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貨幣的使用與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學案【課標要求】了解中外歷史上貨幣的發行和使用情況,以及現代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重點難點】重點:中國歷史上貨幣的發展歷程和演變規律;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和崩潰難點:貨幣演進與國家治理的關系【名詞解釋】抓手:原義是指人手可以把持(抓握)的部位,目前引申意指重要途徑、重要舉措、切入點等。貨幣:隨著生產力發展、剩余產品交換衍生的一般等價物,反映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情況。唐宋變革說:內藤湖南最早提出“唐宋變革期”理論,即唐代是中國中世的結束,宋代是中國近世的開始。宮崎市定認為“唐宋之變”不僅是人類由古代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最為重要的標志,也揭開了現代人類社會的第一次大轉變和大轉型的序幕(第二次和第三次大轉型分別為西方的崛起和社會主義的興起)。錢荒:中國式錢荒所謂錢荒,是由于流通領域內貨幣相對不足而引發的一種金融危機。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課前預習】時代 中國貨幣演進歷程夏、商 ⑴最初被用作貨幣的可能是 ; ⑵大約在商朝后期,開始岀現 鑄幣;春秋 至秦朝 ⑴春秋戰國吋期,各國分別使用 、 、 、蟻鼻錢等多種樣式的銅鑄幣; ⑵秦朝在圜錢基礎上將貨幣統一為 ,這種樣式在此后被長期沿用;西漢 漢武帝時開始鑄造“ ”銅錢,該銅錢的形制一直使用到唐初;唐朝 唐初鑄行“ ”錢,此后銅錢大都以“通寶”“元寶”命名;北宋 ⑴新鑄銅錢上統一鑄印當時的 ,如宋朝的“淳化元寶”“崇寧重寶”; ⑵北宋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稱為“ ”。紙幣作為 ,與 兼行;元朝 將紙幣作為 來發行,稱為“鈔”。元末濫印紙鈔,導致惡性通貨膨脹,財政崩潰;明、清 ⑴明朝恢復 、 并行的貨幣體制,明清銅錢仍沿用宋朝的 ,如“洪武通寶”“乾隆通寶”等; ⑵明朝中期起, 逐漸成為國家財政和民間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完全承認白銀的法定貨幣地位,與銅錢兼用;晚晴到民國 ⑴晚清吋,清政府開始鑄造 ; ⑵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后,貨幣政策延續了清朝的傳統,以 為法定貨幣;南京國民政府 ⑴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 改革,規定由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后加上中國農民銀行)發行的鈔票為法幣,并禁止銀元的流通,將 收為國有; ⑵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法幣急劇貶值,最終徹底崩潰,國民政府被迫于 年再次進行幣制改革,開始發行 。金圓券的貶值速度比法幣更快,各地紛紛拒用金圓券;中華人民共和國 隨著 的順利進行,中共領導的各解放區迅速連成一片。形勢的發展急需一種統一的貨幣來替代原來各根據地和解放區種類龐雜、折算不便的貨幣。為此,華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莊成立 ,開始統一發行人民幣。新中國成立后, 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世界貨幣體系演進歷程確立 崩潰 重建 逐漸瓦解時間 19世紀初 20世紀30年代 二戰后國家 資本主義國家 美國 美國等原因 不斷擴大 經濟大危機, 造成國際貨幣標準陷入混亂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特點 以 為中心 英鎊地位下降 以美國、 為中心 美元貶值但仍占主導,影響 促進資本主義生產和世界經濟的發展 國際經濟秩序混亂 強化美國的經濟霸權; 穩定國際金融和世界經濟秩序 世界經濟體系化、制度化 國際貨幣的多元化, 影響力上升。【課堂探究】合作探究(一):半兩錢在秦國崛起、統一六國過程中有什么作用?問題1:半兩錢出現在統一前還是統一后?問題2:商鞅變法內容。問題3:觀察半兩錢外形上的政治意圖。合作探究(二):開元通寶在塑造中華文化認同中的作用。問題1:年號錢的政治意圖。問題2: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小組討論:開元通寶如何塑造文化認同?合作探究(三):紙幣如何助力經濟轉型問題1:古人如何克服金屬貨幣的“不足”。問題2:中國的紙幣為何早產而晚熟。回憶知識點:世界貨幣體系演變歷程和變化原因。小組討論:人民幣對經濟體制轉型有何影響?問題3:人民幣為何必然走向國際。小組討論:去美元化就是要建立人民幣霸權嗎?【課后練習】一、單選題1.唐玄宗針對民間銷毀銅錢用于鑄造銅器的現象,下詔曰“今天下泉貨益少,幣帛頗輕,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銅器,由官府統一收購冶煉出的銅鉛錫,杜絕私自買賣。制定該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國家財政的入不敷出 B.鑄幣材料嚴重短缺C.銅鉛錫專賣措施失效 D.銅錢流通范圍有限【答案】B【詳解】民間銷毀銅錢鑄造銅器導致嚴重錢荒,迫使政府嚴禁私造銅器、實行銅鉛錫國有等,說明其改革的主要原因是,鑄幣材料嚴重短缺,B項正確;唐玄宗時期,財政的入不敷出并非國家強化控制鑄幣材料的主要原因,排除A項;銅鉛錫專賣是新政策,并非改革原因,排除C項;唐代銅錢在全國流通,使用范圍廣泛,排除D項。故選B項。2.下圖是北宋紙幣銅版拓片,其上文字為:“除四川外,許于諸路州縣公私從便……流轉行使。”這一銅版①證實了宋代紙幣的發行 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術③是紙幣交子的文物材料 ④是商品經濟發展的見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詳解】試題分析:根據“北宋紙幣銅版拓片”證實了宋代紙幣的發行,①正確;紙幣的發行自然也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術,②正確。