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實驗目錄解讀 實驗管理員培訓(課件 28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實驗目錄解讀 實驗管理員培訓(課件 28張ppt)

資源簡介

(共28張PPT)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實驗目錄解讀
實驗名稱:探究空氣是否占據空間
實驗目的:能用不同的實驗方法,證明空氣占據空間。
實驗器材:錐形瓶、帶橡皮塞的漏斗、裝有水的燒杯、水槽、塑料杯、紙巾、氣球、塑料瓶。
實驗方法:(1)將帶橡皮塞的漏斗插入錐形瓶(密封一定要嚴),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引導學生分析水為什么漏不下去
(2)水槽內裝入約 2/3 的水,將一團紙緊塞在杯底(紙要盡可能塞到杯底),再把杯子豎直向下倒扣在水中。引導學生分析:紙團為什么不濕?
(3)將氣球放入瓶中,并用氣球嘴套住瓶口,用力吹氣球。引導學生分析:氣球為什么吹不大?
實驗現象:
(1)水漏不下去;(2)水不能進入杯子,杯底的紙沒有濕;(3)氣球只能吹大一點。
實驗結論:空氣像其他物體一樣,也需要占據空間
實驗名稱:讓熱氣球上升
實驗目的:知道熱空氣向上流動的原理。
實驗器材:塑料袋、蠟燭、打火機
實驗方法:1.點燃蠟燭,將塑料袋倒扣在火焰上方,2.讓塑料袋里充滿熱空氣,待塑料袋膨脹時,松手,觀察塑料袋的變化。
實驗現象:塑料袋慢慢的上升。
實驗結論:熱空氣向上流動。
實驗名稱:研究土壤的成分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識別土壤中存在空氣、水、腐殖質等重要成分。
實驗器材:土壤、燒杯、紙巾、攪拌棒(玻璃棒)、水。
實驗方法:1.用紙巾包住土塊,使勁握一握,攤開紙巾,可以看到什么?
2.把土塊放入水中,開始可以看到什么?過一會兒又看到什么?
3.攪拌以后,你看到什么 靜置一段時間后,又看到什么?
實驗現象:(1)紙巾上有水跡;(2)冒出氣泡,土塊開始變得松散;(3)水變渾濁,有物質浮在水面上;有土沉在水底,上面的顆粒較細,下面的顆粒較粗.
實驗結論:土壤中有水分、空氣、沙子、腐殖質等成分。
實驗名稱:比較不同固體體積的方法。
實驗目的:能用多種方法比較固體體積的大小
實驗器材:積木、面粉、玉米粉、食鹽、玩偶
實驗方法:1.出示三個不同形狀的積木,引導學生比較哪一組積木的體積大。
2.出示兩堆體積不一致的面粉、玉米粉粉末,引導學生比較哪一堆粉末的體積大。裝粉末的杯子要透明,便于觀察;裝粉末時,表面要保持平整;用尺測量杯中粉末的高度時,尺子貼在杯子外壁豎直測量,測量時注意零刻度的位置。也可直接在杯外壁畫出標記線進行比較
3.出示兩只大小差不多的玩偶,引導學生比較哪一個玩偶的體積大。取足量且等量的鹽,利用量杯測出鹽的體積。把一個玩偶完全埋入鹽中,測出玩偶和鹽的總體積。然后用相同的方法測出另一個玩偶和鹽的總體積。通過比較這兩個總體積,得出玩偶體積的大小。鹽也可以用沙子代替。
實驗結論:1.數積木的方法。2.測量杯中的高度或者做標記的方法。3.鹽埋法
實驗名稱:探究影響鹽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對比實驗)
實驗目的:探究影響鹽等物質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初步學習 對比實驗的方法。
實驗器材:鹽、水(熱水)、燒杯。
假設:與水的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溶解越快。(與攪拌速度、鹽的顆粒大小、水的多少)。
實驗方法:1.準備兩杯相同體積的冷水和熱水。
2.同時往兩杯水中放入相同質量的鹽。
3.觀察、比較哪個杯子里的鹽溶解的快。
實驗現象:熱水中的鹽溶解的快,冷水中的鹽溶解的慢。
實驗結論:鹽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溶解越快。
實驗名稱:研究運動和呼吸的關系
實驗目的:能夠用測量的方法收集三種狀態下呼吸次數的數據,通過分析數據知道運動對呼吸有影響。
實驗器材:秒表
實驗方法:(1)測量學生安靜狀態下一分鐘的呼吸次數,并記錄。
(2)測量運動結束時一分鐘的呼吸次數,并記錄。
(3)休息 3 分鐘后,再次測量學生一分鐘的呼吸次數,并 記錄。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運動和呼吸有關系,運動過后,呼吸加快。
次數 運動狀態 安靜狀態 運動結束時 休息3分鐘
第一次
第二次
