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九上第1章 物質及其變化 專題4 混合物的推斷 舉一反三(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九上第1章 物質及其變化 專題4 混合物的推斷 舉一反三(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4 混合物的推斷
考點一、物質的推斷
(一)以物質的特征顏色為突破口
黑色的物質:氧化銅、碳、四氧化三鐵、二氧化錳、鐵粉
綠色的物質:堿式碳酸銅(銅綠)
紅棕色(或棕紅色)的物質:鐵銹(或氧化鐵)
藍色的溶液: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銅、氯化銅、硝酸銅溶液)
藍色的物質:膽礬(藍礬CuSO4·5H2O)
黃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氯化鐵硫酸鐵硝酸鐵)
淺綠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如:氯化亞鐵、硫酸亞鐵、硝酸亞鐵)
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藍色沉淀:氫氧化銅
紅褐色沉淀:氫氧化鐵
常見的白色沉淀:碳酸鈣、碳酸鋇、氫氧化鎂、氫氧化鋁、硫酸鋇、氯化銀
紅色的單質:銅、紅磷
黃色的單質:硫黃(S)
(二)以物質的用途為突破口
氧氣可作助燃劑
二氧化碳可用作滅火劑
二氧化碳、氫氣、碳可作冶煉金屬的還原劑
熟石灰能用來改良酸性土壤以及配制波爾多液
大理石、石灰石常作建筑材料
稀鹽酸助消化除鐵銹
氯化鈉可用作調味品、融雪劑
(三)以物質特征組成為突破口(如:元素的特征)
有機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酸中一定含有氫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
堿中一定含有氫、氧元素,不一定含有金屬元素
相同元素組成的氣體是CO2和CO、O2與O3
相同元素組成的液體是H2O2和H2O
相同元素組成的固體是FeO、Fe2O3和Fe3O4
(四)以典型反應條件為突破口
有些化學反應條件在題中帶有明顯的指向性,例如:“通電”條件就是指水在通電條件下分解
“高溫”指碳酸鈣高溫分解或指鐵礦石煉鐵的反應等
“液體中反應,MnO2作催化劑”就是指雙氧水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分解的反應
(五)以物質的典型性質為突破口
濃硫酸的吸水性、脫水性、溶于水放熱
固體氫氧化鈉溶于水溫度升高以及它能吸水潮解
生石灰與水反應放熱
氫氣是最輕的氣體
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無水硫酸銅遇水變藍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能使黑色CuO變紅(或紅色Fe2O3變黑)的氣體是H2或CO,固體是C
銨鹽與堿混合研磨產生的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為NH3
硫黃燃燒產生的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為SO2
(六)以化學反應的特殊現象為突破口
氨氣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而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
白磷、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
鐵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
能溶于鹽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Mg(OH)2、Al(OH)3
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典例1:(2023九上·杭州期末)氯化鎂粉末中混有少量雜質,項目化學習小組同學為除去氯化鎂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鋇、氯化鈉和硫酸鉀,根據將所需物質先轉化為中間物質,再將中間物質轉化為所需物質的方法,設計流程如下。
(1)寫出濾渣A的物質名稱   。
(2)濾液B中一定含有的陰離子是   。
(3)步驟③中乙溶液是   。
【答案】(1)硫酸鋇(2)氯離子(3)稀鹽酸
【解析】(1)根據氯化鋇與硫酸鉀反應生成的硫酸鋇分析;
(2)根據溶液中溶質成分確定陰離子種類分析;
(3)根據氫氧化鎂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分析。
【解答】(1)混合粉末加水后過濾得濾液B和濾渣A,則A為氯化鋇與硫酸鉀反應生成的硫酸鋇;
(2)濾液B中一定有氯化鎂、氯化鉀、氯化鈉,一定含有的陰離子為氯離子;
(3)濾渣D為氫氧化鎂,通過步驟③轉化為氯化鎂,則乙溶液是稀鹽酸。
變式1:(2022·浙江臺州·九年級期末)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NaCl、Ba(OH)2中的一種或幾種,為了探究其成分,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
(1)如果步驟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寫出步驟Ⅰ中生成沉淀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
(2)如果步驟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則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答案】Ba(OH)2+Na2CO3=BaCO3↓+2NaOH Na2CO3、Na2SO4、Ba(OH)2
【解析】(1)碳酸鈉和氫氧化鋇會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鋇沉淀,硫酸鈉會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如果步驟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則說明生成的沉淀只有碳酸鋇,生成碳酸鋇的化學方程式為:Ba(OH)2+Na2CO3=BaCO3↓+2NaOH。
(2)如果步驟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則說明生成的沉淀為碳酸鋇和硫酸鋇,則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Na2SO4、Ba(OH)2。
