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統編版 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六單元 第20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學案(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統編版 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六單元 第20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學案(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簡介

第20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目標導航
課程標準 素養解讀 核心概念
1.了解北洋軍閥的統治及特點。 2.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唯物史觀:形成對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社會的全面、客觀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對社會變化的復雜性的認識。 時空觀念:了解袁世凱專權復辟、軍閥割據混戰的政治形勢以及當時革命黨人捍衛民主共和的努力和斗爭。 史料實證:認識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 歷史解釋:解釋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等現象。 家國情懷:形成家國命運相連的認同感,增強社會責任感。 復辟帝制 護法運動 北洋軍閥 護國運動 近代民族工業 新文化運動
時空坐標
知識點一 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
一、袁世凱復辟帝制
大權獨攬活動 就任總統 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取締政黨 1913年,刺殺宋教仁,11月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
改變政體 1914年5月,公布《 》,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
修改法律 1914年底發布《修正大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十年,可連選連任
出賣國權
走上帝制之路 1915年10月,參政院召開“ ”,1915年12月袁世凱接受“勸進”當上了皇帝,以1916年為洪憲元年
閱讀教材圖片《由袁世凱簽字的“中日民四條約”》,指出條約中的“民四”的含義,并分析該條約的核心內容以及袁世凱簽訂這一條約的目的。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反袁斗爭
二次革命 1913年,“宋教仁案”后,革命黨人發動了二次革命,但很快失敗
政黨改組 二次革命失敗后,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武力討伐袁世凱
護國戰爭 1915年底,唐繼堯、蔡鍔、李烈鈞在云南宣布獨立,并組織護國軍,發動護國戰爭,討伐袁世凱。隨后,貴州、廣西、廣東、浙江、湖南、陜西、四川等省相繼宣告獨立
取消帝制 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紀年
思維點撥 袁世凱復辟帝制迅速失敗的原因
(1)辛亥革命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
(2)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堅決維護民主共和制度,號召人民采用武力行動反對復辟帝制。
(3)復辟帝制違背民意,激起各階級人民的強烈反對,形成大規模的反袁護國運動。
(4)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加劇,袁世凱眾叛親離。
1.中華民國第一面法定國旗五色旗,五色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啟用于1912年1月10日。1912年4月,臨時政府北遷。5月,臨時參議院議決以五色旗為國旗。袁世凱廢止中華民國臨時法后,制定《袁氏記法》改內閣制為總統制,而后隨即稱帝,但保留了沿襲北洋的五色旗為中華帝國國旗。這表明(  )
A.政治朝近代化方向發展 B.辛亥革命實現國家統一
C.北洋政府維護共和體制 D.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擴張
2.(2022·青島高一期末)據羅家倫《革命文獻》記載:“段祺瑞、馮國璋、曹錕等袁氏心腹聯名致電袁氏:變更國體,民信不孚,干戈四起,大局之危,可翹足而待,惟有速下罪己令,去奸諛之徒,收已去之人心,復共和之舊制,國勢可定。”這段史料可以用來說明(  )
A.護國運動取勝的原因
B.二次革命爆發的原因
C.護法運動取勝的原因
D.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
知識點二 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
軍閥 混戰 原因 袁世凱去世后,北洋軍閥內部派系紛爭,難以產生一個能統御整個北洋派的人
表現 派系 代表 支持國 占據區域
直系 英、美 直隸及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_______________各省
奉系 張作霖
影響 軍閥爭權奪利,先后爆發直皖、直奉混戰,導致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的軍閥所控制
爭奪統治權 府院之爭 袁世凱死后,段祺瑞出任掌握實權的國務總理。1917年5月,繼任總統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總理職務,造成所謂的“府院之爭”
張勛復辟 1917年,張勛以調解府院之爭為名,率兵入京,解散國會,擁清廢帝溥儀復辟
段祺瑞重新掌權 張勛復辟失敗后,馮國璋代行大總統職權,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姿態,回到北京就任國務總理
護法 運動 原因
概況 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國會議員在廣州召開非常會議,決定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推舉孫中山為大元帥
結果
中國參加一戰 目的 爭取國際地位,抑制日本在華勢力的發展