實驗名稱: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實驗目的:能用實驗的方法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實驗器材:切開的土豆、切開的蘿卜、碘酒、滴管。
實驗方法:用滴管將碘酒滴到切開的土豆上,切開的蘿卜上,并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我們發現碘酒遇到蘿卜是棕色或者棕褐色(是碘酒原有的顏色),遇到土豆變成藍色。
實驗結論:碘酒遇到淀粉會變成藍色,說明土豆中含有淀粉。
實驗名稱:測一測氣球的空氣是否有質量
實驗目的:能用實驗和測量的方法,證明空氣有質量。
實驗器材:鐵架臺、木棒、繩子、票尾夾、氣球、打氣筒。
實驗方法:1.將細長木棍固定在鐵架臺上,然后借助票尾夾在長棍兩端各掛一只充滿氣的氣球,并使之平衡。
2.將一只氣球中的氣慢慢放掉。
3.放手后,觀察原來平衡的細長棍發生的變化。
實驗現象:原本平衡的木棍,將放掉其中一個氣球的空氣后,變得不平衡了。
實驗結論:這說明了空氣有質量的。
教師演示實驗
實驗名稱:記錄電子天平測皮球里空氣的重量
實驗目的:通過實際測量,證明空氣也像其他物體一樣有質量,從而改變空氣沒有質量的錯誤認識。
實驗器材:電子天平、皮球、打氣筒。
實驗方法:1.調整好電子天平,測量打氣前皮球的質量,并記錄。2.給皮球打氣 20 下,調整好電子天平,測量打氣后皮球的質量,并記錄。3.給皮球打氣 40 下,調整好電子天平,再測量打氣后皮球的質量,并記錄。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空氣也像其他物體一樣有質量,空氣越多,質量越大。
打氣前 打氣20下 打氣40下
實驗名稱:讓紙蛇轉動
實驗目的:借助實驗,觀察熱空氣的流動。
實驗器材:紙蛇、蠟燭、火柴、鐵架臺
實驗方法:1.用卡紙剪一條紙蛇,用一根棉線穿過紙蛇的頭部的小孔。
2.點燃一支蠟燭,將紙蛇懸掛在火焰上方約10厘米處,調整紙蛇的方向,使紙蛇轉動。
3.觀察到紙蛇轉動后,熄滅蠟燭。
實驗現象:蠟燭點燃后紙蛇會轉動起來。
實驗結論:這是因為火焰上方的空氣受熱向上流動,帶動紙蛇轉動起來了。
實驗名稱:研究冷熱空氣流動的規律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認識冷熱空氣流動的規律。
實驗器材:水槽、冷、熱水、集氣瓶、玻璃片、線香、火柴。
實驗方法:1.準備兩個一樣大的玻璃瓶,分別放在盛有冷水和熱水的盆中,過一會兒取出。
2.在熱瓶中放入點燃的線香,當瓶內充滿煙后移走線香,立即用玻璃片將瓶子蓋上。
3.將冷瓶倒放在有煙的熱瓶上,抽掉玻璃片,觀察煙的流動。
4. 重復步驟 1-2,將冷瓶與熱瓶的位置上下對調,抽掉玻璃片,觀察煙的流動。
實驗現象:熱瓶中的煙向上流到冷瓶里,朝各個方向流
動,然后下沉流向熱瓶,接著再上升,如此循環流動,使冷瓶和熱瓶都充滿了煙霧,冷、熱瓶對調后,煙霧基本還在上方的熱瓶里。
實驗結論:熱空氣向上流動。
實驗名稱:比較砂質土、黏土和壤土的不同
實驗目的:能用“捻一捻”“握一握”“搓一搓”等方法比較沙質土、粘質土和壤土的不同,說出它們的特點
實驗器材:沙質土、粘質土、壤土、培養皿、水、濾杯、濾紙、量杯。
實驗方法:1.用手捻一捻三種土壤,比較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2.分別在三種土壤中和點水,用手握一握,比較哪一種能夠握成團。
3.分別在三種土壤中加點水搓一搓,比較哪一種能夠搓成條。
4.分別在三個濾杯底部墊上過濾紙,裝入同樣多的土,壓實,再倒 進同樣多的水 10ML,比較不同土壤的滲水性有什么不同。
實驗現象:1.粘質土顆粒細,沙土顆粒粗。2.黏土容易成團,壤土較易成團,沙土不易成團。3.粘質土容易搓成條,而且彎折不斷,壤土也能搓成條,但是容易折斷,沙質土不容易搓成條。4.粘質土滲水慢,沙質土滲水快,說明粘質土滲水性差,沙質土滲水性最好,壤土滲水性中等。
實驗結論: 不同的土壤有不同的特點。
實驗名稱:水土流失的模擬實驗
實驗目的:通過做水土流失的模擬實驗,知道植被能防止水土流失。
實驗器材:一盆有植被覆蓋的土壤、一盆無植被覆蓋的土壤、小木塊、塑料盤、噴水壺。
實驗方法:1.取兩塊土壤,一塊有植被覆蓋,另一塊沒有,分別放入一段墊高的塑料中。
2.往兩塊土壤上澆同樣多的水,模擬自然界的降水情況。
4.觀察并記錄土壤被沖刷和積水的情況。
實驗現象:往兩塊土壤上澆同樣多的水,無植被覆蓋的土壤流失的土多,有植被覆蓋的土壤流失的土很少。無植被覆蓋的土壤積水有些渾濁,泥沙多,有植被覆蓋的土壤積水比較清澈,泥沙少。
實驗結論:植物能夠很好的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實驗名稱:探究不同液體的性質
實驗目的:觀察并比較不同液體的性質,認識到液體之間存在不同。
實驗器材:油、水、牛奶、蜂蜜、液體流速板、滴管。
實驗方法:1.觀察油、水、牛奶、蜂蜜的顏色。2.依次把裝有幾種液體的杯到鼻下一定的距離,扇聞氣味。
