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協商決定班級事務》第三課時教學反思課標要求: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了 解班級事務決策的形式;知道處理、決定班級事務的一般程序和基本原則。道德修養:學會運用民主討論的方式,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解決班級事務。法治觀念:感知民主討論對處理班級事務的重要意義;懂得共同決定具有約束力,需要共同遵守。健全人格:引導學生認識程序對保障民主管理的作用,形成規則意識和民主意識。責任意識:懂得共同決定具有約束力,需要共同遵守。話題一 《共同的決定要落實》教學反思:第三課時:共同的決定要落實本課時教學邏輯設計:班級最終集體決定具有約束力——執行標準要一致——執行有困難需要協商解決協商出現問題可以尋求多種途徑協助解決——協商解決有意義。在第一個環節,教師可借助教材活動園中的案例請學生思考。在執行班級集體形成的決定時,如果不能堅持會產生什么影響,由此引導學生明確集體的最終決定是具有約束力的。在第二個環節,教師根據案例情境中個別同學的想法。請學生思考。班級是否存在享有“特權”的同學,班內應如何執行集體決定,由此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 “約束力”的內涵在第三個環節,針對學生對集體最終決定仍有意見的情況,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如何處理,強化學生對集體決定效力的理解,同時啟發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式,在第四個環節、教師對上一環節提出的問題進行延伸。教師指出,如果出現問題,可以通過共同協商和互相幫助的方式進行溝通和解決;當發現決定出現問題時,需要進行調整、采納同學們的合理建議。當學生還有問題未能解決,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時,教師引導學生尋找更多的途徑協助解決,學會尋求幫助。在第五個環節,教師對全課進行總結,引導學生對前期學習過程和學習內容進行反思,理解民主程序、民主精神的重要價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