬文明對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貢獻。學情分析 從認知水平上看,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學習歷史事件需要掌握的基本要素,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和讀圖能力,但語言表達能力還很欠缺。從已有的知識水平上看,學生通過對九年級上冊內容的學習,已經能夠清楚的認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做深入淺出的講解,引導學生理解羅馬城邦和羅馬共和國的歷史,認識羅馬帝國對文化傳播和交流的作用。核心素養目標 1.唯物史觀:掌握羅馬共和國的政權組織,知道羅馬共和政體的特點;了解羅馬相關法律文獻的價值。 2.史料實證:知道羅馬城邦地理位置與羅馬共和國發展歷程,知道羅馬帝國建立、擴張及衰亡的相關史實。 3.歷史解釋:以史料為依據,客觀地認識和評判歷史。 4.家國情懷:從全球史觀和文明史觀角度,認識人類文明由分散孤立向聯系、交往的必然趨勢。教學 重點 羅馬城邦和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的演變。教學難點 古代羅馬的政治體制演變及原因;對“羅馬和平”時期的認識。教學方法 以啟發式教學為主,結合史料設置問題進行探究。教 學 過 程 一、播放視頻 新課導入 播放視頻《羅馬帝國建立和衰落過程》。讓學生初步感知羅馬帝國的發展歷程,從而導入新課。 教師隨筆二、自主學習 基本要求:閱讀教材P16-20,在課本上標記問題要點。 1.羅馬城邦興起; 2.羅馬共和國的建立、統治、衰亡; 3.《十二銅表法》的時間、內容、作用、地位、實質; 4.羅馬帝國建立和黃金時期; 5.羅馬帝國的衰亡原因。三、合作探究 解決問題 探究一:羅馬城邦 1.地理位置 學生活動:根據地圖結合教材分析,古代羅馬地理環境有何特點?這些特點對羅馬的發展有什么影響? 小結:(1)特點:三面臨海,島內山地眾多,西部河流縱橫。 (2)影響:山地眾多,有利于畜牧業的發展。河流縱橫,土地肥沃,適宜農作物生長。 2.城邦興起 探究二:羅馬共和國 1.建立:學生閱讀教材,整理歸納出羅馬共和國建立的時間。 小結: 公元前753-公元前509年年屬于古羅馬王政時代。其最后一個國王統治殘暴,引起人民的不滿,君主制被推翻。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共和國,開始了將近五個世紀的共和時代。 2.政權權力構成及其實質 3.法律:《十二銅表法》 學生活動:展示《十二銅表法》圖片,說說《十二銅表法》的時間、內容、作用、地位、實質。 探究: 材料:第七表 二、“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鄰地之間筑籬笆的,不得越過自己土地的界限?!?第八表 二、毀傷他人肢體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態復仇而"毀傷其形體" 。 三、折斷自由人的骨頭的,處300阿斯的罰金;如被害人為奴隸,處150阿斯的罰金。 第十一表 一、禁止平民和貴族通婚。 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教材,談談你對《十二銅表法》的認識。 小結:積極:①作為羅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它限制了貴族的專橫,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平民的利益。 ②《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成文法發展史的起點。 消極:根本上還是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實質),保留了某些維護貴族特權的不合理法規;摻雜原始、落后的古老習俗。 4.羅馬共和國的擴張 5.共和國的衰落:斯巴達克起義 (1)學生活動:播放視頻《斯巴達克起義》 (2)結合教材內容分析斯巴達克起義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發生在哪一年?結果怎樣?有何影響? 探究三:羅馬帝國 1.學生活動:觀看凱撒人物圖和遇刺的圖片(見課件),結合教材內容歸納凱撒的主要事跡。 小結:公元前49年,曾經擔任羅馬執政官和地方總督的凱撒,攻入羅馬城,控制元老院;后來,被任命為終身獨裁官;不久,被謀殺,內戰又起。 2.指導學生觀看屋大維人物圖(見課件),結合教材內容說說羅馬共和國是怎樣演變為羅馬帝國的。 小結:公元前27年,屋大維首創“元首制”,掌握最高統治實權,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 3.羅馬共和國向羅馬帝國轉變,適應了當時奴隸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要求。指導學生觀察《古代羅馬的擴張示意圖》(見課件),講述羅馬帝國的強盛表現。 小結: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帝國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 拓展延伸:羅馬帝國征服與擴張的影響 (1)羅馬帝國的征服與擴張充滿了暴力,使征服地區人民遭受到嚴重壓迫; (2)在羅馬帝國擴張的過程中,羅馬文明吸納了希臘文明及其他地區文明的優秀成果,為日后西方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3)羅馬帝國在繁榮時期同北歐、印度、中國都有貿易往來,中國的絲綢在羅馬深受歡迎,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4.學生活動:指導學生觀察《羅馬帝國的分裂和西羅馬帝國的滅亡示意圖》,分析羅馬帝國分裂的原因,指出羅馬帝國分裂情況和西羅馬帝國滅亡時間。 結束語:古代羅馬繼承古代希臘的文化傳統,盛行奴隸制度,以武力征服和奴役展現了歐洲奴隸制的鼎盛和血腥,是歐洲奴隸制文明的輝煌時代??v觀羅馬的歷史,充滿了血與火的斗爭,刀光劍影、戰爭頻繁。