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遼宋夏金元的文化目標導航課程標準 素養解讀 核心概念了解遼宋夏金元時期文化方面的新變化。 唯物史觀:理解宋元時期文化發展反映的時代特征。 時空觀念:了解宋元時期思想文化的發展脈絡。 史料實證:了解宋元時期文藝科技的成就;少數民族文字的創制。 歷史解釋:理解程朱理學的內容和特點;宋元時期思想文化發展的趨勢。 家國情懷:了解宋元科技成就的世界價值;培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程朱理學 格物致知 四書 八思巴字時空坐標知識點一 儒學的復興——理學興起一、儒學復興運動背景 三國至五代,儒家學說日益僵化,社會影響不及佛道興起 北宋中期,一批學者掀起儒學復興運動內容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口號結果 被稱為理學或道學的學派影響逐漸增大二、理學概念 理學比較注重抽象思維,是一套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論體系代表人物 北宋的程顥、程頤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被稱為“程朱理學”理 論 體 系 宇宙觀 “理”(“天理”)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帶有客觀唯心主義傾向人生觀 人生目標應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論 “ ”,深刻探究萬物,認識普遍天理道德觀 “三綱五常”教育實踐 朱熹編注“四書”,作為儒學基礎讀物影響 從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學受到官方尊崇,產生深遠影響;元朝將程朱理學對儒家經書的解釋確立為科舉考試的答題標準圖解歷史 理學形成的過程朱熹為了規范個人行為,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的主張。你如何看待“存天理,滅人欲”?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題一 “悖離”與統一——儒學的思辨化與世俗化名家論史 儒家哲學體系的建立材料 理學家提出“理”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禮法、倫理思想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論證明確的哲學體系,這是兩漢的粗糙儒學所無法比擬的。——摘編自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解讀 宋代儒學已從政治主張為主轉向以倫理道德為核心,將道德倫理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強調個人修養和社會責任;吸取了佛道思想,形成了嚴密的思想體系。史料探究 理學的產生材料 宋代印刷術的廣泛應用,有利于廣大平民子弟加入到讀書人的隊伍中去。他們中的許多人,由于出身貧困,沒有舊的經學傳統的束縛,易于建立新的儒學體系。北宋中期起,唐代以來主要以詩賦、貼經、墨義取士的做法受到抨擊,經義考試逐漸在科舉中取得重要地位。從北宋中期起,漢唐學者專事經學箋注的傳統遭到廢棄,群儒奮起,開創了以己意解經的新時代,逐漸形成了帶有兩宋鮮明時代特征的新儒學。從此,儒學開始哲學化,并越出了單純研究儒家經典的范圍,成為包括經學、文學、史學、哲學等在內的一門新的學問。——摘編自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北宋中期儒學領域新現象出現的原因及影響。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化拓展 從“歷史解釋”角度理解理學的特點(1)儒學的哲學化,注重思辨,在批判吸收佛道思想基礎上,確立了一套以“天理”為核心的精致完備的理論體系。(2)儒學的世俗化,注重普及家族倫理建設;建立宗族鄉約秩序;興辦慈善教育事業,推動平民社會發展;儒家倫理深入社會各方面。(3)儒學的精神化,注重修身,強調個人的氣節德操和自我的主動作用,宣稱人人皆可以為堯舜,突出個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4)儒學的倫理化,理學的本體論、人性論、修養論、認識論、成賢成圣的境界論、“修齊治平”的功能論,都以倫理道德為核心內容。(5)理學的正統化,孔孟地位提升,南宋后期起理學逐漸成為官方哲學;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成為科舉考試教科書。