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3課 東漢的興衰學習目標課標內容 了解西漢末到東漢的政治、社會動蕩必備知識 1.了解東漢的建立,光武中興2.知道東漢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及其造成的社會動蕩核心素養 1.唯物史觀:知道東漢的建立、光武中興、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和黃巾起義等基本史實,認識到政治清廉、社會穩定,有利于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2.時空觀念:知道東漢政權的更替,統一是歷史的發展趨勢3.史料實證:通過史料和課本的閱讀,分析東漢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造成的社會動蕩4.歷史解釋:通過學習,知道中國歷史的發展趨勢和民心的重要性5.家國情懷:通過對東漢光武中興和東漢衰敗現象的原因的分析,知道社會的安定與繁榮正是由于統治者重視人民,順應民心;社會穩定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國家的安定是人民生活安定的首要保障基礎導學東漢興盛 建立 公元 ,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光武中興 1.時間: 統治期間2.措施:(1)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罰(2)合并郡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污吏(3)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3.影響: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 ”東漢衰亡 交替專權 1.時間:東漢中后期2.表現:把持朝政、任用親信、誅殺異己3.影響:動搖了東漢的政治,東漢王朝走向黃巾起義 1.時間:184年2.領導人: 3.影響: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其一蹶不振讀圖學史 重點突破1核心概念(1)光武中興:東漢建立后,劉秀(光武帝)為鞏固統治,采取了一系列穩定社會局面的措施,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罰;合并郡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污吏;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這一系列措施,使東漢初年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人口增長的局面,史稱“光武中興”。典型例題:在我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上,出現過幾次社會比較安定,經濟比較繁榮的局面,其中下列人物統治時期被稱為“光武中興”的是( )A.劉邦 B.劉秀 C.張騫 D.王莽(2)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東漢中期以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無法主政,大權由太后主持,外戚勢力膨脹;皇帝長大后,設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寵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環往復,形成了東漢后期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外戚:帝王的母親和妻子方面的親戚;宦官:又稱太監,是中國古代專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典型例題:呂思勉在《中國通史》一書中寫道:后漢(即東漢)屢有沖幼之君,自然產生不出皇族攝政的制度來,而只會由母后臨朝;母后臨朝,自然要任用外戚。作者認為“母后臨朝”會引起( )A.外國入侵 B.農民起義 C.宦官專權 D.外戚專政2重點問題(1)東漢中后期的政治特點及其影響: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動搖了東漢的政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典型例題:漫畫反映了東漢中后期的歷史現象是( )A.合并州縣裁減官員 B.減輕刑罰休養生息C.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D.時局動蕩農民起義(2)黃巾起義:東漢外戚宦官專政導致朝政腐敗,時局動蕩不安,人民流離失所;加上自然災害頻繁發生。184年,張角領導了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雖未成功,但沉重打擊了東漢統治,使東漢王朝名存實亡。典型例題:“張角領導的黃巾大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宗教形式發動的全國性農民暴動。”這一起義( )A.推翻了腐朽的東漢王朝 B.主因是自然災害的頻發C.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 D.使五斗米道迅速地興起3綜合探究東漢為中華文明的延續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也留下了深刻的歷史教訓。某校七年級(1)班同學以“東漢興衰”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16分)【帝王篇】材料一 【專權篇】材料二 【反抗篇】材料三 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間,天下向(響)應。——《后漢書·皇甫嵩傳》(1)材料一中圖一人物是東漢的建立者,請寫出他的名字。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圖一皇帝施政的措施有哪些?有何影響?(史料實證,歷史解釋)(6分)(2)材料二中的漫畫顯示了東漢中期以后一種怎樣的政治現象?這種現象出現給東漢王朝帶了怎樣的影響?(史料實證,歷史解釋)(4分)(3)材料三描寫的是東漢末年哪一農民起義的情景?請寫出這次農民起義所造成的影響。(史料實證,歷史解釋)(4分)(4)從東漢興盛和衰亡的經驗教訓中,有何啟示?(唯物史觀)(2分)學業評價考點一:光武中興1.王莽是一個在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是篡位的“巨奸”。王莽的篡位結束了( )的統治。A.秦朝 B.西漢 C.新朝 D.東漢2.漢朝分西漢、東漢,西漢和東漢的都城分別是( )A.陽城 殷 B.鎬京 洛邑 C.咸陽 長安 D.長安 洛陽3.毛澤東曾說:“人常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劉秀是個例外,十年不鳴,一鳴驚人。他在家讀書,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轟轟烈烈,白手起家,創建了一個新的王朝。”劉秀創建的新的王朝是( )A.秦朝 B.西漢 C.東漢 D.西周4.“悠閑對坐暢飲的主客二人……翩翩起舞的雀鳥……灑掃的奴仆……”東漢畫像磚中這一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反映了( )A.“文景之治”的繁榮發展B.宦官專權,社會動蕩不安C.外戚專權,經濟停滯不前D.光武中興,人民生活安樂5.劉秀曾詔令說:“今邊郡盜谷五斗,罪至于死,開殘吏妄殺之路,其廢除此法,同之內郡。”這道詔令所反映的統治措施是( )A.釋放奴牌,緩和矛盾B.