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華民族一家親》第二課時教學反思課標要求: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知道我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結果。道德修養:懂得我國56個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幫互助,才能真正成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法治觀念:明白56個民族同心同德,守望相助,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健全人格: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激發學生熱愛56個民族,維護民族團結的情感。責任意識:了解不同民族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認識我國扶助少數民族的政策,懂得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必要性。話題二 《中華民族大家庭與“各民族誰也離不開誰”》教學反思:第二課時:互相尊重守望相助本課時教學邏輯設計:尊重不同民族的習俗——了解“興邊富民”“精準扶貧”等事例——組織、策劃主題班會或展覽。在第一個環節,教師引導學生知道,各民族異中有同,同中有異。學生通過了解不同民族的傳統節日及其習俗,知道不同民族之間在生活與交往中要相互尊重彼此的文化習俗在第二個環節,教師利用教材第60、61 頁的圖文,讓學生通過具體事例,了解國家的“興邊富民”“精準扶貧"等政策,從而感受到,在通往小康的道路上,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各民族之間要“守望相助"。在第三個環節,教師讓學生分組,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和課上學習的收獲,組織、策劃一個班會。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在年級范圍內開展一個“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展覽,進行跨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把學生課前搜集、整理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張貼、展示出來,由學生擔任講解員,請家長來參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