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同步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同步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學習目標
課標內容 了解西漢“削藩”和尊崇儒術、漢武帝的大一統,知道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和早期發展的過程
必備知識 1.知道“推恩令”、罷黜百家,尊崇儒術、鹽鐵專賣、北擊匈奴等史實2.簡述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及其作用3.認識到漢武帝統治時期是西漢王朝的鼎盛時期
核心素養 1.時空觀念:結合地圖,了解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的過程2.史料實證:閱讀材料,找出漢武帝統治面臨的威脅3.歷史解釋:掌握漢武帝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為鞏固大一統采取的措施4.家國情懷:通過了解漢武帝對鞏固中國的貢獻,認識維護和鞏固國家的統一是中華民族長期任務,加深對祖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
基礎導學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 1.政治:(1)面臨威脅:西漢初,諸侯王勢力強大,甚至舉兵叛亂。地方上的豪強地主也發展起來,兼并土地,聚斂財富,橫行鄉里。這兩股勢力導致 (2)措施:漢武帝采納 的“推恩”建議,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2.思想:(1)面臨威脅:諸侯王門下聚集許多賓客,常常批評皇帝的政策(2)措施:漢武帝接受 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興辦 ,以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3.經濟:(1)面臨威脅:私人鑄幣沒有完全禁絕,鹽鐵經營權大都掌握在豪強手中,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2)措施:①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 ;②把 等經營權收歸國有;③在全國范圍內統一 ,平抑物價4.軍事:(1)面臨威脅:北邊的匈奴族不斷南下襲擾(2)措施:漢武帝派大將衛青、 率精騎出擊匈奴5.影響: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 時期
讀圖學史  
重點突破
1核心概念
(1)大一統:“大一統”不同于“大統一”單純就地域統一作為理念,更多的是指在國家政治上的整齊劃一,經濟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該思想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更從政治、軍事、經濟起到地緣互補的巨大優勢效應。漢武帝便是在這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鞏固大一統,使西漢王朝出現了強盛的局面。
典型例題:下表內容反映了(   )
方面 措施
政治 下詔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
經濟 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把煮鹽、冶鐵等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鹽鐵官營專賣
思想 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
軍事 衛青、霍去病率兵與匈奴進行了三次大戰,匈奴受到重創,被迫遷徙漠北
A.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建立 B.漢朝大一統的鞏固
C.隋朝科舉制度的創立 D.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2)推恩令:漢武帝為削弱諸侯王勢力而采取的一項措施。公元前127年,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以外,可以推“私恩”把王國土地的一部分分給子弟為列侯,由皇帝制定這些侯國的名號。按照漢制,侯國隸屬于郡,地位與縣相當。因此王國分為侯國,就是王國的縮小和朝廷直轄土地的擴大。因此,推恩令達到了“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效果,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
典型例題:下圖反映了西漢封國形勢的變化,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刺史制度的確立 B.“推恩令”的實施
C.七國之亂的發生 D.休養生息政策的推行
2重點問題
(1)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儒學的態度比較
項目 秦始皇焚書坑儒 漢武帝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不同點 方式 采用法家的思想,對其他思想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進行粗暴破壞 尊崇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
結果 未能鞏固統治,反而加速其滅亡 鞏固大一統局面,促進了西漢的興盛
相同點 目的 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
實質 思想文化上的專制政策
典型例題:史學家顧頡剛說:“秦始皇的統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讀書,他的手段是刑罰的制裁;漢武帝的統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讀一種書,他的手段是利祿的引誘。”其實他們的目的和實質是相同的,其實質是(   )
A.都是為了促進民族的交融 B.都是思想文化的大一統政策
