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物理 八年級上冊1.聲音產生的條件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①物體只有振動才能發聲,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②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溫馨提示: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但原來發出的聲音仍繼續存在并傳播。③物體振動發出的聲音不一定能夠被人聽見。2.聲源: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由振動而產生聲音,都可以成為聲源。3.聲音的保存方法振動可以發聲。如果將發聲體的振動記錄下來,需要時再讓物體按照記錄下來的振動規律去振動,就會產生與原來一樣的聲音。1.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一切氣體、液體、固體都是傳播聲音的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1)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介質。(2)氣體、液體、固體都可以充當傳播聲音的介質。(3)空氣越稀薄,傳聲效果越差,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故在月球表面的航天員只能通過電子通信設備交流。(4)一般而言,固體傳聲效果最好,液體次之,氣體傳聲效果最差。2.聲音的傳播形式:聲音是以聲波(疏密相間的波動)的形式向遠處傳播。(聲音在介質中是以波的形式進行傳播的,我們把它叫做聲波)3.聲音傳播的探究:將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并逐漸抽出罩內的空氣,聽到的聲音逐漸變小,進一步推理,如果罩內空氣全部抽出,則聽不到聲音,從而推理得到“真空不能傳聲”。1.含義:聲音傳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聲音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2.影響聲速大小的因素:聲速的大小跟介質的種類與介質的溫度有關。(1)不同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不相同。一般情況下,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的聲速大小關系為v固體>v液體>v氣體.(2)聲速與介質的溫度有關。相同介質,溫度不同,聲速也不同。15℃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這個數值應作為常數記住),而25℃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6m/s。3.回聲及回聲測距(1)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被反射回來形成回聲。(2)能夠區分開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時,人耳才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如果小于0.1s,便無法區分開來,此時回聲能使原聲加強。(在屋子里說話,聽起來比屋外說話響亮,就是這個道理。)(3)利用回聲可以測量聲源到障礙物的距離,公式根據s=vt知,人耳要區分回聲和原聲,人與障礙物間距離至少是17m。一、單選題1.下列各物體中,不是聲源的是( )A.發出悠揚聲音的笛子 B.放在課桌上的笛子C.空中飛行的蜜蜂 D.在池塘邊“呱呱”叫的青蛙2.關于聲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土電話”是靠固體傳聲的B.我們聽到的回聲不是物體振動產生的C.聲音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快D.振動停止,聲音停止3.如圖所示,在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實驗中,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乒乓球,發現乒乓球被多次彈開,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①這樣做用了實驗中常用的轉換法②這樣做用了實驗中常用的控制變量法③這樣做延長了音叉的振動時間④這樣做是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③④4.能說明“液體可以傳播聲音”的事例是( )A.我們聽到雨滴打在雨傘上的“嗒嗒”聲B.我們聽到樹枝上小鳥的“唧唧”聲C.將要上鉤的魚被岸邊的說話聲嚇跑D.人在小溪邊聽到“嘩嘩”的流水聲5.關于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B.人說話是靠聲帶振動發聲的C.固體和液體不能傳播聲音D.聲音傳播的速度大小跟介質的種類有關6.下列關于聲的說法,錯誤的是( )A.我們能聽到遠處的雷聲,說明空氣可以傳聲B.人在岸上大聲說話也能驚動水中的魚,說明水能傳聲C.將耳朵貼在長鋼管的一端,讓他人在另一端敲擊一下,你會聽到幾次敲擊聲,其中最先聽到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來的D.