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目標導航課程標準 素養解讀 核心概念1.概述晚清時期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理解其性質和意義。 2.認識社會各階層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唯物史觀:認識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的促進作用。 時空觀念:了解19世紀60年代至1900年列強侵華史實。 史料實證:了解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事跡。 歷史解釋:理解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和局限。 家國情懷:認識中華民族不屈的斗爭精神。 太平天國運動 《資政新篇》 洋務運動 甲午中日戰爭 資本輸出時空坐標知識點一 太平天國運動一、背景根本原因 腐朽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封建剝削,激化了階級矛盾主要原因 鴉片戰爭后,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加重了人民負擔,導致階級矛盾進一步尖銳直接原因 自然災害嚴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起義準備 洪秀全提出了“ ”的主張。馮云山號召民眾加入拜上帝會二、過程三、綱領名稱 《天朝田畝制度》 《資政新篇》內容 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主張 提出新的社會經濟政策,試圖回答農民革命應當向何處去的問題意義 是先進的中國人首次提出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設想結果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兩個文件都未能實施田憑是太平天國使用的一種土地證明,它承認了地主對土地的所有權,其實施主要是和太平天國后期所面臨的復雜的外部環境有關,是太平天國為解決賦稅問題而進行的一種創造。結合所學,分析太平天國頒發“田憑”反映的本質問題是什么?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解歷史 《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的關系四、失敗原因1.主觀:由于農民階級的歷史局限性,缺乏科學思想理論的指導,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2.客觀: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剿殺。五、影響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引起 的變化。湘淮系官僚集團崛起,中央權力下移,對此后歷史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1.(2022·濟寧高一階段練習)某學者列舉了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幾個關鍵因素,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 )項目 關鍵因素政治 官吏的貪污和人民群眾的憤恨組織 會黨的流行和復明思想的普遍宗教 西洋宗教自由平等思想的輸入文教 科舉考試的積弊和文士的不滿A.未超出傳統農民起義的范疇B.根源于社會矛盾的激化C.凸顯了中外民族矛盾的尖銳D.借鑒了西方的革命理論2.(2022·渭南高一期中)1859年洪仁玕總理太平天國政事,他主張:迅速興辦近代交通運輸業,保護鼓勵創造發明,實行專利制度,保護開礦、開廠、辦銀行,積極采取近代西方科學技術。這表明( )A.太平天國領袖們共同的經濟主張B.農民階級對土地的渴望C.先進中國人發展資本主義的愿望D.洪仁玕繼承和發展了平均主義知識點二 洋務運動一、興起背景 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統治階級中的一些當權人物看到了歐美國家的船堅炮利。清朝統治階級內部形成了洋務派目的代表 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二、內容1.創辦軍事工業: 。2.創辦民用企業:上海輪船招商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開平煤礦等。3.籌劃海防:建成了以 為代表的新式海軍。4.創辦近代教育:開辦了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的學校。概念闡釋 近代工業和民族工業近代工業包含了使用機器生產的外資企業、洋務企業和民族資本主義企業,以及后來的官僚資本主義企業,最早產生于19世紀四五十年代。民族工業是由商人、地主和官僚等投資興辦的近代企業,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三、評價積極局限 未能達到保障國家安全,抵抗外敵侵略的目的;不改變封建統治,只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礎上修修補補結合所學,對漫畫的寓意進行簡要解讀。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題一 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政治與思想的大一統圖說歷史 洋務運動的起因 第二次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運動解讀 鴉片戰爭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嚴重威脅著清朝的統治;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民族危機進一步加劇,清政府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史料探究 對洋務運動的評價材料 對于洋務運動,當時的人頗有批評,以下看法較具代表性。