概況 1917年8月14日,中國向德、奧兩國宣戰,加入協約國方面
影響 (1)收回德、奧在天津、漢口的租界,撤銷兩國領事裁判權。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解歷史 專制與共和之爭
閱讀教材圖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在歐洲的華工》,指出該圖片的史料價值,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貢獻。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點三 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
一、經濟新氣象——近代民族工業迅速發展
原因 內因 政治因素 中華民國建立,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縛和障礙
經濟因素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鼓勵民間興辦實業
反帝愛 國斗爭 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此起彼伏,特別是1915年因反對“二十一條”掀起的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
外因
特點 發展速度和規模超過以往半個世紀所取得的成績
表現 以榮宗敬、榮德生兄弟開辦的面粉廠、紗廠等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業迅速壯大起來
影響
閱讀教材“學思之窗”欄目,分析該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社會生活新氣象
原因
表現 改用陽歷,頒布剪發辮、易服飾和廢止纏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爺”等清朝官場的稱呼
影響 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過去的陳規陋習不符合時代潮流,應接受文明開化的新習俗、新風尚
思維點撥 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遷的發展特征
(1)與中國近代向西方學習密切相關。
(2)隨著民主化進程的發展而不斷加深。
(3)地域之間嚴重的不平衡。
(4)雖然變化但始終保持著民族特色(中西結合、土洋并存)。
主題一 曙光在黑暗中孕育——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政治、經濟的變化
圖說歷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軍閥割據示意圖(1917—1918)
解讀 北洋時期,軍閥矛盾錯綜復雜,混戰割據,政治上分崩離析。長期的戰爭給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受到掠奪與蹂躪,廣大人民群眾苦不堪言。
史料探究 近代民族工業發展
材料 民國初期上海民族工業品牌
紡織品 食品 日用化學品 藥品 五金電器產品 文體用品
“人鐘” 牌棉紗 “福字”牌罐頭 “雅霜” 牌雪花膏 “地球” 牌藥品 “美華利” 牌時鐘 “中華”牌書籍用品
“孔雀圖” 牌印染布 “生字”牌糕點 “金鐘”牌香亞玉蘭霜 “唐拾義”牌藥品 “華生” 牌電扇 “雄雞” 牌唱片
“華字” 牌絲綢 “雙龍”牌茶葉 “雙斧” 牌油漆 “龍虎” 牌人丹 “三勝” 牌搪瓷制品 “勝利” 牌球類產品
“孔雀” 牌絲織品 “長城”牌卷煙 “飛虎” 牌油漆 — — —
“鹿頭” 牌針織內衣 — “寶塔” 牌火柴 — — —
“鴻翔” 牌時裝 — — — — —
——摘編自左旭初《百年上海民族工業品牌》
根據上述材料,說說當時我國民族工業有何特點,形成這些特點的社會因素是什么,并談談你對當時民族工業的發展有何認識?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從“歷史解釋”角度認識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特點
產生與發展 先天不足(資本、技術、人才缺乏),后天畸形
誕生環境 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環境,深受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
地域分布 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內地很少
經濟結構 民族工業主要集中在紡織、食品等輕工業,重工業基礎薄弱,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地位 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很小,始終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
發展歷程 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制,具有曲折發展的特點
1.(2023·南通高一期末)商會是近代工商業者自發建立的聯合組織,積極活躍在近代舞臺上,下表是1915年部分商會的活動。這些活動表明(  )
3月中旬 上海總商會議董虞洽卿發起成立“勸用國貨會”
3月中下旬 上海商界首先集會討論抵制日貨之事
4月初 上海總商會開始籌議發起“救國儲金”活動
5月12日 北京總商會向全國各商會發出通電:“政府讓步講和,權利喪失,國幾不國”
A.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B.商界積極參與反帝愛國斗爭
C.北洋軍閥統治腐敗導致民心盡失
D.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興起
2.(2023·成都高二期末)辛亥革命后,“大量的市民不再像從前那樣顧忌自己的生活是否與傳統倫理秩序的要求相吻合,男人剪長辮,女人放小腳,青年離家出走,男女自由戀愛,忠孝禮儀被視為違背人性”。這反映了(  )
A.市民生活方式的嚴重西化
B.城市社會觀念的重構轉型
C.民主共和觀念已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反封建的徹底性
知識點四 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背景 經濟 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思想 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入中國,促使人們思想解放
客觀 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
根本原因
概況 開始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
