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教學計劃(一)目錄第一單元 快樂學習 第三單元 安全護我成長1 學習伴我成長 7 生命最寶貴2 我學習,我快樂 8 安全記心上3 做學習的主人 9 心中的“110”第二單元 我們的學校 第四單元 家是最溫暖的地方4 說說我們的學校 10 父母多愛我5 走近我們的老師 11 爸爸媽媽在我心中6 讓我們的學校更美好 12 家庭的記憶一、學生情況分析:經過兩年的學習,三年級學生絕大部分學生能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在老師的引導下能認真學習,環境保護意識、公共安全意識等初步建立,班上總體班風好,學風好。但李、漆、代等幾個學生總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組織紀律渙散,希望通過這學期的學習逐步提高他們的自律意識,特別對家庭問題產生的特殊兒童更應多一份關愛。 二、教材分析:(一)三年級教材的學習對象是剛剛升入中年級的學生,他們不再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開始形成。本冊教材安排的四個單元不是四個領域的知識體系,而是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的四個領域,分別是:第一單元,關于快樂學習的探索。全套教材關于學習教育安排在低中段年級。一年級上冊第8課,強調學習習慣培養;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強調學習方法的掌握;三年級強調對學習意義的認識,樹立新的學習觀和學習自信心,掌握學習方法。按照“明確學習意義――體驗學習快樂――掌握學習方法”邏輯結構,分別開展“學習與自身成長的關系”“學習的樂趣何在”“怎樣做學習的主人”探索。第二單元,關于“我們的學?!钡奶剿?。全套教材有8個單元進行愛學校的教育,分別在高中低段都有。中年紀重點從物與人的角度增強對學校和老師的熱愛,增加了訪問、參觀、調查、繪制平面圖等新的學習方式。本冊本單元按照“整體認識學校――認識學校老師――讓學校更美好”分別開展“探索學校的物理空間”“了解我們的老師”“學校未來怎樣發展”的探索。注重引導學生理解“熱愛”的雙重含義,即尊重與感激,批評與行動,從而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親近感和歸屬感,提升對學校重要性的認識以及對學校的責任感。第三單元,關于“安全護我成長”的探索。雖然安全這個話題在各類教育中都會涉及,但是在這門課程里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專門設單元進行教育可見起重要性。低年級重點在于促進學生具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中年級強調了生命高度的安全教育,主要有保護生命的安全機能學習和人際安全的教育。本冊在第三單元按照“體會生命寶貴,樹立安全意識――學會自護自救(交通、溺水、防火)――人際安全(防盜、防騙、防拐、防性侵)”的邏輯結構進行教學,分別開展“生命怎么來的?”“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生命”的探索。滲透了法律知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道路交通法》等,引導學生體會生命來之不易,生命不可重來,樹立珍愛生命的意識。第四單元,關于“家是溫暖的地方”的探索。家是一個人成長生活的重要地方,關于這個話題本套教材各年段都有,中年級重點引導學生對家人愛的理解和對家人愛的能力,對家庭歷史的了解。按照“理解父母的愛――表達對父母的愛――認識家庭”的單元邏輯順序進行教學,分別開展“怎么理解父母”“用怎樣的行為愛父母”“家庭的過去怎么樣”的探索。引導學生嘗試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增進對父母的理解,并學會用具體的行動去表達對父母的愛。這四個領域的主題探索學習圍繞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有層次的探索,獲得感悟并內化于心。從而達到對問題的明晰,逐步成為愛學習、會學習、愛學校、愛老師、熱愛生命、保護生命、愛父母、愛家庭的新時代少年。(二)法治教育以融合式方式體現在三年級教材中 法治教育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重要的教學內容,全套教材法治教育方式主要體現為三種類型:一是前法律教育。在中低段設計了許多關于規則和規范的教育、基本文明素養的培養、基礎性的道德教育的內容。這些可稱之為“前法律教育”,但這些教育有法律教育意義,能夠為后續進行的嚴格意義上的法律教育內容奠定基礎。二是融合式法律教育。教材中很多法治教育點是融合到各個年段相關的主題教育之中的,采用分散嵌入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三是直接的法律教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六年級上冊全冊教材專門按法治教育的體系集中安排法治教育內容。三年級上冊體現融合式法治教育的共兩課,第6課我們的學校更美好和第8課安全記心上,涉及到《義務教育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三、教學要求:總要求: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單元主題 第一單元快樂學習 第二單元我們的學校 第三單元安全護我成長 第四單元家是溫暖的地方 (一)體現了新的學習觀1.綜合性的學習觀念:知識學習、生活與社會技能學習、道德學習2.快樂學習觀:學習本身是快樂的3.人人都能學得好:蘊含多元智能觀,與綜合性學習觀相呼應(二)體現了新的智能觀以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人的只能存在著個體差異,每個人具有不同的智能優勢。因此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就有不同的長處和閃光點。幫助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上的潛價值導向 愛學習、會學習 愛學校、愛老師 熱愛生命、保護生命 愛父母、愛家庭力,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三)體現了新的師生觀(三上二單元35頁)在兒童心目中,教師通常都是正確的、公正的,值得信任的。但是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他們會發現老師也有不完美之處,老師的不完美會給兒童內心帶來巨大的沖擊。兒童會感到不舒服、委屈、憤怒、難過,甚至抵觸。教材既讓學生了解老師工作的辛苦,也引導學生認識老師也有不完美的地方。當老師的做法不合適的時候,幫助學生學習與師長溝通,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四)體現了新的愛父母觀愛父母,孝敬父母不代表對父母無限度的順從。父母也是人,他們也有著人性的弱點和缺點。教材77頁設計了一個孩子幫爸爸改掉不健康習慣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家庭情況,嘗試著幫父母改掉一個不健康習慣。讓學生懂得對父母的愛也包含幫助父母改正不健康的習慣。(五)體現了新的安全教育觀把安全教育上升到生命教育的高度來認識。從生命來之不易、生命不可重來的角度來討論安全的話題,將外在的安全教育轉變為內外需求的安全教育。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學會保護寶貴的生命,這既是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情感基礎,也是安全教育的最終目的所在。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二)一、教材分析:三年級上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三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快樂學習”、“我們的學?!?、“安全護我成長”、“家是最溫暖的地方”。這四個主題將來源于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二、教學總目標:1、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區生活為基礎,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的感受,獲得對家庭、學校、社區的初步認識,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2、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3、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說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4、培養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該學什么,不該學什么。三、教學重點: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采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系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四、教學難點:1、初步了解兒童的基本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的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2、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五、教學措施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2、通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4、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