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8課 百家爭鳴(導學案)【2022年課標】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與思想;初步了解“百家爭鳴”局面的產生。通過《黃帝內經》和名醫扁鵲,了解這一時期的醫學成就。【學習目標】1.掌握老子開創道家學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張;2.掌握孔子開創的儒家學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領域的重要成就;3.掌握“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歷史背景、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張、影響。【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孔子和儒家學說;百家爭鳴。學習難點: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主要流派及主張,認識百家爭鳴對后世的影響。【思維導學】【核心背記】一、老子1.地位:春秋后期 人, 學派創始人。2.主張(1)萬物運行有其自然的法則,人們應 。(2)世間的事物都有其 ,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3)在政治上主張“ ”。3.相關著作:他的學說集中在道家的經典——《老子》( )一書中。二、孔子和儒家學說1.地位:春秋后期魯國人, 學派創始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2.思想主張(1)核心思想是“ ”,提出“仁者愛人”。(2)主張 ,反對苛政。3.教育成就(1)創辦 ,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主張“ ”。(2)注重 和文化知識教育,發現和總結出許多教育規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4.著作: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 一書。5.影響:孔子的學說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影響。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三、百家爭鳴1.背景: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崩潰,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各陳其說,史稱“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張學派 代表 主要主張墨家 墨子 主張“ ”“非攻”,要求人民互愛互利;提出要選賢能的人治理國家;提倡儒家 孟子 實行“ ”;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荀子 實行“ ”道家 莊子 治國要 和民心;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獨立的人格法家 韓非 ,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 統治3.影響: 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 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易錯易混】1.《論語》是孔子死后,其弟子將他的言論整理而成的,不是孔子的代表作。據傳孔子編撰過《春秋》等典籍。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蕩,諸侯爭霸兼并,法家思想順應時局需要,受到統治者青睞。儒家的政治理念體現了民本思想,雖不適應春秋戰國紛爭的時代需求,但對我們今天提倡以德治國,建設和諧社會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重難點突破】1、百家爭鳴的形成條件和評價。(1)形成條件①由于生產工具的改進和耕作技術的提高(鐵制農具和牛耕的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人們對自然的認識提高,科學技術有了新的發展。②隨著奴隸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封建地主階級逐步取代奴隸主階級掌握了政權,階級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新舊勢力的斗爭十分劇烈。③學術思想大發展,涌現出一大批思想家。不同派別的學者對治理國家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并相互辯論,相互抨擊。于是,在思想和學術領域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2)評價①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斗爭的激烈和復雜。雖然流派眾多,但階級立場鮮明,主要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階級之間的斗爭。②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2.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在各個領域的主要表現。(1)經濟:鐵犁牛耕廣泛使用,生產力飛速發展,封建經濟產生,井田制逐漸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并通過各國變法最終確立下來。(2)政治:諸侯爭霸破壞了奴隸制的舊秩序,隨著新興地主階級力量的壯大,他們先后在各諸侯國開展了變法,確立了封建制度。(典型代表:商鞅變法)(3)軍事:諸侯國之間兼并戰爭頻繁,社會動蕩。(4)思想:社會的變革促使思想界空前活躍,各學派著書立說,互相質疑和爭論,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現象。【分層作業】(一)、夯實基礎1.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在泉州的清源山上有著名的老君巖,就是為紀念他而雕刻的。他的思想主要記載在哪一部古籍中( )A.《史記》 B.《春秋》 C.《論語》 D.《道德經》2.孔子的思想學說以禮、仁等為基本內容,追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希望社會和諧、人心和順。自春秋創立……歷經2 000多年的發展,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 )A.仁 B.禮治 C.無為而治 D.以法治國3.