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節 汽化與液化導學案復習回顧1.什么叫熔化?什么叫凝固?2.什么叫晶體?什么是非晶體?兩者的根本區別是什么?3.晶體熔化的條件及其特點是什么?4.晶體凝固的條件及其特點是什么?5.非晶體熔化的條件及其特點是什么?6.非晶體凝固的條件及其特點是什么?【教學目標】知識與目標1.認識汽化是吸熱過程。會對蒸發和沸騰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區別。2.從科學探究過程中,感知水的沸騰特點。3.初步認識物質的沸點。4.理解露、霧的形成過程及放熱現象。5.會利用汽化、液化的規律解釋自然界或生活中的相關現象。過程與方法1.觀察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2.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特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教學重難點】重點:液化的兩種方式和液體汽化的兩種方式。難點:蒸發和沸騰的特點及其區別。【導學過程】【創設情景,引入新課】:夏天灑在地上的水一會兒變干了,曬在太陽下的濕衣服一會就干了,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過教材18頁中的內容,看看能否知道。1.實驗探究:將裝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熱水中,觀察現象。從熱水中拿出來涼一會兒,觀察現象。2.實驗現象:將裝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熱水中,看到塑料袋鼓起來了,酒精變少了。從熱水中拿出來涼一會兒,看到塑料袋癟了,并且塑料袋上有小液滴出現,小液滴是酒精,因為水沒進去。3.分析:塑料袋中的液態酒精受熱后變成了氣態酒精,物質從 變成 叫做汽化。降溫后氣態酒精又變成了液態酒精,從 變為 叫做液化。【液態 氣態 氣態 液態】【自主預習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汽化,汽化的兩種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沸騰,沸騰的特點是① 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3.沸騰的條件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蒸發,影響同種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課堂探究案】1.實驗探究:水的沸騰(1)實驗器材: 。(2)問題討論:水在沸騰時有什么特征?水沸騰后如果繼續加熱,是不是溫度會越來越高?時間/min 0 1 2 3 4 5 。。。溫度/℃ (3)記錄表格(4)沸騰:沸點: 。液體在沸騰過程中需要 熱,沸騰時溫度 。2.閱讀教材: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 。1.閱讀教材 “蒸發”有關內容蒸發: 。生活中的蒸發現象: 。2.(1)說一說是怎樣曬衣服的?為什么要這樣做,從而討論出影響蒸發快慢的三要素。① ,② ,③ 。(2)小組討論。請小組代表說出自己的感覺,觀察到的現象。小組討論,教師點撥,總結出:蒸發、吸熱、致冷。拓展延伸:請學生比較“濕衣服慢慢變干了”與“水沸騰后一直加熱,直到把燒杯里的水燒干”,分析出蒸發與沸騰這兩種汽化現象的異同。3.蒸發與沸騰的異同點蒸發 沸騰相同點 都是 現象,并且都要 熱。不 同 點 1.只發生在液體 , 2.在 溫度下進行 , 3.比較緩慢。 1.同時發生在液體的 和 , 2.只在一定溫度(沸點下進行), 3. 汽化。影響 因素 1液體 高低, 2液體 大小, 3液體表面積 流動速度。 液體表面氣壓大小會影響沸點的高低。1.看課件顯示的現象,并分析物質的物態變化。a.剛從冷藏室中拿出的蘋果,表面不斷凝結小水珠;答:水由_________態變為___________態?! ?br/>b.冬天,室內玻璃窗上的水珠; 答:水由_________態變為_______態。【總結】:1.液化的定義:物質由______態變為______態的過程。活動1:模擬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在燒瓶中注入適量的水,用酒精燈加熱,等沸騰以后,仔細觀察瓶內和瓶口的上方,你看到了什么現象?答:在瓶口的上方和周圍看到了_______________。它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說明:在瓶口的上方和周圍發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現在在瓶口的上方傾斜地放置一個冷的金屬盤仔細觀察金屬盤的底部,你又看到了什么現象?答:冷的金屬盤底部出現________。說明:在金屬盤底部也發生了_________現象。手感覺金屬盤底部變_______(冷/熱),說明:液化需要___________(放熱/吸熱)。【總結】:2.液化需要________熱。3.比較一下液化和汽化的物態變化情況和吸熱放熱情況,能得出什么結論?答:液化和汽化過程互________。【總結】:3.液化和汽化是_________過程。4.從這個實驗看,水蒸氣要發生液化需要什么條件?答:水蒸氣要____(冷/熱)的,______(冷/熱)水蒸氣要遇到_____(冷/熱)的物體,才能液化成水。【總結】:4.氣體液化的條件:___ 的氣體遇到____的物體才能液化成液體。兩個條件缺一不可。5.液化現象中,氣體本身的溫度有什么變化?答:氣體本身的溫度__________(升高/降低)了。活動2:液化乙醚用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孔。乙醚處于__________態; 向外拉動活塞,觀察到注射器內體積變_______以及乙醚處于_________態。說明:乙醚發生了_________(物態變化),這是通過__________方法。【總結】:5.使氣體液化的方法: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當堂訓練案】1.