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志著奴隸制在西歐崩潰,西歐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但東羅馬帝國依然存在,又稱拜占庭帝國,存在了一千多年,直到1453年,奧斯曼帝國軍隊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才滅亡。要點 梳理隨堂訓練 1.元老院在形式上只是咨詢機構,但執政官必須在所有重大事務上征得它的同意,財務官在支出款項時也必須得到它的同意。下列古代國家存在這一機構的是( D ) A.古巴比倫 B.雅典 C.斯巴達 D.羅馬共和國 2.在古羅馬的建筑和其他藝術中,皇帝經常被刻畫成武士、和平締造人、主持宗教獻祭的神職人員、仁慈的統治者。這種藝術行為旨在( A ) A.塑造羅馬皇帝權威 B.倡導民主與平等 C.表現神人同形同性 D.推動羅馬法普及 3. 下列屬于羅馬帝國時期的歷史事件是( A ) A.屋大維被授予“奧古斯都”的尊號 B.布匿戰爭 C.斯巴達克起義 D.頒布《十二銅表法》 4.公元前27年,羅馬進入帝國時代。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境內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起來。海路暢通無阻,陸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促進了貿易發展,也有利于信息傳遞和軍隊調動,帝國同北歐、印度、中國都有貿易往來。羅馬由共和國轉變為帝國,依靠的主要手段是( D?。?A. 制定法律條文 B. 發展商品經濟 C. 強化君主集權 D. 發動擴張戰爭 5.羅馬大道的特色之一在于道路穿過城市中央,而不考慮環繞城市的環線,這樣不僅便于軍隊調動,而且方便城市居民使用。這說明羅馬帝國( D?。?A. 疆域地跨歐亞非三洲 B. 各地區經濟聯系密切 C. 以擴張推動交通發展 D. 交通系統服務于統治教學 反思 本節課內容雖然不多,但從羅馬城邦到羅馬共和國再到羅馬帝國,跨越時間長,歷史事件較多,因此講解每個知識點時尤其是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兩個重要知識點時,先讓學生自學,梳理大事年表,然后再講歷史事件,盡可能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羅馬的興衰。然而,本課中時間概念多,盡管準備充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仍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5《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導學案1.唯物史觀:掌握羅馬共和國的政權組織,知道羅馬共和政體的特點;了解羅馬相關法律文獻的價值。2.史料實證:知道羅馬城邦地理位置與羅馬共和國發展歷程,知道羅馬帝國建立、擴張及衰亡的相關史實。3.歷史解釋:以史料為依據,客觀地認識和評判歷史。4.家國情懷:從全球史觀和文明史觀角度,認識人類文明由分散孤立向聯系、交往的必然趨勢。1.重點:羅馬城邦和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的演變。2.難點:古代羅馬的政治體制演變及原因;對“羅馬和平”時期的認識。一、羅馬城邦和羅馬共和國1.羅馬城邦興起:年左右,在意大利半島中部的 興起。2.羅馬共和國(1)建立: 年,羅馬共和國建立。(2)統治:①國家統治的決策權掌握在 手里,兩個權力相等的執政官主持日常事務。② 是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③ 有權否決執政官與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④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3)擴張:公元前3世紀,羅馬征服了 半島;滅掉 ,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區; 世紀,羅馬征服東地中海地區,成為 霸主。(4)衰落: 成為羅馬共和國的主要生產者,處境悲慘, 年, 起義雖然最終遭到血腥鎮壓,但它沉重打擊了 的統治。二、羅馬帝國1.建立:(1)公元前49年, 奪取政權,控制了元老院,不久被刺殺。(2) 年, 首創“ ”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統治實權, 演變為羅馬帝國。2.強盛: 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 成為羅馬帝國的內陸湖。三、羅馬帝國的衰亡1.原因:統治者爭斗不斷,人民起義不斷,陷入長期的政治、經濟大危機; 大舉侵入羅馬帝國。2.衰亡:(1) 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2) 年, 在日耳曼人打擊下滅亡。一、選擇題1.公元前3世紀初,羅馬征服了意大利半島,隨后,羅馬滅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區。公元前2世紀,羅馬又征服東地中海地區,成為整個地中海的霸主。其依靠的主要手段是( )A.制定法律條文 B.發展商品經濟C.強化君主集權 D.發動擴張戰爭2.羅馬共和國后期,共和制出現了危機,屬于這一危機重要表現的是( )A.布匿戰爭 B.雅利安人入侵C.斯巴達克起義 D.波斯帝國入侵3.讀下面兩張圖片,兩部法律的共同之處是( )《漢謨拉比法典》石柱 《十二銅表法》A.都屬于成文法典 B.均產生于歐洲的中世紀C.使用相同文字 D.都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奴隸的利益4.有學者認為,羅馬之所以繁盛乃至于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大帝國而留給西方后來者一個永恒的帝國夢想,其中一個根本原因在于,他們能夠將自己的政治意識通過立法而使之制度化和現實化,這個制度化的政治意識又不斷地催生出更為杰出的政治家和立法者。