陣地
代表 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等
內容 民主與科學 ①要擁護“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舊倫理、舊政治;②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③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
文學革命 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
影響 新聞出版 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動下,各地擁護新文化運動的刊物紛紛出版,使全國報刊面貌為之一新
社會習俗 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號的提出,也使這場運動所涉及的內容遠比辛亥革命時期更為廣泛和深刻
思想解放
閱讀教材“史料閱讀”欄目,指出如何正確認識新文化運動倡導者對傳統儒學的態度?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闡釋 民主和科學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個性解放、人權、主權在民、自由、平等、共和、憲政等,反對君主專制和軍閥獨裁。
科學是指科學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學法則,包括進化論、唯物論、無神論等,反對迷信武斷、愚昧盲從、偶像崇拜等封建落后思想。
主題二 革故立新的思想解放——新文化運動
名家論史 新文化運動對于傳統文化的反思
新文化運動的“反孔”斗士們……雖然對孔教批評多于肯定,但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對孔子本人和孔教的價值評判實際上大都能夠采取一種歷史的、一分為二的評判態度和立場,而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誤解的那樣,是不加區別分析地一概全盤予以否定或簡單地予以蔑棄。因此,就新文化運動的“反孔”斗士們對孔子本人的真實態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堅決反對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對作為一代哲人或偉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
——林存光《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孔子觀念的根本轉折》
解讀 材料反映了新文化運動中的知識分子對孔子本人和孔教價值的評判大多采取辯證的態度。這體現了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對作為一代哲人或偉人的孔子本人是崇敬的。
史料探究 中華文化轉型
材料 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國民性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運動。他們認為,國民性改造歸根到底是革除舊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建立新的與共和制度相適應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他們喊出三個響亮的口號:個性主義、科學、民主。新文化運動中,他們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批判“吃人禮教”,提出要“以科學和人權并重”。中國文化從鴉片戰爭開始,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大體實現了從傳統向近代的轉變。
——摘編自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文化運動時期傳統文化向近代轉變的表現,并分析其原因。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從“歷史解釋”角度認識新文化運動
1.特點
(1)以民主與科學為核心,批判封建正統思想,實質是實現民主政治。
(2)有思想戰線和文學戰線兩條戰線,其目的是為實現民主政治營造新文化氛圍。
(3)存在著對西方文化絕對肯定和對東方傳統文化絕對否定的局限性。
(4)以五四運動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前期宣傳資產階級文化,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
2.影響
(1)積極影響
①新文化運動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性質),動搖了專制思想的統治基礎(最大功績),推動思想文化革新。
②民主與科學思想得到弘揚,促進了民眾的覺醒。
③是一場全面的文化轉型運動,對中國的政治、思想、倫理、文學、藝術等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④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榮。
⑤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生。
(2)消極影響
①對東西方文化存在絕對否定和絕對肯定的傾向。
②沒有同群眾運動相結合。
③回避當時對軍閥政府的實際斗爭,也沒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務。
④從后來的中國歷史發展來看,新文化運動并未根除中國根深蒂固的專制集權制度。
1.(2023·合肥高一期末)辛亥革命勢如暴風驟雨,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尊孔讀經,褒獎貞潔烈婦,公開祭天祀孔,皇權思想陰魂不散,國人迫切需要補上“思想啟蒙”一課。為“補”上這一課,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  )
A.掀起尊孔復古思潮 B.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
C.掀起了新文化運動 D.繼續宣揚維新思想
2.(2022·邵東市第一中學階段練習)魯迅在《無聲的中國》中說:“中國人的性格總是喜歡調和的、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必須在這里開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但如果你主張將屋子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愿意開窗了。”在此魯迅(  )