變式2:(2023·浙江杭州·九年級期末)已知甲、乙、丙分屬于不同類別的物質。其中甲在農業上常用來降低土壤的酸性,乙難溶于水,丙是氧化物。它們之間有如圖的轉化關系(圖中→表示一步反應,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則:
(1)寫出乙物質的化學式___________。
(2)丙→甲的反應是___________反應(選填“吸熱”或“放熱”)
【答案】CaCO3 放熱
【解析】根據甲、乙、丙分屬于不同類別的物質,甲在農業上常用來降低土壤的酸性,確定甲是氫氧化鈣;丙是氧化物,丙會轉化成氫氧化鈣,確定丙是氧化鈣或水;乙難溶于水,會轉化成氧化鈣或水,確定乙是碳酸鈣,然后將推出的物質驗證即可。
(1)由分析可知乙是碳酸鈣,故填:CaCO3;
(2) 丙→甲為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故選填:放熱
變式3:(2022九上·杭州期中)小明取一包某食品包裝袋內的“脫氧劑”,查閱資料發現其成分除鐵粉外,可能含有碳粉、Na2CO3、NaCl、Fe2O3等。為確定其成分,進行了如下實驗:
(1)過濾操作中除了需帶鐵圈的鐵架臺、濾紙、玻璃棒外,還需要用到的儀器有   。(2)寫出用 pH試紙測定濾液pH的方法   。
(3)試劑X的名稱是   。
(4)由實驗可知,該包“脫氧劑”一定含有的物質是   。
【答案】(1)漏斗、燒杯
(2)用潔凈玻璃板蘸取少量的試液,滴在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比
(3)稀鹽酸 (4)碳粉、Na2CO3、Fe2O3
【解析】(1)過濾操作中除了需帶鐵圈的鐵架臺、濾紙、玻璃棒外,還需要用到儀器有漏斗、燒杯;
(2)用 pH試紙測定濾液pH ,操作方法為用潔凈玻璃板蘸取少量的試液,滴在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比;
(3)棕黑色粉末II加入試劑X得黑色固體和黃色溶液,說明粉末中含有氧化鐵和碳,X為酸,如稀鹽酸、稀硫酸等。
(4)由脫氧劑加水溶解得堿性溶液可知一定含碳酸鈉,與酸反應產生黃色溶液,說明一定含氧化鐵,加足量酸仍有黑色固體,說明還一定含碳粉。
1.(2022九下·舟山月考)為了確定某含雜質的硝酸鈉溶液中所含雜質的成分,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I,Ⅱ為   操作。
(2)經分析,原溶液中的雜質可能由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雜質的成分可能是:若原溶液中的雜質由一種物質組成,則該雜質是   。
【答案】(1)過濾 (2)CaCl2
【解析】(1) I,Ⅱ為過濾操作;
(2)向溶液中加適量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A,A中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則A為氯化銀,無色溶液B中加適量碳酸鈉溶液,生成碳酸鈣和硝酸鈉,則B中含有硝酸鈣,若原溶液中雜質只一種物質,則為氯化鈣。
2.(2021·寧波)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確定其成分,某興趣小組做了如圖所示實驗。
則:(1)無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
(2)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
【答案】(1)氯化鈉(NaCl) (2)氯化鋇和碳酸鈉(BaCl2和Na2CO3)
【解析】①碳酸鋇和硫酸鋇都是白色沉淀,但是硫酸鋇與稀硝酸不反應,而碳酸鋇與稀硝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②碳酸鈉和氫氧化鈉溶液都成堿性,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①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了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氣體生成,則沉淀為碳酸鋇,即溶液中肯定存在氯化鋇和碳酸鈉,沒有硫酸鈉。
②將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到的無色溶液A用試紙測試,pH=7,則其中肯定沒有氫氧化鈉。
(1)無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氯化鋇和碳酸鈉的反應產物氯化鈉(NaCl)。
(2)白色粉末的成分是氯化鋇和碳酸鈉(BaCl2和Na2CO3)。
3.(2022·永康模擬)某白色固體可能由MgCl2、NaOH、Na2CO3、Na2SO4、Ba(NO3)2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為確定其成分,小金同學進行如圖所示實驗:
請回答以下問題:
(1)白色沉淀B是    。
(2)無色溶液A中的離子有   。
【答案】(1)BaCO3
(2)Na+ Ba2+ Cl- OH- NO3-
【解析】根據氯化鎂與氫氧化鈉反應會生成能溶于酸的氫氧化鎂沉淀、硝酸鋇與碳酸鈉反應會生成能溶于鹽酸且產生氣泡的碳酸鋇沉淀,硝酸鋇與硫酸鈉反應會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碳酸鈉與硝酸鋇反應產生碳酸鋇沉淀,氯離子與硝酸銀反應可生成氯化銀沉淀分析。
【解答】白色固體加足量水得白色沉淀和無色溶液A,白色沉淀加稀鹽酸產生氣泡,沉淀全部溶解,氯化鎂與氫氧化鈉反應會生成能溶于酸的氫氧化鎂沉淀,硝酸鋇與碳酸鈉反應會生成能溶于鹽酸且產生氣泡的碳酸鋇沉淀,硝酸鋇與硫酸鈉反應會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由此推斷白色固體中一定有碳酸鈉和硝酸鋇,一定沒有硫酸鈉,無色溶液A中通二氧化碳得白色沉淀,說明A中有氫氧化鈉和硝酸鋇,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碳酸鈉與硝酸鋇反應產生碳酸鋇沉淀,加酚酞溶液呈無色,即氫氧化鈉、碳酸鈉完全反應,加硝酸銀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溶液D中含氯離子,因只有氯化鎂中含氯離子,所以固體中還一定有氯化鎂,氯化鎂與氫氧化鈉全部反應生成了氯化鈉和氫氧化鎂。
(1)白色沉淀B為BaCO3 ;
(2)無色溶液A中有氯化鎂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的氯化鈉,氫氧化鈉有剩余,有硝酸鋇和生成的硝酸鈉,所以存在的離子有Na+ Ba2+ Cl- OH- NO3- 。
4.有一包固體樣品,可能由氫氧化鈉、硫酸鈉、碳酸鈉、硝酸鎂、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為確定該樣品的組成,科學興趣小組同學取適量樣品進行探究,過程如圖(微溶視為不溶):