3.在四個杯子后面放一個不透明的白色物體比較下他們的透明度。4.在流速板的凹槽處各滴3-5滴液體,同時讓液體流下,比較一下他們的粘稠度。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不同的液體,他們的性質不同。
性質 液體 油 水 牛奶 蜂蜜
顏色 黃色 無色 白色 琥珀色
氣味 油味 無氣味 奶香味 香甜味
透明度 透明 透明 不透明 半透明
黏稠度 較黏稠 不黏稠 少黏稠 很黏稠
實驗名稱:比較固體混合前后的質量和占據空間
實驗目的:讓學生通過測量、比較、解釋,認識到固體混合前后質量不變,體積減少的規律。
實驗器材:天平(電子天平)、黃豆、綠豆、玉米粉,燒杯、量筒。
實驗方法:1.用天平(電子天平)量取一定量的黃豆、綠豆、玉米粉(各 30-50 克),將它們混合到一起,測量它們的質量,比較它們混合后質量的變化(混合前后質量不變)。
2.用量筒分別量取20毫升的玉米粉、黃豆、綠豆,然后把三者混合并觀察,比較混合前后三者占據空間大小的變化。
實驗現象:1.三種固體混合前共計( )克,混合后共計( )克。
2.三種固體混合前共計( )毫升,混合后共計( )毫升。
實驗結論:1.不同固體混合前后質量不變;2.不同固體顆粒大小不同,導致顆粒之間的空隙也不同,混合后,小顆粒固體可以占據大顆粒固體之間的空隙,從而導致混合后體積發生改變。
實驗名稱:固體混合物的分離
實驗目的:能用不同的方法把生活中的一些混合物分離開來。
實驗器材:黃豆、綠豆、玉米粉、木屑、鐵屑、紅糖、沙子、培養皿、手持篩子、磁鐵、水、燒杯。
實驗方法:1.在分離固體混合物時,可以先組織學生對混合物進行觀察,說說可以用哪些方法來分離?
2.出示黃豆、綠豆和玉米粉的混合物,引導學生想辦法把它們分離開來。(用孔徑不同的篩子來分離。)
3..出示木屑和鐵屑的混合物,引導學生想辦法把它們分離開來。(用磁鐵分離/沉水法分離)
4.出示紅糖和沙子的混合物,引導學生想辦法把它們分離開來。(水溶解和蒸發分離法)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不同的固體混合物,分離的方法不同。
混合物 黃豆、綠豆和玉米粉 木屑和鐵屑 紅糖和沙子
分離方法
實驗名稱:測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鹽
實驗目的:通過探究鹽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況,認識到物質能溶解于水的量有一定限度。
實驗器材:食鹽、2g 量勺、攪拌棒、燒杯、水。
實驗方法:1.準備一個裝有100毫升的燒杯,每次用量勺加相同質量的鹽。攪拌到完全溶解后再次加鹽。
2.當鹽溶解的慢時,要一點一點的加,當鹽無法溶解時,停止加鹽,并計算向這杯水中加了多少勺鹽,(一勺是2克,有幾勺*2)就是100毫升水中溶解的鹽的量。
實驗現象:100毫升水能溶解()克食鹽。
實驗結論:物質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
實驗名稱:比較吸進和呼出的氣體不同
實驗目的:通過探究活動了解人體吸進和呼出氣體有什么不同。
實驗器材:保鮮袋、澄清石灰水。
實驗方法:1.收集空氣,倒入澄清石灰水,搖晃一下,觀察變化。2.收集呼出的氣體,倒入澄清石灰水,搖晃一下,觀察變化。
實驗現象:收集的空氣不易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而呼出的氣體中因為含有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容易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結論: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是不同的,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容易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三年級下冊的實驗目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伦贝尔市| 依兰县| 理塘县| 罗江县| 金山区| 陆河县| 五指山市| 巴青县| 衡南县| 海城市| 永吉县| 海原县| 招远市| 平塘县| 化隆| 江阴市| 祁门县| 灵山县| 离岛区| 嘉善县| 内黄县| 呼玛县| 石柱| 彭阳县| 枝江市| 高平市| 云浮市| 明星| 湖口县| 九龙县| 徐水县| 桂阳县| 金塔县| 岳普湖县| 义乌市| 宿松县| 互助| 白河县| 崇左市| 南城县| 阳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