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默 寫 @選必1單元4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1.中國古代的民族關(guān)系秦朝:我國________國家歷史的開始。主要民族 東北的夫余、烏桓,北方的________,西北的羌、氐,南方的夷、越具體措施 設________、典屬國等官職來管理民族事務。北逐匈奴,修筑________;南撫夷、越,設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漢朝中央 設________管理民族事務北方 對匈奴,漢初采取________政策;漢武帝時期,衛(wèi)青、霍去病三次出擊匈奴。東漢竇憲出擊北匈奴西北 在________設“河西四郡”;在西域設________東北 設護________校尉________政策 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也設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隋唐時期(1)中央機構(gòu):負責民族事務的機構(gòu)是________的禮部及鴻臚寺。(2)民族關(guān)系隋朝 ①突厥、吐谷渾、黨項等周邊民族先后歸附隋朝。 ②加強了對嶺南地區(qū)各族的治理。百越首領(lǐng)冼夫人為隋朝治理嶺南起到了重要作用。 ③以邊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縣令。 ④加強了與流求(今中國臺灣)的接觸,三次派人抵達流求唐朝 ①西北邊疆各族稱唐太宗為“________”。 ②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間還數(shù)次會盟。 ③南詔的13個王中有10人經(jīng)唐朝加封,南詔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學習。 ④唐朝在西北、北方、東北、南方等地設立安西、北庭都護府等管理機構(gòu)兩宋時期:宋朝先后與契丹族建立的遼、黨項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長期并立。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從沒有中斷過。元朝民族政策 “行漢法”,對不同民族實行差別對待政策管轄西藏 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為帝師,領(lǐng)________事,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務行政管理 在東北、云南等地設________,征發(fā)賦役明朝中央機構(gòu) 除________、鴻臚寺外,提督四夷館培養(yǎng)各種民族文字翻譯人才修筑長城 沿長城布置“________”,開放馬市邊疆政策 在東北,設都司、衛(wèi)、所,對女真等族進行管理;在西北,設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衛(wèi);在西南,設土司管轄西藏 敕封西藏僧俗領(lǐng)袖“王”“法王”,建立羈縻性質(zhì)的都司等機構(gòu),通過貢賜、茶馬貿(mào)易進行經(jīng)濟交流清朝機構(gòu) 設立________管理邊疆民族事務聯(lián)姻 滿蒙聯(lián)姻,加強對漠南蒙古的控制;平定漠西蒙古準噶爾部叛亂,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冊封 分別冊封五世達賴與五世班禪為“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設西寧辦事大臣、駐藏辦事大臣改土歸流 在西南,沿襲________制度,后逐漸進行“改土歸流”2.中共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全面貫徹落實黨的____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____、中華文化、____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3.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使國際法遭到嚴重破壞。(2)表現(xiàn)①十月革命后,______提出了不兼并不賠償?shù)脑瓌t,宣布侵略戰(zhàn)爭為反人類罪,為國際法開辟了新的發(fā)展階段。②戰(zhàn)后,戰(zhàn)勝國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由主權(quán)國家參加的政治性國際組織——________。③1928年8月,美、法等國簽訂了《非戰(zhàn)公約》,宣布和平解決國際爭端。4.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發(fā)展:法制軌道: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正式頒布實施,標志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族關(guān)系: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個離不開”,深刻闡述了中國各民族休戚相關(guān)、命運與共的血肉關(guān)系。地位:1997年,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確把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確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5.漢朝(1)設立官職:設____管理民族事務。(2)邊疆管理北方 漢初,對北方的匈奴采取____;漢武帝時期,三次出擊匈奴,取得大勝;89年,竇憲出擊北匈奴西面 在河西走廊設“____”;設西域都護府東北 西漢設____(3)邊疆開發(fā):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西域設置____,督率戍卒屯田。6.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特點: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了____、____、____的外交布局。7.國際法的形成:(1)背景:王權(quán)國家的出現(xiàn)和國家主權(quán)意識的加強,各國強調(diào)____,國家之間利益紛爭加劇,人們希望通過建立____減少武力沖突。(2)奠基:1625年,荷蘭人格勞秀斯出版《____》,提出君主應該制定條約并接受約束,確立國際法的主體是主權(quán)國家。(3)形成:1648年,《____》簽訂,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確立了國際關(guān)系中的____等原則,開創(chuàng)了用國際會議和通過談判達成協(xié)議形式解決國際爭端、結(jié)束國際戰(zhàn)爭的先例,確認了締約國必須遵守條約、各締約國可以對違約國____的國際法基本原則。8.