該學者的觀點是( )A.羅馬帝國政治家、立法者人才輩出 B.羅馬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C.羅馬繁盛的根本原因是法制的發展 D.羅馬法制建設對歐洲影響深遠5.早在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共和國就已經有了量刑定罪的成文法,要了解這一歷史,我們可選取的第一手史料是( )A.《法學匯纂》 B.《十二銅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新法典》6.根據以下表格的內容,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1世紀,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誕生了基督教,后來被定為國教,得以廣泛傳播,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世紀初,羅馬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拉丁文也隨之不斷向外傳播,逐漸成為被征服地區的官方語言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羅馬帝國保存了大量古希臘、羅馬文化,曾繁榮一時A.帝國的擴張給被征服地區帶來了災難 B.帝國起源于地中海區域C.帝國的擴張客觀上促進人類文明傳播 D.帝國實行奴隸主民主政治7.屋大維是這個國家的首席元老,元老院授予他“奧古斯都”的尊號;公元2世紀,這個國家的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了它的“內湖”。這個國家是( )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共和國 C.羅馬帝國 D.阿拉伯帝國8.西羅馬的滅亡標志著奴隸制度在西歐的崩潰,西歐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這一年是( )A.375年 B.385年 C.476年 D.485年二、綜合題9.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西方文明發源地的古希臘地區,由于地理環境的差異性,以及基于這種差異性的物產種類的多樣性,使從事不同生產經營的各原始部落之間,很早就發展起頻繁的商品交換。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又促進了社會分化,并最終迅速地“炸毀”了血緣紐帶。奴隸制國家產生,采取以契約性的互補關系為紐帶的古典民主政治制度,作為綜合多種利益與整合政治秩序的制度手段。……東方國家的社會并沒有古希臘意義上的那種發達的商品經濟。因此,社會內部廣泛存在的血緣紐帶也并沒有被商品經濟所“炸毀”。但是整個社會的公共功能,包括社會成員的賑災、水利、管理、安全、自衛的需要是如此迫切,這就使旨在實現這些公共功能的公共組織,即東方專制主義的國家,在商品經濟炸毀血緣紐帶之前就提前出現了。——王旭東《先秦史研究》材料二:公民法主要適用于羅馬公民,內容上側重于國家事務和法律程序方面。從共和國后期到帝國前期,羅馬由一個城邦國家變成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國,新的地區不斷被并入它的貿易和交通體系中。羅馬法也由公民法發展到萬民法,萬民法適用于羅馬公民與外邦人以及外邦人與外邦人之間關系,基本內容主要是關于所有權和債權方面的規范,注重調節貿易及財產等經濟和民事糾紛。——摘編自于貴信《古代羅馬史》材料三: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人民網習近平重要講話數據庫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指出古希臘與古代東方國家分別采取的政治制度,并回答希臘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羅馬法適用對象的變化及變化的原因(3)綜合以上材料,談談你對國家治理體系的認識。10.古代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古代羅馬是希臘文明的繼承者。古希臘羅馬文化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是西方古代文化的精華和近現代文明的范本。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從一城到三洲】羅馬帝國疆域(1)觀察羅馬帝國地圖,回答地中海是如何一步步成為羅馬人的“內湖”的。【從共和到專制】(2)“共和”是相對于“專制”而言的。根據圖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單介紹羅馬共和國的政治制度。說出圖三屋大維首創的政體形式。【從習慣法到成文法】材料一:羅馬共和國早期,貴族壟斷著立法和司法大權。當時羅馬只有習慣法,法律與習慣之間沒有明顯界限。這樣,多由貴族擔任的法官,常常隨心所欲地解釋法律,保護自己,損害平民利益。材料二:這無疑是羅馬法制史上一個不小的成就,可以說,它開創了羅馬法制史上的一個新時代。它把向來由貴族和祭司階層把持的習慣法用人人可見的文字公布出來,使司法執法有明確的文字作依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貴族官吏的武斷和專橫。(3)根據材料一,歸納習慣法的弊端。(4)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典?它的頒布有什么意義?參考答案【自主學習】一、公元前1000、臺伯河畔、公元前509、元老院、公民大會、保民官、《十二銅表法》、意大利、迦太基、公元前2、地中海、奴隸、公元前73、斯巴達克、羅馬共和國二、凱撒、公元前27、屋大維、元首制、羅馬共和國、公元前2、地中海三、日耳曼人、4、476、西羅馬帝國【當堂達標】1.D【詳解】據題干“公元前3世紀初,羅馬征服了意大利半島,隨后,羅馬滅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區。