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課 遠古的傳說學習目標課標內容 通過古代文獻中記述的黃帝、炎帝等神話傳說,了解其中蘊含的歷史信息必備知識 1.知道華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黃帝的發(fā)明、堯舜禹的禪讓等遠古傳說2.講述古代文獻記述中黃帝、炎帝等神話傳說,了解其中蘊含的歷史信息,認識傳說與史實的區(qū)別3.認識我們祖先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所作的貢獻,知道炎帝和黃帝是華夏族的共同祖先核心素養(yǎng) 1.唯物史觀:明白勞動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許多發(fā)明成果都是在勞動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2.時空觀念:知道由于炎帝和黃帝在部落聯(lián)盟中的重要地位,人們把當時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歸功于他們,學會將事件、現(xiàn)象等置于特定的背景中理解3.史料實證:知道神話傳說蘊含著歷史信息,學會從多種渠道獲取歷史信息,形成重證據(jù)的意識4.歷史解釋:知道傳說蘊含一定的歷史信息,但傳說與史實又有著區(qū)別,學會在辨析史料的基礎上,形成歷史認識5.家國情懷:知道炎帝和黃帝是華夏族的共同祖先,作為炎黃子孫應感到自豪,形成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基礎導學炎黃聯(lián)盟 1.背景:五六千年前,中國進入 時期。相傳,當時黃河流域活動著幾個較大的部落。部落之間展開攻伐,又不斷合并,進而結成部落聯(lián)盟,并推出部落聯(lián)盟首領2.過程:(1)阪泉之戰(zhàn):黃帝聯(lián)合一些部落,在阪泉與炎帝大戰(zhàn),最后 失敗,歸順 ,兩大部落結成聯(lián)盟(2)涿鹿之戰(zhàn): 與東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戰(zhàn),黃帝部落的軍隊在戰(zhàn)鼓的激勵下沖鋒陷陣,最終打敗蚩尤,黃帝部落的勢力和聲望大增,黃帝被推舉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3.結果:這一部落聯(lián)盟以后逐漸形成為 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內外的華人也以“ ”自稱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fā)明 1.傳說中的炎帝: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還制作陶器,發(fā)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 ;還制作樂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歷法知識2.傳說中的黃帝: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挖掘 ,制造船只,會煉銅,并發(fā)明了 。相傳, 創(chuàng)造文字,伶?zhèn)愔谱饕袈桑`首發(fā)明算盤,黃帝的妻子會繅絲,擅長紡織3.遠古傳說的意義:這些遠古傳說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發(fā)展水平,并通過考古發(fā)現(xiàn)印證了我國 的社會發(fā)展水平堯舜禹的禪讓 1.禪讓制:通過民主推舉,將部落聯(lián)盟首領位置傳給 的制度2.表現(xiàn):堯年老時征求各部落首領意見,推舉品德高尚的舜做他的繼承人,舜年老時讓位于治水有功的禹(續(xù)表)讀圖學史重點突破1核心概念(1)傳說:在文字出現(xiàn)前,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口頭講述著他們前輩的故事,在口耳相傳的過程中,故事逐漸成了傳說。傳說雖然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國原始時代大概的社會面貌和發(fā)展變化。典型例題:我們知道“神農嘗百草”“神州軒轅自古傳。創(chuàng)造宮室、車船,平定蚩尤亂”,主要是依據(jù)( )A.推理 B.考古 C.想象 D.傳說(2)禪讓制:是早期文明社會一種民主推選部族聯(lián)盟首領的制度,被推舉的部族聯(lián)盟首領沒有任何特權,但必須是賢德之人。典型例題:堯年老時,根據(jù)部落推舉,以及對舜的考察,由舜繼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薦為繼任者。這種做法稱為( )A.禪讓制 B.世襲制 C.分封制 D.君主專制2重點問題(1)炎黃聯(lián)盟:黃帝古稱軒轅氏,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歸順黃帝后,黃帝和炎帝聯(lián)合起來,打敗東方的蚩尤部落,后來兩個部落結成聯(lián)盟,經過長期的發(fā)展,形成了日后華夏族的主體。典型例題:《史記》提出“祖黃帝說”,認為黃帝是華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還是匈奴人、鮮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體現(xiàn)的觀念是( )A.民族認同 B.華夷有別 C.民族差異 D.