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華民族一家親》第一課時教學反思課標要求: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知道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了解民族分布的特點。道德修養:了解我國是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政治統一、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都做出了貢獻,初步形成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法治觀念:知道我國各民族無論人口多少,一律平等,都是國家的主人。健全人格:正確認識各民族分布上交錯雜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格局。責任意識:認識到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認識我國新型的民族關系。話題一 《中華民族大家庭與“各民族誰也離不開誰”》教學反思:第一課時:中華民族大家庭與“各民族誰也離不開誰”本課時數學邏輯設計:了解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概況——知道民族分布的特點——認識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對歷史、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貢獻。在第一個環節,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并結合餅狀圖,了解“少數民族”的含義。在第二個環節,首先,教師讓學生圍繞提前調查的本班(也可以擴展到本年級)、本社區的少數民族情況進行交流,并借助課前查到的資料,說說中國的少數民族是如何分布的。其次,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文本,標畫出“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并借助教材第55頁活動園里的圖文資料,請學生談談自己對這個特點的理解。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小結:我國各民族的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分布特點有利于各民族相互交往、團結合作。在第三個環節,教師可以借助活動園,以茶馬古道為例,讓學生了解不同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并結合自己課前查到的資料,講講這方面的事例。然后,教師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了解到,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對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面作出了很多貢獻,進而懂得“各民族誰也離不開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