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學習目標課標內容 了解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早期發展的過程必備知識 1.知道秦的暴政、陳勝、吳廣起義、楚漢之爭等史實2.簡述秦暴政的表現3.認識到秦的暴政是秦滅亡的根本原因核心素養 1.唯物史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杰出人物促進社會發展。理解楚漢之爭的性質,提高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2.時空觀念:結合地圖,了解陳勝、吳廣起義的過程3.史料實證:閱讀材料,找出秦暴政的表現4.歷史解釋:綜合所學知識,有理有據認識秦的暴政是秦滅亡的根本原因5.家國情懷:秦的暴政是導致秦末農民起義和秦滅亡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基礎導學秦的暴政 1.征收 ,迫使農民將三分之二的收獲物上繳國家2.大規模征調民力服 和兵役3.秦法律非常嚴苛,刑罰極其殘酷,民眾稍有不慎即觸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親族和鄰里都要受到牽連4.秦二世更加 ,為鞏固帝位,兇殘地殺死自己的兄弟姐妹,任意屠殺文武大臣陳勝、吳廣起義 1.時間: 2.導火線: 要被處死3.根本原因: 4.經過: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后,攻占陳縣,建立“ ”政權。陳勝派主力向西進攻,直逼咸陽,由于缺乏后援,起義軍最終失敗,陳勝、吳廣相繼被部下殺害5.影響: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后,項羽和劉邦繼續領導軍隊分別對秦軍作戰。項羽在 中以少勝多,將秦軍的主力殲滅。劉邦則抓住時機,率軍直抵秦都咸陽,秦朝滅亡楚漢之爭 1.秦朝滅亡后,劉邦和項羽為爭奪帝位,展開歷時四年的戰爭,史稱“ ”2.項羽剛愎自用,一味依賴武力;劉邦注重收攬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漸由弱變強3.劉邦軍隊將項羽及部下包圍在垓下,項羽兵敗自刎,劉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讀圖學史重點突破1核心概念(1)大澤鄉起義:即為陳勝、吳廣起義,是秦末農民戰爭的序幕。公元前209年秋,朝廷征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余名戍卒被征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兵變。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連克大澤鄉和蘄縣,并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此次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典型例題:中國的很多歷史故事演化成為成語故事,例如成語“揭竿而起”就出自于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次起義是( )A.劉邦、項羽起義 B.黃巾起義C.國人暴動 D.陳勝、吳廣起義(2)楚漢之爭:即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最終,楚漢之爭以項羽的西楚敗亡,劉邦建漢朝而告終。其性質是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爭奪帝位的斗爭。楚漢之爭及前后時期誕生了許多著名的成語典故以及詞語,最著名的有指鹿為馬、取而代之、破釜沉舟、鴻門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約法三章、衣錦還鄉、先發制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一戰、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楚河漢界等。典型例題: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有一段空隙,上面寫有“楚河”“漢界”字樣,這是象征歷史上的“楚漢之爭”。這場戰爭的對陣雙方是( )A.商封和周武王 B.夏桀和商湯C.秦二世和陳勝 D.項羽和劉邦2重點問題陳勝、吳廣起義雖然失敗了,但這一起義有什么歷史意義?秦末農民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它沉重地打擊了秦王朝,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典型例題:陳勝、吳廣起義與歷代農民戰爭不一樣,其獨特的歷史作用是( )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號B.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著后人起來推翻殘暴的統治C.以大無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D.