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白色沉淀B中可能存在的物質有______;
(2)該樣品中一定存在的物質是______。
【答案】BaCO3、Mg(OH)2 Na2SO4
【解析】有一包固體樣品,可能由氫氧化鈉、硫酸鈉、硝酸鎂、碳酸鈉、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得到白色沉淀A,加入過量稀硝酸,充分反應后沉淀全部溶解,生成氣體,說明沉淀中含有碳酸鹽,應為碳酸鈣,沉淀中還可能含有氫氧化鎂,說明原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氫氧化鈉、硫酸鎂;得到的無色濾液,說明原混合物中不含硝酸銅;無色濾液中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鋇溶液,得到白色沉淀B,加入過量稀硝酸,只有部分沉淀溶解,說明沉淀中含有硫酸鋇,則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硫酸鈉;還含有能與稀硝酸反應的沉淀,同時還應生成了溶于酸的氫氧化鎂沉淀或碳酸鋇沉淀。
由分析可知:(1)白色沉淀B中可能存在的物質有:BaCO3、Mg(OH)2;
(2)該樣品中一定存在的物質是Na2SO4。
5.(2022·浙江寧波·中考真題)某白色固體M可能由、、、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為確定其成分,小寧進行如圖所示實驗。則:
(1)白色沉淀G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
(2)白色固體M的成分是___________。
【答案】AgCl 、、
【解析】氫氧根離子和鎂離子會生成氫氧化鎂沉淀,碳酸根離子和鋇離子反應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鋇沉淀,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反應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氯離子和銀離子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
(1)白色固體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白色沉淀A和無色溶液,白色沉淀A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產生氣泡,沉淀全部溶解,所以白色沉淀中含有碳酸鋇,一定不含硫酸鋇,樣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鈉、氫氧化鋇,一定不含硫酸鈉;無色溶液B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生成白色沉淀E,所以A中一定含有氫氧化鋇,無色溶液F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銀溶液生成白色沉淀G,所以G是氯化銀,樣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鎂,所以白色沉淀G的化學式為AgCl;
(2)根據上述分析可知:白色固體M的成分是Na2CO3、MgCl2、Ba(OH)2。
6.(2022九下·長興開學考)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由BaCl2 、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確定其成分,實驗小組進行試驗。實驗過程中所加試劑均足量,實驗過程及現象如圖所示。
(1)白色沉淀C的化學式為   。
(2)這包白色固體是由   (填化學式)組成的。
【答案】(1)CaCO3 (2)BaCl2、Na2CO3
【解析】根據碳酸鋇能與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硫酸鋇不能與鹽酸反應,氫氧化鈉溶液能使酚酞變紅分析。
白色固體中加水得白色沉淀A和無色溶液B,A加入鹽酸產生氣體和無色溶液,說明沉淀全部溶于鹽酸,即為碳酸鋇沉淀,一定不含硫酸鋇沉淀,則白色固體中一定含氯化鋇和碳酸鈉,一定不含硫酸鈉,無色溶液B中加氯化鈣溶液得白色沉淀C,為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的碳酸鈣沉淀,無色溶液D中加酚酞不變色,說明一定不含氫氧化鈉。
(1) 白色沉淀C的化學式為CaCO3;
(2) 這包白色固體是由BaCl2、Na2CO3 組成的。
7.(2022·溫州模擬)某白色固體可能由氯化鈉、硫酸鈉、碳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了確定其成分某同學取適量該白色固體,加水配成溶液后,進行如下實驗。
(1)上述中“操作A”的名稱是   。
(2)根據以上實驗結果,白色固體中一定有的物質是   。
(3)小明認為,上述實驗設計還不能完全確定該白色固體的成分,為了能明確確定白色固體的所有成分,建議換取上述實驗中的一種試劑。請問小明建議換取哪種試劑,并說明原因?!?  。
【答案】(1)過濾
(2)碳酸鈉和硫酸鈉
(3)把稀鹽酸換成稀硝酸:因為稀鹽酸溶液中有氯離子,會和銀離子結合生成白色沉淀,就不能判斷是否含有氯化鈉。
【解析】(1)操作A為固體和液體分離的過濾操作;
(2)無色溶液加過量稀鹽酸生成與石灰水反應產生白色沉淀的無色氣體,即為二氧化碳,說明溶液中一定含碳酸鈉,無色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沉淀產生白色沉淀和無色溶液,說明一定含有硫酸鈉,因中入鹽酸引入了氯離子,所以無色溶液中加硝酸銀產生白色沉淀不能驗證原固體中是否有氯化鈉,由此可知白色固體中一定含碳酸鈉和硫酸鈉;
(3) 因為稀鹽酸溶液中有氯離子,會和銀離子結合生成白色沉淀,就不能判斷是否含有氯化鈉, 要驗證氯化鈉,只需將稀鹽酸換成稀硝酸即可。
8.(2022九上·拱墅期中)某廢液可能含有硫酸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小樂為了確定其成分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
(1)生成①中白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   。
(2)②中試劑A的名稱   。
(3)為了達成確定廢液成分的目的,寫出對“無色溶液II”的后續實驗操作   。
(4)樣品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質是   。
【答案】(1)Na2SO4+Ba(NO3)2=BaSO4↓+2NaNO3