公元前2世紀,羅馬又征服東地中海地區,成為整個地中海的霸主。”可知,羅馬通過對外戰爭,擴大了疆域,D項正確;制定法律條文、發展商品經濟與羅馬成為地中海的霸主無關,排除AB項;強化君主集權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2.C【詳解】根據所學可知,羅馬共和國后期的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發動奴隸起義,沉重打擊了羅馬共和國的統治,C項正確;布匿戰爭對于羅馬共和國來說不是危機,羅馬通過三次布匿戰爭擊敗迦太基,成為地中海地區的霸主,排除A項;雅利安人入侵的是古代印度,波斯帝國在擴張中征服了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代印度,曾為侵入希臘發動戰爭,但沒有入侵過羅馬,排除BD兩項。故選C項。3.A【詳解】據所學可知,《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的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的成文法,故它們都是成文法典,A項正確;《漢謨拉比法典》產生于亞洲,排除B項;《漢謨拉比法典》使用的是楔形文字,《十二銅表法》使用的是羅馬文字,排除C項;《漢謨拉比法典》《十二銅表法》維護的是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排除D項。故選A項。4.C【詳解】根據所學和材料“將自己的政治意識通過立法而使之制度化和現實化,這個制度化的政治意識又不斷地催生出更為杰出的政治家和立法者”可知,這說明,杰出政治家通過立法促生了更多的杰出政治家,這體現出,羅馬繁盛的根本原因是法制的發展,C項正確;材料體現出,法制建設對羅馬強盛的巨大促進作用,不是說羅馬帝國政治家、立法者人才輩出,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羅馬帝國的疆域,排除B項;材料是分析羅馬強盛的原因,不是分析對后世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5.B【詳解】依據“羅馬共和國就已經有了量刑定罪的成文法”結合課本所學可知,法學方面的成就是羅馬人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早在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共和國就已經有了量刑定罪的成文法,制定的《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B項正確;《法學匯纂》是拜占庭帝國時期的查士丁尼命人編成,排除A項;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為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他組成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529年,委員會編成《查士丁尼法典》,排除C項;查士丁尼還命人將自己執政時期的法令編輯為《新法典》,排除D項。故選B項。6.C【詳解】根據材料“1世紀,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誕生了基督教,后來被定為國教,得以廣泛傳播”、“2世紀初,羅馬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拉丁文也隨之不斷向外傳播”、“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羅馬帝國保存了大量古希臘、羅馬文化”,可以得出羅馬帝國的一系列征服活動在客觀上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帝國的擴張給被征服地區帶來了災難,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羅馬帝國起源于地中海區域,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實行奴隸主民主政治,排除D項。故選C項。7.C【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前27年,屋大維創立元首制,是這個國家的首席元老,元老院授予他“奧古斯都”的尊號,羅馬帝國建立,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了它的“內湖”,C項正確;亞歷山大建立亞歷山大帝國,屋大維結束羅馬共和國建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沒有將地中海變成內湖,排除ABD項。故選C項。8.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打擊下滅亡,西羅馬的滅亡標志著奴隸制度在西歐的崩潰,西歐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C項正確;375年日耳曼人大舉侵入羅馬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打擊下滅亡,排除A項;西羅馬帝國滅亡時間是476年,不是385年,不是485年,排除BD項。故選C項。9.【答案】(1)民主政治制度,專制主義制度;商品經濟發達,形成了以契約性的互補關系為紐帶政治制度。(2)公民法發展到萬民法;帝國版圖擴大,內外貿易發達。(3)國家治理體系受地理環境、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的影響:國家的治理體系隨著時代不同,國家的發展變化而不斷完善……。【詳解】(1)政治制度:由材料“奴隸制國家產生,采取以契約性的互補關系為紐帶的古典民主政治制度,作為綜合多種利益與整合政治秩序的制度手段?!