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三、四年級第一學期書法學科工作總結課程總目標及學期課程目標(一)課程總目標:通過書法訓練,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及細心、耐心、靜心地提高書寫能力。了解中國字的源流演變和中國文房四寶的文化。傳承民族文化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感情。學期課程目標:根據海南省書法教材,將書法課程分為硬筆書法與軟筆書法兩個部分。三年級的軟筆書法課程著重于對書寫姿勢、用筆姿勢、控筆能力以及基本筆畫的練習;四年級的書法課程更加注重對字形結構中的穿插避讓、輕重黑白關系的認知與學習。二、學情分析根據三年級的教材與學生特性,在網課軟筆書法中,帶領學生對不同朝代不同書體的作品進行欣賞,提高同學們的審美能力。在線下書法課堂上,因為大部分同學在第一階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根據教材內容,其主要的教學內容是對于合體字結構的學習。在線上與線下的硬筆書法教學中,以教材為本學習硬筆字不同結構的結字規律,每節課拓展行楷書的一些例字。三、教材和其他課程資源分析海南省書法教材中將書法課堂教學內容分為軟筆和硬筆兩個部分,在三、四年級的軟筆書法教材中皆是以顏真卿風格的楷書作為例字進行示范。三年級以筆畫作為切入點,分別有橫、豎、撇、捺、折、鉤、提、點等不同的筆畫結構,通過對不同筆畫的特征進行講解示范并對不同筆畫在例字中的應用進行講授,引導學生進行練習。由于教材資源有限,且一學生基本為零基礎,故而在教學過程中引進中國美術學院中對于控筆練習的方法,指導學生練習長線條,控筆是寫字的基礎,十分重要,每節課先進行控筆練習再進行具體筆畫和例字的練習書寫。四年級的學生基礎稍好,但也十分參差,需要在借鑒書法教材中的結構訓練之余,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不同的示范練習。軟筆書法的學習是十分枯燥的過程,所以在軟筆書法的課堂上,我利用多年以來對于書法史書法理論的研究,將書法字體的演變以及文房四寶的制作以講授和視頻的方式帶入課堂,使學生對這一擁有上千年歷史的古老文化傳統產生興趣,同時也產生了文化的自信,對傳承好中華文化更具歷史責任感。在書法教材中的硬筆部分,四年級的硬筆教材內容以結構為主,對于獨體字、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半包圍結構等不同結構的書寫特點和規律進行分析并運用到例字當中。鑒于課業較重,需要提高書寫速度,需要有對行楷書體的學習,所以在硬筆書法的教學中,我參考了河南省基礎研究教學研究室編寫的書法教材,在每節硬筆課中引入一些行楷書的筆畫及例字學習。四、減負提質措施作為技能性學科,書法課旨在讓學生接觸傳統文化,了解傳統文化,提高書法審美水平,在技能方面做到能夠較為準確地臨摹范字,把握字形結構。所以每節課的學習任務要求當堂完成,不留任何形式的課外作業。五、教學進度及活動安排(一)“選”:即選帖,選字。練字總是從臨帖開始的,根據海南省書法教材中所選用的顏真卿《多寶塔碑》中的例字,進行精準學習。(二)“讀”:即對字進行觀察、揣摩。“讀”字離不開老師的悉心指導,但重要的是“授之以法”,使學生能對字的造型予以初步的觀察、分析、領會。通過由整體到細節的方法去細致入微地學習。首先對字形有一個整體的感知,進而分析其結構,最后落實到筆法上面。(三)“臨”:即對照著去寫,應包括對臨和背臨兩個步驟。對臨,即帖上的字通過自己的眼、手、心,變成努力所接近的帖上的字,孫過庭《書譜》中有言:“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需嚴要求,寧精勿濫,點畫應準確精到,結構合理得體,反復性訓練。(四)“評”:是檢查寫字效果的重要一環,包括教師對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議、改,教師可讓學生到黑板上去寫,面對全體同學進行評點,指出得失,示范正確寫法,做到以點帶面,也可以在PPT中錄制好書寫過程,學生先看后寫,讓學生能積極地思考,熱情地參與,并鼓勵大膽發言,各抒己見。(五)對學生根據個體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是一種正常現象,教師應該正視這種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并好好利用它來組織有效的教學行為。對書寫較為規范整潔的學生,組織學生進行字體的分類書寫訓練,適當提高書寫速度要求;對書寫不是很規范整潔的學生,組織學生進行常規的書寫訓練,著重進行同一類型的字的偏旁等組成部分的書寫方法的指導。活動組織活動組織有計劃開展好學生習字活動,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的書法水平。開展書法評比活動,提高整的雙姿及書寫合格率和優秀率。期末評定“書法之星”、“小小書法家”。六、教學檢測及評價作為技能型學科,每堂課都有每堂課的學習目標,對于實操型的課堂會對學生的書寫掌握情況進行當堂的評價。在學期末,軟筆書法以考察學生臨摹能力為主要檢測標準,要求學生能夠精準臨寫學習過的范字。硬筆書法以考查學生創作能力為主要檢測標準,學生以同一首詩為創作內容進行創作,展示出對不同結構漢字的掌握情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