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伏安法”測電阻自主學習1.實驗原理: 。2.實驗電路3.用 電壓表 測量被測電阻兩端電壓;用 電流表 測量被測電阻中的電流。4.連接電路時開關應 斷開 ;開關閉合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移到最大阻值處。5.待測電阻求平均值的目的: 減小誤差 。提示:小燈泡的電阻受溫度影響較大,它的阻值測量結果不能取平均值。針對訓練知識點1 “伏安法”測量定值電阻1.為測量一定值電阻的阻值,某實驗小組的小明和小亮選用的實驗器材有:待測電阻Rx、兩節干電池、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及導線若干。(1)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中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導線不能交叉)。答案(2)某次測量時,電流表的示數為0.5A,電壓表的指針所指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電壓表的示數為 2.5 V,本次測得Rx的阻值為 5 Ω。(3)本實驗進行了多次測量,其目的是 求平均值,減小實驗誤差 ,下列實驗中多次測量的目的與該實驗相同的是 A 。A.用刻度尺測量物理課本的寬度B.測量小燈泡的電阻知識點2 “伏安法”測量小燈泡的電阻2.(2022昆明市官渡區期末)某實驗小組用“伏安法”測量標有“2.5V”字樣的小燈泡的電阻。(1)該實驗原理為 。(2)如圖甲所示,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該移到最 右 (選填“左”或“右”)端,目的是 保護電路 。(3)試觸時,發現電壓表指針反向偏轉,如圖乙所示,原因是 電壓表的“+”“-”接線柱接反了 。(4)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發現小燈泡不亮,電流表無示數,電壓表示數接近電源電壓,出現這種故障的原因是 小燈泡斷路 。(5)排除故障后,多次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將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記錄在下表中。其中當電壓表的示數為2.5V時,電流表示數如圖丙所示,為 0.28 A,此時小燈泡的電阻約為 8.93 Ω(保留兩位小數)。實驗次數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電壓U/V 2.1 2.5 2.8電流I/A 0.26 0.3(6)分析數據后發現,小燈泡的阻值不是固定不變的,該小組同學和其他小組交流發現都存在類似情況,其原因是小燈泡的電阻受 溫度 的影響。基礎鞏固1.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中,小雪和曉彤分別選用定值電阻和小燈泡為測量對象,在處理實驗數據時,分別畫出了對應的U-I圖像,如圖甲、乙所示。關于圖像的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A.由甲圖可知,定值電阻的阻值為1ΩB.由甲圖可知,電阻不隨其兩端的電壓和導體中的電流的改變而改變C.為了減小誤差,應該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計算小燈泡的電阻D.由乙圖可知,小燈泡的電阻隨燈絲溫度的增加而增大2.某同學在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中,將實物連成如圖所示的電路,每節干電池為1.5V,估計被測電阻為10Ω左右,根據給出的信息,仔細觀察電路圖,寫出電路連接的不當之處分別是 電壓表的量程選擇過大 、 電流表的量程選擇過大 。3.某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1)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把如圖甲所示的實物圖連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右移動時電流表示數變小。答案(2)連接電路時,開關應 斷開 ;閉合開關前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至 B (選填“A”或“B”)端,目的是保護電路。(3)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進行實驗,通過多組數據畫出了如圖乙所示的待測電阻Rx的I-U圖像,由圖像可得Rx= 4 Ω。(4)他們將上述實驗中的定值電阻換成額定電壓為2.5V的小燈泡,用同樣的方法測定小燈泡的電阻。當電壓表的示數為0.2V時,電流表的示數為0.10A;當電壓表的示數為2.4V時,電流表的示數為0.30A;則當電壓表的示數為2.0V時,電流表的示數可能為 0.28A (選填“0.20A”“0.25A”“0.28A”或“0.30A”)。(5)另一小組實驗時發現電壓表壞了,他們設計了一種方案也測出了Rx的阻值,電路如圖丙所示,R0為阻值已知的定值電阻,電源電壓未知且恒定不變。測量步驟如下:①當開關S1閉合、S2斷開時,電流表的讀數為I1;②當開關S1、S2都閉合時,電流表的讀數為I2;③待測電阻Rx= (用已知和測出的物理量符號表示)。拓展培優4.利用伏安法測電阻時常常用到如圖所示的兩種電路,某同學實驗時所用電流表的內阻約為10Ω,電壓表的內阻約為20kΩ,待測電阻的阻值約為100Ω,為了減小誤差,他應該采用圖 甲 (選填“甲”或“乙”)所示的連接方法,利用該方法進行實驗時,測量結果會偏 小 (選填“大”或“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