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我們受特殊保護》第一課時教學反思課標要求: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知道在我國未滿18周歲的公民為未成年人,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道德修養:懂得不同年齡階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義,我們只有達到一定的年齡,才會享有相應的權利,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法治觀念:學會負責任,樹立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健全人格:了解不同年齡在法律上的意義,體會未成年人的特殊之處。責任意識:讓學生知道,我國法律規定未滿18周歲的公民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享有相應的權利,承擔相應的義務或責任。話題一:《我們是未成年人》教學反思本話題宗旨有二: 一是通過分析未成年人的特殊之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理解法律對未成年人子以特別保護的重要意義;二是讓學生了解成年之前各年齡節點的法律意義,教育學生依法行為,樹立規則意識。本話題可以分為三部分內容。其一,未成年人的特殊之處。本部分內容由教材第72頁活動園、知識窗和一段正文組成。正文部分讓學生了解我國以是否滿18周歲作為區分成年人的和未成年人的年齡界限,以及未成年人在我國人口總數的占比,說明未成年人的保護在我國具有重要意義?;顒訄@引導學生分析未成年人的特殊之處。通過分析,學生能夠了解自己作為未成年人是容易被侵害的,這也是避免受到侵害的前提。知識窗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法定成年年齡,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根據不同的國情確定本國的成年年齡,引導學生體會成年的意義。其二,成年前重要年齡節點的法律意義。本部分內容由教材第72-73頁的一段正文和知識窗組成。正文部分讓學生意識到很多法律規定都涉及具體年齡的節點,不同年齡節點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義,同時年齡也是判斷法律關系中是否享有相應的權利,是否需要承擔相應的義務或責任的依據。知識窗讓學生記憶我國法律上的“重要的年齡節點”,明白成年之前的不同年齡在法律上的意義,教導學生掌握各年齡節點的注意事項,樹立規則意識。其三,未成年人也應有責任擔當。本部分內容由教材第73頁的活動園組成。該欄目通過王阿姨和劉律師的對話讓學生明了做家務的重要意義,意識到盡管未成年,作為家庭中的一員也應盡一份責任,為家庭、學校和社會做一些事情, 這有助于提高未成年人承擔責任的能力,培養未成年人的責任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