劉錫鴻 中國空虛不在無船無炮,而在無人無財,此皆政教之過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紛紛講求,致群鶩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飭紀綱,而惟騖心于兇器之末,何歟?——《劉光祿遺稿》郭嵩燾 西洋立國以政教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異而歲不同;(中國專注于造船、制器、練兵)考求洋人末務而忘其本,自以為安。——《倫敦與巴黎日記》劉錫鴻和郭嵩燾都批判洋務運動舍本逐末,但他們的主張并不相同。根據材料,對此加以分析。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化拓展 從“唯物史觀”角度認識洋務運動對近代化的影響經濟上 洋務運動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邁出了中國經濟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上 洋務運動使中國社會的階級結構發生了變化,使中國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成長起來外交上 洋務運動使中國外交開始向近代化轉變。中國第一個常設的近代化外交機構——總理衙門的設立,加強了清朝與外國的聯系軍事上 洋務運動創建了近代海軍,開始了中國軍事近代化的歷程教育上 洋務運動設新式學堂,培養翻譯、科技、軍事方面的人才,還派遣留學生,加快了近代教育事業的發展1.(2022·北京延慶區高一期末)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八日曾國藩在《復陳購買外洋船炮折》中說:“況今日和議既成,中外貿易,有無交通,購買外洋器物,尤屬名正言順……可以剿發逆,可以勤遠略。”這充分體現出洋務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A.學習西方制度 B.發展交通運輸業 C.學習西方技術 D.維護清王朝統治2.(2022·巴彥淖爾高一期末)如圖所示為開平礦務局于光緒七年(1881年)發行的股票。該股票可用于說明( )A.官僚階層開始關注外部世界 B.洋務派追求國家富強的努力C.政府加大對工業的直接投資 D.晚清軍事工業近代化的起步知識點三 列強侵略的加劇一、邊疆危機背景 表現 結果西北邊疆危機 1864年,新疆地區少數民族上層分子反對清政府,形成內亂局面 阿古柏入侵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區;俄國出兵占領__________ 1878年收復新疆南北兩路;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省中法 戰爭 1883年8月,法國控制了______,把侵略矛頭對準了中國 1884年8月,法軍偷襲馬尾軍港,炮毀福州造船廠。同年,法軍進攻臺灣 清軍取得鎮南關大捷,1885年6月,中法簽訂《______》;1885年臺灣建省二、甲午中日戰爭1.背景2.過程3.結果: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內容 危害承認朝鮮獨立 朝貢體系崩潰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使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遭受嚴重損失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列強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拓展了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4.影響:進一步把中國社會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5.臺灣人民的反割臺斗爭:臺灣義勇軍與以劉永福為首的留臺清軍一起,展開了反抗日軍占領臺灣的武裝斗爭。概念闡釋 商品輸出與資本輸出商品輸出:主要是通過簽訂不平等條約,取得各種特權,掠奪原料和向中國傾銷商品。鴉片戰爭以后,甲午中日戰爭之前,各帝國主義國家對華主要經濟侵略方式是商品輸出。資本輸出:指列強用過剩資本對其他國家進行投資或貸款,在中國具體表現為爭做中國債主,搶奪修筑鐵路權和辦廠權等。《馬關條約》簽訂以后,各帝國主義國家對華主要經濟侵略方式是資本輸出。1895年2月,日軍摧毀了北洋艦隊基地威海衛軍港,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清政府戰敗。說說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失敗的原因。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瓜分中國的狂潮開端 __________“三國干涉還遼”,日本被迫歸還遼東半島,但向清政府索取3 000萬兩白銀“贖遼費”主要 內容 掌控中國經濟命脈 為支付戰爭賠款,清政府向歐洲列強借款,出賣國家權益,列強借此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內政外交俄國:租旅大(將長城以北作為勢力范圍);英國:租威海衛、九龍(將長江流域作為勢力范圍);德國:租膠州灣(將山東作為勢力范圍);法國:租廣州灣(將云南和兩廣作為勢力范圍)掠奪路礦利權 列強在中國大量掠奪鐵路和工礦利權主題二 近代中國的分水嶺——甲午中日戰爭圖說歷史 半殖民地程度加深中國近代開放通商口岸圖解讀 通商口岸數量迅速增加,由東南沿海地區向北部沿海和長江流域地區延伸,范圍到達內陸地區。這說明列強侵略勢力不斷擴張,中國半殖民地化不斷加深。史料探究 民族覺醒材料 我想甲午戰爭真正帶給中國的教訓和啟示就是如李鴻章所講的,“一場戰爭讓中國付出了巨大代價,但是終于把中國長長的大夢驚醒了”。中國終于在悲情的狀態下重新出發了。——摘編自馬勇《甲午戰爭十二講——溫情敬意看歷史》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終于把中國長長的大夢驚醒了”這一論斷加以說明。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化拓展 從“歷史解釋”角度認識甲午中日戰爭是近代中國的轉折點(1)侵華方式:列強由以商品輸出為主轉為以資本輸出為主。(2)民族危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3)經濟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獲得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4)學習西方:由學習器物轉向學習制度。