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單元《聲音》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教材版本 教科版 單元(或主題)名稱 《聲音》單元主題 科科和研研是鄰居,最近研研參加了一個比賽“制作創意小樂器”,于是天天在家里做試驗。科科最近準備在家看書的,可是總聽到一些奇奇怪怪的聲音,但又不知道這些聲音是從哪來的?郁悶的科科準備去找研研玩,到了研研家才發現,原來“罪魁禍首”就是研研。本來研研總是做不出滿意的樂器就很煩了,被科科一說就更生氣了:“我明明是在自己家做試驗,怎么會吵到你呢?”于是,科科和研研就鬧別扭了。同學們,如果讓你們來解決這個事情,你們會怎么做呢?課標要求 核心概念:物質的運動與相互作用(3-4年級) 學習內容:聲音的傳播(3-4年級) 1.例說明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可以向各個方向傳播。 2.舉例說明聲音因物體振動而產生。 3.知道聲音有高低和強弱之分;制作能產生不同高低、強弱聲音的簡易裝置,知道振動的變化會使聲音的高低、強弱發生改變。 4.知道保護聽力的方法。 學業要求:(3-4年級) 1.能在教師指導下設計實驗,研究聲音與物體振動的關系; 2.能解釋聲音產生與物體振動的關系,以及聲音高低、強弱的改變與振動變化的關系。 3.能說明聲音可以在不同物質中傳播。教材分析 在平時的生活經驗中,學生已經能分辨聲音一些基本特征,比如悅耳、刺耳等,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進入四年級,學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因此,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采用感官和各種輔助工具,對聲音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 “聲音”這一單元共8課時,是為4年級學生設計的,里面的一系列活動可以幫助他們找到上述問題以及他們可能還會問到的一些聲音問題的答案。本單元的前半部分,學生將探索一些關于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聲音振動的頻率與音高、聲音的振幅與音量的關系的基本規律。 第1課“聽聽聲音”,學生將聽到不同的聲音,并且去思考這些聲音是怎樣發出來的 并對聽到的聲音進行描述。回憶有關聲音的知識和相關問題,并與同學進行描述。第2課“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當學生探索了由不同物體振動發出的聲音后,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這一概念會得到初步的理解。第3課“聲音是怎樣傳播的”,學生將認識到物體振動產生聲音,這個振動同樣會使它接觸到的物體(包括氣體)產生振動,這樣聲音就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一個地方。第4課“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學生通過一個鼓膜模型可以觀察到人耳是怎樣接受聲音的。這種經歷會加深學生對聲音是怎樣通過不同的物質傳播的理解。第5課“聲音的強與弱”和第6課“聲音的高與低”,集中探討聲音的兩個基本屬性——音量、音高的產生與變化。通過改變尺子振動部分的長度,使振動的頻率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用肉眼是可以識別的。學生在仔細觀察尺子振動快慢變化的同時,可以傾聽到音高的相應變化。討論尺子振動部分的長度、觀察到的振動和相應音高的關系,學生可以建立起較高的音高是由較高的振動頻率產生的這一概念。第7課“讓弦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學生將進一步通過讓弦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探究聲音的高低變化與物體振動頻率的關系。第8課“制作我的小樂器”,學生在探究了樂器發聲的秘密后,自己動手制作一個簡單的小樂器,進一步理解物體的發聲原理,體會科學與技術的密切聯系。學情分析 在平時的生活經驗中,學生已經能分辨聲音一些基本特征,比如悅耳、刺耳等,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進入四年級,學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因此,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采用感官和各種輔助工具,對聲音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單元目標 科學觀念: 聲音因振動而產生。 