A.將新文化運動的激進主張解釋為一種策略和手段
B.認為新文化運動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全盤西化
C.認為只有否定中庸之道才能完成新文化運動的任務
D.主張采用折中的方法來達到否定傳統文化的目的
第20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目標導航
課程標準 素養解讀 核心概念
1.了解北洋軍閥的統治及特點。 2.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唯物史觀:形成對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社會的全面、客觀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對社會變化的復雜性的認識。 時空觀念:了解袁世凱專權復辟、軍閥割據混戰的政治形勢以及當時革命黨人捍衛民主共和的努力和斗爭。 史料實證:認識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 歷史解釋:解釋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等現象。 家國情懷:形成家國命運相連的認同感,增強社會責任感。 復辟帝制 護法運動 北洋軍閥 護國運動 近代民族工業 新文化運動
時空坐標
知識點一 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
一、袁世凱復辟帝制
大權獨攬活動 就任總統 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取締政黨 1913年,刺殺宋教仁,11月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
改變政體 1914年5月,公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
修改法律 1914年底發布《修正大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十年,可連選連任
出賣國權 1915年5月,袁世凱被迫簽訂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條約”
走上帝制之路 1915年10月,參政院召開“國民代表大會”,1915年12月袁世凱接受“勸進”當上了皇帝,以1916年為洪憲元年
閱讀教材圖片《由袁世凱簽字的“中日民四條約”》,指出條約中的“民四”的含義,并分析該條約的核心內容以及袁世凱簽訂這一條約的目的。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含義:“民四”指民國四年。
核心內容:把中國的部分領土以及政治、軍事、財政等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
目的:換取日本對其稱帝的支持。
二、反袁斗爭
二次革命 1913年,“宋教仁案”后,革命黨人發動了二次革命,但很快失敗
政黨改組 二次革命失敗后,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武力討伐袁世凱
護國戰爭 1915年底,唐繼堯、蔡鍔、李烈鈞在云南宣布獨立,并組織護國軍,發動護國戰爭,討伐袁世凱。隨后,貴州、廣西、廣東、浙江、湖南、陜西、四川等省相繼宣告獨立
取消帝制 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紀年
思維點撥 袁世凱復辟帝制迅速失敗的原因
(1)辛亥革命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
(2)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堅決維護民主共和制度,號召人民采用武力行動反對復辟帝制。
(3)復辟帝制違背民意,激起各階級人民的強烈反對,形成大規模的反袁護國運動。
(4)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加劇,袁世凱眾叛親離。
1.中華民國第一面法定國旗五色旗,五色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啟用于1912年1月10日。1912年4月,臨時政府北遷。5月,臨時參議院議決以五色旗為國旗。袁世凱廢止中華民國臨時法后,制定《袁氏記法》改內閣制為總統制,而后隨即稱帝,但保留了沿襲北洋的五色旗為中華帝國國旗。這表明(  )
A.政治朝近代化方向發展 B.辛亥革命實現國家統一
C.北洋政府維護共和體制 D.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擴張
答案 A
解析 中華民國五色旗,先后被臨時政府、北洋政府、中華帝國沿用,這說明當時中國各民族、各階層的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共和意識普遍增強,中國政治朝近代化方向發展,A項正確;辛亥革命后,中國仍然處于軍閥割據的狀態,排除B項;北洋政府不維護共和體制,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帝國主義勢力在中國的擴張情況,排除D項。
2.(2022·青島高一期末)據羅家倫《革命文獻》記載:“段祺瑞、馮國璋、曹錕等袁氏心腹聯名致電袁氏:變更國體,民信不孚,干戈四起,大局之危,可翹足而待,惟有速下罪己令,去奸諛之徒,收已去之人心,復共和之舊制,國勢可定。”這段史料可以用來說明(  )
A.護國運動取勝的原因
B.二次革命爆發的原因
C.護法運動取勝的原因
D.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
答案 A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袁世凱的心腹將領也多不支持袁世凱復辟帝制,由此可以用來說明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護國運動取得勝利的原因,故選A;二次革命是孫中山等領導的武裝反抗袁世凱專制獨裁的斗爭,排除B;護法運動是反對段祺瑞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斗爭,排除C;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是巴黎和會外交的失敗,排除D。
知識點二 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
軍閥 混戰 原因 袁世凱去世后,北洋軍閥內部派系紛爭,難以產生一個能統御整個北洋派的人
表現 派系 代表 支持國 占據區域
直系 馮國璋 英、美 直隸及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閩、魯、陜各省