(5)革命力量:中華民族新覺醒,更多階級、階層投入救亡圖存行列。1.(2022·大連高一期末)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推行與內地相同的行政體制。1885年,清政府在臺灣設行省,并修筑新式炮臺。1907年,清政府在東北設東三省總督、巡撫,廢除旗官,民事政令統一,統歸于州縣,軍政事務歸東三省總督掌管。這些表明( )A.清政府加強陸上邊境的防御政策B.晚清的中央權力開始下移C.邊疆危機使清政府調整治邊政策D.海防意識受到清政府重視2.(2022·天津寧河區高一階段練習)甲午中日戰爭后,社會上出現了“昔者不自知其為國,今見敗于他國,乃始自知其為國也”的沉痛認識。因此,“國”的概念廣泛興起,“國權”“國民”“國恥”“國教”等詞匯成批地涌現,“中國”“中華”“華夏”等取代“大清”成為流行詞。這說明甲午中日戰爭( )A.使民族國家意識大為增強B.迫使清政府承認民族平等的原則C.使民主共和觀念迅速傳播D.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第17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目標導航課程標準 素養解讀 核心概念1.概述晚清時期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理解其性質和意義。 2.認識社會各階層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唯物史觀:認識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的促進作用。 時空觀念:了解19世紀60年代至1900年列強侵華史實。 史料實證:了解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事跡。 歷史解釋:理解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和局限。 家國情懷:認識中華民族不屈的斗爭精神。 太平天國運動 《資政新篇》 洋務運動 甲午中日戰爭 資本輸出時空坐標知識點一 太平天國運動一、背景根本原因 腐朽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封建剝削,激化了階級矛盾主要原因 鴉片戰爭后,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加重了人民負擔,導致階級矛盾進一步尖銳直接原因 自然災害嚴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起義準備 洪秀全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張。馮云山號召民眾加入拜上帝會二、過程三、綱領名稱 《天朝田畝制度》 《資政新篇》內容 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主張 提出新的社會經濟政策,試圖回答農民革命應當向何處去的問題意義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農民追求社會財富平均的理想 是先進的中國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設想結果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兩個文件都未能實施田憑是太平天國使用的一種土地證明,它承認了地主對土地的所有權,其實施主要是和太平天國后期所面臨的復雜的外部環境有關,是太平天國為解決賦稅問題而進行的一種創造。結合所學,分析太平天國頒發“田憑”反映的本質問題是什么?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本質問題:“田憑”的頒發說明太平天國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和階級關系。圖解歷史 《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的關系四、失敗原因1.主觀:由于農民階級的歷史局限性,缺乏科學思想理論的指導,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2.客觀: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剿殺。五、影響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引起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化。湘淮系官僚集團崛起,中央權力下移,對此后歷史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1.(2022·濟寧高一階段練習)某學者列舉了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幾個關鍵因素,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 )項目 關鍵因素政治 官吏的貪污和人民群眾的憤恨組織 會黨的流行和復明思想的普遍宗教 西洋宗教自由平等思想的輸入文教 科舉考試的積弊和文士的不滿A.未超出傳統農民起義的范疇B.根源于社會矛盾的激化C.凸顯了中外民族矛盾的尖銳D.借鑒了西方的革命理論答案 B解析 材料體現了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前中國社會矛盾的復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根源于社會矛盾的激化,B項正確。A項表述與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原因無關,排除;民族矛盾只是材料信息的一部分,排除C項;材料中未提及西方的革命理論,排除D項。2.(2022·渭南高一期中)1859年洪仁玕總理太平天國政事,他主張:迅速興辦近代交通運輸業,保護鼓勵創造發明,實行專利制度,保護開礦、開廠、辦銀行,積極采取近代西方科學技術。這表明( )A.太平天國領袖們共同的經濟主張B.農民階級對土地的渴望C.先進中國人發展資本主義的愿望D.洪仁玕繼承和發展了平均主義答案 C知識點二 洋務運動一、興起背景 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統治階級中的一些當權人物看到了歐美國家的船堅炮利。