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知法守法 依法維權》第一課時教學反思課標要求: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通過人物故事、案例分析等活動,知道法律全面保護公民權利,初步學會用法律維護權利,形成用法律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道德修養:通過情境分析、觀看視頻等活動,懂得權利受到侵害時,運用合法法律手段,在法律范圍內行使和保護權利。法治觀念:了解公民享有的各項權利,以及保護公民權利的相關部門法,未成年人享有的其他特殊權利。健全人格:知道依法維權的途徑,對司法制度、法院、檢察院、律師的功能和職責有初步的認識。責任意識:懂得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違法犯罪;在權利受到侵害時,知道運用相應法律,依法維護自身權利;遠離違法犯罪行為,形成守法意識與習慣。話題一:《用好法律 維護權利》教學反思本話題引導學生充分認識法律的作用,學習運用法律分析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運用法律的意識,使學生掌握針對具體問題尋找相應法律的方法,引導學生依法、用法維護權利。本話題可以分為三部分內容。其一,法律規定了廣泛的權利,人們不僅可以依法行使權利,也可以依法維護權利。本部分內容由教材第82—83頁組成。 第一段正文承接第8課內容,將視角從未成年人的特殊權利,擴展至未成年人及普通公民的普通權利。第一個閱讀角通過虛擬主人公呂慧嫻的經歷,以受教育權為例、幫助學生理解法律規定了權利的內容,通過一系列配套規范和制度保證了法律規定的權利落到實處,專門的人員如教師、校長、鄉鎮教育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有相應的職責和義務,相應的社會組成部分如家庭、學校、政府需根據法律規定共同維護受教育權。第二段正文和閱讀角通過學理和實例共同說明公民享有權利的廣泛性,當權利受到侵害時可以通過相應的法律維護權利。其二,國家制定專門的法律保護未成年人的特別權利。本部分內容由教材第84頁組成,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國家對于未成年人的專門保護。學生完成活動園內容時,讓學生了解,關于未成年人的特別法律是在普通法律之外專門制定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而非排除其他法律。例如,“羅某某初中輟學打工”,侵害的不僅是受教育權,也涉及勞動法關于童工的規定;“賈某某的爸爸酗酒后毆打他”,除家庭暴力行為之外,也涉及監護人的職責;“15歲的蔣某某販毒”,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這一問題之外,也涉及刑法的規定;“小學生去學校附近的網吧打游戲”,不僅沒有按照法律規定保護未成年人,也涉及教育場所附近營業機構的資質和種類問題。其三,運用法律手段,在法律范圍內行使和保護權利。本部分內容由教材第85頁組成。首先,由于法律的強制力和權威性,法律是保護權利的最有效的手段。其次,當權利受到侵害時,要運用合法手段依法維權,而不能采用違法方式維權。最后,在行使權利時,也要注意不超過權利的邊界,不超越法律范圍濫用權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