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堂教學設計【教學內容】青島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簡單機械》中的第2課《杠桿》。【教材分析】《杠桿》是青島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簡單機械》中的第2課。在第五單元中,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認識斜面、杠桿、滑輪、輪軸、齒輪幾類簡單機械。本課專門引導學生認識杠桿,并通過實驗研究發現杠桿省力和費力的規律,理解工具的工作原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學情分析】杠桿現象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屢見不鮮,在生活中,學生使用工具來完成一些事情的經歷也是很多的,但孩子很少對其中的原理進行分析,他們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經驗而不是科學知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動手實驗以及對實驗數據的統計分析,得出杠桿的工作原理,很好地將科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相結合,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教學目標】以2022年版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新頒布的課程目標為依據,圍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注重體現課程性質,重點反映課程理念,我們確立本節課的目標:(一)科學觀念知道杠桿上有三點:阻力點、支點、動力點(二)科學思維能夠收集生活中應用杠桿的事例,說一說杠桿的作用。(三)探究實踐學生在杠桿尺的實驗研究中,收集、整理數據并做出自己的分析,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四)態度責任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并意識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體驗探究的樂趣。【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1、能夠認識杠桿,并找出杠桿上三個點2、會使用杠桿尺進行實驗研究。(二)教學難點:1、能夠記錄實驗數據,對數據進行整理,2、分析出杠桿的工作原理。【教學準備】杠桿尺、鉤碼、實驗記錄表、木棍、杠桿類工具3—5種等。【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教師:上課前,我們先來玩個小游戲吧,比一比誰的力氣大。請咱們班里最壯的同學坐在椅子上,看看誰的力氣大能將他抬起。(讓一個男生上來嘗試直接把椅子抬起很難;讓一個女生上來并告訴她利用木棍、磚將同學抬起)預設:實驗操作教師:哎呀,原來女生比男生的力氣大呀預設:不是……女生用了棍子。教師:一根硬棒被用來撬重物時就是一種簡單的機械——杠桿(課件出示,板書)。杠桿有哪些奧秘呢?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探究一下吧!二、初步了解,提出問題(一)體驗杠桿教師:同學們想玩一玩杠桿嗎?預設:想。教師:不過在玩之前先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課件出示)用杠桿撬重物時,哪些地方在起作用?預設:討論回答教師:現在大家面前準備好了橡皮、鉛筆、重物(鉤碼盒),下面請小組合作,進行探究。(出示探究步驟:1.感受用手的小拇指抬起重物所用的力。2.鉛筆作杠桿,利用橡皮,再次用小拇指將重物撬起,感受力的變化。)預設:分組探究體驗。(體驗完成的同學請用端正的坐姿告訴老師)(二)認識杠桿教師:通過探究體驗,同學們都對杠桿有了一定的認識,現在誰來說一說,撬重物時,哪些地方在起作用?(指生)預設:撬重物的地方,用手壓的地方,下面墊橡皮的地方……教師:非常好!同學們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出示課件介紹杠桿的三點)在杠桿中,起支撐作用的點——“支點”,承受重物的點——“阻力點”,對杠桿用力的點——“動力點”。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地方應用到了杠桿,大家看看這是什么?(出示壓水井的動圖)預設:壓水用的……教師:對,這是以前人們打水用的機械,叫壓水井。那你能找出杠桿上的三點嗎?誰來試一試?預設:指出三點的位置(如果出錯,其他學生糾正)。(三)提出問題教師:很不錯!同學們能學以致用。現在我們對杠桿有了初步的認識,同學們想一想,人們為什么會用到杠桿呢?預設:省力……教師:所有杠桿都省力嗎?預設:不是(是、猶疑……)。教師: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接下來就在實驗探究中找答案吧。三、實驗探究,分析歸納(一)認識杠桿尺教師:(拿出杠桿尺)這是研究杠桿原理用的杠桿尺,這是支架,這是底座,我們把杠桿尺調到平衡狀態,誰能找出支點在哪?預設:指出。教師:對,杠桿尺中間固定的點叫支點。除了支點,杠桿尺上還有什么呢?預設:刻度。