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三)(一)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用豎式正確計算10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掌握比較簡便的豎式書寫方法,并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筆算和口算。2.使學生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能正確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和比較能力,以及有條理表達的能力,感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3.使學生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初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二)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以及前后聯系如下:本單元主要教學10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兩步計算式題,以及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教材分兩段安排教學內容:第一段教學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學習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對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算理與算法,形成計算技能,發展運算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第二段教學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教材在安排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實際問題之前,引導學生通過操作解決把兩個數量調整為同樣多的實際問題,幫助他們重溫“求相差數”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進一步體會兩個數量相差關系的本質,初步感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為進一步理解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數量關系作準備。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正確計算100以內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理解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難點是根據算式的特點合理、靈活地選擇筆算和口算方法,理解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教材在編排上主要有以下一些特點:1.結合現實情境引入具體的計算問題,引導學生自覺實現知識遷移。由于學生在一年級多次接觸過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式題的口算,對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已經基本掌握。因此,教材通過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引入有關的計算問題,以激活學生對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已有認識,促使學生主動把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遷移到筆算中來。例如,教材的例1和例2,都創設了同學們折紙船的問題情境,在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后,直接提出“想一想先算什么,再接著往下算”的要求,讓學生利用已有的認識完成計算,進而實現知識的主動遷移。2.合理安排教學活動的基本線索,為學生自主探索和選擇計算方法提供足夠的空間。由于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策略多樣,有時需要全部用筆算,有時可以全部用口算,有時既要筆算又要口算,需要學生在計算時結合具體情況,合理、靈活地選擇計算策略。而對于能口算的,學生往往不易區分。所以,教材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先教學三個數的連加、連減,著重解決用兩個豎式連寫進行計算,再教學加減混合,同時帶出能口算的可以直接口算出結果,并以在豎式中“留白”的方式,為學生自主探索和選擇計算方法創造機會,促使他們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不斷積累加、減法計算的經驗,以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提高運算能力。3.適當統一豎式的寫法,避免混淆。本單元是學生第一次學習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兩步計算式題。一方面,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進位和退位情況相對比較復雜;另一方面,三個數連加可以寫成一次相加的形式,而連減和加減混合又必須寫成兩次計算的形式。因此,教材沒有介紹三個數一次連加的豎式,而統一采用分兩次計算的兩個豎式連寫的形式,以降低難度,防止豎式寫法上的混淆。4.重視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理解數量關系。本單元安排的實際問題有不少是兩個數量相比較的加、減法問題,相較于整體與部分關系的加、減法問題,數量關系比較隱蔽,學生不能直接依據加、減運算的含義確定計算方法。教材安排的兩道例題涉及兩個數量比較的多種情況。第一道例題的解題方法多樣,第二道例題又需要聯系加減的含義理解“比一個數多”與“比一個數少”的含義,學生理解起來都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教材在提出問題后,分別引導學生用圓片代替彩珠和花,通過擺一擺、排一排、移一移等具體的操作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讓學生結合操作活動的過程,聯系加、減法運算的含義以及生活經驗理解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方法。這樣安排,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使他們在自主的活動中理解數量關系,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避免課堂上煩瑣的分析和講解可能給學生帶來的理解上的困難。(三)評價建議本單元知識技能方面的評價內容主要有:能正確計算10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兩步計算式題,掌握比較簡便的豎式書寫方法,并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筆算和口算,能正確解答有關的加、減法實際問題。評價時,可以通過口試、筆試、個別交流、課堂觀察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作出全面而客觀的評價。例如,評價學生對加、減法計算的掌握情況時,可以設計一些兩步計算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計算,以考查學生計算的正確率,豎式簡便寫法的掌握情況,以及能否正確地選擇口算和筆算。數學思考和問題解決方面的評價,主要是通過課堂觀察和個別訪談,看學生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是否善于觀察、分析、比較和概括,能否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等。同時,還要關注學生是否初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是否有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熱情,是否對自己的數學學習保持足夠的信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