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選擇題1.“公正是社會創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滿意度的一桿秤,政府理應是社會公正的守護者”。從收入與分配的角度看,守護社會公正,政府要( )①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②實行結構性減稅,提高企業利潤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積極發揮國家財政在促進社會公平中的作用 ④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D解析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由此可見,④符合題意,可以入選;②中“提高企業利潤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表述是錯誤的,不能入選;①③是關于“收入與分配”的正確表述且有利于實現社會公平、公正,符合題意,可以入選。因此,答案是D項。2.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有助于( )①完善分配制度 ②獲得穩定收入 ③促進社會公平 ④統籌城鄉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C解析 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分紅,能否獲得收益取決于經營效果,營利是分紅的前提,②獲得穩定收入說法錯誤;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是對我國分配制度的完善與發展,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社會公平,①③④說法正確。該題選C。3.2014年2月2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統計數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9.3%,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1%,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7.7%,這是繼2012年以來,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第二次跑贏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這表明在我國( )A.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B.收入分配實現公平C.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基本同步D.城鄉收入差距基本消除答案 C解析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跑贏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二者增長幅度相當,居民收入增長幅度略高于GDP增幅,這反映了我國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基本同步,C說法正確;A、B、D從材料中不能看出,與題意不符。4.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下列措施中,屬于國民收入再分配的是( )①2005年至2012年,連續八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 ②2011年9月1日起,將個稅起征點提高到3 500元 ③截至10月31日,2013年全國已有18個省區市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 ④證監會積極推動上市公司制定明確的分紅回報制度和現金分紅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題目要求從再分配的角度進行回答。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屬于社會保障方面的問題,屬于國民收入再分配的范疇,故①符合題意;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屬于國民收入再分配的范疇,故②符合題意;最低工資標準以及公司的分紅屬于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范疇,故③④不符合題意。選A。5.稅收乘數效應是指稅收的增減會對國民收入的增減產生放大效應。2013年我國繼續實施了結構性減稅政策,將交通運輸業、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試點范圍擴大至全國。下圖是增值稅改革的稅收乘數效應傳導示意圖。根據所學知識,圖中a、b、c處應依次填入( )①擴大消費需求、促進相關產業發展 ②相關企業稅負減輕、生產經營成本下降 ③企業利潤增加、商品價格下降A.①②③ B.②①③C.③②① D.②③①答案 D解析 部分行業營改增將會促使相關企業賦稅減輕,生產經營成本下降,因此企業的利潤增加,商品的價格會下降,從而刺激需求的增加,進而拉動經濟增長,因此正確的傳導路徑應該是②③①,故而選D。6.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財政部負責人指出,各地出臺的一些稅收優惠政策過多過濫,應該清理。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稅收優惠政策應適應經濟社會之需 ②稅收優惠政策過多會損害國家利益 ③稅收優惠政策過濫違背了稅收的無償性 ④稅收優惠政策濫用的實質是騙稅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稅收優惠政策過多過濫違背了稅收的固定性,③不選。騙稅指納稅人用欺騙的方法獲得國家稅收優惠的行為,其行為主體是納稅人,而材料中的行為主體是一些地方政府,④不選。7.2013年,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神十飛天對接,太空精彩授課,嫦娥落月勘測……這一項項任務的圓滿完成離不開中央政府龐大的公共財政資金支持。這里財政所起的作用是( )A.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力B.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職能C.促進科技資源的合理配置D.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平穩運行答案 C解析 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國家通過財政支持航天事業的建設,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因此這些航天任務的圓滿完成,體現了國家財政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C正確;A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力,這不是財政的作用;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職能是政府的職能,而不是財政的作用,B、D不符合題意;此題答案為C。8.下表是2013年我國主要宏觀經濟數據及其增速:項目GDP財政收入稅收收入財政支出數值568 845億元129 143億元(其中:中央級60 174億元,地方級68 969億元)110 497億元139 744億元(其中:中央級20 472億元,地方級119 272億元)增速7.7%9.2%(其中:中央級7.1%,地方級12.6%)9.8%9.8%(其中:中央級9.1%,地方級11.3%)由上表可知( )①財政支出超過財政收入,形成財政赤字 ②地方財政支出增長較快,地方債務風險日趨失控 ③稅收收入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④經濟持續增長是財政支出大幅上升的根本原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答案 B解析 ①③觀點正確且符合題意,題中財政支出大于財政收入,形成財政赤字,稅收收入在整個財政收入中占據的比重較大,說明稅收收入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故入選。②④觀點錯誤,題中地方財政支出增長較快,地方債務風險沒有失控,經濟持續增長是財政收入大幅上升的根本原因,而不是財政支出的原因,故排除。9.2013年是我國全面推進營業稅改增值稅的第一年。某服務企業2012年銷售總額為1 600萬元,其中成本占銷售總額的60%。2013年該服務企業擴大規模,銷售總額比2012年增長10%,成本比2012年增加20%。如果其他條件不發生變化,那么2013年該企業繳納的增值稅比2012年繳納的營業稅(服務業營業稅率為5%,增值稅率為11%)( )A.增加3.52萬 B.減少3.52萬C.增加13.12萬 D.減少13.12萬答案 D解析 由題意可知,某服務企業2012年銷售總額為1 600萬元,服務業營業稅率為5%,所以該企業2012年繳納的營業稅為1 600×5%=80萬;同時,2013年該服務企業擴大規模,銷售總額比2012年增長10%,成本比2012年增加20%。即2013年銷售額為1 600×(1+10%)=1 760萬;成本本來為1 600×60%=960萬,現在為960×(1+20%)=1 152;所以增值稅為(1 760-1 152)×11%=66.88萬,所以2013年該企業繳納的增值稅比2012年繳納的營業稅,減少13.12萬。10.