(6)理學的國際化,流傳到朝鮮、日本等,形成朱子學派。1.(2022·廣東卷)魏晉以來佛教、道教廣泛傳播,宋人李覯認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墜于地”;張載認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虛幻的,與“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覯、張載主張( )A.儒法并用以維護君權 B.立足考據以重建學風C.復興儒學以回應挑戰 D.雜糅佛道以構建理學2.(2022·昆明高一期中)宋代理學家強調通過道德修養克服過度的欲望,最終實現對“天理”的充分體驗,從而達到“圣人”的精神境界。下列與材料觀點一致的是( )A.三綱五常乃天理 B.理是世界的本原C.天地者,生之本也 D.存天理,滅人欲知識點二 文學藝術宋詞 概況 唐朝后期出現,宋朝鼎盛,著名詞作廣泛流傳原因代表 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婉約派的柳永、李清照元曲 概況 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更加適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元雜劇標志著中國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代表 關漢卿、王實甫話本 宋元時期,說書演出盛行,其底本稱為話本,實際上是早期的白話小說書法繪畫 山水畫成就最為突出,不強調寫實,注重意境和筆墨情趣。花鳥畫、人物畫水平也很高圖解歷史 古代文學體裁的發展“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思考:辛棄疾的詞體現了怎樣的時代特征?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2·本溪高一期末)圖一到圖三反映出宋元文學藝術的共性傾向應是( )圖一 元朝雜劇演出壁畫 圖二 宋元話本 圖三 清明上河圖A.理學化 B.世俗化C.高雅化 D.西洋化2.(2022·揭陽高一期末)兩宋詞壇的風格雖有豪放與婉約之分,但李清照、辛棄疾等人的許多詞作中均流露出較為濃厚的憂患意識。這種憂患意識所反映的時代特征是( )A.戰亂頻繁,百姓流離失所B.土地兼并,激化社會矛盾C.政治黑暗,導致民不聊生D.政局動蕩,軍閥割據嚴重知識點三 科技一、三大發明成就 印刷術火藥 大量制造并用于軍事指南針 廣泛應用于航海影響 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宋代是中國學術史上的重要時期。《十三經》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編纂,許多數學、工藝、醫藥和科技著作的問世都在這一時期。思考:宋代學術發展的技術條件是什么?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著名科學家沈括 北宋科學家,所著《夢溪筆談》記載和總結了當時的許多科技成果郭守敬 元朝天文學家,設計和監制了多種天文觀測儀器,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編定《授時歷》,其測定的數據世界領先王禎宋代是中國學術史上的重要時期。《十三經》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編纂,許多數學、工藝、醫藥和科技著作的問世都在這一時期。思考:宋代學術發展的技術條件是什么?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題二 文化高峰——宋元時期的科技文藝史料探究 宋代文化的普及材料 北宋時,經濟落后的夔州路和廣南東、西路,文化也逐漸得到普及。如夔州(重慶奉節),從前“此邦之人尚不識書”。三河(河北)“村民頗知書,以耕桑為業”。饒州帽匠吳翁“日與諸生接,觀其濟濟,心慕焉”,他“教子任鈞讀書,于經學穎悟有得”。鄂州富商武邦寧叫其次子武康民“讀書為士人”。——摘編自《宋史資料匯編》史料探究 宋元科技材料 宋代科舉制度向平民傾斜,盡管科舉制并非選拔專門的科技人才,但入仕的一部分士人,都會有意識地去體察民情,并能夠正確認識科學技術對農業生產、手工業勞動的重要性。宋代科技人才的選拔通過試補、蔭補和薦補,使很多在科舉上無法入仕的科技人才得以為國家效力。在宋代的技術官中,天文歷法、醫學等技術官的技能為一般儒生所不能,也是無法通過研讀儒家經書來獲取的,當時的統治者對此已有所認知并對技術官制度有所損益。