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講 聲現象【知識梳理】知識點一 聲源1.定義: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2.特點(1)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其中“一切”包括氣體、液體和固體;(2)振動停止,發聲停止;發聲停止指的是物體不在發聲,而原來的聲音并沒有消失,還在繼續傳播;(3)振動一定能發生,但發出的聲音不一定能被聽見;不振動的物體是不會發出聲音的。知識點二 聲音的傳播聲速影響聲音傳播的速度 (1)介質:一般情況下:。(2)溫度:溫度越高,聲音的傳播速度越快。在空氣中,每升高1℃,聲音的傳播速度增加0.6m/s。知識點三 人耳的聽聲能力人耳的聽聲過程聲音經過外耳道進入骨膜,引起骨膜的振動,這個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耳蝸,在通過聽覺神經將信息傳入大腦,我們便聽到了聲音。2.人耳能聽見聲音的頻率(1)頻率:物體在1s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簡稱赫,符號是Hz。(2)人耳能聽見聲音的頻率為20Hz~20000Hz。(3)超聲波: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稱為超聲波。(4)次聲波: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稱為次聲波。知識點四 樂音的三要素【例題分析】類型一 聲音產生的條件[例1]用手將正在發聲的音叉握住后,發聲立即停止,這是因為 ( )A.音叉的振動停止了 B.聲音的速度變小了C.聲音的響亮變大了 D.聲音的音調變低了[例2]如圖所示,在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實驗中,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輕質小球,發現小球被多次彈開.這樣做是為了 ( )A.使音叉的振動盡快停下來B.把聲音的振動時間延遲C.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D.使聲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聲[例3]下列實驗的目的是探究聲音產生條件的是 ( )A.改變作用在尺子上力的大小,聽尺子發聲 B.改變試管中水量,吹氣時聽聲音的變化 C.將發聲的音叉觸及面頰D.逐漸抽出瓶內空氣,聽聲音的變化【舉一反三】[變式1]如圖所示,將正在發出聲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觀察到音叉周圍濺起許多水花,這個現象說明了 ( )超聲波具有能量B.發聲的音叉正在振動固體能夠傳聲D.液體也可以成為聲源[變式2]下列幾種實驗現象,能說明聲音產生的條件的是 ( )A.水中的魚聽到岸上人的說話聲,突然游向深水處B.拉小提琴時,琴弦的松緊程度不同,發出的聲音不同C.音叉在發聲時,靠著它的小紙球會被彈起D.玻璃罩內的手機正在發聲,抽去里面的空氣,鈴聲減弱[變式3]下列現象能說明聲音產生原因的是 ( )A.用力敲鼓,鼓聲變大B.抽出罩內空氣,鈴聲變小C.用嘴咬住發聲的音叉,感覺發麻D.遠處聽到蟈蟈的鳴叫聲[變式4]如圖所示,在“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實驗中,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乒乓球,發現乒乓球被多次彈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音叉的音調越高,乒乓球的運動幅度越大B.實驗中將音叉的振動轉化為乒乓球的振動,易于觀察C.因為音叉發出的是超聲波,所以乒乓球才被多次彈開D.音叉振動停止,聲音立即消失[變式5]如圖甲所示,敲擊鼓面會聽到鼓聲,若向鼓面上撒些紙屑或泡沫塑料的顆粒,還會看到它們在鼓面上跳動.如圖乙所示,敲擊音叉會聽到聲音,若將發聲的音叉靠近一只懸掛著的輕質小球,小球會擺動.這些現象說明 .其實不光是這些現象,大量的實驗觀察表明:一切 物體都在振動.類型二 人耳和聽力[例1]當飛機降落時,乘務員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使耳中的 張開,使鼓膜內外的 保持平衡,從而防止對耳的損傷.[例2]我們能夠聽到聲音,正確的傳播途徑是 ( )A.良好的耳朵-介質-物體振動 B.介質-物體振動-良好耳朵C.物體振動-介質-良好耳朵 D.物體振動-良好耳朵-介質[例3]經常有這種情況,人還毫無察覺的時候;狗、貓卻已經豎起耳朵警覺地諦聽.關于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狗、貓比人的聽覺頻率范圍廣 B.人比狗、貓的聽覺頻率范圍廣C.狗、貓比人的發聲頻率范圍廣 D.