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學案一、2011版課標要求:(1)通過商鞅變法,認識改革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2)知道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爭,了解這一時期的社會變化。(3)通過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商鞅變法和都江堰。(2)教學難點:認識戰國時期社會變革。三、新課學習1、新形勢,新格局(1)戰國七雄(2)戰爭特點:信息一:春秋時期的戰爭,戰幕一開,勝敗立定;戰場也受限于狹小且平坦的作戰地區;而齊桓公稱霸的時候憑借的只是500輛戰車。信息二:戰國時期的作戰時間從數月延長到數年,戰線延長綿亙。而戰國末期,一次大戰就要動員和布陣幾萬輛戰車——《西周春秋與戰國軍事戰爭比較研究,楊德權,2012年》思考:戰國時期的戰爭特點有哪些?2、新制度,新潮流(1)各國變法的背景(2)商鞅變法的原因材料1:秦國是一個地處邊遠地方,被視為野蠻、落后的國家,東方各國看不起秦國,連會盟都很少讓它參加。 ——川教版《中國歷史》七上材料2:,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丑莫大焉(諸侯都輕視我秦國,這是莫大的恥辱)。——秦孝公《求賢令》合作探究:歸納商鞅變法的原因有哪些?(3)商鞅變法的內容(4)商鞅變法的作用合作探究:歸納商鞅變法對秦國和整個中國社會的演進起什么作用?3、新發展,新規劃(1)都江堰的結構(2)都江堰的作用課后練習1、戰國時期,社會風雷激蕩,戰火連天,出現了七個主要的諸侯國,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 )A.秦國 B.魏國 C.齊國 D.楚國2、戰國時期有這樣一戶人家:老大因作戰有功獲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則被國君派往縣城任官吏。據此判斷這戶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管仲改革之時 B.周平王東遷之際 C.商鞅變法之后 D.晉文公稱霸中原之前3、觀察圖表,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圖1所示工程的名稱是什么?這一工程是由誰負責修筑的?(2)這一工程的渠首部分由哪幾部分組成?(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工程的作用。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