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課標解析:了解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史實,從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認識唐王朝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課堂練習導入思考:“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寫在標簽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本捐贈物資二、新課(一)兩個和尚兩條路——玄奘:漫漫西行路1.根據課本以及地圖,填寫下面表格時間目的經過影響2.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75000065713501100請你根據課本及所學,翻譯玄奘西行“密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些數字可以看出玄奘西行有怎樣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在寫實主義的敘事中,玄奘不再是身披大唐皇帝御賜袈裟、奉旨游學的高僧,而是在唐初內憂外患的局面下私自出關、發愿西行的“偷渡者”。……真實的取經之路既無高徒護送,也無妖魔阻攔,而是一人一馬念著佛號和經文,獨自踏向未知的迷途。”——齊偉《<大唐玄奘>:識骨尋路的“偷渡者” 》材料中的玄奘與《西游記》中的唐僧形象有何不同?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個和尚兩條路——鑒真:東渡多波折遣唐使材料一 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法式:法律、制度、文化等)——《日本書紀》遣唐使來華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來唐的留學生和留學僧們收集、攜回大量漢文典籍,范圍涉及政治、經濟、文學、天文、歷法、音樂、醫藥、技術、佛典,為奈良文化和平安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李威周《中日文化交流史話》遣唐使回日后對其社會有何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鑒真東渡(1)概況:閱讀課本P20并劃出答案。歷史事件 鑒真東渡時期目的次數(2)經過材料一 為是法事也,何惜生命?諸人不去,我即去耳。——鑒真鑒真有何品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影響材料二 鑒真……推動了日本文化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被日本人譽為日本律宗的開山祖、醫藥的始祖、文化的恩人。鑒真大師不愧為永遠璀璨奪目的明珠。——葉小文《一位值得永遠紀念的人物》根據材料,結合課本分析鑒真東渡的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總結:事件 時間 目的地 目的 經過 貢獻 精神玄奘西行 千難萬險,九死一生鑒真東渡(四)唐朝與其它國家的交往請根據課本20頁,填寫唐與新羅交流內容:課后拓展1.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日本奈良人,日本遣唐留學生。他在中國的學習成績優異,通過科舉考試,成為“賓貢進士”,被委任為客卿,先后任光祿大夫、御史中丞,秘書監等職。阿倍仲麻呂還和唐朝詩人李白、王維交情深厚,常作詩唱和。他一生在中國長達54年之久,為中日友好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2.和同開珎,日本古代銀幣,由遣唐使團作為禮物帶到中國。1970年,陜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了兩甕唐代文物,其中有5枚日本銀幣。這些銀幣直徑2.4厘米,教材所用即是其中的一枚。據郭沫若考證,這批銀幣鑄造于日本奈良王朝元明天皇和同年間( 708-714年)。由于日本很注意學習、吸收唐朝各方面的先進文化,故此銀幣形制和重量與唐開元通寶完全相同,錢文中的“珍”即為“寶”字,“開珍”二字便是仿自“開元通寶”的簡稱。而且,兩種錢文上的“開”字也非常相似。此外,唐開元通寶中也偶見銀質的。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唐朝錢制對日本具有重要影響。3.大食國:大食一般指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阿拉伯語: ,632年-1258年),是中古時期時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蘭帝國。唐代以來的中國史書均稱之為“大食”,而西歐則習慣將其稱作薩拉森帝國、哈里發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