國家統(tǒng)一(2)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fā)明:傳說中炎帝和黃帝以及他們的部下創(chuàng)作了許多發(fā)明,為中華早期文明的發(fā)展作出突出的貢獻,人們尊稱他們?yōu)椤叭宋某踝妗薄H欢魏我豁椀陌l(fā)明都是許多人長期實踐的結果,不可能是個人的功勞。傳說難免帶有神秘的色彩,但透過其神秘的外殼,我們可以看到關于真實歷史的很多信息,越來越多的考古發(fā)現(xiàn)印證了傳說的內容。典型例題:傳說中蘊含真實的歷史信息。傳說中“黃帝發(fā)明了陶器,炎帝發(fā)明了釀酒”。考古學家在距今約4 000多年的山東龍山文化遺址發(fā)現(xiàn)了一個陶杯(見下圖),這一考古發(fā)現(xiàn)可以印證傳說中的歷史信息是( )黑陶雙耳杯(酒器)A.炎黃二帝熱衷發(fā)明 B.中華文明起源于我國山東省C.該陶器是黃帝作品 D.先民已掌握制陶和釀酒技術3綜合探究中華民族同源共祖,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部分文化情況簡表特色文物 彩陶盆 玉龍 玉琮 蛋殼黑陶杯 銅鏡分布范圍 黃河中游 遼河上游 長江下游 黃河中下游 黃河上游材料二 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材料三 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權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漢]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材料四 關于禪讓制的不同記載:昔堯德衰,舜復偃塞丹朱(堯之子),使不與父相見也。——摘自《竹書紀年》(成書于約公元前300年)唐虞之道,禪而不傳。堯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己也。禪而不傳,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也。——摘自《郭店楚簡》(成書于戰(zhàn)國中期)(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發(fā)展的特點。(史料實證)(2分)(2)根據(jù)材料二,歸納華夏族形成的特點。(史料實證)(2分)(3)根據(jù)材料三,指出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說說這種制度的特點。(史料實證)(4分)(4)根據(jù)材料四,比較兩則史料內容的異同,談談你對史料的認識。(唯物史觀)(4分)學業(yè)評價考點一:炎黃聯(lián)盟1.“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chuàng)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孫中山先生歌頌的是( )A.蚩尤 B.堯C.炎帝 D.黃帝2.夏、商、周三族始祖與祖先崇拜傳統(tǒng)各異,卻都是在黃帝建立的大部落聯(lián)盟中發(fā)展起來的,他們已初步把不同來源的祖先匯聚成以黃帝為始祖的系統(tǒng),自認為是黃帝族的后裔。這主要反映出當時( )A.民族認同意識正在形成B.宗族觀念逐漸強化C.黃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認D.世襲制度不斷延續(xù)3.“距今三千年前,在黃河中游出現(xiàn)了一個若干民族集團匯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稱為華夏。”在這一匯集和逐步融合的過程中,被尊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黃帝 B.倉頡和嫘祖 C.堯和舜 D.隸首和大禹考點二: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fā)明4.相傳,神農氏遍嘗百草,還“制耒耜,教民農作”。這一傳說反映了( )A.農業(yè)的起源 B.手工業(yè)興起C.商業(yè)的發(fā)展 D.畜牧業(yè)繁榮5.晉代文學家摯虞有詩曰:“神農居世,通變該極。民眾獸解,乃教稼穡。聚濟交市,草木播植。務濟其本,不通其飾。”詩中“教稼穡”的人物是傳說中的( )A.黃帝 B.炎帝C.大禹 D.蚩尤6.每到清明,陜西黃帝陵都會隆重舉行公祭軒轅帝的典禮,海內外炎黃子孫滿懷虔誠與崇敬之情拜謁祭祖,宣讀祭文。“軒轅帝”指的是( )A.蚩尤 B.炎帝C.黃帝 D.秦始皇7.山西運城自古以來就有“黃帝正妃嫘祖養(yǎng)蠶繅絲”的傳說。在運城下轄的夏縣西陰村遺址,1926年考古學家李濟發(fā)掘出半枚碳化的蠶繭,2019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在該遺址又發(fā)現(xiàn)了6枚新石器時代的石制和陶制蠶蛹。據(jù)此可知,傳說( )A.依賴歷史文獻的印證B.蘊含一定的歷史價值C.奠定考古研究的基礎D.真實再現(xiàn)了客觀歷史8.據(jù)統(tǒng)計,當今中國流行的前200個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統(tǒng)的姓氏約占10%,出自黃帝姬姓系統(tǒng)的姓氏約占89%。這表明( )A.百家姓氏,皆自炎黃B.中華姓氏,源遠流長C.人文初祖,拓土開疆D.姓氏文化,包羅萬象考點三:堯舜禹的禪讓9.《尚書·禹貢》記載禹的貢獻不僅僅是治水,還有劃分“九州”“五服”,擴大統(tǒng)治疆域。上述現(xiàn)象反映了( )A.神話傳說日益受到重視B.時代變遷中歷史記錄出現(xiàn)訛誤C.早期國家的建立D.社會混亂需要精神寄托10.小明在復習時制作了如下歷史思維導圖。