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可以向各個方向傳播。 聲音的高低、強弱與物體振動有關。 2.科學思維: 舉例說明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可以向各個方向傳播。 舉例說明聲音因物體振動而產生。 知道聲音有高低和強弱之分;制作能產生不同高低、強弱聲音的簡易裝置,知道振動的變化會使聲音的高低、強弱發生改變。 懂的如何聽到聲音,知道保護聽力的方法。 3.探究實踐: 制作能產生不同高低、強弱聲音的簡易裝置,在制作過程中及完成后進行相應的測試和調整。 能如實講述事實,不盲從,當發現事實與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形成用事實說話的證據意識。 態度責任: 關注噪聲的危害,懂得保護自己耳朵,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樂于小組合作探究,能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活動,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積極分享自己的觀點。 具有分析、反思、嘗試運用多種探究方法的創新意識。單元結構化活動達成評價 圍繞課時學習目標 1.關注課堂問題預設與學生課堂反饋表現 2.作業設計與學生答題正確率的及時分析 3.對聲音的產生、傳播、聽聲音、聲音的強弱、高低、以及制作小樂器的測試性評價。 圍繞單元和主題目標 1.分層設置單元測試 2.探究聲音的特點及如何控制聲音。單元課時課型規劃 課時課型課時內容課時目標 (單元目標分配)課時學習任務 (或問題) (一般1-2個) 達成評價1體驗課聽聽聲音了解聲音的特征聽到不同的聲音,并且去思考這些聲音是怎樣發出來的。聽到不同的聲音,并且能分辨這些聲音是怎樣發出來的。1實驗課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聲音因物體振動而產生探索由不同物體振動發出聲音。明確聲音是由振動產生。1實驗課聲音是怎樣傳播的舉例說明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可以向各個方向傳播通過實驗認識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可以向各個方向傳播。認識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可以向各個方向傳播。1實驗課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懂的如何聽到聲音,知道保護聽力的方法學生通過一個鼓膜模型可以觀察到人耳是怎樣接受聲音的。加深學生對聲音是怎樣通過不同的物質傳播的理解。1實驗課聲音的強與弱知道聲音有高低和強弱之分。集中探討聲音的兩個基本屬性——音量、音高的產生與變化。通過實驗,掌握音量、音高的產生與變化。1實驗課聲音的高與低知道聲音有高低和強弱之分集中探討聲音的兩個基本屬性——音量、音高的產生與變化。通過實驗,掌握音量、音高的產生與變化。1實驗課讓弦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制作能產生不同高低、強弱聲音的簡易裝置通過讓弦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探究聲音的高低變化與物體振動頻率的關系。通過讓弦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探究聲音的高低變化與物體振動頻率的關系。1觀察課制作我的小樂曲制作小樂器。自己動手制作一個簡單的小樂器,進一步理解物體的發聲原理,體會科學與技術的密切聯系。自己動手制作一個簡單的小樂器,進一步理解物體的發聲原理,體會科學與技術的密切聯系。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4張PPT)1.7讓弦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科和研研的爭論單元主題科科和研研是鄰居,最近研研參加了一個比賽“制作創意小樂器”,于是天天在家里做試驗。科科最近準備在家看書的,可是總聽到一些奇奇怪怪的聲音,但又不知道這些聲音是從哪來的?郁悶的科科準備去找研研玩,到了研研家才發現,原來“罪魁禍首”就是研研。本來研研總是做不出滿意的樂器就很煩了,被科科一說就更生氣了:“我明明是在自己家做試驗,怎么會吵到你呢?”于是,科科和研研就鬧別扭了。同學們,如果讓你們來解決這個事情,你們會怎么做呢?單元主題于是果果老師帶著他們去探索聲音的秘密……孩子,我帶你去探索一下吧!我們找老師解決吧!