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5課 青銅器與甲骨文學習目標課標內容 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漢字;了解甲骨文、青銅銘文、其他文獻記載和典型器物必備知識 1.知道青銅器的發展歷史、功能、鑄造特點和典型器物2.知道甲骨文的發現、地位價值和造字方法核心素養 1.唯物史觀:青銅器和甲骨文是夏商周時期的物質和精神標志,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體現2.時空觀念:了解青銅器的出土地點和鑄造時間,知道甲骨文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文字,證明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3.史料實證:結合圖片、文物、史料等,知道青銅器的功能和鑄造特點,知道甲骨文的地位價值和造字方法4.歷史解釋:結合史實認識夏商周時期高度發達的文明,是中國早期國家產生和發展的重要時期5.家國情懷:認識中華文化的一脈相承,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歸屬感基礎導學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1.青銅器的成就:(1)原始社會后期: 銅器(2)商周時期:①用途與功能:主要用于飲食、祭祀及軍事等,功能由 等發展到 ②特點: , , ③代表:①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② (造型奇特)2.制作工藝高超:(1)成分: (2)方法:甲骨文記事 1.甲骨文的含義: 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2.發現情況:1899年,清朝人 首次發現甲骨文3.記載內容:甲骨文記載 ,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 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4.發現意義: (1)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 文字,對 (2)證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 開始甲骨文的造字特點 1.造字特點:使用 等造字方法2.影響: 基本結構,是讀圖學史 重點突破1核心概念(1)青銅文明:人類使用青銅制作生產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質文化發展階段叫做“青銅時代”,這個時代人們所創造的物質文化,被稱作“青銅文明”。典型例題:夏、商、西周三代是中華文明的第一個高峰期,這一時期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的應用,物質文明的集中表現則是( )A.打制石器 B.原始陶器 C.青銅鑄造 D.瓷器燒制(2)甲骨文: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典型例題:甲骨文包含豐富的社會歷史信息。下列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現了當時的( )甲骨文對應漢字 王 臣 劓 刖注:劓、刖,均為古代殘酷的刑罰。A.政治狀況 B.經濟發展 C.科技進步 D.軍隊建設2重點問題甲骨文的發現意義與影響發現意義:(1)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2)證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影響: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典型例題:文字的誕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是精神文明的重大成果。我國早在商朝時期便有了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商朝“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是指( )A.甲骨文 B.小篆 C.隸書 D.草書3綜合探究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智慧結晶,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圖一 圖二材料二 青銅器有六種調配銅、錫比例的配方:錫占六分之一,是鑄造鐘鼎的比例;錫占五分之一,是造斧頭的比例;錫占四分之一,是造戈戟的比例……——《周禮》材料三材料四 構成中國內聚性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存在著一種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書面語……它由表示意義和物體的漢字組成……這種共同的書面語是為中國提供統一性和歷史連續性的一種重要力量。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一、圖二的名稱。(史料實證)(2分)(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青銅器的特點。(史料實證)(2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圖片中中國文字由古到今的演變歷程,顯示出文明的什么特征?(史料實證)(2分)(4)材料四是某校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的宣傳版面,請你依據版面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6分。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確;史實正確;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表述完整)(史料實證)學業評價考點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1.早期中華文明輝煌燦爛。下列朝代中,以創造了青銅器和甲骨文著稱的是( )A.夏朝 B.西周C.商朝 D.原始社會2.我國夏、商、西周時期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夏朝時開始出現最早的青銅禮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種類豐富、數量眾多、制作工藝高超。下列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是( )A.二里頭銅鼎 B.司母戊鼎 C.利簋 D.三星堆青銅面具3.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廩”(指糧倉)、“畎”(指田間水溝)、“園田”(指為農田施肥)等字,這反映出商代( )A.手工業的新發展B.私有觀念的產生C.農業技術的進步D.賦稅負擔的繁重4.有學者說,在商周人們的心目中,青銅便是政治的權力。該學者意在強調( )A.青銅器的數量和種類多B.青銅鑄造業規模宏大C.青銅制作工藝高超D.青銅器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征5.下列文物共同印證的歷史主題是( )河南出土的司母戊鼎 河南出土的四羊方尊 四川出土的帶黃金面具的青銅人頭像A.青銅鑄造,中國獨有B.王朝更替,代代傳承C.青銅文明,豐富多彩D.文化中原,老家河南考點二:甲骨文記事6.