攻占郡縣,沉重打擊了地主階級的統治3綜合探究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 他搜刮民財,建造華麗的宮殿,終日飲酒作樂。(人民的憤怒:你這個太陽什么時候滅亡啊,寧愿和你一起滅亡。)材料二 他貪財好利,用嚴刑鎮壓人民,引起鎬京的平民暴動,使西周走向衰落。材料三 漢代有人說:秦王貪婪暴虐,殘賊天下,窮困萬民,以適其欲也……勞罷者不得休息,饑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無所告訴,人與之為怨,家與之為仇,故天下壞也。材料四 “楚漢之爭”中劉邦注重收攬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漸由弱變強,最終取得“楚漢之爭”的勝利,奪取了天下,建立了西漢。根據材料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以“得民心者得天下”為主題,寫一篇歷史小論文。(10分。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述條理清楚,不少于150字)(唯物史觀)學業評價考點一:秦的暴政1.秦簡記載:“五人共同盜竊,贓物在一錢以上,斷去左足。并在臉上刺刻涂墨,判為刑徒。”這說明秦朝( )A.社會治安混亂 B.人民素質不高 C.賦稅非常沉重 D.刑法極為嚴酷2.漢初的陸賈分析秦亡的原因時說:“秦非不欲為治,然失之者,乃舉措暴眾而用刑太極故也。”由此可知,陸賈認為( )A.秦朝統治者消極怠政B.秦朝采用“無為而治”C.秦亡的根源在于暴政D.秦朝政治制度混亂3.秦朝建立后,征服南越,北擊匈奴、修長城,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僚體系,修馳道、直道等鞏固統治。同時,秦始皇還建造宮殿、陵墓,求長生不老而巨資求仙訪藥,巡游、封禪。對此,下列解釋中合理的是( )A.古代維護統一的必然舉措B.都建立在人民負擔的基礎之上C.促進了封建經濟發展繁榮D.秦暴政而亡的教訓為后世所吸取4.據司馬遷《史記》等記載,胡亥當政時期法令和吏治嚴苛、賦斂無度、百姓困窮而皇帝卻不收容救濟。近年湖南出土的《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詔書》則展現出胡亥重視赦免罪人、“德惠”吏民的皇帝形象。這說明( )A.秦亡的傳統認識已被顛覆B.研究歷史需多重證據C.出土文獻相對更具可信度D.秦末的歷史得到厘清考點二:陳勝、吳廣起義5.下圖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在( ) A.秦王嬴政時期 B.秦始皇統治時 C.秦二世統治時 D.西漢建立初期6.用“時間軸”了解歷史是我們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在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發動了大澤鄉起義。根據下列時間軸,這一歷史史實正確的描述時間是( )A.公元前3世紀末 B.公元前3世紀初C.公元前2世紀末 D.公元前2世紀初7.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領導者是( )A.陳勝、吳廣 B.張角 C.黃巢 D.李自成8.《史記·陳涉世家》記載:“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兵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這反映了秦末農民起義( )A.以六國貴族為主力 B.得到了廣泛響應C.起因于官吏的貪腐 D.反對實施郡縣制考點三:楚漢之爭9.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現屬邢臺市平鄉縣地區進行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它是成語“破釜沉舟”的出處,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此次戰役是( )A.淝水之戰 B.長平之戰 C.官渡之戰 D.巨鹿之戰10.某同學搜集了“鴻門謝罪、四面楚歌、霸王別姬”三個成語,請你確定一個主題,應選擇的是( )A.春秋爭霸 B.戰國稱雄 C.秦滅六國 D.楚漢之爭11.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有一段空隙,上面寫有“楚河”“漢界”字樣,這是比喻歷史上的“楚漢之爭”。這場戰爭的性質屬于( )A.秦末反封建農民戰爭的再繼續B.劉邦反抗項羽殘酷統治的正義斗爭C.爭奪全國最高封建政權的斗爭D.項羽為維護農民利益同劉邦的斗爭12.下表所示是秦末三股反秦勢力的主要領袖的基本情況。這主要反映出( )起義領袖 基本情況陳勝、吳廣 農民出身,大澤鄉起義時皆為屯長劉邦 農民出身,芒碭山斬蛇起義時為泗水亭亭長項羽 楚國貴族出身,他的祖父在秦滅楚之戰中被秦將所殺A.暴政導致秦朝短促而亡B.秦末統治失去人心C.秦末農民起義發展迅速D.秦朝基層管理松散跨學科主題學習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陳涉世家》(節選)的內容,編寫劇本并組織同學進行演繹。