C.都是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 D.都是為了增強軍隊的實力
(2)大一統局面的創立和鞏固
項目 秦始皇創立 漢武帝鞏固
政治 創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沿用了2000多年,影響深遠) 實行“推恩令”、刺史制度(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經濟 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促進經濟的交流) 鑄幣權收歸中央,鹽鐵專賣(增加財政收入)、平抑物價
思想文化 統一文字、“焚書坑儒”(摧殘文化、控制思想) 罷黜百家,尊崇儒術;興辦太學(儒家學說成為正統思想)
軍事 北擊匈奴,修筑長城(擴大疆土,成為統一多民族國家) 北擊匈奴(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
總體評價 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對后世影響深遠 從政治、思想、經濟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典型例題:大一統是“特殊的公共權力的集中,構成這種權力的,不僅有武裝的人,還有物質和精神的附屬物”。漢武帝為了集中國家“公共權力”,在“精神”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刺史制度 B.遠征匈奴 C.尊崇儒術 D.鹽鐵專賣
3綜合探究
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措施 影響 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政治 ①實施“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勢力②建立刺史制度
思想文化 ①“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②在長安興辦太學
經濟 ①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②實行鹽鐵官營、專賣
軍事 北擊匈奴
(1)根據材料,指出漢武帝為削弱諸侯王勢力采取的措施。(史料實證)(2分)
(2)閱讀以上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一個觀點,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8分。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唯物史觀)
學業評價
考點一:“推恩令”的實施
1.“古之貴者不乘牛車,漢武帝推恩之末,諸侯寡弱,貧者至乘牛車。”材料說明“推恩令”(   )
A.打擊了豪強地主
B.削弱了諸侯國的實力
C.解除了封國威脅
D.強化中央對經濟控制
2.漢武帝時,將京畿以外地區分為十三州部,設刺史,每年定期巡視所部郡國。漢武帝此舉是為了(   )
A.分化王國力量 B.提升儒學地位
C.監察地方勢力 D.拓展統治范圍
3.下圖所示的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出現于(   )
A.秦代 B.漢代 C.唐代 D.宋代
4.漢武帝規定諸侯王除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為列侯。其根本目的是(   )
A.推行儒家思想 B.施恩于諸侯王
C.促進地方自治 D.加強中央集權
考點二: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5.漢武帝設《詩》《書》《禮》《易》《春秋》五經博士,后又將不治儒家五經的太常博士(官職名)一律罷黜,形成儒家獨尊局面,還建立太學,培養儒生官僚。這些舉措(   )
A.適應了大一統王朝的需要
B.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監察
C.解除了諸侯對朝廷的威脅
D.延續了“無為而治”思想
6.圖中儒學在A點發展到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統一文字 B.尊孔復古 C.文字獄 D.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7.西漢初期,統治者以黃老之學為治國理政的指導思想,在經濟恢復、國力增強和社會穩定的同時,漢代也出現了地方“王國問題”和中央外戚專政的現象。這些現象的出現導致漢(   )
A.文化上再現了百家爭鳴局面
B.政治上具備了解決邊患能力
C.治國理政的指導思想發生改變
D.經濟上要求強化經濟管理力度
8.從漢武帝開始,中華大地從東北到西南,從草原到嶺南,凡是中央王朝統治所及之地,無不斷染儒風,最終成為儒學的教化之地。據此可推斷(   )
A.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B.尊卑貴賤等級秩序確立
C.教育體系十分完善
D.君權神授思想觀念流行
9.有人根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統計制作出下表,據此可看出當時(   )
西漢主要思想派別及其作品篇數表
儒家(六藝) 道家 陰陽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縱橫家 雜家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儒學地位明顯提高
B.百家爭鳴趨于結束
C.活字印刷術廣泛采用
D.科舉制度逐漸完善
考點三:鹽鐵專賣
10.公元前115年,漢武帝下詔規定由中央政府機構鑄造赤側錢,郡國政府不能鑄造,還規定一枚赤側錢能兌換五枚郡國五銖錢,且交賦稅只能交赤側錢。兩年后,漢武帝再次下詔,徹底禁止了郡國的鑄幣權,全國統一使用中央政府鑄造的三官錢。漢武帝的這些做法(   )
A.踐行了重農抑商政策
B.減輕了農民負擔
C.杜絕了地方官吏腐敗
D.加強了經濟集權
11.漢朝規定,凡產鐵的郡里均設置鐵官,即便不產鐵的郡里也要在縣一級設置小鐵官。鐵的冶煉和鐵器的制作與銷售,一律由鐵官負責。這一政策的實施(   )
A.鞏固了中央集權
B.加強了對地方的行政控制
C.減輕了農民負擔
D.廢除了生產資料的私有制
12.漢武帝時期采取了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與下圖有關的是(   )
