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三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一、指導思想以《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為指導,使道德存在于兒童的內心,使法治原則為更多兒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懂法守法,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社會規則,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本學期將一如既往地扎實落實思品學科的各項常規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加大學科科研力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科建設。二、學生情況分析經過前面兩個學年的學習,三年級的孩子們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已經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用不同的方法讓孩子努力學習。三、教材分析本冊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本課程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行為規范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等有機地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的社會關系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為他們成長為具備參與現代社會生活 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教學要求和目標初步了解自己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懂得揚長避短的意義。初步了解自己與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知道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創造美麗的校園生活環境。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學會避免生活中面臨的一些共危險的安全問題。知道家鄉的風俗習慣和優良傳統。熱愛自己的家鄉和熱愛祖國。5、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區生活為基礎,獲得對家庭、學校、社區的初步認識,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五、教學重難點(一)豐富自己的道德情感,體會和理解父母長輩在培育自己成長的艱辛及良苦用心,(二)通過從自己的相貌性格愛好等方面說出自己特點,并能意識到每個人互不相同特點(三)自身的事情自身做,不會做的學著做,不依賴家長,并掌握正確的保健常識,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四)使同學懂得自身是家庭的一員,熱愛勞動也是愛家長的表示,學會一些勞動的知識和技能,初步培養自身獨立生活的能力。教學措施全面掌握課程目標,通過教學協助同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掌握必備的知識,和早適應學校生活.善于調動和利用同學已有的經驗,結合同學實際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一起探究,引導同學去進行角色轉換.當前學校的大多數同學是獨生子女,家長代替過多,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相對較弱,他們不知道自身在家庭,學校,社會中所承當的角色,更不知道自身由于角色不同所應當承當的責任.而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是一個人社會性發展的基礎,需要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礎.通過角色轉換,讓同學多進行一些生活體驗,并引導同學對生活進行觀察,人們在生活中是怎樣在根據不同的場所很好地進行著角色轉換,履行自身的職責.教師要注意運用同學的生活經驗來提高同學的認識.重視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同學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沛的空間,以人為本,引導同學自主學習。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發展性教學評價關注人的發展過程,課程規范將同學的發展,教師的發展與課程的發展融為一體.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示,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和過程中的探索,考慮,創意等;強調評價多樣化,如:主體多樣化,角度多樣化,尺度多樣化;強調質性評價,強調日常觀察過程,強化專題性探究過程,建立生長記錄袋,實施階段性評價。開發教學資源,從教科書擴展到同學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適應疫情后的學生學習要求,增強他們的道德素養。七、教學進度表(附后面)周次 單元主題 課題 課時 主講人1 第一單元 快樂學習 1 學習伴我成長 22 2 我學習,我快樂 23 3 做學習的主人 24-5 本單元綜合與測試 26 第二單元 我們的學校 4 說說我們的學校 27 5 走近我們的老師 28 6 讓我們的學校更美好 29 本單元綜合與測試 210 第三單元 安全護我成長 7 生命最寶貴 211 8 安全記心上 212 9 心中的“110” 213-14 本單元綜合與測試 215 第四單元 家是最溫暖的地方 10 父母多愛我 216 11 爸爸媽媽在我心中 217-18 12 家庭的記憶 2本單元綜合與測試 219 綜合復習 期末復習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