教師:觀察的真細致,我們可以用刻度來表示阻力點或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現在,我想在杠桿尺左側刻度2的位置懸掛兩個鉤碼的重物,請看——,那懸掛重物的這個點就是?預設:阻力點教師:(師松手)請看——現在,杠桿尺有什么變化?(生:向左傾斜)也就是說杠桿尺不平衡了。要想使杠桿尺平衡,我們要在哪邊用力?(生:右邊)那這個點就是——(生:動力點)同學們請看(師變換用力位置),所以動力點的位置是可以(生:改變的)。每一次老師用多少力能看出來嗎?預設:不能教師:同樣,我們也可以用鉤碼來表示,掛的鉤碼越多,說明用力怎么樣?預設:越大(二)實驗探究教師:要使老師手中的杠桿尺保持平衡,我們在杠桿尺右側怎樣懸掛鉤碼呢?讓我們借助杠桿尺來進行探究吧。為了能夠順利完成實驗,同學們應注意以下事項:(課件)(1)明確問題:要使老師手中的杠桿尺保持平衡,右側怎樣懸掛鉤碼?(2)每次只能選擇一個位置掛鉤碼,仔細觀察,認真填好實驗記錄表。(3)小組分工明確,共同合作。(4)實驗器材要輕拿輕放,注意安全。預設:開始試驗(三)歸納總結教師:通過實驗,同學們獲得了有力的證據,誰來匯報一下你們的實驗記錄呢?預設:小組成員匯報(可投影呈現記錄單)教師:現在,我們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看第一組數據。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是——(生:2)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是——(生: )用力情況——(生: )預設:教師:再來看第二組數據……預設:教師:誰來說一說第三組數據?(學生分析)分析得很準確!同學們可真了不起,通過動手實驗、動腦思考發現了杠桿原理。誰來總結一下杠桿原理呢?(生結合課件總結)預設: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省力。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費力。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四、聯系實際,應用拓展教師:通過探究,我們知道了使用杠桿有時省力,有時費力,有時既不省力也不費力。我們生活中就有很多杠桿的應用,請同學們小組內交流,說一說哪些地方用到了杠桿?它們又屬于哪一種杠桿呢?預設:(小組交流后)自由表達,說出使用工具的用力情況。教師:關于杠桿,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視頻(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預設: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其實早在戰國時期,我國就有了杠桿原理的記載。公元前400年戰國時期的墨子在《墨經》中有兩條關于杠桿原理的論述。而墨子的發現要比阿基米德還早了約200年。教師:總結。生活中處處有科學,課下,請同學們找一找生活中的杠桿,比一比誰發現的多。【板書設計】15杠桿阻力點 支點 動力點省力 費力 既不省力也不費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18張PPT)青島版科學六年級上冊15 杠桿一根硬棒被用來撬重物時就是一種簡單的機械——杠桿。觀察思考利用杠桿撬重物時,哪些地方在起作用?活動要求:1.先用手的小拇指抬起重物感受所用的力。2.鉛筆做杠桿,利用橡皮,再次用小拇指將重物撬起,感受力的變化。認識杠桿支點阻力點動力點撬棒壓水井杠桿的應用找一找杠桿上的“三點”阻力點支點動力點人們為什么會用到杠桿呢?提出問題省力?設計實驗,研究杠桿的作用注意事項:1.明確問題:要使老師手中的杠桿尺保持平衡,右側怎樣懸掛鉤碼?2.每次只能選擇一個位置掛鉤碼,仔細觀察,認真填好實驗記錄表。3.小組分工明確,共同合作。4.實驗器材要輕拿輕放,注意安全。分析數據,歸納總結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省力。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費力。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實驗次數 物重 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動力 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第1次 2 2第2次 2 2第3次 2 2大于等于小于生活處處有科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杠桿?蹺蹺板筷子鑷子剪刀搖擼核桃夾天平他有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是古希臘偉大的科學家,他發現了著名的“杠桿定律”。公元前400年戰國時期的墨子在《墨經》中有兩條關于杠桿原理的論述。而墨子的發現要比阿基米德還早了約200年。墨子布置任務請同學們找一找生活中的杠桿,比一比誰發現的多。同學們,再見!謝謝觀看單擊此處添加文本具體內容,簡明扼要地闡述你的觀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年新課標】青島版科學六年級上冊-《杠桿》教案.docx 【2022年新課標】青島版科學六年級上冊-《杠桿》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