單元結構化活動科科和研研的爭論幫助科科“不被吵到”聲音的特點、產生、傳播改變聲音強弱、高低幫助研研盡快制作出樂器聽聽聲音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我們是怎么聽到聲音的聲音的強與弱聲音的高與低讓弦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制作我的小樂器調解科科和研研的矛盾讓弦發出不同的聲音科科和研研終于解決了樂器的音量和音調的問題,他們決定制作一個弦樂器。但是制作的時候,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調節樂器,讓樂器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為了能夠解決這些問題,他們再次找到果果老師。這次果果老師把他們帶到教室一起探究如何讓弦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這次在果果老師的指導下,他們能找到答案嗎?故事導入新知探究活動一:體驗不同樂器的高低音“樂器你猜猜”游戲規則教師準備三個音樂。學生平均分成三個小組進行游戲,每位同學準備一張紙,聽到音樂后寫下樂器的名字。音樂播放后,查看答案,對的多的組獲勝。新知探究音樂1音樂2音樂3古箏吉他小提琴活動一:探索哪些因素影響弦樂器的音高實驗探究實驗材料:一個弦樂器(可以是二胡、吉他、小提琴等)活動一:探索哪些因素影響弦樂器的音高實驗探究琴頭指板琴頸音孔琴橋琴體琴頭琴軫弓音窗琴托琴頭區琴身區弦鈕弦軸箱琴碼面板腮托琴弦琴弓活動一:探索哪些因素影響弦樂器的音高實驗探究步驟 :(1)分小組選定一個樂器;(2)討論可能影響弦的音高的因素,比如弦的長短、松緊、粗細等。(3)在樂器上調試,進行驗證。(4)填寫實驗記錄,分析現象,得出猜想。活動一:探索哪些因素影響弦樂器的音高實驗探究實驗猜想:①弦越長,聲調_______(越高 越低),音高越_______(高 低)。②弦越緊,聲調_______(越高 越低),音高越_______(高 低)。③弦越粗,聲調_______(越高 越低),音高越_______(高 低)。弦樂器 弦的長短 弦的松緊 弦的粗細 ……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箏推測可能影響的因素越低√√√√√√√√√√√√低越高高越低低活動一:探索哪些因素影響弦樂器的音高實驗探究實驗材料:一個弦樂器(可以是二胡、吉他等)活動二:設計能讓弦的音高發生連續變化的方案。實驗探究實驗步驟 :1.選擇一個樂器進行驗證。2.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動,讓弦振動的部分越來越短;調節這根弦的松緊程度,識別音高的變化;手指在多根琴弦上連續移動,識別音高的變化。3.修正方案,再次彈試,尋找影響弦的音高的因素。4.與同學交流,并闡述自己觀點。5.填寫記錄,分析結論。活動二:設計能讓弦的音高發生連續變化的方案。實驗探究實驗材料:一把吉他(以吉他為例)實驗步驟:在保證弦的松緊程度不變的情況下,選擇其中一根琴弦,左手按住琴弦的不同位置,使其振動的部分越來越短,同時右手撥動琴弦,識別音高的變化。實驗記錄:實驗分析:琴弦振動的部分越長,說明弦變長了,其振動頻率變慢,音高變低;琴弦振動的部分越短,說明弦變短了,其振動頻率變快,音高變高。實驗結論:同一根弦,弦越長,振動頻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短,振動頻率越快,音高越高。方案一:琴弦的長短可能會影響弦的音高變化實驗條件 音高高低 振動快慢琴弦較長琴弦較短低高慢快實驗探究實驗材料:一把吉他(以吉他為例)實驗步驟:在保證弦的長短不變的情況下,用弦鈕不斷地改變琴弦的松緊,同時撥動琴弦,仔細地聽其音高的變化。實驗記錄:實驗現象:撥逐漸拉緊的琴弦,琴弦的音高會隨著琴弦的拉緊而升高,琴弦的振動頻率也會越來越快。實驗分析:我們通過撥逐漸拉緊的琴弦發現,松的弦振動頻率低,音高較低:緊的弦振動頻率高,音高較高。實驗結論:同一根弦,弦越松,振動頻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緊,振動頻率越快,音高越高。方案二:琴弦的松緊可能會影響弦的音高變化。實驗條件 音高高低 振動快慢琴弦較松琴弦較緊低高慢快實驗探究實驗材料: 一把吉他(以吉他為例)實驗步驟:在保證弦的長短松緊程度不變的情況下,手指在多根弦上連續撥動,仔細聽其音高的變化。實驗記錄:實驗分析:我們通過撥粗細不同的琴弦發現,粗的弦發出的聲音較低,細的弦發出的聲音較高。我們還發現,當琴弦發出的音高低時,琴弦振動得較慢:當琴弦發出的音高高時,琴弦振動得較快。實驗結論:粗細不同的弦,弦越粗,振動頻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細,振動頻率越快,音高越高。方案三:琴弦的粗細可能會影響弦的音高變化。