——摘編自朱佳麗《宋代科技政策研究》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宋代科技政策的影響,并說明科技、文化政策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化拓展 從“唯物史觀”角度理解宋元文化繁榮的原因和特點(1)原因方面 闡釋社會經濟發展 宋元時期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取得了新發展,為思想文化發展奠定基礎社會相對安定 北宋結束分裂、元朝實現了大一統,社會出現相對安定的局面,為文化繁榮提供相對穩定的環境民族交融加強 各族之間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各族人民相互學習,促使各族文化在交融中共同提高對外交往頻繁 在同亞非各國的交流中,我國的先進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同時,也吸收了外來文化,豐富了本民族文化隋唐文化奠基 隋唐文化為宋元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各族人民繼承和發揚了隋唐的文化成果(2)特點科技 科學技術領先世界,大大推動了世界文明進程思想 儒學吸收佛、道思想,理學產生,儒學思辨化、哲學化文藝 文學藝術高度繁榮,呈現明顯的世俗化趨勢,貼近市民階層的精神需求民族文化 各民族文化進一步交融,又各具特色,少數民族對中國文化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1.(2022·南通高一期中)宋代印本小說有兩大消費市場:一是文言小說讀者群,包括上至皇帝、中層的一般士宦,下至太學生與州縣學生;二是包圍其外的白話小說讀者群,文人士大夫也進入了這一消費群體。宋代一般印本書每冊僅約三四百文,小說定價還要更低廉。由此推知當時( )A.商業發展提高了文人社會地位B.社會核心價值觀發生了嬗變C.印刷術發展助推世俗文學繁榮D.印本小說成為主流文學形式2.(2022·溫州高一期中)某著作出版于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年),包括《農桑通訣》《百谷譜》《農器圖譜》三部分。該著作是( )A.賈思勰《齊民要術》 B.沈括《夢溪筆談》C.王禎《農書》 D.徐光啟《農政全書》知識點四 少數民族文字遼 契丹大字、小字 用以刻石立碑,進行文學創作金 女真文字 開設女真進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題西夏 西夏文 通過出土文獻保存下來,包括佛經、法律、字典和經史著作蒙古 畏兀體蒙古文 用于修史,一部分內容的漢語譯本稱為《蒙古秘史》,在史學史上有特殊價值八思巴字 一套用來拼寫蒙古語的拼音符號,也用來拼寫漢語等多民族語言,是漢語拼音化的最早嘗試思維點撥 正確認識少數民族文字的創制少數民族文字的創制體現了少數民族政權對文化的重視,更體現了在民族交融過程中文化的融合。文字的創設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更有利于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第12課 遼宋夏金元的文化目標導航課程標準 素養解讀 核心概念了解遼宋夏金元時期文化方面的新變化。 唯物史觀:理解宋元時期文化發展反映的時代特征。 時空觀念:了解宋元時期思想文化的發展脈絡。 史料實證:了解宋元時期文藝科技的成就;少數民族文字的創制。 歷史解釋:理解程朱理學的內容和特點;宋元時期思想文化發展的趨勢。 家國情懷:了解宋元科技成就的世界價值;培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程朱理學 格物致知 四書 八思巴字時空坐標知識點一 儒學的復興——理學興起一、儒學復興運動背景 三國至五代,儒家學說日益僵化,社會影響不及佛道興起 北宋中期,一批學者掀起儒學復興運動內容 力圖挖掘儒家經書的思想內涵,強調學術為現實服務,主張發揮儒學在強化社會倫理道德秩序、樹立基本價值觀方面的作用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口號結果 被稱為理學或道學的學派影響逐漸增大二、理學概念 理學比較注重抽象思維,是一套包括宇宙觀、人生觀、認識論、方法論的理論體系代表人物 北宋的程顥、程頤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被稱為“程朱理學”理 論 體 系 宇宙觀 “理”(“天理”)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帶有客觀唯心主義傾向人生觀 人生目標應當是“存天理,滅人欲”,克服過度欲望,充分體驗“天理”,達到“圣人”境界方法論 “格物致知”,深刻探究萬物,認識普遍天理道德觀 “三綱五常”教育實踐 朱熹編注“四書”,作為儒學基礎讀物影響 從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學受到官方尊崇,產生深遠影響;元朝將程朱理學對儒家經書的解釋確立為科舉考試的答題標準圖解歷史 理學形成的過程朱熹為了規范個人行為,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的主張。