(2)無色酚酞試液
(3)取少量無色溶液II于試管中,滴入適量的硝酸銀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4)碳酸鈉(或Na2CO3)。
【解析】根據硫酸鈉與硝酸鋇反應產生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鋇沉淀,碳酸鈉與硝酸鋇反應產生溶于硝酸的碳酸鋇沉淀及氯離子的驗證方法分析。
(1)加入足量硝酸鋇產生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說明為硫酸鋇沉淀,即樣品中含有硫酸鈉,反應方程式為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
(2)無色溶液中加入試劑A溶液變紅,說明試劑A為酚酞試液;
(3)由無色溶液I中加酚酞變紅,可證明含有氫氧化鈉,還需證明是否含氯化鈉,所以先加入足量稀硝酸,得到無色溶液 II ,再 取少量無色溶液II于試管中,滴入適量的硝酸銀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從而證明是否含有氯化鈉;
(4)碳酸鈉與硝酸鋇反應會產生溶于硝酸的碳酸鋇沉淀,所以樣品中一定不含碳酸鈉;
9.(2022九上·長興期中)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確定其成分,實驗小組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所加試劑均足量,實驗過程及現象如圖所示。
(1)白色沉淀A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白色沉淀C的化學式為   。
(3)這包白色固體是由   (填化學式)組成的。
【答案】(1)BaCO3+2HCl=BaCl2+H2O+CO2↑
(2)CaCO3
(3)BaCl2、Na2CO3
【解析】碳酸鋇、碳酸鈣和硫酸鋇都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但是前二者和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而后者不溶于酸。無色酚酞試液遇到堿性溶液變成紅色,遇到中性或酸性溶液不變色,據此分析判斷。
①白色固體溶于水,形成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鋇和硫酸鋇。加入稀鹽酸后,沉淀全部溶解且生成無色氣體,則沉淀為碳酸鋇,即肯定存在碳酸鈉和氯化鋇,肯定沒有硫酸鈉;
②無色溶液B加入氯化鈣后形成白色沉淀C,應該是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在無色溶液D中加入酚酞試液不變色,說明溶液中肯定沒有氫氧化鈉。
(1)白色沉淀A為碳酸鋇,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方程式: BaCO3+2HCl=BaCl2+H2O+CO2↑ 。
(2)白色沉淀C為碳酸鈣,化學式為: CaCO3 。
(3)這包白色固體是由氯化鋇和碳酸鈉組成的,即 BaCl2、Na2CO3 。
10.(2022九上·杭州月考)現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由硝酸鈣、碳酸鈉、硫酸鈉、碳酸鈣和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某同學想確定其組成成分,按如圖所示步驟進行了如下實驗(各步驟中加入的試劑均為足量):
(1)固體粉末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質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的原因是   。
(2)如何判斷固體粉末中是否有“可能存在的物質”,簡述實驗操作步驟、現象和結論   。
【答案】(1)碳酸鈣、硝酸鈣;BaCO3+2HNO3=Ba(NO3)2+H2O+CO2↑
(2)取澄清溶液少許,加入足量硝酸鋇溶液,過濾,在濾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若能觀察到沉淀產生,就可以確認固體粉末中有氯化鈉存在,否則就不存在氯化鈉
【解析】(1)固體加水得到澄清溶液,說明一定沒有碳酸鈣,硝酸鈣和碳酸鈉不能同時存在,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則說明既有溶于硝酸的碳酸鋇沉淀,又有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鋇沉淀,即固體中一定含有碳酸鈉和硫酸鈉,一定不含硝酸鈣、碳酸鈣,可能含有氯化鈉,碳酸鋇與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鋇、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為 BaCO3+2HNO3=Ba(NO3)2+H2O+CO2↑ ;
(2)要判斷固體中是否含有氯化鈉,需利用氯化鈉與硝酸銀反應產生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銀,因硫酸鈉對氯化鈉驗證產生干擾,所以需先將其除去,然后再加入硝酸銀溶液通過是否產生沉淀來判斷是否有氯化鈉,操作為取澄清溶液少許,加入足量硝酸鋇溶液,過濾,在濾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若能觀察到沉淀產生,就可以確認固體粉末中有氯化鈉存在,否則就不存在氯化鈉 。
11.有一包固體樣品可能是由NaOH、CaCO3、K2SO4、CuSO4、MgSO4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某興趣小組同學為了確定其成分,進行如圖實驗:
(1)白色固體a的成分是    。
(2)固體樣品中一定沒有   。
【答案】(1)碳酸鈣、氫氧化鎂(2)CuSO4 K2SO4
【解析】根據硫酸銅溶液呈藍色,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由二氧化碳的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碳酸鈣質量,再由生成固體質量與原固體藥品質量判斷物質的組成分析。
【解答】12克固體樣品加足量水,得到4.9g固體a和無色溶液,說明一定不存在溶液呈藍色的硫酸銅,沉淀中加入稀鹽酸,產生0.88克氣體,說明沉淀中一定含與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碳酸鈣,設產生0.88克二氧化碳需碳酸鈣質量為x,由方程式可知
CaCO3 ---CO2
100 44
x 0.88g
100:44=x:0.88g
x=2g
而a沉淀質量為4.9g,說明沉淀中還有氫氧化鎂,氫氧化鎂沉淀質量為2.9g,即固體中還一定含有氫氧化鈉和硫酸鎂,設氫氧化鈉和硫酸鎂的質量分別為y和z