笨芍畔ED采取的政治制度是民主政治制度;由材料“東方專制主義的國家,在商品經濟炸毀血緣紐帶之前就提前出現了?!笨芍?,古代東方國家采取的政治制度是專制主義制度;原因:由材料“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又促進了社會分化,并最終迅速地“炸毀”了血緣紐帶。”“奴隸制國家產生,采取以契約性的互補關系為紐帶的古典民主政治制度”可知,希臘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是商品經濟發達,形成了以契約性的互補關系為紐帶政治制度。(2)變化:由材料“公民法主要適用于羅馬公民”“羅馬法也由公民法發展到萬民法,萬民法適用于羅馬公民與外邦人以及外邦人與外邦人之間關系”可知,羅馬法適用對象由羅馬公民發展到羅馬公民與外邦人以及外邦人與外邦人之間的關系,即由公民法發展到萬民法。原因:由材料“從共和國后期到帝國前期,羅馬由一個城邦國家變成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國,新的地區不斷被并入它的貿易和交通體系中”可知,變化的原因是帝國版圖擴大,內外貿易發達。(3)認識:綜合上述材料可知,國家治理體系受到地理環境、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的影響:國家的治理體系隨著時代不同,國家的發展變化而不斷完善……。10.【答案】(1)步驟:公元前3世紀初,羅馬征服了意大利半島。隨后,羅馬通過三次布匿戰爭,滅掉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區;公元前2世紀,羅馬又征服東地中海地區,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主。隨后經過幾個世紀的擴張,到公元2世紀,羅馬成為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地中海成了“羅馬人的內湖”。(2)介紹:國家統治的決策權掌握在由300名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手里;兩個權力相等的執政官主持日常政務;公民大會是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羅馬設立了平民自己選出的兩名保民官,有權否決執政官與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政體形式:元首制(3)弊端:法律與習慣之間沒有明顯界限;貴族隨心所欲地解釋法律,保護自己,損害平民利益。(4)法律:《十二銅表法》; 意義: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詳解】(1)步驟:結合本圖疆域提示和教材敘述,本題考查羅馬的領土擴張的史實;公元前3世紀初,羅馬征服了意大利半島;隨后,羅馬通過三次布匿戰爭,滅掉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區;公元前2世紀,羅馬又征服東地中海地區,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主;隨后經過幾個世紀的擴張,到公元2世紀,地中海周圍地區被羅馬人占領,羅馬成為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地中海成了“羅馬人的內湖”。(2)介紹:根據所學知識,羅馬共和國是由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三權分立國家,掌握國家實權的元老院由貴族組成,統治的決策權掌握在由300名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手里;兩個權力相等的執政官主持日常政務,兩名執政官掌管國內事物,指揮軍隊作戰,一年一任,不得連任;公民大會是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羅馬設立了平民自己選出的兩名保民官,保民官一年一任且必須由貧民中選出,保民官有權否決執政官與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政體形式:根據所學知識,公元前27年,屋大維首創“元首制”這一政治形式。(3)弊端:由材料信息“羅馬共和國早期,貴族壟斷著立法和司法大權。當時羅馬只有習慣法,法律與習慣之間沒有明顯界限”可知,習慣法中法律與習慣之間沒有明顯界限;結合材料信息“多由貴族擔任的法官,常常隨心所欲地解釋法律,保護自己,損害平民利益”可知,習慣法中貴族隨心所欲地解釋法律,保護自己,損害平民利益。(4)法律:依據材料信息“開創了羅馬法制史上的一個新時代。它把向來由貴族和祭司階層把持的習慣法用人人可見的文字公布出來,使司法執法有明確的文字作依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貴族官吏的武斷和專橫”可知,《十二銅表法》限制了貴族法官隨心所欲地解釋法律的權力,故材料中它指的是《十二銅表法》;意義:十二銅表法基本上仍是按舊有習慣法制定,還是維護貴族奴隸主的利益,但它對奴隸主私有制、家長制、繼承、債務和刑法、訴訟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規定,限制了貴族法官隨心所欲地解釋法律的權力,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5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 導學案-2023-2024學年部編版九年級世界歷史上冊.docx 2.5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部編版九年級世界歷史上冊.docx 2.5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課件含視頻)-2023-2024學年九年級歷史上冊高效備課課件(部編版).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