人比狗、貓的發聲頻率范圍廣[例4]蝴蝶的翅每秒鐘振動5-6次,蜜蜂的翅每秒振動300-400次.則 ( )A.我們只能聽到蝴蝶翅的振動聲 B.我們只能聽到蜜蜂翅的振動C.兩者我們都能聽到 D.兩者我們都聽不到[例5]如圖所示,人和動物都有不同的發聲頻率和聽覺頻率,如人能發出的聲音頻率大約在65~1100赫左右,能聽到的聲音頻率大約在20~20000赫左右.頻率超過20000赫的聲波稱為超聲波,頻率低于20赫的聲波稱為次聲波.圖表所列的人或動物中,發聲頻率范圍和自身聽覺頻率范圍比較接近的有 不能發出超聲波的有 ,能發出自己聽不到的聲音的有 .【舉一反三】[變式1]聲波傳入人耳的順序是 ( )A.外耳道→鼓膜→耳蝸→聽小骨→聽覺神經 B.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覺神經C.外耳道→聽小骨→鼓膜→耳蝸→聽覺神經 D.外耳道→耳蝸→鼓膜→聽小骨→聽覺神經[變式2]“B超”機是利用超聲波來診斷病情的,但是人們都聽不到它發出的聲音,這是因為A.聲音太小 B.聲音太大C.聲音頻率大于人能聽到的最大頻率 D.聲音頻率小于人能聽到的最小頻率[變式3]根據如圖所給的信息,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蝙蝠可以發出頻率為400Hz的聲音 B.人能聽到蝙蝠發出的所有頻率的聲音C.15Hz的聲音只要振幅足夠大,人耳是能聽到的 D.人聽覺頻率范圍比人發聲頻率范圍要大[變式4]貓、蝙蝠和海豚的發聲頻率范圍和聽覺頻率范圍如圖所示,三種動物相比較,聽覺頻率范圍最大的動物是 ;發出聲音的頻率全部在人耳可聽聲的頻率范圍內的動物是 .貓發出聲音的音調 (高于/低于)海豚發出聲音的音調.[變式5]黑匣子是飛機專用的電子記錄設備之一.當飛機墜入水中時,黑匣子上的信標通常會發生頻率為37.5×103 (填寫單位)的聲波脈沖信號供救援人員搜尋,這一信號人耳 聽到.(選填“能”或“不能”)類型三 聲音的傳播條件[例1]如圖所示是聲現象中,可以用相同的聲學知識解釋的是 ( )A.甲和乙 B.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丁[例2]暖水瓶的瓶膽夾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來探究真空能否傳聲.他把音樂賀卡里的電子發生器放入瓶中,根據聽到的聲音進行判斷.在他設計的下列幾組比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進行比較B.用一個完好的和一個已經漏氣的瓶膽進行比較C.把瓶膽放在近處和遠處進行比較D.將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膽中進行比較[例3]超聲波已經在很多領域都有了應用,最近超聲波被研制成武器了,當超聲波達到一定能量時就有很大的破壞力.如果要阻擋這一武器的襲擊,可使用一層( )A.金屬材料 B.絕緣材料 C.真空材料 D.絕緣材料【舉一反三】[變式1]人在池塘邊的腳步聲會嚇跑附近水域的魚,聲音傳播的主要途徑是 ( )A.岸──空氣──水──魚 B.空氣──水──魚C.岸──空氣──魚 D.岸──水──魚[變式2]下列環境中不能傳聲的是 ( )A.在月球上 B.在曠野中 C.在海洋深處 D.在封閉的房間內[變式3]如圖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鬧鐘和罩的底座之間墊上柔軟的泡沫塑料,逐漸抽出罩內的空氣,鬧鐘的聲音會逐漸變小,直至聽不到聲音;再讓空氣逐漸進入玻璃罩,鬧鐘的聲音會逐漸變大.這個實驗表明了 ( )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聲音再玻璃罩中發生反射C.聲音必須通過介質才能傳播D.聲波在傳播過程中能量逐漸減少[變式4]如圖所示,將電鈴扣在抽氣盤上的玻璃罩內,通電后可以看到電鈴在振動,同時聽到電鈴發出的聲音.用抽氣機向外抽氣的過程中,將聽到( )聲音越來越大B.聲音越來越小聲音的大小保持不變D.聲音立即停止[變式5]下面幾種現象中,能說明聲音可以在水中傳播的是 ( )A.魚被岸上地說話聲音嚇走 B.在岸上聽見河水流動聲音C.水中的潛水艇接到敵方潛水艇發出的聲音 D.輪船探測到水中的暗礁[變式6]有經驗的木工在購買木梁時,為了判斷木梁的中心是否朽了,總是讓一人把耳朵貼在木梁的一端,另一人把耳朵貼在木梁的另一端,再由一人敲打木梁中心,如果兩端人聽不到聲音從里面傳來,證明里面已朽,木工是根據什么選擇木梁的 ( )A.空氣傳聲 B.固體傳聲 C.液體傳聲 D.真空不能傳聲類型四 影響聲速的因素[例1]關于聲波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聲波是靠介質傳播的,它在真空中不能傳播B.一般正常人發出聲音的頻率范圍約為85赫茲到1100赫茲C.聲波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米/秒,在水中傳播較快D.