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食物到哪里去了》說課稿青島版(六三制)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六年三制)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食物到哪里去了》。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及教學反思這八個方面展開。接下來開始我的說課。懇請大家批評指正!一、說教材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六三制)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 食物到哪里去了》。本節課主要內容是 以學生生活中感受吃饅頭的實例切入教學活動,學生通過猜想、假設、實驗驗證的方法,讓學生既動手又動腦,開始了對人體內部結構的認識,引導學生了解人體的消化器官,并進一步搜集資料了解消化的意義、過程,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活動準備,教材提供了一幅背景圖,展示了各種食物,提出問題“我們每天都要吃食物,吃下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同時,教科書以文字形式提出了本課探究活動需要的材料:碘酒、滴管、試管、淀粉液、饅頭等,為探究實驗做準備。第二部分活動過程,由三部分組成。①提出問題“食物在身體里的運動變化過程”。指導學生通過吃饅頭,感受饅頭在身體中的運動,認識人體消化器官的組成。②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通過分析嚼饅頭時為什么有點甜,猜測、設計實驗,并通過實驗認識唾液的消化作用。通過漫畫的形式再次規范學生認識食物在人體中的消化過程。第三部分自由活動,如何保護好我們的消化器官。通過圖片的形式,結合學生的已有經驗,明確保護消化器官的具體做法。第四部分拓展活動,做一期關于消化系統衛生保健的手抄報。對所掌握的關于消化系統保健的知識進行匯總整理,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別人分享。二、說學情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夠完成猜想、設計實驗、實驗觀察、得出結論等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并能夠很好的進行合作學習。對于本課的學習內容,他們知道身體中部分消化器官及其作用,了解一些消化器官的功能,但是不全面或有誤,沒有形成消化系統這一概念,不知道保護人體的消化器官對健康的重要性。三、說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人體的消化器官。2.人體的唾液、胃液、膽汁、胰液、腸液等消化液。【科學探究目標】:1.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2.能用簡單的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3.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了解人體的消化系統。【情感態度價值觀】:1.想知道,愛提問,喜歡大膽想象。2.愿意合作與交流,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3.能夠珍愛生命。【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四、說教學重難點人體的消化器官;食物是怎樣被消化的?【教學重點】如何保護好我們的消化器官。【教學難點】:五、說教法學法通過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讓學生積極參與問題,解決問題,加強個體自我的心態調適,真正達到知識與情感的和諧統一。充分的發揮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做到了“玩中學”“做中學”。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進而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六、說教學過程【器材準備】學生準備:有關人體消化系統方面的資料、37℃左右的溫水、塑料吸管教師準備:課件、燒杯、試管、滴管、淀粉液、碘酒、實驗記錄單(一)、導入新課[PPT 3 出示] 我們每天都要攝入大量的食物,那么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呢?板書課題:食物到哪里去了(二)、探究新知1、認識人體的消化系統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畫出食物在人體內的旅行路線。學生小組活動、匯報。[PPT 4出示] 人體消化系統圖。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小組成員對照人體消化系統圖,修改自己小組畫的食物在人體內的旅行路線。2、探究食物的消化過程食物在不同的消化器官中是怎樣被消化的?我們先來進行一個活動。(1).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消化。讓學生親身體驗饅頭在口腔中細細咀嚼會感到甜,猜想其中的原因。是饅頭本身有甜味還是饅頭在口腔中變成了糖?(讓學生想一想在咀嚼的過程中,口腔分泌最多的是什么?)設計實驗證明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變成了麥芽糖。教師指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PPT 5出示] 取兩支試管,分別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試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搖勻。將兩支試管放入37℃左右的溫水中。過一會兒,分別往兩支試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觀察現象。思考:為什么把試管放入37℃左右的溫水中?(放入37℃左右的溫水中是讓淀粉液接近口腔里的溫度)向試管中加唾液時怎樣加更好?(我們在加唾液時,可以用一根吸管插入淀粉液,然后使唾液順著吸管流入淀粉液中。)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匯報實驗現象。(沒加唾液的淀粉液變成了藍色,加了唾液的淀粉液沒有變色。)學生猜想加了唾液的淀粉液遇碘為什么沒變藍色?[PPT 6出示] 人的口腔內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種促進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麥芽糖。師生小結:饅頭進入口腔,經牙齒咀嚼,跟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混合,加上舌頭的攪拌,饅頭經歷了初步的消化,一部分淀粉變成麥芽糖。所以我們把饅頭多嚼一會兒就會覺得有點甜。(2).食物在其他消化器官中的消化過程食物在人體內的消化過程是隱形的,我們看不見。食物經口腔咀嚼吞咽后在人體的其他消化器官中發生了哪些變化呢?[PPT 7出示]食物在消化器官中的消化過程。在胃里,吃進的食物經過充分的研磨、攪拌,同時通過分泌的胃液分解食物,變成了粥樣的食糜狀態進入小腸。小腸是人體主要的消化器官,是消化食物吸收養分的主要場所。肝臟分泌膽汁,胰腺分泌胰液,小腸分泌腸液。膽汁、胰液、腸液在小腸內會消化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質、淀粉等營養物質。食物在小腸內的消化過程基本完成,只留下難于消化的食物殘渣進入大腸。大腸沒有消化作用,僅有一定的吸收功能。食物殘渣在大腸內被腸壁吸收了水分后,就變成糞便經肛門排出體外。師生小結: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齒的咀嚼和胃的蠕動使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腸液、膽汁、胰液等消化液把食物中不溶于水的物質變成能被人體吸收的溶于水的營養物質。重新確定人體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肝、膽、胰、小腸、大腸、肛門。(三)、科學與生活通過學習讓我們認識到了消化器官的重要作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怎樣做才能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呢?飯前便后要洗手;吃飯要定時定量;不吃變質的食物;吃飯時不要看電視;飯后不要劇烈運動等等。健康的身體離不開健康的消化系統,愿同學們都擁有一個健康的消化系統,擁有一個健康的好身體。[PPT 8出示]健康飲食的兒歌。小朋友,長身體,飲食天天要合理。一日三餐很重要,定時定量要記牢。偏食挑食要不得,暴飲暴食最不好。早餐必須要吃好,午餐一定要吃飽,晚餐別忘吃得少。從小養成好習慣,身體健康壯又高!(四)、課后拓展[PPT 9出示]老師課下做過一個吃早餐的調查報告,發現一部分同學經常不吃早餐,俗話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科學證明這種說法是正確的。課下請同學們了解吃早餐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改變不吃早餐的習慣。(五)、課堂小結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 七、說板書設計根據五年級的年齡特點,本課板書內容簡單明了,重難點突出。《食物到哪里去了》板書人體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肝、膽、胰、小腸、大腸、肛門。食物的消化過程保護消化器官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立足讓學生在玩中學會,在動手中提高技能,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我將繼續努力,讓我的課堂教學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學反思本節課,我把教學內容在知識點不變的基礎上,以發揮學生主動性,本節課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又激發了學生參與熱情。堂課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過程,我收益非淺,也深刻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會使我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通過不斷反思和努力學習的態度,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總之,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地去探索、去實踐,爭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