實驗條件 音高高低 振動快慢琴弦較粗琴弦較細低高慢快實驗探究總結:實驗條件 音高高低 振動快慢琴弦較長琴弦較短琴弦較松琴弦較緊琴弦較粗琴弦較細低低低高高高慢快慢慢快快活動二:設計能讓弦的音高發生連續變化的方案。實驗探究實驗結論:1.同一根弦, 弦越長,振動頻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短,振動頻率越快,音高越高。2.同一根弦,弦越松,振動頻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緊,振動頻率越快,音高越高。3.粗細不同的弦,弦越粗,振動頻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細,振動頻率越快,音高越高。活動二:設計能讓弦的音高發生連續變化的方案。生活應用為什么古箏的琴弦長短不一樣?古箏弦的粗細、長短都直接影響弦的振動頻率,弦越粗頻率越低,越細頻率越高;弦越長頻率越低,越短頻率越高。箏就是根據這個規律把弦由粗到細,通過箏碼(柱)把有效振動的弦長由長到短來排列高低音的。(1)琴弦越細聲音高。( )(2)琴弦越短,物體振動越快,音調越高。( )(3)我們要讓物體音調變高,需要增大增長琴弦。( )課堂練習一、填空題(1)各種物體,只要( )就必然發出聲音,如果想讓聲音停止,就必須設法讓物體停止( )。振動振動二、判斷題用橡皮筋自制一個吉他,讓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作業布置板書設計1.7 讓弦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物體的長短、粗細、松緊不同,發出的聲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緊、細的物體發出的聲音高;長、松、粗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低。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7課時《讓弦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物體的長短、粗細不同,發出聲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細的物體發出的聲音高,長而粗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低。科學思維:能對要研究的問題進行假設,并說明理由;在反復的觀察中驗證白已的假設,解決要研究的問題。探究實踐:能從物體能發出高低不同聲音的現象中提出可探究的問題。能對影響物體發出高低不同聲音的因素進行假設,說明理由。并通過反復的觀察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發現物體音高變化的規律。態度責任: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并愿意通過科學的方法去發現問題。二、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物體的長短、粗細不同,發出聲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細的物體發出的聲音高,長而粗的物。難點:在反復的觀察中驗證白已的假設,解決要研究的問題。三、評價任務(根據需要設計評價量規)1.活動一能根據比賽規則猜出樂器,并且猜想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小組評價量表1評價內容 標準 星等游戲:樂器你猜猜 積極參與得1;猜出樂器得2 ( )猜想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 積極參與探究活動得1; 猜想跟弦的長度有關得1; 猜想跟弦的松緊有關得1; 猜想跟弦的粗細有關得1。 ( )2.設計能讓弦的音高發生連續變化的方案。小組實驗評價量表2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星等方案一:琴弦的長短可能會影響弦的音高變化 1.能設計出合理、可行的方案得2☆; 2.積極參與實驗,得1☆。 3.認真如實填寫實驗記錄表得1☆。 4.能根據實驗記錄分析出結論:同一根弦,弦越長,振動頻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短,振動頻率越快,音高越高,得2☆。 ( )☆方案二:琴弦的松緊可能會影響弦的音高變化。 1.能設計出合理、可行的方案得2☆; 2.積極參與實驗,得1☆。 3.認真如實填寫實驗記錄表得1☆。 4.能根據實驗記錄分析出結論:同一根強,弦越松,振動頻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緊,振動頻率越快音高越高,得2☆。 ( )☆方案三:琴弦的粗細可能會影響弦的音高變化。 1.能設計出合理、可行的方案得2☆; 2.積極參與實驗,得1☆。 3.認真如實填寫實驗記錄表得1☆。 4.能根據實驗記錄分析出結論:粗細不同的弦,弦越粗,振動頻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細,振動頻率越快,音高越高,得2☆。 ( )☆四、教學過程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效果評價(一)情境導入 科科和研研終于解決了樂器的音量和音調的問題,他們決定制作一個弦樂器。但是制作的時候,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調節樂器,讓樂器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為了能夠解決這些問題,他們再次找到果果老師。這次果果老師把他們帶到教室一起探究如何讓弦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在果果老師的指導下,他們能找到答案嗎? 通過故事情境,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積極性。 學生融入故事情節,對能夠聯系本節內容的,要給予積極評價。(二)探究活動 評價活動一:探索哪些因素影響弦樂器的音高 (1)游戲 同學們其實生活中有許多樂器,它們能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現在我們做一個游戲,體驗一下吧! 教師組織游戲:樂器你猜猜 要求: 教師準備三個音樂。學生平均分成三個小組進行游戲,每位同學準備一張紙,聽到音樂后寫下樂器的名字。音樂播放后,查看答案,對得多的組獲勝。 課件依次播放三段音頻,并公布答案。 探索哪些因素影響弦樂器的音高 教師提出問題:弦樂器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關呢?讓我們來探究一下吧。 實驗材料:一個弦樂器(可以是二胡、吉他、小提琴等) 實驗步驟: (1)分小組選定一個樂器; (2)討論可能影響弦的音高的因素,比如弦的長短、松緊、粗細等。 (3)在樂器上調試,進行驗證。 (4)填寫實驗記錄,分析現象,得出猜想。 推測可能影響的因素 弦樂器弦的長短弦的松緊弦的粗細……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箏√√√分析得出預測猜想: ①弦越長,聲調越低(越高 越低),音高越低(高 低)。 ②弦越緊,聲調越高(越高 越低),音高越高(高 低)。 ③弦越粗,聲調越低(越高 越低),音高越低(高 低)。 評價活動二:驗證影響弦的音高的因素。 實驗材料:一個弦樂器(可以是二胡、吉他等) 實驗步驟: 1.選擇一個樂器進行驗證。 2.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動,讓弦振動的部分越來越短;調節這根弦的松緊程度,識別音高的變化;手指在多根琴弦上連續移動,識別音高的變化。 3.修正方案,再次彈試,尋找影響弦的音高的因素。 4.與同學交流,并闡述自己觀點。 5.填寫記錄,分析結論。 方案一:琴弦的長短可能會影響弦的音高變化 實驗材料:一把吉他(以吉他為例) 實驗步驟:在保證弦的松緊程度不變的情況下,選擇其中一根琴弦,左手按住琴弦的不同位置,使其振動的部分越來越短,同時右手撥動琴弦,識別音高的變化。 實驗記錄: 實驗條件音高高低振動快慢琴弦較長低慢琴弦較短高快實驗分析:琴弦振動的部分越長,說明弦變長了,其振動頻率變慢,音高變低;琴弦振動的部分越短,說明弦變短了,其振動頻率變快,音高變高。 實驗結論:同一根弦,弦越長,振動頻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短,振動頻率越快,音高越高。 方案二:琴弦的松緊可能會影響弦的音高變化。 實驗材料:一把吉他(以吉他為例) 實驗步驟:在保證弦的長短不變的情況下,用弦鈕不斷地改變琴弦的松緊,同時撥動琴弦,仔細地聽其音高的變化。 實驗記錄: 實驗條件音高高低振動快慢琴弦較松低慢琴弦較緊高快實驗現象:撥逐漸拉緊的琴弦,琴弦的音高會隨著琴弦的拉緊而升高,琴弦的振動頻率也會越來越快。 實驗分析:我們通過撥逐漸拉緊的琴弦發現,松的弦振動頻率低,音高較低:緊的弦振動頻率高,音高較高。 實驗結論:同一根弦,弦越松,振動頻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緊,振動頻率越快,音高越高。 方案三:琴弦的粗細可能會影響弦的音高變化。 實驗材料: 一把吉他(以吉他為例) 實驗步驟:在保證弦的長短松緊程度不變的情況下,手指在多根弦上連續撥動,仔細聽其音高的變化。 實驗記錄: 實驗條件音高高低振動快慢琴弦較粗低慢琴弦較細高快實驗分析:我們通過撥粗細不同的琴弦發現,粗的弦發出的聲音較低,細的弦發出的聲音較高。