聲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頻率不變[例2]如圖所示為中國的“殲-10戰斗機”,可以說它是亞洲最具作戰力的一種機型,高空的最大速度可達2馬赫(馬赫為音速單位,1馬赫約等于聲音速度的1倍),合 km/h.[例3]某興趣小組的甲、乙、丙三位同學合作估測常溫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1)他們選擇了鼓(含鼓槌)做實驗,除了這種器材外,至少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是 和 ;(2)如圖所示,甲負責敲鼓、乙負責計時、丙負責聽聲.實驗步驟如下,請你將實驗操作步驟D補充完整:A.量出200m的直線距離s并做記錄;B.甲同學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學看到敲鼓的同時開始記時;C.當負責聽聲的丙同學聽到鼓聲時立即喊“停”;D.乙同學 ;E.將測得的時間t記錄下來;F.重復做上述實驗兩次,計算出三次測量聲音速度v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v′.(3)請你為他們設計一個測量聲音速度的實驗記錄表格,設計的表格應體現上述實驗要求.(4)請寫出造成本實驗誤差的原因之一:[例4]進一步探究:液體中的聲速與溫度有關,關系式為vt=v0+a(t-t0),其中:vt表示溫度為t時的聲速,t0為表格中指出的溫度,v0表示溫度為t0時的聲速,α為溫度系數.液體 t0/℃ v0/m/s α/m/ (s ℃)丙酮水甘油水銀酒精 2025202020 11921500192314511180 -5.52.5-1.8-0.46-3.6可見,水中的聲速隨溫度升高而 .如圖所示,是酒精、水和水銀中聲速隨溫度變化圖象,其中 表示酒精中聲速的規律.【舉一反三】[變式1]在100m賽跑時,終點的計時員如果是在聽到發令槍響才開始按表計時的,則記錄下的時間比運動員所用的實際時間 ( )A.偏大 B.相同 C.偏小 D.都有可能[變式2]與聲音傳播速度有關的是 ( )A.聲音的音調 B.聲音的響度C.聲音的音色 D.傳播聲音的物質[變式3]小張為了研究聲音的傳播速度與哪些因素有關,認真閱讀了“幾種物質中的聲速”(如下表),根據表中的數據,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幾種物質中的聲速(單位:米/秒)空氣(15℃) 340 海水(25℃) 1531空氣(25℃) 346 銅(棒) 3750軟木 500 大理石 3180煤油(25℃) 324 鋁(棒) 5000蒸餾水(25℃) 1497 鐵(棒) 5200結論1 .結論2 .類型五 樂音的基本特征[例1]如圖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邊緣,一端伸出約為尺長的一半,撥動鋼尺,聽它發出的聲音,并現察它的振動情況. 然后減小鋼尺伸出長度約為尺長的1/4,再次試驗,得到的結論是 ( )聲音變大 B.頻率變高C.振動變慢 D.響度變小[例2]二胡是中國的民族樂器,有粗(內弦)、細(外弦)兩根弦,拉弓時馬尾和弦摩擦發出聲音,如圖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變二胡音調的是 ( )A.用手指按壓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B.手指按壓在弦的相同位置,從摩擦內弦換到摩擦外弦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D.旋轉弦軸,增加弦的緊張度[例3]吉他是一種弦樂器,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同一根琴弦,主要改變聲音的 ( )A.響度 B.音調 C.音色 D.頻率[例4]機場附近為了防止飛鳥影響飛機飛行,播放飛鳥天敵的聲音,為了使效果更好,使用了擴音設備增加播放的音量,在增大音量的過程中,改變的是( )A.聲音的音調 B.聲音的響度 C.聲音的音色 D.聲音的頻率[例5]如圖所示為聲波的波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響度不同C.甲、乙、丙三者的音調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調、響度、音色都不同[例6]人們能分辨出笛子、鋼琴等不同樂器的演奏聲,主要是依據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聲速[例7]醫生為心臟病患者診斷時,常用聽診器聽患者的心跳,使用聽診器是為了 ( )A.增大心臟跳動時的振幅 B.加快心脹跳動時的頻率C.增強人聽到聲音的響度 D.改善心脹跳動時的音色【舉一反三】[變式1]福州許多路口安裝有盲人過街提示器,盲人可以根據提示器發聲音的高低辨別方向.其中聲音的高低是指聲音的 ( )A.音色 B.音調 C.振幅 D.響度[變式2]如圖所示,在四個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內裝有質量不等的同種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擊四個玻璃杯,會發出不同的聲音,這“不同的聲音”主要是指聲音的 ( )A.