2NaOH+ MgSO4 = Mg(OH) 2 ↓+ Na2SO4
80 120 58
y z 2.9g
80:y=120:z=58:2.9g
y=4g,z=6g
4g+6g+2g=12g,無色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是與生成的硫酸鈉發生了反應,而固體中不含硫酸鈉。
12.(2022九上·蒼南期末)某白色固體由CuSO4、MgCl2、CaCl2、NaOH、Na2CO3中的三種物質組成,為確定其成分,相關實驗及現象如下(MgCO3、Ca(OH)2微溶性物質按可溶處理):
綜合分析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原白色固體中一定沒有的物質是  ?。?br/>(2)無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
(3)原白色固體中只有一種物質沒有確定其是否存在,要確定其是否存在,還需補充的實驗是   。【答案】(1)CuSO4 (2)NaCl、Na2CO3、NaOH (3)取白色沉淀甲,加入稀鹽酸
【解析】(1)加足量水得到無色溶液,說明原固體中一定沒有溶液呈藍色的硫酸銅;
(2)無色溶液a加氯化鋇溶液得到白色沉淀乙和溶液b,b中加酚酞,變成紅色,說明a中一定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因樣品加足量水產生白色沉淀甲,所以不管是氯化鎂與氫氧化鈉產生氫氧化鎂沉淀還是氯化鈣與碳酸鈉產生碳酸鈣沉淀,還都會產生氯化鈉,所以a中還一定存在氯化鈉;
(3)原白色固體中不能確定是氯化鈣還是氯化鎂,要確定該物質,可驗證甲中沉淀,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則說明是氯化鈣,若無明顯現象則說明是氯化鎂;
13.(2022九上·寧波月考)小蘇打(NaHCO3)和食鹽(NaCl)是廚房中常用物質?,F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由NaHCO3和NaCl中的一種或兩種組成。某科學小組為了確定其成分,進行如下圖所示實驗。
實驗結論:該白色固體由NaHCO3 和NaCl組成。
(1)基于上述實驗結論,則步驟①中加入的過量稀酸應該是   。
(2)為了測定該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小周分別取a g該樣品,用沉淀法進行如下操作:(已知:NaHCO3+NaOH===Na2CO3+H2O)
操作Ⅰ是   ,在此之前需判斷所加BaCl2溶液是否過量,請你設計一個合理方案:   。
【答案】(1)硝酸(HNO3) (2)過濾;濁液澄清后再滴加BaCl2溶液,無沉淀產生則已過量
【解析】(1)根據氯離子的驗證方法是加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產生白色沉淀分析;
(2)根據過濾的原理及氯化鋇與碳酸鈉反應產生碳酸鋇沉淀分析。
【解答】(1)驗證氯化鈉需利用硝酸銀與氯離子反應產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步驟①中加入的過量稀酸應該是硝酸;
(2)操作I為溶液和沉淀的分離操作,為過濾,加氯化鋇是了為與碳酸鈉反應,要判斷所加氯化鋇過量,只需驗證碳酸鈉無剩余即可,所以可待濁液澄清后再滴加BaCl2溶液,無沉淀產生則已過量 ;
14.(2021九上·諸暨期中)我?;瘜W興趣小組調查某化工廠排放的廢水。廢水略顯藍色,無懸浮顆粒,透明。實驗過程:
①取少量廢水加入過量的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得沉淀物和濾液。向沉淀中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②將所得濾液分成兩份,一份濾液中加入適量的稀硫酸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向沉淀物中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③向另一份濾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只產生藍色沉淀。
(1)實驗結果:廢水中肯定含有的陽離子有   ,它們都是重金屬離子;還含有的大量的陰離子NO3-,對環境都有污染。
(2)針對上述情況,某同學設計了一種從廢水中除去重金屬離子的方案(已知白色的Fe(OH)2沉淀在氧氣和水的存在下會轉化成紅褐色沉淀)假設能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均恰好完全反應,則:
X固體為   
(3)B溶液中的溶質一定有(  )。
A.K2CO3 B.Fe(NO3)2 C.MgCl2 D.Ba(NO3)2
(4)寫出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1)Ag+、Ba2+、Cu2+
(2)Fe
(3)B;D
(4)Na2SO4+Ba(NO3)2=BaSO4↓+2NaNO3
【解析】此題為框圖式物質推斷題,完成此類題目,關鍵是找準解題突破口,直接得出結論,然后利用順向或逆向或兩邊向中間推,逐一導出其他結論。
【解答】 (1)①取少量廢水,加入過量的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得沉淀物和濾液,向沉淀中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據此可得溶液中含有Ag+;
②向濾液中加入適量的稀硫酸,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向沉淀物中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據此可得溶液中含有Ba2+;
③向另一份濾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只產生藍色沉淀 。據此可得溶液中含有Cu2+ 。
(2)由題中的框圖可知:已知紅褐色固體是氫氧化鐵,可知X是金屬鐵。
(3)鐵把銀、銅置換出來,故固體A為Ag、Cu、Fe;又由于加入過量的鐵和出現的白色沉淀,所以B溶液中一定有Fe(NO3)2和Ba(NO3)2。
(4)硝酸銀能大量溶于水,故溶液中的陰離子是 NO3- ,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2SO4+Ba(NO3)2=BaSO4↓+2NaNO3
15.(2022·金華)同學們在學習堿的化學性質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實驗結束后,將A、B、C三個實驗的廢液倒入同一個干凈燒杯D中,發現燒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層清液呈紅色。
【提出問題】燒杯D中上層清液含有哪些溶質(除指示劑外)?