清朝統治階級內部形成了洋務派目的 為了挽救國家的頹勢,“自強”“求富”代表 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二、內容1.創辦軍事工業: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等。2.創辦民用企業:上海輪船招商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開平煤礦等。3.籌劃海防:建成了以北洋艦隊為代表的新式海軍。4.創辦近代教育:開辦了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的學校。概念闡釋 近代工業和民族工業近代工業包含了使用機器生產的外資企業、洋務企業和民族資本主義企業,以及后來的官僚資本主義企業,最早產生于19世紀四五十年代。民族工業是由商人、地主和官僚等投資興辦的近代企業,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三、評價積極 引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機器生產技術,是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嘗試局限 未能達到保障國家安全,抵抗外敵侵略的目的;不改變封建統治,只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礎上修修補補結合所學,對漫畫的寓意進行簡要解讀。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寓意:在原有封建制度的基礎上,嫁接了西方的先進技術,體現了洋務派“中體西用”的主張,也預示了洋務運動失敗的必然結果。主題一 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政治與思想的大一統圖說歷史 洋務運動的起因 第二次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運動解讀 鴉片戰爭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嚴重威脅著清朝的統治;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民族危機進一步加劇,清政府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史料探究 對洋務運動的評價材料 對于洋務運動,當時的人頗有批評,以下看法較具代表性。劉錫鴻 中國空虛不在無船無炮,而在無人無財,此皆政教之過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紛紛講求,致群鶩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飭紀綱,而惟騖心于兇器之末,何歟?——《劉光祿遺稿》郭嵩燾 西洋立國以政教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異而歲不同;(中國專注于造船、制器、練兵)考求洋人末務而忘其本,自以為安。——《倫敦與巴黎日記》劉錫鴻和郭嵩燾都批判洋務運動舍本逐末,但他們的主張并不相同。根據材料,對此加以分析。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劉錫鴻認為西方技藝是“末”,中國的綱常倫理是“本”;主張整飭綱常倫理,反對洋務派專注于學習西方技藝的做法。郭嵩燾認為西方技術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維新全面學習西方,國力增強;反對洋務派只學習西方科技,主張不僅要學習西方科技還要學習西方制度。深化拓展 從“唯物史觀”角度認識洋務運動對近代化的影響經濟上 洋務運動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邁出了中國經濟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上 洋務運動使中國社會的階級結構發生了變化,使中國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成長起來外交上 洋務運動使中國外交開始向近代化轉變。中國第一個常設的近代化外交機構——總理衙門的設立,加強了清朝與外國的聯系軍事上 洋務運動創建了近代海軍,開始了中國軍事近代化的歷程教育上 洋務運動設新式學堂,培養翻譯、科技、軍事方面的人才,還派遣留學生,加快了近代教育事業的發展1.(2022·北京延慶區高一期末)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八日曾國藩在《復陳購買外洋船炮折》中說:“況今日和議既成,中外貿易,有無交通,購買外洋器物,尤屬名正言順……可以剿發逆,可以勤遠略。”這充分體現出洋務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A.學習西方制度 B.發展交通運輸業C.學習西方技術 D.維護清王朝統治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洋務派認為開辦洋務新政,“可以剿發逆,可以勤遠略”,即從根本上維護清王朝統治,D項正確;洋務派主張“中體西用”,不主張學習西方制度,排除A項;發展交通運輸業和學習西方技術屬于洋務派的主張,均不是其根本目的,排除B、C項。2.(2022·巴彥淖爾高一期末)如圖所示為開平礦務局于光緒七年(1881年)發行的股票。該股票可用于說明( )A.官僚階層開始關注外部世界 B.洋務派追求國家富強的努力C.政府加大對工業的直接投資 D.晚清軍事工業近代化的起步答案 B解析 據材料和所學可知,開平礦務局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公開募股籌資,說明這是一家股份制企業,體現了洋務運動“求富”的宗旨,B項正確;早在鴉片戰爭后,地主官僚階級已經開始“開眼看世界”,排除A項;材料內容不能體現清政府對企業的直接投資,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軍事工業,排除D項。知識點三 列強侵略的加劇一、邊疆危機背景 表現 結果西北邊疆危機 1864年,新疆地區少數民族上層分子反對清政府,形成內亂局面 阿古柏入侵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區;俄國出兵占領伊犁地區 1878年收復新疆南北兩路;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省中法 戰爭 1883年8月,法國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頭對準了中國 1884年8月,法軍偷襲馬尾軍港,炮毀福州造船廠。