A.改革幣制 B.均輸平準 C.鹽鐵官營 D.重農抑商
考點四:北擊匈奴
13.近代歷史學家蔡東藩評論:“漢武諸將,首推衛霍,一舅一甥,其出身相同,其立功又同,亦漢史中之一奇也。”衛、霍二人相同的“立功”是(   )
A.尊崇儒術 B.北擊匈奴 C.平定叛亂 D.修筑長城
跨學科主題學習
  歷法是古代中國人厘清年月更替的重要支撐,也是指導農耕生產的重要依據。當下全球通用的公歷是太陽歷,既以太陽為參照物,地球繞行太陽一周為一年。中國的農歷是陰陽合歷,年的長度靠太陽確定,而月日則依據人們對月亮的觀測(月相)而定。
  在漢代產生年號紀年以前,人們需要對年月日加以區分命名,干支紀年應運而生。十天干與十二地支次序組合,產生60個不同的組合,既一甲子(60年)。干支在商周時期發展,于春秋時期定型。為方便記錄,古人將十二種動物與十二地支相融合,以動物代指年份,進而產生了十二生肖。公元前104年,漢武帝頒行《太初歷》,以取代之前沿用秦代的《顓頊歷》。漢武帝確定“正月為歲首”,逐步發展成如今的農歷新年。漢朝延續了先秦時期新年祭祀的傳統,西漢崔宴《四民月令》還記載了新年飲酒拜年的新習俗。兩漢時生肖尚未融入年俗,但十二生肖的內容在東漢徹底固定。
  任務一:根據天干地支紀年法推算出2023年與2024年的紀年以及生肖。
  任務二:調查關于正月的民俗并了解他們的寓意。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基礎導學】
社會秩序混亂 主父偃 董仲舒 太學 五銖錢 煮鹽、冶鐵 調配物資 霍去病 鼎盛 金縷玉衣 漢武帝像 漢代耬車(模型)
【重點突破】
1.核心概念
(1)B 【解析】在政治上實行“推恩令”、在經濟上實行鹽鐵專賣、統一貨幣、在思想上“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在軍事上北擊匈奴,這些均是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故選B。
(2)B 【解析】依據題干圖片可知,與西漢初期相比,西漢后期封國的土地越來越小。結合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相關知識可知,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推恩”建議,下詔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這樣,侯國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故選B。
2.重點問題
(1)B 【解析】材料“秦始皇的統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讀書,他的手段是刑罰的制裁”指的是焚書坑儒,“漢武帝的統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讀一種書,他的手段是利祿的引誘”指的是罷黜百家,尊崇儒術,這兩項措施都是秦始皇和漢武帝為鞏固大一統王朝而在文化上采取的舉措,故選B項;材料強調的是讀書問題,并未涉及民族交融和軍隊問題,排除A、D兩項;材料未體現改善人民生活,排除C項。
(2)C 
3.綜合探究
【解題思路】
(1)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初年,諸侯王勢力強大,各自獨霸一方,有的還企圖謀反。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推恩”建議,下詔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諸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這樣,諸侯國越來越多,諸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
(2)材料論述題的觀點一般是從材料的主旨出發進行提煉,然后圍繞觀點,選用兩個以上的史實進行論述。如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提煉一個觀點:國家統一是社會發展的前提與重要保障。結合材料和相關史實論述即可。說明:其他符合題意的觀點也可,如:杰出人物推動了歷史的發展等。
(1)措施:頒布“推恩令”。(2分)
(2)示例:
觀點:國家統一是社會發展的前提與重要保障。
論述: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朝創立了中央集權制,實行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措施,有利于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西漢時期,漢武帝實行“推恩令”“罷黜百家,尊崇儒術”等措施,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結論: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國家統一為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8分)
【學業評價】
1.B 
2.C 【解析】根據材料“武帝時,將京畿以外地區分為十三州部,設刺史,每年定期巡視所部郡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此舉是為了監察地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封建統治。故選C。
3.B 4.D 5.A 6.D
7.C 【解析】題干提到在黃老之學為治國理政的指導思想的前提下,漢出現了地方“王國問題”和中央外戚專政的現象,要改變這種現狀,就需要加強中央集權和皇權,為此漢武帝開始把儒學作為治國理政的指導思想,從而有效地解決了上述問題。故選C。
8.A 9.A 10.D 11.A 12.A 13.B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平县| 顺义区| 潜江市| 彭泽县| 石泉县| 庆云县| 西乌珠穆沁旗| 新巴尔虎左旗| 黎平县| 博兴县| 林西县| 云浮市| 宁陕县| 泽州县| 青海省| 武强县| 高唐县| 冀州市| 井研县| 门头沟区| 若尔盖县| 唐海县| 大名县| 长子县| 荥经县| 犍为县| 博白县| 会理县| 达孜县| 梅州市| 科技| 平山县| 腾冲县| 信丰县| 阜新| 东丰县| 平塘县| 壤塘县| 平谷区| 宝坻区| 沈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