(2023江蘇蘇州)衛星發射時,火箭點火升空剎那間,可看到發射平臺升騰起大量白霧,這是噴水系統前后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br/>A.僅液化 B.僅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答案】D【解析】水池中的水先吸熱汽化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過程中遇冷放熱成水珠,產生白氣,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2.(2023四川成都)學校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項目豐富,體驗感強,深受同學們喜愛。下列實踐活動中,主要是為了加快水分蒸發的是( )A.給果樹剪掉多余的枝葉 B.為移栽的瓜苗蓋上地膜C.給山坡上的小樹苗澆水 D.將潮濕的稻谷攤開晾曬【答案】D【解析】A.給果樹剪掉多余的枝葉,減小了蒸發的面積,可減慢蒸發,故A不符合題意;B.為移栽的瓜苗蓋上地膜,是減小了表面積、減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氣流動,可減慢蒸發,故B不符合題意;C.給山坡上的小樹苗澆水,不斷補充水,不會加快水分蒸發,故C不符合題意;D.將潮濕的稻谷攤開晾曬,加大了液體的表面積、提高了液體的溫度,可加快蒸發,故D符合題意。故選D。3.(2023四川自貢)夏天,小明到小麗家去玩,小麗從冰箱里拿出飲料倒入紙杯里請小明喝。不一會,小明發現紙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紙杯壁上出現小水珠的現象是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請簡單解釋這個現象形成的原因:_____。【答案】液化 見解析【解析】從冰箱里拿出的飲料溫度較低,倒入紙杯后,紙杯的溫度也較低,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紙杯液化成小水滴附在紙杯上,使紙杯壁上出現小水珠。4.(2023山東棗莊)小明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沸騰的特點,當水沸騰時,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由此可知水的沸點是__________℃,用酒精燈持續加熱,水的溫度__________。【答案】98 不變【解析】由圖可得,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示數為98℃;此時水已經沸騰了,水沸騰時,雖然繼續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5.(2023重慶)小帥在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中,安裝燒杯和溫度計時應先確定兩者中__________的位置;實驗過程中,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甲所示為______℃;圖乙是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象,分析圖象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__________。【答案】燒杯 94 不變【解析】物理實驗器材的組裝過程中,若為豎直方向的實驗裝置,需要從下往上逐步組裝,因此應先確定燒杯。圖甲中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因此讀數為94℃。由圖乙圖像分析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6.(2023山東煙臺)在“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中:(1)如圖甲所示,在組裝器材時,應先固定鐵圈A還是鐵圈B?(2)調整好器材后,用酒精燈給水加熱,在水溫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直到水沸騰并持續一段時間。將測得的數據記錄在如下表格中,請根據表格數據在圖乙中描點后畫出水沸騰前后溫度與時間的關系曲線;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溫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3)由實驗數據可以得到:水沸騰時的溫度是______℃,此時當地大氣壓______(選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個標準大氣壓;(4)通過實驗可以得出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是什么?【答案】(1)鐵圈B (2) (3)98 低于 (4)沸騰前溫度不斷升高、沸騰后溫度不變【解析】(1)組裝器材時,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先根據酒精燈高度固定鐵圈B,再根據燒杯內水的高度固定鐵圈A。(2)根據表格中記錄的數據,在圖乙中描出對應的各坐標點,然后連線(3)分析數據可知,水的溫度升高到98℃后繼續吸熱溫度不變,所以水沸騰時的溫度是98℃;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大氣壓越低,水的沸點越低,所以此時當地大氣壓 低于1個標準大氣壓。(4)分析數據及圖像可知,水沸騰前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水沸騰后吸熱,溫度保持不變。7.(2023河北)小明按圖所示裝置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1)組裝器材時,應按照________(選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順序進行;(2)當水溫升高到93℃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填入下表,同時觀察水中發生的現象。