對下圖漫畫理解正確的是( )①商家的行為是騙稅行為 ②商家違反了稅收的無償性 ③國家應加強稅收征管 ④顧客應增強權利意識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騙稅是指騙取國家出口退稅和稅收減免的行為,漫畫中商家不開具發票而送禮物,這是商家偷稅的行為,①說法錯誤;商家的行為違反了稅收的強制性,②說法錯誤;針對商家的偷稅行為,國家需要加強對稅收的監管,顧客應該增強權利意識,切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③④說法正確。該題選D。11.為破解漫畫《砸不開》反映的經濟困境,政府可實施的有效舉措是( )A.保持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基本平衡B.發展生產,增加供給,滿足消費需求C.完善醫療、養老、失業等社會保障體系D.實現勞動報酬增長速度高于經濟增長速度答案 C解析 我國的老百姓一直有著儲蓄的習慣,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居民的消費能力,與國家擴大內需的方針不符,而居民加大儲蓄是為了以防萬一,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使得居民不敢花錢,因此要想砸開居民的儲錢罐,需要完善醫療、養老、失業等社會保障體系,答案C正確;A、B、D與漫畫主旨不符。12.2014年我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適當擴大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當擴大財政赤字可以( )A.擴大社會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B.減輕企業的稅負,改善經濟結構C.優化預算的結構,完善社會保障D.增加社會總供給,擴大居民消費答案 A解析 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當擴大財政赤字,會增加財政開支,形成社會需求,因此會擴大需求,刺激經濟發展,故選項A正確;選項B不是財政赤字的結果,故排除;選項C、D與財政赤字無關,故排除;答案選A。二、非選擇題13.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向深化改革要動力,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2008~201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社會保障支出情況(億元)年份項目 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億元)300 670340 903401 513473 104519 470568 845財政收入(億元)61 33068 51883 101103 874117 253129 14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億元)2 7613 4014 5034 7155 7536 5502008~2013年我國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情況(元)注: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到2013年我國居民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從65%下降到45%左右;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始終在4.5%~5.5%之間。(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經濟信息?依據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知識指出如何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材料二 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77次提到“改革”,其中包括: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在事業單位逐步推行績效工資,讓廣大人民群眾普遍感受到實惠;重點是推進社會救助制度改革,讓每一個身處困境者都能得到社會關愛和溫暖;完善住房保障機制,堅持分類指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2)分析上述的政府改革措施體現的哲學道理。材料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要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更要建設生態文明。為此,天津市決定實施“一號工程”,即“四清一綠”,主要包括清新空氣行動、清水河道行動、清潔村莊行動、清潔社區行動和綠化美化行動。(3)從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角度,談談如何落實“一號工程”。答案 (1)材料一反映的信息:2008年至201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社會保障支出和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城鄉收入差距加大,居民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逐年降低,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占財政收入的比重低,收入分配不合理。措施:①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②大力發展生產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③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⑤發揮國家財政在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2)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所以我們要做好量的積累。事業單位逐步推行績效工資體現這一點。②主要矛盾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要堅持重點論。重點推進社會救助制度改革體現這一點。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完善住房保障機制,要堅持分類指導體現這一點。④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上述一系列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3)①培育合格的市場主體。②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③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④建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環保力度,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生態文明。14.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制度建設上的第一個行動就是進行“營改增”的稅制改革。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稅收彈性系數變化情況、中國基尼系數變化情況表1 中國稅收彈性系數變化情況“九五”期間“十五”期間“十一五”期間GDP增長率(%)8.38.811.2稅收增長率(%)11.415.521.8稅收彈性系數1.371.761.95注:稅收彈性系數=稅收增長率/GDP增長率。若稅收增長率小于GDP增長率,即稅收彈性系數小于1,則納稅人整體稅負減輕。表2 中國基尼系數變化情況20世紀80年代2000年2005年2010年0.21~0.270.40.4630.469注:基尼系數是反映居民之間收入差距的指標。0.3以下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相對合理,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材料二 有關專家指出,實現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計劃”與減稅密不可分,當前需要“放水養魚”,提高企業的投資能力和居民的消費能力,釋放經濟的增長能量。(1)結合材料一,請對我國的稅收彈性系數和基尼系數作出簡略判斷。(2)結合材料一、二,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請你為實現收入倍增計劃提建議。答案 (1)①從“九五”至“十一五”,我國稅收彈性系數增大,納稅人稅收負擔過重。②在新階段,我國基尼系數越來越大,居民收入差距過大。(2)①大力發展經濟。大力發展生產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這是實現居民收入倍增計劃的根本途徑。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直接提高居民的收入。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縮小居民收入差距。④實施減稅,減輕企業和居民的稅收負擔。解析 本題考查稅收及收入分配知識。第(1)問可根據表格中的數字進行概括,注意結合小注解釋反映的問題。第(2)問從材料當中可以直接概括出縮小居民收入差距和減稅的兩條措施,聯系分配知識和發展經濟以及落實分配政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