你如何看待“存天理,滅人欲”?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看法:一方面,它反映了一種對人高標準、嚴要求的修養理念,對于提高人的道德自律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另一方面,它具有禁錮合理欲望、扼殺人性的潛在可能,極易成為統治者束縛被統治者的精神工具。主題一 “悖離”與統一——儒學的思辨化與世俗化名家論史 儒家哲學體系的建立材料 理學家提出“理”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禮法、倫理思想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論證明確的哲學體系,這是兩漢的粗糙儒學所無法比擬的。——摘編自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解讀 宋代儒學已從政治主張為主轉向以倫理道德為核心,將道德倫理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強調個人修養和社會責任;吸取了佛道思想,形成了嚴密的思想體系。史料探究 理學的產生材料 宋代印刷術的廣泛應用,有利于廣大平民子弟加入到讀書人的隊伍中去。他們中的許多人,由于出身貧困,沒有舊的經學傳統的束縛,易于建立新的儒學體系。北宋中期起,唐代以來主要以詩賦、貼經、墨義取士的做法受到抨擊,經義考試逐漸在科舉中取得重要地位。從北宋中期起,漢唐學者專事經學箋注的傳統遭到廢棄,群儒奮起,開創了以己意解經的新時代,逐漸形成了帶有兩宋鮮明時代特征的新儒學。從此,儒學開始哲學化,并越出了單純研究儒家經典的范圍,成為包括經學、文學、史學、哲學等在內的一門新的學問。——摘編自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北宋中期儒學領域新現象出現的原因及影響。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原因:科學技術的進步;科舉改革的影響;佛、道對儒學的滲透。影響:有利于儒學的推廣;儒學出現哲學化的趨勢;推動儒學研究領域的擴展。深化拓展 從“歷史解釋”角度理解理學的特點(1)儒學的哲學化,注重思辨,在批判吸收佛道思想基礎上,確立了一套以“天理”為核心的精致完備的理論體系。(2)儒學的世俗化,注重普及家族倫理建設;建立宗族鄉約秩序;興辦慈善教育事業,推動平民社會發展;儒家倫理深入社會各方面。(3)儒學的精神化,注重修身,強調個人的氣節德操和自我的主動作用,宣稱人人皆可以為堯舜,突出個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4)儒學的倫理化,理學的本體論、人性論、修養論、認識論、成賢成圣的境界論、“修齊治平”的功能論,都以倫理道德為核心內容。(5)理學的正統化,孔孟地位提升,南宋后期起理學逐漸成為官方哲學;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成為科舉考試教科書。(6)理學的國際化,流傳到朝鮮、日本等,形成朱子學派。1.(2022·廣東卷)魏晉以來佛教、道教廣泛傳播,宋人李覯認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墜于地”;張載認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虛幻的,與“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覯、張載主張( )A.儒法并用以維護君權B.立足考據以重建學風C.復興儒學以回應挑戰D.雜糅佛道以構建理學答案 C解析 依據材料“儒失其守,教化墜于地”可知,宋代李覯認為儒學教化功能下降;依據材料“與‘吾儒’水火不容”可知,張載認為佛道的追求與儒學截然不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面對佛道沖擊,宋代儒者主張通過改造儒學來達到復興儒學、回應佛道挑戰的目的,C項正確。2.(2022·昆明高一期中)宋代理學家強調通過道德修養克服過度的欲望,最終實現對“天理”的充分體驗,從而達到“圣人”的精神境界。下列與材料觀點一致的是( )A.三綱五常乃天理 B.理是世界的本原C.天地者,生之本也 D.