奉系 張作霖 日本 東北三省
影響 軍閥爭權奪利,先后爆發直皖、直奉混戰,導致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的軍閥所控制
爭奪統治權 府院之爭 袁世凱死后,段祺瑞出任掌握實權的國務總理。1917年5月,繼任總統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總理職務,造成所謂的“府院之爭”
張勛復辟 1917年,張勛以調解府院之爭為名,率兵入京,解散國會,擁清廢帝溥儀復辟
段祺瑞重新掌權 張勛復辟失敗后,馮國璋代行大總統職權,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姿態,回到北京就任國務總理
護法 運動 原因 段祺瑞公然破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拒絕恢復國會
概況 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國會議員在廣州召開非常會議,決定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推舉孫中山為大元帥
結果 借孫中山的名望爭權奪勢的西南軍閥排擠孫中山,護法運動失敗
中國參加一戰 目的 爭取國際地位,抑制日本在華勢力的發展
概況 1917年8月14日,中國向德、奧兩國宣戰,加入協約國方面
影響 (1)收回德、奧在天津、漢口的租界,撤銷兩國領事裁判權。 (2)中國勞工前往歐洲前線,為協約國一方取得勝利作出了貢獻
圖解歷史 專制與共和之爭
閱讀教材圖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在歐洲的華工》,指出該圖片的史料價值,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貢獻。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史料價值:該圖片屬于一手史料,展示了遠渡重洋前往歐洲前線的中國勞工,他們承擔了最艱苦的戰勤任務,這對于研究中國對一戰的貢獻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貢獻:緩解了協約國的人力資源危機,支援了協約國后方的工業生產;為協約國前線的軍事斗爭提供了有力的戰略支援;為中國贏得戰勝國地位作出巨大貢獻。
知識點三 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
一、經濟新氣象——近代民族工業迅速發展
原因 內因 政治因素 中華民國建立,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縛和障礙
經濟因素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鼓勵民間興辦實業
反帝愛國斗爭 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此起彼伏,特別是1915年因反對“二十一條”掀起的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
外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戰
特點 發展速度和規模超過以往半個世紀所取得的成績
表現 以榮宗敬、榮德生兄弟開辦的面粉廠、紗廠等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業迅速壯大起來
影響 中國產業工人的人數急劇增加(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
閱讀教材“學思之窗”欄目,分析該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二、社會生活新氣象
原因 共和政體的建立和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法律法令
表現 改用陽歷,頒布剪發辮、易服飾和廢止纏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爺”等清朝官場的稱呼
影響 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過去的陳規陋習不符合時代潮流,應接受文明開化的新習俗、新風尚
思維點撥 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遷的發展特征
(1)與中國近代向西方學習密切相關。
(2)隨著民主化進程的發展而不斷加深。
(3)地域之間嚴重的不平衡。
(4)雖然變化但始終保持著民族特色(中西結合、土洋并存)。
主題一 曙光在黑暗中孕育——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政治、經濟的變化
圖說歷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軍閥割據示意圖(1917—1918)
解讀 北洋時期,軍閥矛盾錯綜復雜,混戰割據,政治上分崩離析。長期的戰爭給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受到掠奪與蹂躪,廣大人民群眾苦不堪言。
史料探究 近代民族工業發展
材料 民國初期上海民族工業品牌
紡織品 食品 日用化學品 藥品 五金電器產品 文體用品
“人鐘” 牌棉紗 “福字”牌罐頭 “雅霜” 牌雪花膏 “地球” 牌藥品 “美華利” 牌時鐘 “中華”牌書籍用品
“孔雀圖” 牌印染布 “生字”牌糕點 “金鐘”牌香亞玉蘭霜 “唐拾義”牌藥品 “華生” 牌電扇 “雄雞” 牌唱片
“華字” 牌絲綢 “雙龍”牌茶葉 “雙斧” 牌油漆 “龍虎” 牌人丹 “三勝” 牌搪瓷制品 “勝利” 牌球類產品
“孔雀” 牌絲織品 “長城”牌卷煙 “飛虎” 牌油漆 — — —
“鹿頭” 牌針織內衣 — “寶塔” 牌火柴 — — —
“鴻翔” 牌時裝 — — — — —
——摘編自左旭初《百年上海民族工業品牌》
根據上述材料,說說當時我國民族工業有何特點,形成這些特點的社會因素是什么,并談談你對當時民族工業的發展有何認識?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特點:以輕工業為主,重工業幾乎沒有。
社會因素:我國民族工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產生、發展,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剝削,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弱。
認識:民族工業隨著社會進步而不斷發展;民族工業發展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深化拓展 從“歷史解釋”角度認識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特點