“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中的笛聲是由空氣柱的振動產生的7.北宋時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記載著:士兵枕著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聽到夜襲敵人的馬蹄聲。下列有關聲音的描述正確的是( )A.聲音可以不由振動產生B.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3×108m/sC.只有牛皮制成的箭筒可以傳播聲音D.固體傳播聲音比空氣快8.甲同學將耳朵貼在裝滿水的長鐵管的一端,乙同學在另一端敲打鐵管一次,甲同學聽到幾次聲音( )A.1次 B.2次 C.3次 D.4次9.如表所示,是聲音在幾種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介質 水(0℃) 水(15℃) 水(20℃) 冰(0℃) 軟橡膠 軟木 鋼鐵v/(m s-1) 1440 1470 1480 3230 45 500 5200根據表中的信息,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A.液態介質中,聲速大小和介質的溫度有關 B.聲速大小和介質的物態有關C.固態介質中,聲速大小和介質的種類有關 D.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10.圖示為一種身高測量儀,其頂部的感應器豎直向下發射超聲波信號,經下方物體反射后返回,被感應器接收。某同學站上測高臺,感應器記錄信號從發射到接收所經歷的時間為。已知感應器距測高臺的高度為2.5m,空氣中的聲速取340m/s,則該同學的身高為( ) A.1.70m B.1.65m C.0.85m D.0.80m二、填空題11.聲音傳播的快慢與 、 有關。12.說話時,把手指放在喉結處,感到聲帶在 ,聲音在空氣中是以 的形式傳播,老師講課的聲音通過 (填介質名稱)傳入同學們的耳朵。 13.同學們對“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有下面兩種看法,請根據你的認識,對每種看法做出評判。(1)“聲音是由于物體的運動產生的”,評判: (選填“正確”或“錯誤);(2)“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評判: (選填“正確”或“錯誤)。14.古詩《鹿柴》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聞人語響”是由人的 振動產生的;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15.某鑼鼓隊正在表演,我們聽到的鑼鼓聲是通過 傳入人耳的,當隊員用手按住正在發聲的鼓面時,鼓聲就消失了,原因是手使鼓面停止了 。甲同學在足夠長的空心鐵管一端敲擊了一下,乙同學在鐵管的另一端能聽到 次敲擊聲,第一次聽到的聲音是由 傳播過來的。16.如表是一些介質中的聲速v:介質 聲速/(m s﹣1) 介質 聲速/(m s﹣1)空氣(0℃) 331 海水(25℃) 1531空氣(15℃) 340 冰 3230空氣(25℃) 346 銅(棒) 3750軟木 500 大理石 3810煤油(25℃) 1324 結(棒) 5000水(常溫) 1500 鐵(棒) 5200(1)分析表格的信息可知,聲速大小與介質的 和 有關;(2)根據表格信息對下列現象解釋正確的有 和 (選填字母序號)。A.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比在液體中傳播的速度都要快B.將耳朵帖在足夠長的空鐵管的一端,讓另一個人敲一下鐵管的另一端,你可以聽到兩次敲打的聲音C.魚兒快要上鉤時會被說話聲嚇跑,這是因為空氣和水可以傳播聲音三、計算題17.物理實踐活動中,小明和小偉在長為0.884km的空心金屬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先后聽到兩個聲音,且測量出兩聲相隔2.43s(當時的氣溫為15℃)。兩人查詢得到一些介質中的聲速如下表所示。求:一些介質中的聲速v/(m.s-1)空氣(0℃) 331 冰 3230空氣(15℃) 340 銅 3750煤油(25℃) 1324 鋁 5000水(常溫) 1500 鐵 5200(1)敲擊后聲音通過空氣傳到另一端需要的時間;(2)聲音在金屬管中的傳播速度并說明該金屬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四、實驗題18.如圖所示,為課本中所展示的三個傳聲實驗。(1)由實驗一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判斷的依據是 ,用到的實驗方法是 ;(選填“推理法”“歸納法”“演繹法”)(2)由實驗二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3)由實驗三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a、b兩種聽音方式效果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參考答案:1.B2.A3.B4.C5.C6.C7.D8.C9.D10.B11. 介質種類 溫度12. 振動聲波 空氣13. 錯誤 正確14. 聲帶 小于15. 空氣 振動 兩 鐵管16. 種類 溫度 B C17.(1)2.6s;(2)5200m/s,由鐵制成的18. 真空不能傳聲 隨著空氣的抽出,鈴聲越來越弱 推理法 液體可以傳聲 固體可以傳聲 固體傳聲比氣體效果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