我們還發現,當琴弦發出的音高低時,琴弦振動得較慢:當琴弦發出的音高高時,琴弦振動得較快。 實驗結論:粗細不同的弦,弦越粗,振動頻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細,振動頻率越快,音高越高。 師小結: 實驗條件音高高低振動快慢琴弦較長低慢琴弦較短高快琴弦較松低慢琴弦較緊高快琴弦較粗低慢琴弦較細高快分析實驗結論: 同一根弦, 弦越長,振動頻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短,振動頻率越快,音高越高。 同一根弦,弦越松,振動頻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緊,振動頻率越快,音高越高。 粗細不同的弦,弦越粗,振動頻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細,振動頻率越快,音高越高。 活動一: 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游戲、動手探究感受樂器聲音的高低的效果,并提出猜想。 活動二: 通過設計方案并進行實驗,幫助學生找到影響弦的音高的因素,驗證猜想是否正確。 活動一: 教師觀察學生是否能夠順利進行游戲,并且能夠猜想聲音的高低是怎么形成。填寫量規1。 活動二: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完成方案設計、實驗,評估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方案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等。完成量規2評價。(三)生活應用 同學們,為什么古箏的琴弦長短不一樣? 學生猜想,教師引導,得出結論。 弦的粗細、長短都直接影響弦的振動頻率,弦越粗頻率越低,越細頻率越高;弦越長頻率越低,越短頻率越高。箏就是根據這個規律把弦由粗到細,通過箏碼(柱)把有效振動的弦長由長到短來排列高低音的。 拓寬領域揮新知、知識運用巧遷移。 觀察學生是否積極參與課堂談論以及對生活現象解釋。(四)知識總結 學生自主總結,用簡報或思維導圖等形式,進行展示。 幫助學生學會設計思維導圖,通過導圖總結歸納本節課內容。 教師考查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歸納總結的能力,及時給予評價。四、成果集成學生通過實驗發現物體的長短、粗細不同,發出聲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細的物體發出的聲音高,長而粗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低。五、作業設計【知識技能類作業】1.填空。(1)各種物體,只要( )就必然發出聲音,如果想讓聲音停止,就必須設法讓物體停止( )。2.判斷。(1)琴弦越細聲音高。( )(2)琴弦越短,物體振動越快,音調越高。( )(3)我們要讓物體音調變高,需要增大增長琴弦。( )答案:1.(1)振動 振動2. (1)√ (2)√ (3)×【綜合實踐類作業】用橡皮筋自制一個吉他,讓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板書設計七、教學反思本節課我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我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其認知規律,用故事引入,采用了直觀教學和實驗探究的教學方法。不少學生在樂器的過程中,已經有了這樣的經驗:撥動不同的弦,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手指按壓在不同位置撥動弦,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甚至有的學生還知道了可以通過改變弦的松緊,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但是,對于具體是什么因素影響物體發聲的高低,學生的認識不明確。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整體教學】教科版科學四上第一單元《聲音》單元整體分析.docx 【大單元整體教學】教科版科學四上第一單元《聲音》第7課 讓弦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課件.pptx 【大單元整體教學】教科版科學四上第一單元《聲音》第7課 讓弦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課時教案.docx 古箏.mp3 吉他.mp3 小提琴.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