產生與發展 先天不足(資本、技術、人才缺乏),后天畸形
誕生環境 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環境,深受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
地域分布 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內地很少
經濟結構 民族工業主要集中在紡織、食品等輕工業,重工業基礎薄弱,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地位 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很小,始終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
發展歷程 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制,具有曲折發展的特點
1.(2023·南通高一期末)商會是近代工商業者自發建立的聯合組織,積極活躍在近代舞臺上,下表是1915年部分商會的活動。這些活動表明(  )
3月中旬 上海總商會議董虞洽卿發起成立“勸用國貨會”
3月中下旬 上海商界首先集會討論抵制日貨之事
4月初 上海總商會開始籌議發起“救國儲金”活動
5月12日 北京總商會向全國各商會發出通電:“政府讓步講和,權利喪失,國幾不國”
A.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B.商界積極參與反帝愛國斗爭
C.北洋軍閥統治腐敗導致民心盡失
D.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興起
答案 B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商界積極通過各種措施參與反帝愛國斗爭,B項正確;“公車上書”標志著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北洋軍閥統治腐敗的內容,排除C項;1919年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排除D項。
2.(2023·成都高二期末)辛亥革命后,“大量的市民不再像從前那樣顧忌自己的生活是否與傳統倫理秩序的要求相吻合,男人剪長辮,女人放小腳,青年離家出走,男女自由戀愛,忠孝禮儀被視為違背人性”。這反映了(  )
A.市民生活方式的嚴重西化
B.城市社會觀念的重構轉型
C.民主共和觀念已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反封建的徹底性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傳統觀念受到了較大的沖擊,新思想觀念占據一席之地。由此可見,城市社會觀念出現重構轉型,B項正確;材料中并未體現西方的生活方式,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民主共和觀念,排除C項;辛亥革命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封建土地制度,反封建不徹底,排除D項。
知識點四 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背景 經濟 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思想 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入中國,促使人們思想解放
客觀 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
根本原因 缺乏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大多數國民的頭腦仍被專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縛著
概況 開始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
陣地 北京大學和遷往北京的《新青年》雜志
代表 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等
內容 民主與科學 ①要擁護“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舊倫理、舊政治;②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③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
文學革命 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
影響 新聞出版 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動下,各地擁護新文化運動的刊物紛紛出版,使全國報刊面貌為之一新
社會習俗 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號的提出,也使這場運動所涉及的內容遠比辛亥革命時期更為廣泛和深刻
思想解放 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推動思想文化革新,有著解放思想的重大意義
閱讀教材“史料閱讀”欄目,指出如何正確認識新文化運動倡導者對傳統儒學的態度?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陳獨秀等人從袁世凱、張勛兩次復辟帝制都提倡儒學的事實中斷定:孔教與帝制有不可離散之因緣,在舊倫理、舊教育、舊思想、舊文學充斥的國度里是難以建立共和政體的。故中國問題之根本解決必須從思想入手,進行思想啟蒙,喚醒被儒家倫理禁錮的民眾。
概念闡釋 民主和科學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個性解放、人權、主權在民、自由、平等、共和、憲政等,反對君主專制和軍閥獨裁。
科學是指科學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學法則,包括進化論、唯物論、無神論等,反對迷信武斷、愚昧盲從、偶像崇拜等封建落后思想。
主題二 革故立新的思想解放——新文化運動
名家論史 新文化運動對于傳統文化的反思
新文化運動的“反孔”斗士們……雖然對孔教批評多于肯定,但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對孔子本人和孔教的價值評判實際上大都能夠采取一種歷史的、一分為二的評判態度和立場,而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誤解的那樣,是不加區別分析地一概全盤予以否定或簡單地予以蔑棄。因此,就新文化運動的“反孔”斗士們對孔子本人的真實態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堅決反對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對作為一代哲人或偉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