【分析討論】小組討論后認為,確定反應后物質成分的思維路徑:
①考慮反應物用量的不同; ②抓住化學反應的本質,即微粒的重組。
某小組同學分析過程筆記如下:
【初步結論】
(1)通過分析確定:燒杯D上層清夜中肯定不含H+,肯定含有Na+、Cl-。判斷一定含有Na+、Cl-的依據是   ;
(2)【實驗探究】小組按如下方案進行實驗探究
實驗 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Ⅰ 取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碳酸鈉溶液,靜置。 無沉淀,溶液呈紅色 肯定沒有Ca2+
Ⅱ 取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 ”溶液,靜置。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紅色 肯定有OH-、CO32-
根據實驗Ⅰ可以初步推斷:上層清液中溶質(除指示劑外)所有可能的組成   (用化學式表示);
(3)實驗Ⅱ中應加入過量的   溶液。
【實驗結論】燒杯D中上層清液的溶質有指示劑、氯化鈉、氫氧化鈉、碳酸鈉。
【答案】(1)Na+和Cl-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參與反應
(2)NaCl、NaOH或NaCl、Na2CO3 或NaCl、NaOH、Na2CO3
(3)BaCl2(或CaCl2或Ca(NO3)2或Ba(NO3)2)
【解析】(1)根據鈉離子和氯離子不參反應分析;
(2)根據反應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鈉,沒有鈣離子,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可能存在一種分析;
(3)根據碳酸鈉、氫氧化鈉都呈堿性,要驗證同時存在,需先驗證碳酸鈉并除去碳酸鈉分析。
【解答】(1) Na+和Cl-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參與反應,所以反應后溶液中一定有鈉離子和氯離子;
(2)由實驗I可知,清液中加入過量碳酸鈉溶液,無沉淀且溶液呈紅色,得出溶液中肯定沒有鈣離子,即清液中一定有氯化鈉,氫氧化鈉、碳酸鈉至少含有一種,則上層清液中溶質除指示劑外可能組成為 NaCl、NaOH或NaCl、Na2CO3 或NaCl、NaOH、Na2CO3;
(3)要證明溶液中肯定存在氫氧根離子和碳酸根離子,因碳酸鈉和氫氧化鈉都呈堿性,則需先加入過量氯化鋇或氯化鈣等溶液,先證明并除去碳酸根離子,然后利用酚酞證明氫氧根離子。
16.(2021·浙江寧波·九年級階段練習)已知A~G是初中化學常見的7種不同物質,其中D~G中都含有兩種元素,C為藍色沉淀。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圖中用“—”表示兩種物質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用“→”表示一種物質能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D物質的化學式:________。
(2)寫出G物質的一種用途:____________。
(3)寫出E→F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CuO 清除鐵銹等 Ca(OH)2+CO2=CaCO3↓+H2O
【解析】C為藍色沉淀,則C為氫氧化銅,氫氧化銅可轉化為F,能與G反應,且F和G都兩種元素組成,則G為鹽酸,F為氯化物或水,D可生成F,D可生成A,A能生成氫氧化銅,則A為銅鹽,D可以是氧化銅,F為水,E兩種元素組成,可以是二氧化碳,B可與氫氧化銅相互轉化,B為銅鹽,A可生成B,則A可以是硫酸銅,B為氯化銅或硝酸銅,代入驗證,推理正確。
由分析可知:(1)D的化學式為CuO;
(2)G為鹽酸,可用于除鐵銹等;
(3)E→F可以是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的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課后鞏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4 混合物的推斷
考點一、物質的推斷
(一)以物質的特征顏色為突破口
黑色的物質:氧化銅、碳、四氧化三鐵、二氧化錳、鐵粉
綠色的物質:堿式碳酸銅(銅綠)
紅棕色(或棕紅色)的物質:鐵銹(或氧化鐵)
藍色的溶液: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銅、氯化銅、硝酸銅溶液)
藍色的物質:膽礬(藍礬CuSO4·5H2O)
黃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氯化鐵硫酸鐵硝酸鐵)
淺綠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如:氯化亞鐵、硫酸亞鐵、硝酸亞鐵)
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藍色沉淀:氫氧化銅
紅褐色沉淀:氫氧化鐵
常見的白色沉淀:碳酸鈣、碳酸鋇、氫氧化鎂、氫氧化鋁、硫酸鋇、氯化銀
紅色的單質:銅、紅磷
黃色的單質:硫黃(S)
(二)以物質的用途為突破口
氧氣可作助燃劑
二氧化碳可用作滅火劑
二氧化碳、氫氣、碳可作冶煉金屬的還原劑
熟石灰能用來改良酸性土壤以及配制波爾多液
大理石、石灰石常作建筑材料
稀鹽酸助消化除鐵銹
氯化鈉可用作調味品、融雪劑
(三)以物質特征組成為突破口(如:元素的特征)
有機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酸中一定含有氫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
堿中一定含有氫、氧元素,不一定含有金屬元素
相同元素組成的氣體是CO2和CO、O2與O3
相同元素組成的液體是H2O2和H2O
相同元素組成的固體是FeO、Fe2O3和Fe3O4
(四)以典型反應條件為突破口
有些化學反應條件在題中帶有明顯的指向性,例如:“通電”條件就是指水在通電條件下分解
“高溫”指碳酸鈣高溫分解或指鐵礦石煉鐵的反應等
“液體中反應,MnO2作催化劑”就是指雙氧水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分解的反應
(五)以物質的典型性質為突破口
濃硫酸的吸水性、脫水性、溶于水放熱
固體氫氧化鈉溶于水溫度升高以及它能吸水潮解
生石灰與水反應放熱
氫氣是最輕的氣體
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無水硫酸銅遇水變藍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能使黑色CuO變紅(或紅色Fe2O3變黑)的氣體是H2或CO,固體是C
銨鹽與堿混合研磨產生的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為NH3
硫黃燃燒產生的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為SO2
(六)以化學反應的特殊現象為突破口