音調 B.振幅 C.音色 D.響度[變式3]兩列聲波在同一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如圖甲、乙所示,則這兩列聲波 ( )A.音調相同 B.響度相同 C.音色不同 D.音調、響度和音色均不同[變式4]如圖所示,分別是音叉、鋼琴 發出的聲音的波形.下面關于二者發出聲音的特性描述正確的是 ( )音調不同 B.響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都不相同[變式5]如圖所示是探究聲現象的實驗裝置,利用該裝置可演示A.敲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被彈得越高,聽到的聲音音調就越高B.敲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被彈得越高,聽到的聲音的響度越大C.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D.聲音傳播是否需要時間[變式6]如圖所示,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同一面鼓使其發出聲音,同時觀察鼓面上泡沫小顆粒的跳動幅度是否相同.他是在研究聲音的 ( )A.音調與鼓面振動幅度的關系B.響度與鼓面振動幅度的關系C.音色與鼓面振動幅度的關系D.音調與鼓面振動頻率的關系[變式7]為迎接歌詠比賽,音樂教師將班內的學生分為“高音聲部”和“低音聲部”進行排練.這里“高”和“低”是指聲音的 ( )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振幅[變式8]如圖所示為我國民族吹管樂器--嗩吶,用它吹奏名曲《百鳥朝鳳》時,模仿的多種鳥兒叫聲悅耳動聽,讓人仿佛置身于百鳥爭鳴的森林之中,關于嗩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變聲音的音調B.吹奏時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主要改變聲音的響度C.嗩吶前端的喇叭主要改變聲音的音色D.嗩吶模仿的鳥兒叫聲令人愉悅,是樂音[變式9]全班同學在齊聲合唱同一首歌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能分辨男、女同學的歌聲,主要是因為響度不同B.能分辨男、女同學的歌聲,主要是因為音調不同C.唱歌同學的聲帶在振動D.歌聲宏亮時,說明聲音的響度大[變式10]在端午節的龍舟賽上,運動員喊著號子、合著鼓點有節奏地同時劃槳,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號子聲越低沉,音調越高 B.鼓聲是由鼓槌振動產生的C.運動員打鼓越快,鼓聲響度越大 D.岸上觀眾是通過音色分辨出鼓聲、號子聲的[變式11]中考臨近了,同學們風雨無阻,積極備考,于是出現了“教室外狂風暴雨,雷聲大作;教室內熱火朝天,書聲朗朗”的動人景觀.這里的“雷聲大作”與“書聲朗朗”都指的是聲音特征中的 ( )A.響度 B.音調 C.音色 D.頻率[變式12]如圖所示聲波的波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的音調和響度相同 B.甲、丙的音調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調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響度相同[變式13]如圖,相同的瓶子里裝入了不同的水量.(1)當你用嘴貼著瓶嘴吹氣時,如果能分別吹出“do(1)”、“ruai(2)”“mi(3)”“fa(4)”四個音價,請按順序寫出與這四個音價相對應的瓶子的排列 ,這時是 在振動.(2)當你用金屬湯勺敲玻璃瓶時,你聽到音調也有高有低,則發聲時音調最高的是 ,這時是 在振動.[變式14]利用一根薄鋼尺和桌子,請你設計下列兩個小實驗,并簡要說明實驗步驟.(1)驗證聲音響度的大小與發聲體振動的振幅有關.實驗步驟:①將鋼尺一端緊壓在桌面上,使尺伸出桌面的長度 (選填“一定”或“不一定”). ②用大小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的力使尺子振動,觀察尺子振動的 .③比較兩次的聽覺得出結論.(2)探究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實驗步驟:①將鋼尺一端緊壓在桌面上,使尺伸出桌面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 的長度. ②用大小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的力使尺子振動,觀察尺子振動的 .③比較兩次的聽覺得出結論.[變式14]在科學研究中,經常要借助工具對物理現象進行更為精細的研究,下面是科學家把聲音輸入到示波器上時顯示振幅與時間關系的波形.