——林存光《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孔子觀念的根本轉折》
解讀 材料反映了新文化運動中的知識分子對孔子本人和孔教價值的評判大多采取辯證的態度。這體現了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對作為一代哲人或偉人的孔子本人是崇敬的。
史料探究 中華文化轉型
材料 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國民性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運動。他們認為,國民性改造歸根到底是革除舊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建立新的與共和制度相適應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他們喊出三個響亮的口號:個性主義、科學、民主。新文化運動中,他們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批判“吃人禮教”,提出要“以科學和人權并重”。中國文化從鴉片戰爭開始,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大體實現了從傳統向近代的轉變。
——摘編自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文化運動時期傳統文化向近代轉變的表現,并分析其原因。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表現:由維護封建禮教轉變為批判禮教;由壓抑人的個性轉變為重視人的個性;由為專制統治服務轉變為適應民主政治;由重等級秩序轉變為重自由平等。
原因:民族危機的嚴重;北洋軍閥統治下政治黑暗;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理念的傳播;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西方思想的傳播,沖擊了國人的思想。
深化拓展 從“歷史解釋”角度認識新文化運動
1.特點
(1)以民主與科學為核心,批判封建正統思想,實質是實現民主政治。
(2)有思想戰線和文學戰線兩條戰線,其目的是為實現民主政治營造新文化氛圍。
(3)存在著對西方文化絕對肯定和對東方傳統文化絕對否定的局限性。
(4)以五四運動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前期宣傳資產階級文化,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
2.影響
(1)積極影響
①新文化運動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性質),動搖了專制思想的統治基礎(最大功績),推動思想文化革新。
②民主與科學思想得到弘揚,促進了民眾的覺醒。
③是一場全面的文化轉型運動,對中國的政治、思想、倫理、文學、藝術等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④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榮。
⑤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生。
(2)消極影響
①對東西方文化存在絕對否定和絕對肯定的傾向。
②沒有同群眾運動相結合。
③回避當時對軍閥政府的實際斗爭,也沒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務。
④從后來的中國歷史發展來看,新文化運動并未根除中國根深蒂固的專制集權制度。
1.(2023·合肥高一期末)辛亥革命勢如暴風驟雨,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尊孔讀經,褒獎貞潔烈婦,公開祭天祀孔,皇權思想陰魂不散,國人迫切需要補上“思想啟蒙”一課。為“補”上這一課,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  )
A.掀起尊孔復古思潮 B.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
C.掀起了新文化運動 D.繼續宣揚維新思想
答案 C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袁世凱尊孔復古,引發了知識分子的不滿,掀起了新文化運動,C項正確;A項是背景,是袁世凱掀起的,排除;B項發生在五四運動后,排除;D項發生在19世紀末,排除。
2.(2022·邵東市第一中學階段練習)魯迅在《無聲的中國》中說:“中國人的性格總是喜歡調和的、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必須在這里開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但如果你主張將屋子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愿意開窗了。”在此魯迅(  )
A.將新文化運動的激進主張解釋為一種策略和手段
B.認為新文化運動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全盤西化
C.認為只有否定中庸之道才能完成新文化運動的任務
D.主張采用折中的方法來達到否定傳統文化的目的
答案 A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魯迅認為,只有激進的舉措才能換來國人的調和折中,即喚醒國人,說明其將新文化運動的激進主張解釋為一種策略和手段,A正確;全盤西化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新文化運動的最終目的是救亡圖存,排除B;否定中庸之道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C;魯迅認為折中的辦法并不能達到目的,排除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城县| 共和县| 车险| 达日县| 房山区| 平罗县| 沁水县| 新宾| 井研县| 新乡县| 贡嘎县| 饶河县| 北海市| 城步| 寿阳县| 苏州市| 丽水市| 白山市| 灵石县| 阳曲县| 和顺县| 横山县| 华容县| 贵溪市| 安福县| 朔州市| 都匀市| 孝感市| 昌平区| 新安县| 台北县| 屯门区| 泸州市| 巩留县| 大同县| 抚宁县| 曲靖市| 临桂县| 云梦县| 虹口区| 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