監督官吏,懲處貪官C.合并郡縣,裁減官員D.廢除酷法,減輕刑罰考點二:外戚宦官交替專權6.下圖是我國古代某個王朝中期以后的政治生態示意圖,這個王朝是( )A.秦朝 B.西漢 C.東漢 D.隋朝7.國家出現繁榮局面,但好景不長,東漢中后期卻走向衰落。東漢統治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災害頻繁發生B.陳勝吳廣起義的打擊C.王莽施政加劇動蕩D.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8.下圖為反映東漢地主莊園院落的考古發現,該類題材文物在全國許多地區均有出土。這說明( )A.東漢豪強地主無須勞動B.東漢社會治安安定C.東漢豪強地主勢力強大D.東漢政局腐敗黑暗9.東漢中期以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而且壽命短。下表列出了東漢中后期10個皇帝即位年齡及壽命。從這些皇帝的即位年齡及壽命分析,最后導致的直接惡果是( )皇帝 和帝 殤帝 安帝 順帝 沖帝 質帝 桓帝 靈帝 少帝 獻帝即位年齡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壽命(歲)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A.朝廷動蕩不安 B.人民流離失所 C.農民起義不斷 D.地方勢力強大考點三:黃巾起義10.東漢黃巾起義爆發前的10多年,領袖張角就創立了太平道,在社會底層傳教并收納信徒數十萬人。由此可見,與秦末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相比較,黃巾起義的突出特點是( )A.人民參與起義的積極性高B.沉重打擊了當時的統治C.起義前進行了精心的準備D.遭到統治者的殘酷鎮壓11.我國古代許多的農民起義會借助宗教形成進行宣傳組織來發動。下列屬于這種情況的農民起義是( )A.國人暴動 B.大澤鄉起義 C.楚漢之爭 D.黃巾起義12.西漢末年土地兼并現象十分嚴重,農民“無立錐之地”;王莽改制,加重掠奪,致使農民傾家蕩產,綠林赤眉應時而起;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毒害、敲詐百姓,“民不堪命,紛紛起義”。據此可知( )A.兩漢農民起義原因完全相同B.兩漢農民起義加劇了土地兼并C.宦官專權是東漢特有現象D.農民起義根源在于階級矛盾激化13.(時空觀念)以下關于東漢的史實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 )A.光武中興——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黃巾起義——州牧割據B.州牧割據——光武中興——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黃巾起義C.光武中興——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州牧割據——黃巾起義D.黃巾起義——光武中興——州牧割據——外戚宦官交替專權跨學科主題學習 假如國寶會說話。假如文物“東漢說唱俑”會說話,他會說唱什么內容?請你設計一份他的說唱詞,并嘗試說唱出來,錄制成視頻在課堂上分享。第13課 東漢的興衰【基礎導學】25年 洛陽 劉秀(光武帝) 光武中興 外戚 宦官 衰亡張角 東漢宅院畫像磚 東漢彩繪陶擊鼓說唱俑【重點突破】1.核心概念(1)B(2)D 【解析】根據材料中的“東漢”“母后”“外戚”等關鍵詞,可以知道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這一知識點。東漢中期以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無法主政,大權由太后主持,外戚勢力膨脹;而外戚主要指的是帝王的母親和妻子方面的親戚,故本題選D。2.重點問題(1)C(2)C 【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黃巾起義是在東漢外戚宦官專政導致朝政腐敗,時局動蕩不安,人民流離失所;加上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等因素的影響下爆發的。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184年,創立太平道的張角領導了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雖未成功,但沉重打擊了東漢統治,使東漢王朝名存實亡。故選C。3.綜合探究【解題思路】(1)結合第一小問,知道圖一展示的是東漢的建立者劉秀(光武帝)。根據所學知識,可以得出劉秀為鞏固統治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罰;②合并郡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污吏;③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影響是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光武中興”。(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可知,東漢中后期出現了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現象;影響是動搖了東漢的政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可知,東漢末年出現了黃巾起義,這一次的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王朝,使其一蹶不振。(4)此題為開放題,根據三則材料以及導語部分,可以知道本題考查對東漢興衰的認識和理解,可以從統治者和民心這兩個角度出發,例如,統治者應勤于政事,政治清明,關注民生,與民休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1)建立者:劉秀。(2分)措施: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罰;合并郡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污吏;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2分)影響:這些措施的實行使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光武中興”。(2分)(2)現象:外戚宦官交替專權。(2分)影響:動搖了東漢統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2分)(3)起義:黃巾起義。(2分)影響: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東漢王朝從此一蹶不振。(2分)(4)統治者應勤于政事,政治清明,關注民生,與民休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2分)【學業評價】1.B 【解析】公元9年,外戚王莽奪取政權,建立新朝,西漢正式滅亡。故選B。2.D 3.C 4.D 5.D 6.C 7.D8.C 【解析】讀圖片名稱可知,文物反映了東漢地主莊園院落。院落里豪強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設施緊密結合,透露出豪強地主勢力強大,C項正確;東漢豪強地主無須勞動在圖片中未體現,排除A項;院落中設有防御設施——角樓等。這說明當時社會并不安定,排除B項;政局腐敗黑暗在圖片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C。9.A 10.C 11.D 12.D 13.A【跨學科主題學習】答案略。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