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測試題一、填空題1.道德與法治課程以“( )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圍作為構建課程的基礎。2.過程評價要更關注發揮評價的( )和( )功能。3.以( )和( )為基礎,構建綜合性課程。4.道德修養是指養成良好的( )和( ),把道德規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5.綜合運用( ),促進知行合一。6.核心素養是( )價值的集中體現。7.健全人格是指具備正確的( )、積極的思想品質和健康的生活態度。8.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后的學業成就體現,反應發展學生( )的要求。9.課程資源是提高( )和增強( )的重要支撐。10.堅持( ),精選優質課程資源。11、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提高公民( )和( ),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人的( )的必然要求。.12、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其需要精心( )和( )。13、道德與法治教育基于( )和( )的需要,以正確的政治思想、道德規范和法治觀念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 )教育。14.思政課是落實( )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 )。15、道德者與法治課程具有( )、( )和( )、( )。16.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發揮課程的( )引領作用。遵循( )規律和( )規律,強化( )一體化設計。17、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 )、( )和( )。18、核心素養主要包括( )、( )、( )、( )、( )。19.道德與法治課程以( )為導向,以成長中的我為原點,不斷擴展學生的( )和( )范圍。20.( )是檢驗、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 )和( )。二、判斷題1、教學評價主要涉及價值觀念、學習態度、過程表現、學業成就等多方面,發揮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以評育人的功能。( )2、道德與法治課程努力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展方向,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本課程學習是知與行相統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實現社會性發展。( )4、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對學生的發展水平做出終結性的評定,利用評價結果對兒童進行比較與分等。( )5、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學生實際生活為基礎,分學段按主題對內容進行科學設計,建構學段銜接、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課程體系。( )6.《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新”主要體現在課程設置的優化和“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學業質量標準”兩個關鍵概念的提出。( )7.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課程標準表述為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 )8.新課程標準將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整合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一體化設計。( )9.學業質量描述與“課程目標”中的“學段目標”相對應,強調素養導向,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 )10.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中,將更加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了解國家發展和世界發展大勢,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立志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選擇題1、道德與法治的可課程性質不包括下列( )A、政治性 B、思想性C、道德性 D、實踐性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遵循道德修養和法治素養的形成規律,堅持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B、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斷力。C、道德與法治課程以“生活中的我"為原點,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圍作為建構課程的基礎。3、道德與法治課程評價的性質( )A、針對性 B、明確性 C、客觀性 D、時效性4、道德與法治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 )A、人格修養 B、道德素質 C、熱愛祖國 D、政治認同5、關于責任意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主人翁意識。對自己負責,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國 家,維護祖國統一和國家安全,具備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B、有序參與。具有民主與法治意識,守規矩,重程序,能夠依法參與公共事務,根據規則參與校園生活的民主實踐。C、擔當精神。具有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積極參與志愿者活 動、社區服務活動,熱愛自然,踐行綠色生活方式。D、家庭義務。做到愛父母,愛家庭,努力承擔家庭責任,共建和諧幸福的家庭。6、健全人格具備( )A、積極的人生態度 B、正確的自我認知 C、高尚的思想品質7、道德與法治課程立足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以( )相統一A、生活實踐與課程內容 B、社會能力與道德修養C、學科邏輯與生活邏輯 D、學科邏輯與行為習慣8、提高公民( )和( ),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A、 法治素養、政治思想 B、道德修養、法治素養,C、思想政治素質、人格修養 D、道德規范、法治觀念9、( )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A、 政治課 B、思想理論課 C、思政課10、教學評價的基本原則( )A、重視表達性評價 B、堅持道德修養導向C、堅持多方位評價 D、堅持以評促學四、簡答題1、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新課程標準有哪些變化?3、新課程標準對課程評價的要求?4、新課程標準課程實施要求有哪些?2022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測試題一、填空題道德與法治課程以“(成長中的我)”為原點,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圍作為構建課程的基礎。過程評價要更關注發揮評價的(激勵)和(改進)功能。以(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為基礎,構建綜合性課程。道德修養是指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把道德規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知行合一。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7.健全人格是指具備正確的(自我認知)、積極的思想品質和健康的生活態度。8.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后的學業成就體現,反應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9.課程資源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增強(教學效果)的重要支撐。10.