戰爭是人類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我們提倡“熱愛和平,反對戰爭”。反對戰爭,珍愛和平是人類的共同追求。我國戰國時期,提出“兼愛”“非攻”,反對相互攻伐兼并、殘害生命的是( )A.墨子 B.孟子 C.莊子 D.韓非4.戰國時期,儒、墨、道、法、兵等學派對急劇變化的社會提出不同看法,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提出“民貴君輕”思想主張的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5.當前,達州市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市民素質大幅度提高,比如為避免舌尖上的浪費,大家積極踐行國家倡導的“光盤行動”。這一行動體現了戰國時期某一思想家的主張。該思想家還提出( )A.倡導節儉 B.以法治國C.“兼愛”“非攻” D.民貴君輕6.“史實”是對歷史事件的客觀陳述;“史論”是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論。下列對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表述中,屬于史論的是( )A.春秋戰國時期,各家學派提出各種政治主張和治國方略B.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墨子是墨家的創始人,主張“兼愛”“非攻”D.百家爭鳴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二)、鞏固提升7.新考法據史料記載,孔子朝罷歸來,家人報告:“馬廄失火!”以下做法中最符合孔子主張的是 ( )A.嚴厲處罰看護人 B.細心調查原因C.關心是否傷到人 D.不管不聞不問8.下面是春秋戰國時期各思想學派關系圖,從中可以看出 ( )A.各學派以血緣為聯系紐帶 B.各思想學派之間等級森嚴C.各學派之間相互學習借鑒 D.諸子百家均師出同一師門9.郭沫若說:“由秦到現在兩千多年了,我們依然感覺春秋戰國在學術思想史上是中國的黃金時代。”這是因為( )A.競相改革的時代風潮 B.諸侯爭霸的局面C.百家爭鳴的活躍局面 D.商業繁榮的局面10.墨子主張:“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反對“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這表達了( )A.新興地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B.新興地主階級渴望廢除奴隸主特權C.小生產者懷念“小國寡民”社會D.小生產者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11.戰國中期,以申不害為宗,重“術”(權術);以商鞅為宗,重“法”(法令);以慎到為宗,重“勢”(威勢)。到戰國末期,將這三派思想兼容并顧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莊子 C.墨子 D.韓非12.關注歷史教材的目錄,可以準確把握歷史的階段特征。如圖教材目錄橫線處應填( )A.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B.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13.某校七年級同學開展題為“先秦諸子百家”的探究活動,請你也參與其中。【圖說歷史】(1)圖中以這幾個人物為代表的諸子百家在中國古代思想界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風潮,它是什么 這一局面的出現有什么影響 (2)【理解學習】歷史活動課上,四位同學在表演“諸子百家”論治國的短劇時,說了下列臺詞,請在括號內寫出這四句臺詞的代表人物。A.“民貴君輕,仁政于民” B.“無為而治,順應自然” C.“愛人如己,崇尚和平” D.“以法治國,中央集權” (3)【學以致用】在班上,有些同學亂丟垃圾,造成班級衛生狀況糟糕。面對這種情況,你會運用“諸子百家”中哪家學派的思想來教育他們,幫助他們改掉亂扔垃圾的壞習慣 請說說你的具體做法。(三)、沖刺中考14.(2023年北京)以下示意圖表現的是中國古代某一思想家的主張,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15.(2023年甘肅金昌)這一學派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政治理想是“無為而治”。這一學派是( )A.儒家學派 B.道家學派 C.法家學派 D.墨家學派16.(2022年內蒙古通遼)春秋戰國時期,學術思想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新氣象,秦朝依法家思想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漢初奉行道家倡導的“無為而治”,唐太宗則依儒家思想踐行“民貴君輕”。以上史實說明A.百家爭鳴為中華民族的起源奠定思想基礎B.各家學派的思想全都受到歷代統治者推崇C.儒家學說成為后世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D.有些學派的政治主張為后世統治者所采用17.(2022年廣東)《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內容豐富。其中,不僅提到252種動植物,還描述了動植物與環境的關系,也有選擇農作物良種的概念。這表明,《詩經》A.文筆清新節奏明快 B.內容通俗易懂C.蘊含樸素科學意識 D.韻律典雅優美18. (2022年四川瀘州)中國文明社會經過長期的沉積和發酵,到戰國時期出現了文化大噴發,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國思想史上的黃金時代。其中“文化大噴發”“思想大爆炸”是指A. 諸侯爭霸 B. 私學興起 C. 商鞅變法 D. 百家爭鳴【核心背記】一、1.楚國 道家2.(1)順應自然(2)對立面(3)無為而治3.《道德經》二、1.儒家2.(1)仁 (2)以德治國3.(1)私學 有教無類(2)道德教育4.《論語》三、1.諸子百家2.兼愛 節儉 仁政 禮治 順應自然 以法治國 中央集權專制3.百家爭鳴 第一次思想文化【分層作業】1.【答案】D2.【答案】A3.【答案】A4.【答案】A5.【答案】C6.【答案】D7.【答案】C8.【答案】C9.【答案】C10.【答案】D11.【答案】D12.【答案】B13.【答案】(1)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2)孟子;老子;墨子;韓非(3)儒家的思想教化:先制定一套班級衛生的禮儀規范,加強對同學們的思想教育。道家的順應自然、無為而治:應順應自然,讓環境改變同學們的行為。法家的“用刑罰加強統治”的思想:用適當的手段對亂丟垃圾的同學進行懲罰,如罰款等方式,并督促其改正錯誤。墨家的“兼愛”思想:自己把紙屑撿入垃圾桶中,盡力維持教室的整潔。14.【答案】B15.【答案】B16.【答案】A17.【答案】C18.【答案】D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