時間/min 0 1 2 3 4 5 6溫度/℃ 93 95 97 99 99 99 99根據實驗現象和表中數據可知,水在沸騰時不斷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燒杯中水的沸點是________℃;(3)實驗結束后,小明取下燒杯上的蓋子,發現蓋子上有水珠,請從物態變化的角度簡要寫出水珠的形成過程:________;(4)若按圖所示裝置用燒杯中的水為試管中的水加熱,試管中的水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沸騰。【答案】(1)自下而上 (2)99 (3)見解析 (4)不能【解析】(1)組裝器材時,燒杯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所以先放置酒精燈,再固定燒杯,最后掛溫度計,應按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2)由表格數據知,第3min起,溫度為99攝氏度不變,此時水沸騰,沸點為99攝氏度。(3)蓋子上的水珠,是水先汽化變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遇到冷的蓋子而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蓋子上。(4)燒杯中的水沸騰后,溫度保持不變,試管中的水吸收熱量,溫度升至沸點,試管內外溫度相同,試管內的水溫度達到沸點溫度,但不能繼續吸收熱量,所以無法沸騰。8.(2023山東臨沂)a、b兩個實驗小組用相同的酒精燈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所用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圖像如圖乙所示。(1)實驗過程中,燒杯口出現的“白氣”是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的結果;(2)由圖像可知,水沸騰前溫度不斷升高,沸騰后溫度__________;(3)進一步分析可知,__________組所用水的質量較??;(4)a、b兩組所測水的沸點均不是100℃,這是由于__________(選填“實驗誤差”或“當地氣壓”)引起的;(5)對實驗進行評估可知,b組將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過長,你給他們的合理化建議是:__________(填寫一條即可)。【答案】(1)液化 (2)不變 (3)a (4)當地氣壓 (5)提高水的初溫或給燒杯加上蓋子【解析】(1)“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放熱形成的小水珠。(2)由圖像可知,水沸騰后,持續吸熱,溫度不變。(3)如圖乙,a組的水升溫快,b組的水升溫慢,所以a組所用水的質量較小。(4)在標準的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如果水的沸點低于100℃,這是由于當地氣壓小于標準大氣壓引起的。(5)對實驗進行評估可知,b組將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過長,要縮短加熱時間,可以提高水的初溫或給燒杯加上蓋子,或者適當減少水的質量。9.(2023山東泰安)小華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用酒精燈給燒杯加熱,當水溫升高到90℃時,每隔1min記錄1次溫度,同時觀察水中發生的變化。7~10min觀察到燒杯中水的變化情況如圖乙所示,同時觀察到燒杯上方出現“白氣”。根據實驗數據畫出水沸騰時溫度和時間的關系曲線,如圖丙所示。根據以上現象和圖像,完成下列問題:(1)水的沸騰是一種_________(選填“劇烈”或“緩慢”)的汽化現象;(2)水沸騰時,___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溫度_________(選填“升高”、“不變”或“降低”);(3)“白氣”形成時,___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答案】(1)劇烈 (2)吸收 不變 (3)放出【解析】(1)水沸騰時形成的大量氣泡不斷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開來,把里面的水蒸氣釋放出來,這個過程是水由液態變為氣態,這說明水的沸騰是一種劇烈的汽化現象。(2)從圖象可以看出水在沸騰過程中保持98℃不變,所以沸點為98℃.水沸騰時,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3)水沸騰時看到燒杯上方出現大量的“白氣”,是水首先發生汽化,然后汽化成的水蒸氣遇冷又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現象,是放熱過程。10.(2023江蘇連云港)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1)實驗裝置的安裝順序是________(選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2)圖示燒杯中水的溫度為___________℃。燒杯口出現的“白氣”是__________現象,此過程需要_________;(3)沸騰過程中撤去酒精燈,你觀察到燒杯中水的現象是___________。【答案】(1)自下而上 (2)97 液化 放熱 (3)水繼續沸騰,短時間后停止沸騰【解析】(1)酒精燈需用外焰加熱,所以要放好酒精燈,再固定鐵圈的高度;而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沒到液體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燒杯后,再調節溫度計的高度,即在組裝實驗器材時,應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2)由圖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溫度計的示數是97℃。燒杯中冒出的“白氣”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熱。