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并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qí)。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乃以吳叔為假王,監諸將以西擊滎陽。令陳人武臣、張耳、陳馀徇趙地,令汝陰人鄧宗徇九江郡。當此時,楚兵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基礎導學】沉重稅賦 徭役 殘暴 公元前209年 戍守誤期 秦的暴政 張楚 巨鹿之戰 楚漢之爭 《大澤鄉起義》【重點突破】1.核心概念(1)D 【解析】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在大澤鄉起義,秦末農民起義爆發,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成語“揭竿而起”,出自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故選D。(2)D2.重點問題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秦末農民起義歷史作用的準確理解與認識,聯所學知識可知,陳勝、吳廣在中國封建社會里首舉義旗,領導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鼓舞著后來千千萬萬勞動人民反抗封建統治的斗爭;雖然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失敗了,但它沉重打擊了秦王朝,為推翻秦王朝奠定了基礎。故選B。3.綜合探究【解題思路】根據材料可知,歷史上夏桀、商紂、秦二世等都因為實行暴政,失去民心,結果導致王朝滅亡或衰弱。劉邦注重收攬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漸由弱變強,最終取得“楚漢之爭”的勝利,奪取了天下,建立了西漢。統治者如果希望統治長久,就必須勤政愛民,得到民眾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因而題目可以擬定為:民心向背關系政權興亡。結合材料和相關史實論述即可。題目:民心向背關系政權興亡。(2分)論述:禹建立夏朝,但是末代君主桀搜刮民財,貪圖享樂,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失去民心,最終被商湯所滅,夏朝滅亡,商朝建立。商朝末代君主商紂時同樣實行暴政,民不聊生,最終被周武王所滅,商朝滅亡。秦二世貪婪暴虐,最終被農民起義推翻。劉邦注重收攬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漸由弱變強,最終取得“楚漢之爭”的勝利,奪取了天下,建立了西漢。統治者如果希望統治長久,就必須勤政愛民,得到民眾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8分)【學業評價】1.D 2.C3.B 【解析】據材料可知,秦朝建立后,發動軍事征服,修長城,造宮殿、陵墓,求仙訪藥等,都耗費巨額錢財,這是建立在人民負擔的基礎之上,導致社會階級矛盾嚴重激化,故選B項;“必然”說法過于絕對,求仙訪藥等不屬于維護統一的措施,排除A項;“建造宮殿……巡游、封禪”耗費大量資金,不利于封建經濟的發展繁榮,排除C項;“北擊匈奴”“建立……官僚體系”等不屬于暴政,且材料信息沒有對后世的影響,排除D項。4.B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史記》記載的胡亥形象和《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詔書》所記錄的胡亥大相徑庭,兩部文獻都是帶有主觀色彩的第二手史料,因此會受到作者個人意志的影響,不能作為研究歷史的唯一憑據,應當多重證據互相印證,故選B項;不能僅憑《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詔書》的內容就全面否定《史記》的真實性,排除A項;都是文獻史料,都具有主觀性,出土時間的早晚并不能決定其價值的高低,排除C項;兩部史料都為當時的歷史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但并不絕對真實客觀,不能完全厘清秦末的歷史,排除D項。5.C6.A 【解析】據“公元前209年”,結合公元前1世紀為公元前99年到公元前1年可知,陳勝、吳廣發動的大澤鄉起義是在公元前3世紀末,故選A項;公元前3世紀初是公元前299年左右,排除B項;公元前2世紀末是公元前101年左右,排除C項;公元前2世紀初是公元前199年左右,排除D項。7.A 8.B 9.D 10.D11.C 【解析】“楚漢之爭”是由秦末農民戰爭直接演變而來的,但性質卻截然不同。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農民戰爭雖然勝利地推翻了舊的封建王朝,但曾經是農民戰爭領袖的劉邦和項羽,卻轉變為封建統治權的角逐者,也就是說“楚漢之爭”是一場爭奪全國最高封建政權的斗爭,故選C項。12.B 【解析】據表可知反秦勢力的主要領袖包括農民和貴族等多個階層,說明秦朝統治失去人心,故選B項。【跨學科主題學習】答案略。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