外交成就日內(nèi)瓦會議 1954年4月,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參加這次重要會議,討論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____年周恩來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緬甸,在同兩國總理發(fā)表的聯(lián)合聲明中確認萬隆會議 ①1955年4月,亞非會議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這是戰(zhàn)后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的國際會議。 ②中國提出“________”的方針,中國代表團還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為進一步開展同亞非各國的友好合作關(guān)系創(chuàng)造了條件9.日內(nèi)瓦會議:1954年討論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的________召開,這是新中國首次以________身份參加的重要會議10.元明清時期的民族關(guān)系:明朝的民族關(guān)系:說出明朝主要的民族事務管理的中央機構(gòu)。他們是怎樣加強周邊民族管理的?(1)民族事務管理中央機構(gòu):明朝管理各民族事務的中央機構(gòu)有:禮部、鴻臚寺、________館。(2)周邊民族管理:①北方:防御與交流并存:修筑邊墻,形成明朝________(西起________關(guān),東到________江一線);設置軍鎮(zhèn),號稱“________”。在遼東、宣府、大同等地開放馬市,與蒙古、女真各族貿(mào)易。②采取羈縻政策A.東北,設立都司、________、________B.西北,設________、沙州、________等衛(wèi)C.西南,設________(實行土官制度)D.管理藏族地區(qū):敕封________領(lǐng)袖為“王”“法王”,建立羈縻性質(zhì)的________等機構(gòu),對西藏地方進行管轄,并通過貢賜、________進行經(jīng)濟交流。11.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標志:1954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內(nèi)容①各____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②各自治機關(guān)都是在國家統(tǒng)一領(lǐng)導下的一級地方政權(quán)機關(guān),依法行使規(guī)定的____權(quán)。③根據(jù)____,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和西藏自治區(qū)先后成立。此外,還成立了一批自治州、自治縣(旗)。(2)意義: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被確立為我國的一項____政治制度。12.國際法的形成背景 國家主權(quán)意識的加強,格勞秀斯1625年出版的《戰(zhàn)爭與和平法》奠定了國際法的基礎(chǔ)標志 1648年,《____》簽訂,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意義 ①確立了國際關(guān)系中的國家領(lǐng)土、主權(quán)與獨立等原則。 ②開創(chuàng)了用____和通過談判達成協(xié)議的形式解決國際爭端、結(jié)束國際戰(zhàn)爭的先例。 ③確認了締約國必須遵守條約、各締約國可以對違約國集體制裁的國際法基本原則13.民族關(guān)系(1)統(tǒng)一王朝的民族政策秦朝:修____西漢:設___________(新疆)唐朝:設_______、_________(新疆);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會盟(西藏);封渤海國(東北)、_________元朝:設____(西藏);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新疆); 實行土司制、設澎湖巡檢司(臺灣)明朝:重修____;設奴兒干都司(東北); 設行都指揮使司(西藏)清朝:______、_______;尊重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地制宜;伊犁將軍(新疆);設___、____(蒙古);設______;冊封“達賴”“班禪”;設________(西藏);鄭成功收復臺灣、設______。(2)治理方式:____、戰(zhàn)爭、設立管理機構(gòu)、聯(lián)姻、________等(3)演進趨勢: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版圖不斷擴張成型(4)作用: ①推動了民族融合、文化交流;②加速了_________過程③推動了_________認同④推動了____________的發(fā)展14.基督教勢力衰弱和____觀念興起,促使英法等國民族語言的地位逐漸上升。(1)13世紀,____開始成為英國人廣泛使用的語言。(2)16世紀,____成為法國的官方語言。(3)影響:對民族語言的重視強化了____,促進了____的形成。15.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背景:中共十八大以來,面對深刻變化的____,黨中央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和世界發(fā)展大勢,在對外工作上進行一系列____和實踐創(chuàng)新,形成了____外交思想。試卷第4頁,共7頁試卷第3頁,共7頁參考答案:1. 統(tǒng)一多民族 匈奴 典客 長城 大鴻臚 和親 河西走廊 西域都護府 烏桓 屯戍 尚書省 天可汗 宣政院 行省 禮部 九邊 理藩院 土司2. 民族 中華民族 中國共產(chǎn)黨3. 蘇俄 國際聯(lián)盟4. 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從此被納入法制軌道 中共十五大5. 大鴻臚 和親政策 河西四郡 護烏桓校尉 田官6. 全方位 多層次 立體化7. 國家利益至上 法律制度 戰(zhàn)爭與和平法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 國家領(lǐng)土、主權(quán)與獨立 集體制裁8. 1954 求同存異9. 日內(nèi)瓦 五大國10. 提督四夷 長城 嘉峪 鴨綠 九邊 衛(wèi) 所 赤斤蒙古 哈密 土司 西藏僧俗 都司 茶馬貿(mào)易11. 民族自治 自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基本12.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 國際會議13. 長城 西域都護府 安西都護府 北庭都護府 羈摩府州 宣政院 長城 大事集權(quán) 小事放權(quán) 各民族習俗和宗教信仰 盟 旗 理藩院 駐藏大臣 臺灣府 冊封 邊界互市 少數(shù)民族封建化 華夏文化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14. 民族認同 英語 法語 民族認同 民族國家15. 國際形勢 重大理論 習近平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