存天理,滅人欲答案 D解析 “存天理,滅人欲”強調個人通過克服過度的欲望,最終探究天理,達到圣人境界,D項正確;A項強調的是天理的內涵,而非達臻圣人的有效途徑,排除;B項是天理本身的地位,排除;C項不是探究天理的途徑,排除。知識點二 文學藝術宋詞 概況 唐朝后期出現,宋朝鼎盛,著名詞作廣泛流傳原因 兩宋城市生活豐富多彩,娛樂場所需要大量歌詞代表 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婉約派的柳永、李清照元曲 概況 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更加適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元雜劇標志著中國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代表 關漢卿、王實甫話本 宋元時期,說書演出盛行,其底本稱為話本,實際上是早期的白話小說書法 名家輩出,追求個性,不拘法度繪畫 山水畫成就最為突出,不強調寫實,注重意境和筆墨情趣。花鳥畫、人物畫水平也很高圖解歷史 古代文學體裁的發展“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思考:辛棄疾的詞體現了怎樣的時代特征?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特征:辛棄疾的詞體現了南宋國家分裂、政府茍且偷安、外族侵擾的特征,表達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1.(2022·本溪高一期末)圖一到圖三反映出宋元文學藝術的共性傾向應是( )圖一 元朝雜劇演出壁畫 圖二 宋元話本 圖三 清明上河圖A.理學化 B.世俗化 C.高雅化 D.西洋化答案 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宋元雜劇、話本的流行都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體現,為了滿足市民文化的需要,體現了世俗化的特征,而《清明上河圖》是世俗化的畫作,故B項正確;A、C、D項不符合材料中的文藝作品的特征,排除。2.(2022·揭陽高一期末)兩宋詞壇的風格雖有豪放與婉約之分,但李清照、辛棄疾等人的許多詞作中均流露出較為濃厚的憂患意識。這種憂患意識所反映的時代特征是( )A.戰亂頻繁,百姓流離失所B.土地兼并,激化社會矛盾C.政治黑暗,導致民不聊生D.政局動蕩,軍閥割據嚴重答案 A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在宋代與其對峙的少數民族政權有西夏、遼、金等,宋與少數民族時戰時和,詞人文學創作時受其影響,故A項正確;李清照、辛棄疾二人的詩作中并未對土地兼并、政治黑暗和軍閥割據有過多關注,排除B、C、D項。知識點三 科技一、三大發明成就 印刷術 雕版印刷已相當普及,北宋工匠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火藥 大量制造并用于軍事指南針 廣泛應用于航海影響 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宋代是中國學術史上的重要時期。《十三經》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編纂,許多數學、工藝、醫藥和科技著作的問世都在這一時期。思考:宋代學術發展的技術條件是什么?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條件:雕版印刷術的普及和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推動了書籍的刊印,有利于學術的發展。二、著名科學家沈括 北宋科學家,所著《夢溪筆談》記載和總結了當時的許多科技成果郭守敬 元朝天文學家,設計和監制了多種天文觀測儀器,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編定《授時歷》,其測定的數據世界領先王禎 元朝農學家,編撰《農書》,集南北方農業技術于一體,其中關于農業工具的記載尤為豐富主題二 文化高峰——宋元時期的科技文藝史料探究 宋代文化的普及材料 北宋時,經濟落后的夔州路和廣南東、西路,文化也逐漸得到普及。如夔州(重慶奉節),從前“此邦之人尚不識書”。三河(河北)“村民頗知書,以耕桑為業”。饒州帽匠吳翁“日與諸生接,觀其濟濟,心慕焉”,他“教子任鈞讀書,于經學穎悟有得”。鄂州富商武邦寧叫其次子武康民“讀書為士人”。——摘編自《宋史資料匯編》史料探究 宋元科技材料 宋代科舉制度向平民傾斜,盡管科舉制并非選拔專門的科技人才,但入仕的一部分士人,都會有意識地去體察民情,并能夠正確認識科學技術對農業生產、手工業勞動的重要性。