分析波形圖我們可知:(1)屬于噪聲的是 ,因為它的波形沒有規律.(2)聲音音調相同的是A圖和 圖,響度相同的是 圖和 圖.(3)A圖聲音和C圖聲音比較, 音調更高.(4)A圖聲音和B圖聲音比較,響度更大的是 .第4講 聲音 作業作業布置時間: 年 月 日 作業評講時間: 年 月 日 作業評級: ;1、根據如圖所給的信息,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蝙蝠可以發出頻率為400Hz的聲音 B.人能聽到蝙蝠發出的所有頻率的聲音C.15Hz的聲音只要振幅足夠大,人耳是能聽到的 D.人聽覺頻率范圍比人發聲頻率范圍要大2、有經驗的木工在購買木梁時,為了判斷木梁的中心是否朽了,總是讓一人把耳朵貼在木梁的一端,另一人把耳朵貼在木梁的另一端,再由一人敲打木梁中心,如果兩端人聽不到聲音從里面傳來,證明里面已朽,木工是根據什么選擇木梁的 ( )A.空氣傳聲 B.固體傳聲C.液體傳聲 D.真空不能傳聲3、學校走廊內有大小不同的若干魚缸,這些魚缸構成了學校特有的一種文化.某同學站在魚缸旁用力拍掌,魚缸內的魚驚得四處亂跑.魚接收到聲波的主要過程依次是 ( )A.空氣→水→魚 B.地面→空氣→水→魚C.空氣→魚缸→水→魚 D.地面→空氣→魚缸→水→魚4、“神舟十號”航天員王亞平在空中進行了精彩的太空授課,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我們能區分王亞平與聶海勝的聲音是因為他們的聲音響度不同B.王亞平說話的聲音是因為聲帶振動發出的C.在“天宮一號”里聲音傳播的速度為3.0×108m/sD.我們能在地面上聽到王亞平的聲音說明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5、小明是學校樂隊的鼓手,他在表演過程中,時重時輕地敲擊鼓面,這樣做主要改變了鼓聲的 ( )A.響度 B.音調 C.音色 D.頻率6、一個小提琴只有四根弦,卻能拉出悠揚動聽的樂曲,秘密在哪里呢?原來,這四根弦的 不同;在演奏前,樂師通常還要“定弦”,即調節琴弦的 來改變聲音的 ;演奏時,只見樂師一只手不斷來回拉弓,使琴弦 發聲,另一只手快速地“按弦”改變弦線的 來改變聲音的 ;從而使小提琴發出出悠揚動聽的聲音.7、如圖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會多次被彈開.這個實驗是用來探究 ;在此實驗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8、如圖所示,當敲響右邊的音叉時,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 ,這是 由于將振動傳給了左邊的音叉.左邊音叉振動產生的聲波沿 這種介質傳播出去,它又引起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 ,從而使 被彈起.9、聶利同學在一個養蜂場看到許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雙翅沒有振動,仍嗡嗡地叫個不停.她對《十萬個為什么》中“蜜蜂發聲是不斷振動雙翅產生的”這一結論產生懷疑.蜜蜂的發聲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聶利同學的主要探索過程:①把多只蜜蜂的雙翅用膠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發聲.②剪去多只蜜蜂的雙翅,蜜蜂仍然發聲.③在蜜蜂的翅根旁發現兩粒小“黑點”,蜜蜂發聲時,黑點上下鼓動.④用大頭針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點,蜜蜂不發聲.請回答:(1)聶利同學在實驗時,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從實驗①和②可得出的結論是 .(3)根據實驗③提出一個猜想:蜜蜂的發聲部位 .(4)從實驗③和④可得出的結論是:蜜蜂是靠 發聲.10、人的發聲頻率范圍為85Hz~1100Hz,人的聽覺頻率范圍為20Hz~20000Hz.若一只昆蟲每分鐘拍翅600次,我們 (“能”或“不能”)聽見昆蟲拍翅的聲音.我們把低于20Hz的聲音叫做 .11、某同學為了探究物體發聲時振動的頻率高低與哪些因素有關,他選擇了四根鋼絲進行實驗,如圖所示.具體數據如下表:編號 材料 長度 粗細 松緊甲 鋼絲 10cm 0.2mm2 緊乙 鋼絲 10cm 0.1mm2 緊丙 鋼絲 5cm 0.1mm2 緊丁 鋼絲 5cm 0.1mm2 松用同樣的力撥動鋼絲甲和乙,發現撥動 鋼絲時的音調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弦的長度、松緊程度相同時,振動的頻率高低與弦的 有關.(2)為了探究發聲體振動的頻率高低與弦的長度的關系時,他應用同樣大小的力先后撥動 鋼絲和 鋼絲.(3)上述實驗中所使用到的方法是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