堅持(目標導向),精選優質課程資源。11、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提高公民(道德修養)和(法治素養),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12、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其需要精心(引導)和(培育)。13、道德與法治教育基于(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需要,以正確的政治思想、道德規范和法治觀念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系統化)教育。14.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15、道德者與法治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綜合性)、(實踐性)。16.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發揮課程的(思想)引領作用。遵循(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強化(課程)一體化設計。17、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18、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19.道德與法治課程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導向,以成長中的我為原點,不斷擴展學生的(認識)和(生活)范圍。20.(評價)是檢驗、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二、判斷題1、教學評價主要涉及價值觀念、學習態度、過程表現、學業成就等多方面,發揮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以評育人的功能。( √ )2、道德與法治課程努力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展方向,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3、本課程學習是知與行相統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實現社會性發展。(√)4、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對學生的發展水平做出終結性的評定,利用評價結果對兒童進行比較與分等。(x)5、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學生實際生活為基礎,分學段按主題對內容進行科學設計,建構學段銜接、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課程體系。(√)6.《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新”主要體現在課程設置的優化和“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學業質量標準”兩個關鍵概念的提出。( √ )7.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課程標準表述為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 √ )8.新課程標準將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整合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一體化設計。( × )9.學業質量描述與“課程目標”中的“學段目標”相對應,強調素養導向,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 √ )10.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中,將更加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了解國家發展和世界發展大勢,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立志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三、選擇題1、道德與法治的可課程性質不包括下列( C )A、政治性 B、思想性C、道德性 D、實踐性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遵循道德修養和法治素養的形成規律,堅持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B、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斷力。C、道德與法治課程以“生活中的我"為原點,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圍作為建構課程的基礎。3、道德與法治課程評價的性質( C )A、針對性 B、明確性 C、客觀性 D、時效性4、道德與法治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 D )A、人格修養 B、道德素質 C、熱愛祖國 D、政治認同5、關于責任意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D )A、主人翁意識。對自己負責,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國 家,維護祖國統一和國家安全,具備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B、有序參與。具有民主與法治意識,守規矩,重程序,能夠依法參與公共事務,根據規則參與校園生活的民主實踐。C、擔當精神。具有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積極參與志愿者活 動、社區服務活動,熱愛自然,踐行綠色生活方式。D、家庭義務。做到愛父母,愛家庭,努力承擔家庭責任,共建和諧幸福的家庭。6、健全人格具備( B )A、積極的人生態度 B、正確的自我認知 C、高尚的思想品質7、道德與法治課程立足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以( C )相統一A、生活實踐與課程內容 B、社會能力與道德修養C、學科邏輯與生活邏輯 D、學科邏輯與行為習慣8、提高公民( B )和( B ),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A、 法治素養、政治思想 B、道德修養、法治素養,C、思想政治素質、人格修養 D、道德規范、法治觀念9、( C )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A、 政治課 B、思想理論課 C、思政課10、教學評價的基本原則( D )A、重視表達性評價 B、堅持道德修養導向C、堅持多方位評價 D、堅持以評促學四、簡答題1、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1)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發揮課程的思想引領作用。(2)遵循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強化課程一體化設計。(3)以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為基礎,構建綜合性課程。(4)堅持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主體建構相統一,建立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育人機制。(5)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知行合一。2、新課程標準有哪些變化?答:(1)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2)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3)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4)增強了指導性。(5)加強了學段銜接。3、新課程標準對課程評價的要求?答:1.以素養向導,開展綜合素質評價。2.構建全面的評價體系。3.堅持評價主體和方法的多元化。4、新課程標準課程實施要求有哪些?答: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強化議題教學等學科實踐,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堅持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建構道德與法治育人的“大課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