宋代科技人才的選拔通過試補、蔭補和薦補,使很多在科舉上無法入仕的科技人才得以為國家效力。在宋代的技術官中,天文歷法、醫學等技術官的技能為一般儒生所不能,也是無法通過研讀儒家經書來獲取的,當時的統治者對此已有所認知并對技術官制度有所損益。——摘編自朱佳麗《宋代科技政策研究》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宋代科技政策的影響,并說明科技、文化政策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影響:促進了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選拔了一部分科技人才;促進了科技教育的發展;取得了較多的科技成就。關系:文化政策影響科技發展,而科技發展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文化政策;科技進步以及開明的文化政策會促進社會發展,而社會發展會進一步推動科技進步和文化政策的改變。深化拓展 從“唯物史觀”角度理解宋元文化繁榮的原因和特點(1)原因方面 闡釋社會經濟發展 宋元時期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取得了新發展,為思想文化發展奠定基礎社會相對安定 北宋結束分裂、元朝實現了大一統,社會出現相對安定的局面,為文化繁榮提供相對穩定的環境民族交融加強 各族之間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各族人民相互學習,促使各族文化在交融中共同提高對外交往頻繁 在同亞非各國的交流中,我國的先進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同時,也吸收了外來文化,豐富了本民族文化隋唐文化奠基 隋唐文化為宋元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各族人民繼承和發揚了隋唐的文化成果(2)特點科技 科學技術領先世界,大大推動了世界文明進程思想 儒學吸收佛、道思想,理學產生,儒學思辨化、哲學化文藝 文學藝術高度繁榮,呈現明顯的世俗化趨勢,貼近市民階層的精神需求民族文化 各民族文化進一步交融,又各具特色,少數民族對中國文化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1.(2022·南通高一期中)宋代印本小說有兩大消費市場:一是文言小說讀者群,包括上至皇帝、中層的一般士宦,下至太學生與州縣學生;二是包圍其外的白話小說讀者群,文人士大夫也進入了這一消費群體。宋代一般印本書每冊僅約三四百文,小說定價還要更低廉。由此推知當時( )A.商業發展提高了文人社會地位B.社會核心價值觀發生了嬗變C.印刷術發展助推世俗文學繁榮D.印本小說成為主流文學形式答案 C解析 據材料可知,宋代印本小說有兩大消費市場,且一般印本書每冊僅約三四百文,小說定價還要更低廉,結合所學可知當時印刷術發展助推世俗文學繁榮,C項正確;材料沒有提及文人社會地位提高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這一時期的社會核心價值觀仍然是儒學,排除B項;D項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2.(2022·溫州高一期中)某著作出版于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年),包括《農桑通訣》《百谷譜》《農器圖譜》三部分。該著作是( )A.賈思勰《齊民要術》 B.沈括《夢溪筆談》C.王禎《農書》 D.徐光啟《農政全書》答案 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王禎《農書》是元代出版,C項正確;《齊民要術》是北魏時期的科技著作,排除A項;《夢溪筆談》是北宋時期的科技著作,排除B項;《農政全書》是明代的科技著作,排除D項。知識點四 少數民族文字遼 契丹大字、小字 用以刻石立碑,進行文學創作金 女真文字 開設女真進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題西夏 西夏文 通過出土文獻保存下來,包括佛經、法律、字典和經史著作蒙古 畏兀體蒙古文 用于修史,一部分內容的漢語譯本稱為《蒙古秘史》,在史學史上有特殊價值八思巴字 一套用來拼寫蒙古語的拼音符號,也用來拼寫漢語等多民族語言,是漢語拼音化的最早嘗試思維點撥 正確認識少數民族文字的創制少數民族文字的創制體現了少數民族政權對文化的重視,更體現了在民族交融過程中文化的融合。文字的創設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更有利于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