氨氣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而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
白磷、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
鐵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
能溶于鹽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Mg(OH)2、Al(OH)3
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典例1:(2023九上·杭州期末)氯化鎂粉末中混有少量雜質,項目化學習小組同學為除去氯化鎂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鋇、氯化鈉和硫酸鉀,根據將所需物質先轉化為中間物質,再將中間物質轉化為所需物質的方法,設計流程如下。
(1)寫出濾渣A的物質名稱   。
(2)濾液B中一定含有的陰離子是   。
(3)步驟③中乙溶液是   。
變式1:(2022·浙江臺州·九年級期末)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NaCl、Ba(OH)2中的一種或幾種,為了探究其成分,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
(1)如果步驟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寫出步驟Ⅰ中生成沉淀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
(2)如果步驟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則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變式2:(2023·浙江杭州·九年級期末)已知甲、乙、丙分屬于不同類別的物質。其中甲在農業上常用來降低土壤的酸性,乙難溶于水,丙是氧化物。它們之間有如圖的轉化關系(圖中→表示一步反應,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則:
(1)寫出乙物質的化學式___________。
(2)丙→甲的反應是___________反應(選填“吸熱”或“放熱”)
變式3:(2022九上·杭州期中)小明取一包某食品包裝袋內的“脫氧劑”,查閱資料發現其成分除鐵粉外,可能含有碳粉、Na2CO3、NaCl、Fe2O3等。為確定其成分,進行了如下實驗:
(1)過濾操作中除了需帶鐵圈的鐵架臺、濾紙、玻璃棒外,還需要用到的儀器有   。(2)寫出用 pH試紙測定濾液pH的方法   。
(3)試劑X的名稱是   。
(4)由實驗可知,該包“脫氧劑”一定含有的物質是   。
1.(2022九下·舟山月考)為了確定某含雜質的硝酸鈉溶液中所含雜質的成分,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I,Ⅱ為   操作。
(2)經分析,原溶液中的雜質可能由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雜質的成分可能是:若原溶液中的雜質由一種物質組成,則該雜質是   。
2.(2021·寧波)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確定其成分,某興趣小組做了如圖所示實驗。
則:(1)無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
(2)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
3.(2022·永康模擬)某白色固體可能由MgCl2、NaOH、Na2CO3、Na2SO4、Ba(NO3)2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為確定其成分,小金同學進行如圖所示實驗:
請回答以下問題:
(1)白色沉淀B是    。
(2)無色溶液A中的離子有   。
4.有一包固體樣品,可能由氫氧化鈉、硫酸鈉、碳酸鈉、硝酸鎂、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為確定該樣品的組成,科學興趣小組同學取適量樣品進行探究,過程如圖(微溶視為不溶):
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白色沉淀B中可能存在的物質有______;
(2)該樣品中一定存在的物質是______。
5.(2022·浙江寧波·中考真題)某白色固體M可能由、、、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為確定其成分,小寧進行如圖所示實驗。則:
(1)白色沉淀G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
(2)白色固體M的成分是___________。
6.(2022九下·長興開學考)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由BaCl2 、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確定其成分,實驗小組進行試驗。實驗過程中所加試劑均足量,實驗過程及現象如圖所示。
(1)白色沉淀C的化學式為   。
(2)這包白色固體是由   (填化學式)組成的。
7.(2022·溫州模擬)某白色固體可能由氯化鈉、硫酸鈉、碳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了確定其成分某同學取適量該白色固體,加水配成溶液后,進行如下實驗。
(1)上述中“操作A”的名稱是   。
(2)根據以上實驗結果,白色固體中一定有的物質是   。
(3)小明認為,上述實驗設計還不能完全確定該白色固體的成分,為了能明確確定白色固體的所有成分,建議換取上述實驗中的一種試劑。請問小明建議換取哪種試劑,并說明原因。   。
8.(2022九上·拱墅期中)某廢液可能含有硫酸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小樂為了確定其成分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
(1)生成①中白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   。
(2)②中試劑A的名稱   。
(3)為了達成確定廢液成分的目的,寫出對“無色溶液II”的后續實驗操作   。
(4)樣品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質是   。
9.(2022九上·長興期中)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確定其成分,實驗小組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所加試劑均足量,實驗過程及現象如圖所示。
(1)白色沉淀A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白色沉淀C的化學式為   。