據(jù)此可知,其空白處應填入的是( )A.禪讓制 B.世襲制C.分封制 D.郡縣制11.禹治水的精神數(shù)千年來為人們景仰、傳承和頌揚。大禹吸取父親用“堵”的辦法治水失敗的教訓,改用“通大川,決(疏通)壅塞,鑿龍門……疏三江五湖,注之東海”,用疏導的辦法治理了水患。《呂氏春秋》的記載彰顯的大禹治水的精神是( )A.公而忘私 B.勇于創(chuàng)新 C.嚴于律己 D.寬以待人12.我國儒家經典《尚書·堯典》中有“堯舜禪讓”的記載,《尚書·大禹謨》中則有“舜禹禪讓”的記載。文獻記載堯舜禹“禪讓”的標準是( )A.德能兼?zhèn)?B.部落勢力 C.治水功績 D.征戰(zhàn)功績13.如果把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與黃帝等概念作為一個學習主題,那么這個學習主題應該是( )A.神話傳說時代B.舊石器時代的原始居民C.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D.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跨學科主題學習故事里的中國我國民間有著豐富的神話與傳說故事,如“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后羿射日”“伏羲畫卦”“神農嘗草”“夸父追日”“精衛(wèi)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請在班上舉行一個故事會,分享你所知道的傳說故事,并談談故事蘊含的歷史信息。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為了增加故事會的觀賞性,故事分享需有以下環(huán)節(jié):角色表演、故事講解、故事背景PPT創(chuàng)作等。第3課 遠古的傳說【基礎導學】部落聯(lián)盟 炎帝 黃帝 炎黃部落 華夏 炎黃子孫 交換物品 水井 弓箭 倉頡 原始社會晚期 賢德之人 湖南炎陵炎帝陵廟里的炎帝像 山西臨汾堯廟 大禹治水像 黃帝陵【重點突破】1.核心概念(1)D 【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傳說,黃帝建造宮室,制作衣裳,還教人挖井,發(fā)明舟車,被后人尊稱為“人文初祖”,但這些都源于傳說,并沒有切實的證據(jù),故D項正確;A、B、C項與題意不符。(2)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禪讓制是通過民主推舉,將部落聯(lián)盟首領位置傳給賢德之人的制度。堯年老時征求各部落首領意見,推舉品德高尚的舜做他的繼承人,舜年老時讓位于治水有功的禹,故A項正確。B、C、D項與題意不符。2.重點問題(1)A 【解析】從材料“認為黃帝是華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還是匈奴人、鮮卑人的共同祖先”反映出了中華雖有不同民族,但都認同黃帝是他們的祖先,體現(xiàn)了民族認同的理念,故選A;華夷有別與民族差異體現(xiàn)在各民族生產生活、風俗習慣、思想制度等方面的不同,材料強調的是相同點,排除B、C項;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與黃帝無關,排除D項。(2)D 【解析】根據(jù)題干圖片信息可知,在山東龍山文化遺址發(fā)現(xiàn)了一個陶杯,屬于酒器,這說明傳說時代的先民已掌握制陶和釀酒技術。故選D。3.綜合探究【解題思路】第(1)問,根據(jù)材料一“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部分文化情況簡表”可以看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址分布在黃河上中下游、遼河上游和長江下游地區(qū),這說明分布廣泛,多元(地)起源;由其特色文物可以知道,不同地區(qū)的文物各具特色,源遠流長。第(2)問,根據(jù)材料“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可知,華夏族形成的特點是諸多民族錯居雜處、不斷交往交流形成的。第(3)問,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堯舜禹的繼承人通過禪讓制推選,這一制度的特點是天下為公,選賢舉能。第(4)問,根據(jù)材料“禪而不傳,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己也,仁之至也”可知,《郭店楚簡》認為堯舜權力更替體現(xiàn)了以天下利益為重、選賢舉能的禪讓制。而“舜復偃塞丹朱(堯之子),使不與父相見也”可知,《竹書紀年》認為堯舜之間不存在禪讓,而是權力爭奪。認識:兩則史料都是文獻史料,且并非一手史料,因而都帶有一定的主觀性,需要與更多的史料進行相互佐證。(1)特點:分布廣泛,多元(地)起源,源遠流長,各具特色。(2分)(2)華夏族是由諸多民族錯居雜處、不斷交往交流而形成的。(意思相近即可)(2分)(3)禪讓制。(2分)特點:天下為公,選賢舉能。(2分)(4)異同:以上史料都記載了舜繼承了堯的首領地位。《郭店楚簡》認為堯舜權力更替體現(xiàn)了以天下利益為重、選賢舉能的禪讓制。《竹書紀年》認為堯舜之間不存在禪讓,而是權力爭奪。(2分)認識:文獻史料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因而孤證不立,需要與其他史料進行互證才能更好地接近歷史的真相。(2分)【學業(yè)評價】1.D 2.A 3.A 4.A 5.B 6.C 7.B 8.B 9.C 10.A11.B 12.A 13.D【跨學科主題學習】答案略。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