下圖中的文字,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下列關于這種文字的說法,正確的是( )A.從商朝時期一直被使用到今天B.直到近代才被人們發現和識別C.記載的內容只涉及祭祀與戰爭D.是中國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7.下列文物與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同屬一個朝代的是( )A.蛋殼黑陶杯 B.司母戊鼎 C.放馬灘紙 D.三彩駱駝載樂俑8.北京2022年冬奧會體育圖標,以漢字雕刻技藝為主要呈現形式,將冬季運動元素與中國傳統文化巧妙結合,這一藝術形式起源于( ) A.甲骨文 B.小篆 C.楷書 D.行書9.以下是漢字“中國”演變的歷程,據此可知(C)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A.漢字的傳承發生異變B.漢字的演變趨勢由簡到繁C.漢字的發展一脈相承D.象形是漢字唯一造字方式10.有些青銅器上刻有文字,古人稱這種文字為金文。金文從商代中晚期開始出現,數量較少;周代青銅器上文字數量明顯增加。金文的內容涉及祭祀典禮、政治、軍事、經濟、法律訴訟、婚姻等方面。由此可推知青銅金文的歷史價值在于( )A.便于了解商周時期青銅器功能的變化B.見證了中國古代文字發展的重要階段C.提供了研究商周社會狀況的實物史料D.突顯了西周時期青銅鑄造業水平領先11.2022年3月31日,“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位列其中。該遺址出土的玉璋、玉璧、玉琮與二里頭殷墟出土的玉器幾乎如出一轍(如下圖),都是用于祭祀的禮器。從造型和功能上都反映出偏居西南一隅的古蜀王國,也同樣深受中原禮儀文化的影響。這印證了( )三星堆遺址·玉琮 二里頭遺址·玉璧 安陽殷墟遺址·玉琮A.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古蜀國息息相關傳承至今B.中華文明的起源及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C.中華文明的起源如滿天星斗朝不同方向發展D.中華文明的起源深受古蜀王國的輻射與影響跨學科主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新形勢下,要確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傳承。”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賀信精神,圍繞“傳承發展甲骨文化”根本任務,請結合本節課學習內容和課外知識,以“探殷墟,尋甲骨文”為主題,制作一張A4紙手抄報,傳承弘揚以甲骨文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5課 青銅器與甲骨文【基礎導學】出現 食器 禮器 種類豐富 數量眾多 制作工藝高超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銅、錫、鉛 泥范鑄造法 商周 王懿榮 內容豐富 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商朝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 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 漢字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三星堆青銅面具 刻有文字的甲骨【重點突破】1.核心概念(1)C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夏、商、西周時期物質文明的集中表現是青銅鑄造業的發達,青銅器種類豐富,數量眾多,制作工藝高超,被譽為“青銅時代”。故選C。(2)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據題干所示圖片,“王、臣”所示為國家政權,“劓、刖”所示為維護政權建立的刑罰,這些均反映出商周時期的政治狀況。故選A。2.重點問題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故選A。3.綜合探究【解題思路】(1)根據材料一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一是司母戊鼎;圖二是四羊方尊。(2)根據材料一、二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種類豐富,制作工藝高超等。(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等。(4)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讀懂材料并從材料獲取有效信息,擬定具體的論題,再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圖片和文字材料反映的是甲骨文,解答時選擇自己熟悉的角度,可以對其書寫材料、地位等方面結合相關史實分析回答。如:標題:甲骨文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闡述: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它是中國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形成與發展有深遠影響。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很多字體至今仍在使用,是漢字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注意史實正確,史論結合。(1)圖一是司母戊鼎;圖二是四羊方尊。(2分)(2)種類豐富,制作工藝高超等。(2分)(3)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等。(2分)(4)【示例】題目:甲骨文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2分)闡述: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它是中國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影響。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很多字體至今仍在使用,是漢字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4分)【學業評價】1.C 2.B3.C 【解析】根據題干材料“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廩’(指糧倉)、‘畎’(指田間水溝)、‘園田’(指為農田施肥)等字”可知,商代有了糧倉、田間水溝,還為農田施肥,這反映出商代農業技術的進步。故選C。4.D 5.C6.B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它已經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直到1899才被王懿榮發現。故選B。7.B 8.A 9.C10.C 【解析】根據“金文的內容涉及祭祀典禮、政治、軍事、經濟、法律訴訟、婚姻等方面”可得出金文上的內容都是第一手史料,所涉及的方面廣泛,提供了研究商周社會狀況的實物史料,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青銅功能變化,排除A項;材料只提及金文,沒有其他文字,排除B項;沒有比較不能得出領先,排除D項。故選C。11.B【跨學科主題學習】答案略。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