(3)這包白色固體是由  ?。ㄌ罨瘜W式)組成的。
10.(2022九上·杭州月考)現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由硝酸鈣、碳酸鈉、硫酸鈉、碳酸鈣和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某同學想確定其組成成分,按如圖所示步驟進行了如下實驗(各步驟中加入的試劑均為足量):
(1)固體粉末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質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的原因是   。
(2)如何判斷固體粉末中是否有“可能存在的物質”,簡述實驗操作步驟、現象和結論   。
11.有一包固體樣品可能是由NaOH、CaCO3、K2SO4、CuSO4、MgSO4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某興趣小組同學為了確定其成分,進行如圖實驗:
(1)白色固體a的成分是    。
(2)固體樣品中一定沒有   。
12.(2022九上·蒼南期末)某白色固體由CuSO4、MgCl2、CaCl2、NaOH、Na2CO3中的三種物質組成,為確定其成分,相關實驗及現象如下(MgCO3、Ca(OH)2微溶性物質按可溶處理):
綜合分析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原白色固體中一定沒有的物質是  ??;
(2)無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
(3)原白色固體中只有一種物質沒有確定其是否存在,要確定其是否存在,還需補充的實驗是   。
13.(2022九上·寧波月考)小蘇打(NaHCO3)和食鹽(NaCl)是廚房中常用物質。現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由NaHCO3和NaCl中的一種或兩種組成。某科學小組為了確定其成分,進行如下圖所示實驗。
實驗結論:該白色固體由NaHCO3 和NaCl組成。
(1)基于上述實驗結論,則步驟①中加入的過量稀酸應該是   。
(2)為了測定該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小周分別取a g該樣品,用沉淀法進行如下操作:(已知:NaHCO3+NaOH===Na2CO3+H2O)
操作Ⅰ是   ,在此之前需判斷所加BaCl2溶液是否過量,請你設計一個合理方案:   。
14.(2021九上·諸暨期中)我?;瘜W興趣小組調查某化工廠排放的廢水。廢水略顯藍色,無懸浮顆粒,透明。實驗過程:
①取少量廢水加入過量的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得沉淀物和濾液。向沉淀中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②將所得濾液分成兩份,一份濾液中加入適量的稀硫酸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向沉淀物中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③向另一份濾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只產生藍色沉淀。
(1)實驗結果:廢水中肯定含有的陽離子有   ,它們都是重金屬離子;還含有的大量的陰離子NO3-,對環境都有污染。
(2)針對上述情況,某同學設計了一種從廢水中除去重金屬離子的方案(已知白色的Fe(OH)2沉淀在氧氣和水的存在下會轉化成紅褐色沉淀)假設能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均恰好完全反應,則:
X固體為   
(3)B溶液中的溶質一定有( ?。?。
A.K2CO3 B.Fe(NO3)2 C.MgCl2 D.Ba(NO3)2
(4)寫出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15.(2022·金華)同學們在學習堿的化學性質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實驗結束后,將A、B、C三個實驗的廢液倒入同一個干凈燒杯D中,發現燒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層清液呈紅色。
【提出問題】燒杯D中上層清液含有哪些溶質(除指示劑外)?
【分析討論】小組討論后認為,確定反應后物質成分的思維路徑:
①考慮反應物用量的不同; ②抓住化學反應的本質,即微粒的重組。
某小組同學分析過程筆記如下:
【初步結論】
(1)通過分析確定:燒杯D上層清夜中肯定不含H+,肯定含有Na+、Cl-。判斷一定含有Na+、Cl-的依據是  ??;
(2)【實驗探究】小組按如下方案進行實驗探究
實驗 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Ⅰ 取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碳酸鈉溶液,靜置。 無沉淀,溶液呈紅色 肯定沒有Ca2+
Ⅱ 取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 ”溶液,靜置。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紅色 肯定有OH-、CO32-
根據實驗Ⅰ可以初步推斷:上層清液中溶質(除指示劑外)所有可能的組成   (用化學式表示);
(3)實驗Ⅱ中應加入過量的   溶液。
【實驗結論】燒杯D中上層清液的溶質有指示劑、氯化鈉、氫氧化鈉、碳酸鈉。
16.(2021·浙江寧波·九年級階段練習)已知A~G是初中化學常見的7種不同物質,其中D~G中都含有兩種元素,C為藍色沉淀。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圖中用“—”表示兩種物質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用“→”表示一種物質能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D物質的化學式:________。
(2)寫出G物質的一種用途:____________。
(3)寫出E→F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課后鞏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和县| 台山市| 林州市| 观塘区| 思南县| 绥棱县| 余干县| 杂多县| 富裕县| 滨海县| 于都县| 通化县| 高平市| 新竹县| 罗田县| 左云县| 夏河县| 庐江县| 图们市| 宣化县| 铜鼓县| 三原县| 南皮县| 辽中县| 胶南市| 陆良县| 乌海市| 武川县| 汾阳市| 扎赉特旗| 上饶市| 正安县| 弋阳县| 龙泉市| 鄂温| 安仁县| 女性| 南昌市| 巧家县| 四平市| 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