同年,法軍進攻臺灣 清軍取得鎮南關大捷,1885年6月,中法簽訂《越南條款》;1885年臺灣建省二、甲午中日戰爭1.背景2.過程3.結果: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內容 危害承認朝鮮獨立 朝貢體系崩潰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使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遭受嚴重損失賠款2億兩白銀 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列強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制造 拓展了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4.影響:進一步把中國社會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5.臺灣人民的反割臺斗爭:臺灣義勇軍與以劉永福為首的留臺清軍一起,展開了反抗日軍占領臺灣的武裝斗爭。概念闡釋 商品輸出與資本輸出商品輸出:主要是通過簽訂不平等條約,取得各種特權,掠奪原料和向中國傾銷商品。鴉片戰爭以后,甲午中日戰爭之前,各帝國主義國家對華主要經濟侵略方式是商品輸出。資本輸出:指列強用過剩資本對其他國家進行投資或貸款,在中國具體表現為爭做中國債主,搶奪修筑鐵路權和辦廠權等。《馬關條約》簽訂以后,各帝國主義國家對華主要經濟侵略方式是資本輸出。1895年2月,日軍摧毀了北洋艦隊基地威海衛軍港,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清政府戰敗。說說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失敗的原因。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原因:日本備戰充分,中國國力不如日本;清政府統治腐朽;戰略指揮失誤,如“避戰保船”等。三、瓜分中國的狂潮開端 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日本被迫歸還遼東半島,但向清政府索取3 000萬兩白銀“贖遼費”主要 內容 掌控中國經濟命脈 為支付戰爭賠款,清政府向歐洲列強借款,出賣國家權益,列強借此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內政外交劃分勢力范圍,強租租借地 俄國:租旅大(將長城以北作為勢力范圍);英國:租威海衛、九龍(將長江流域作為勢力范圍);德國:租膠州灣(將山東作為勢力范圍);法國:租廣州灣(將云南和兩廣作為勢力范圍)掠奪路礦利權 列強在中國大量掠奪鐵路和工礦利權主題二 近代中國的分水嶺——甲午中日戰爭圖說歷史 半殖民地程度加深中國近代開放通商口岸圖解讀 通商口岸數量迅速增加,由東南沿海地區向北部沿海和長江流域地區延伸,范圍到達內陸地區。這說明列強侵略勢力不斷擴張,中國半殖民地化不斷加深。史料探究 民族覺醒材料 我想甲午戰爭真正帶給中國的教訓和啟示就是如李鴻章所講的,“一場戰爭讓中國付出了巨大代價,但是終于把中國長長的大夢驚醒了”。中國終于在悲情的狀態下重新出發了。——摘編自馬勇《甲午戰爭十二講——溫情敬意看歷史》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終于把中國長長的大夢驚醒了”這一論斷加以說明。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甲午中日戰爭,中國付出的代價巨大;民族危機意識進一步覺醒;開始尋求政治變革;“天朝上國”的迷夢破碎;(朝鮮成為日本的殖民地)封貢體系瓦解;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深化拓展 從“歷史解釋”角度認識甲午中日戰爭是近代中國的轉折點(1)侵華方式:列強由以商品輸出為主轉為以資本輸出為主。(2)民族危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3)經濟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獲得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4)學習西方:由學習器物轉向學習制度。(5)革命力量:中華民族新覺醒,更多階級、階層投入救亡圖存行列。1.(2022·大連高一期末)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推行與內地相同的行政體制。1885年,清政府在臺灣設行省,并修筑新式炮臺。1907年,清政府在東北設東三省總督、巡撫,廢除旗官,民事政令統一,統歸于州縣,軍政事務歸東三省總督掌管。這些表明( )A.清政府加強陸上邊境的防御政策B.晚清的中央權力開始下移C.邊疆危機使清政府調整治邊政策D.海防意識受到清政府重視答案 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初,清政府先后在新疆、臺灣設行省,在東北設東三省總督、撫巡,強化對西北、東南和東北地區的軍政管理,表明邊疆危機的加深促使清政府調整治邊政策,C項正確。2.(2022·天津寧河區高一階段練習)甲午中日戰爭后,社會上出現了“昔者不自知其為國,今見敗于他國,乃始自知其為國也”的沉痛認識。因此,“國”的概念廣泛興起,“國權”“國民”“國恥”“國教”等詞匯成批地涌現,“中國”“中華”“華夏”等取代“大清”成為流行詞。這說明甲午中日戰爭( )A.使民族國家意識大為增強B.迫使清政府承認民族平等的原則C.使民主共和觀念迅速傳播D.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答案 A解析 材料反映了甲午中日戰爭后,國人“國”的概念和意識增強,結合所學可知,甲午中日戰爭中國的慘敗激發了國人的民族國家意識,A項正確;此時清政府并未承認民族平等的原則,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國家意識而不是民主共和意識,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列強瓜分中國的相關內容,排除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