(3)沸騰過程中撤去酒精燈,石棉網上還有一定的余熱,水不會立即停止沸騰,短時間后停止沸騰。【當堂訓練案答案與解析】1.【答案】D【解析】水池中的水先吸熱汽化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過程中遇冷放熱成水珠,產生白氣,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2.【答案】D【解析】A.給果樹剪掉多余的枝葉,減小了蒸發的面積,可減慢蒸發,故A不符合題意;B.為移栽的瓜苗蓋上地膜,是減小了表面積、減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氣流動,可減慢蒸發,故B不符合題意;C.給山坡上的小樹苗澆水,不斷補充水,不會加快水分蒸發,故C不符合題意;D.將潮濕的稻谷攤開晾曬,加大了液體的表面積、提高了液體的溫度,可加快蒸發,故D符合題意。故選D。3.【答案】液化 見解析【解析】從冰箱里拿出的飲料溫度較低,倒入紙杯后,紙杯的溫度也較低,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紙杯液化成小水滴附在紙杯上,使紙杯壁上出現小水珠。4.【答案】98 不變【解析】由圖可得,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示數為98℃;此時水已經沸騰了,水沸騰時,雖然繼續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5.【答案】燒杯 94 不變【解析】物理實驗器材的組裝過程中,若為豎直方向的實驗裝置,需要從下往上逐步組裝,因此應先確定燒杯。圖甲中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因此讀數為94℃。由圖乙圖像分析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6.【答案】(1)鐵圈B (2) (3)98 低于 (4)沸騰前溫度不斷升高、沸騰后溫度不變【解析】(1)組裝器材時,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先根據酒精燈高度固定鐵圈B,再根據燒杯內水的高度固定鐵圈A。(2)根據表格中記錄的數據,在圖乙中描出對應的各坐標點,然后連線(3)分析數據可知,水的溫度升高到98℃后繼續吸熱溫度不變,所以水沸騰時的溫度是98℃;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大氣壓越低,水的沸點越低,所以此時當地大氣壓 低于1個標準大氣壓。(4)分析數據及圖像可知,水沸騰前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水沸騰后吸熱,溫度保持不變。7.【答案】(1)自下而上 (2)99 (3)見解析 (4)不能【解析】(1)組裝器材時,燒杯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所以先放置酒精燈,再固定燒杯,最后掛溫度計,應按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2)由表格數據知,第3min起,溫度為99攝氏度不變,此時水沸騰,沸點為99攝氏度。(3)蓋子上的水珠,是水先汽化變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遇到冷的蓋子而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蓋子上。(4)燒杯中的水沸騰后,溫度保持不變,試管中的水吸收熱量,溫度升至沸點,試管內外溫度相同,試管內的水溫度達到沸點溫度,但不能繼續吸收熱量,所以無法沸騰。8.【答案】(1)液化 (2)不變 (3)a (4)當地氣壓 (5)提高水的初溫或給燒杯加上蓋子【解析】(1)“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放熱形成的小水珠。(2)由圖像可知,水沸騰后,持續吸熱,溫度不變。(3)如圖乙,a組的水升溫快,b組的水升溫慢,所以a組所用水的質量較小。(4)在標準的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如果水的沸點低于100℃,這是由于當地氣壓小于標準大氣壓引起的。(5)對實驗進行評估可知,b組將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過長,要縮短加熱時間,可以提高水的初溫或給燒杯加上蓋子,或者適當減少水的質量。9.【答案】(1)劇烈 (2)吸收 不變 (3)放出【解析】(1)水沸騰時形成的大量氣泡不斷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開來,把里面的水蒸氣釋放出來,這個過程是水由液態變為氣態,這說明水的沸騰是一種劇烈的汽化現象。(2)從圖象可以看出水在沸騰過程中保持98℃不變,所以沸點為98℃.水沸騰時,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3)水沸騰時看到燒杯上方出現大量的“白氣”,是水首先發生汽化,然后汽化成的水蒸氣遇冷又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現象,是放熱過程。10.【答案】(1)自下而上 (2)97 液化 放熱 (3)水繼續沸騰,短時間后停止沸騰【解析】(1)酒精燈需用外焰加熱,所以要放好酒精燈,再固定鐵圈的高度;而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沒到液體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燒杯后,再調節溫度計的高度,即在組裝實驗器材時,應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2)由圖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溫度計的示數是97℃。燒杯中冒出的“白氣”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熱。(3)沸騰過程中撤去酒精燈,石棉網上還有一定的余熱,水不會立即停止沸騰,短時間后停止沸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