根據“流轉行使”可見有利于貨幣的流通,是商品經濟發展的見證,④正確;根據“除四川外,許于諸路州縣公私從便”可見該紙幣并不在四川流通,與所學知識“四川出現最早的紙幣交子”不符,因此僅憑材料信息無從體現一定是北宋發行的紙幣“交子”, 排除③,故選B。3.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決定,人民幣從2016年10月1日起成為“可自由使用貨幣”。這是該組織“歷史上首次”擴大作為特別提款權基礎的貨幣籃子。下列宗旨或使命,與此舉相吻合的是A.消除關稅壁壘 B.穩定國際匯兌C.促進自由貿易 D.與貧困作斗爭【答案】B【詳解】試題分析:本題據材料提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擴大作為特別提款權基礎的貨幣籃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宗旨是穩定國際匯率,故B正確。消除關稅壁壘,屬于世貿組織的宗旨,故A排除。促進自由貿易,也屬于世貿組織的宗旨,故C排除。與貧困作斗爭,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無關,故D排除。4.凱撒執政時期,羅馬發行的一些貨幣上,一面是凱撒的側面頭像,另一面記載著他的功績,且內容時有變化,可見羅馬貨幣A.兼具了經濟政治功能 B.彰顯了皇權至高無上C.顯示了鑄造工藝高超 D.體現了帝國實力強盛【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在羅馬貨幣上刻印凱撒的側面頭像和他的功績,能起到政治宣傳的作用,A項正確;在羅馬貨幣上刻印凱撒的側面頭像和他的功績,無法體現“皇權至高無上”,排除B項;“鑄造工藝高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僅憑材料內容無法得出“帝國實力強盛”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A項。5.1970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在對外政策報告中說:“歐洲今天已比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維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聯合和更名副其實的伙伴關系是符合美國利益的。美國意在A.重建布雷頓森林體系 B.聯合歐洲消除滯脹危機C.調整與西歐國家關系 D.加大與蘇聯對抗的強度【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歐洲今天已比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維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聯合和更名副其實的伙伴關系是符合美國利益的”及所學知識可得,美國現在要調整與歐洲之間的關系,符合美國現在利益的需求,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布雷頓森林體系相關信息,排除A項;1973年-1983年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以滯脹為特征的經濟危機,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美國對抗蘇聯的態度,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材料二 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的統計,2014年人民幣取代加拿大元、澳元,成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市場份額升至2.17%,2015年底人民幣又被納入SDR(特別提款權)新的貨幣籃子,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幣權重為10.92%,超過日元和英鎊的份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單獨列出人民幣資產,以反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人民幣計價儲備的持有情況。——摘自王永生《三千年來誰鑄幣》(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三種貨幣出現的歷史背景。(9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上述貨幣變化的特點,并簡述其變化的政治意義。(8分)【答案】(1)歷史背景:國民大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即將勝利。(2)特點:適用范圍不斷擴大;合法性不斷增強,而且走向國際;發行量增加,發行單位由地方政府到中央;臨時性貨幣到通用的法定貨幣。政治意義:有助于推動當時政治運動的發展;提升中共的影響力;增強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詳解】(背景:流通券涉及的歷史背景是國民大革命;陜甘寧邊區銀行幣背景是抗日戰爭和國共第二次合作;第一套人民幣發行的背景是當時解放戰爭即將勝利。(2)特點:從適用范圍看,由黃岡縣到陜甘寧邊區再到全國和全球,適用范圍不斷擴大;從法律地位看,合法性不斷增強,而且走向國際;從發行數量和發行單位看,發行量增加,發行單位由地方政府到中央;從地位看,臨時性貨幣到通用的法定貨幣。政治意義:不同時期發行的貨幣都有助于推動當時政治運動的發展;貨幣由中共發行,有助于提升中共的影響力;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增強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