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研究 關于山地的研究??東西部經濟研究院導語:山地休閑旅游正在成為一種時尚,受到國內旅游者的青睞。尤其是人們越來越希望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山地旅游置強身健體于休閑旅游之中,莫不是一種愜意的享受。我國山岳旅游資源豐富,發展山地休閑旅游的條件十分優越。融觀賞山水風光、感受自然野趣、體驗山野生活、享受休閑娛樂、盡情放逸身心為一體的山地休閑度假是我國旅游市場最具發展潛力的主流產品。?一、山地休閑旅游概念 山地休閑旅游是休閑旅游中一種新的旅游方式,是以山地資源為依托,以休閑為主要目的,以山地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山地生產經營活動為內容,配以系統的配套設施設備,吸引游客前來休閑度假的一種旅游活動方式。其中的山地旅游資源通常從廣義角度考慮,即以地文景觀為載體的多種旅游資源組合而成的旅游綜合體,不僅包括山地本身,還包括與之相關的生物景觀、水文景觀、天象景觀等。?二、山地休閑旅游的特征 原生體驗性 山地休閑旅游以山地資源為依托,山地旅游資源自然性強,同一區域常融合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即使在同一區域從不同角度展現的風貌也各具特色。由山地資源的特點衍生的豐富性、季節性、地域差異性以及多層次性等特征,使得游客能夠選擇更靈活的休閑方式,強調了游客的原生體驗性。 產品多樣性 開發山地休閑旅游產品必須依托山地資源,一方面可以“無中生有”去創造旅游產品,另一方面又必須結合現有山地資源。山地休閑旅游產品開發必須結合市場需求,當前一部分山地休閑旅游產生于城市,如攀巖、滑雪、溯溪、避暑等,雖然形式多樣,但主流產品仍是具有原生態的山地休閑旅游產品。成功的山地休閑旅游產品應該是以原生態為主色調,同時又結合了都市旅游新形勢的產品,并且活動的運動量適中、選擇面廣,能夠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 客源市場穩定性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社會保險制度、福利制度的不斷完善,使得人的壽命越來越長。2007年國家調整節假日之后職工的休息假期越來越長,為休閑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時間保證。現代人在計劃休息日出游時更加關注旅游過程中精神、心理以及健康方面的需求,改變假期逛景點的傳統思維,不去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找個時間和距離均較適合的目的地去旅游。山地休閑旅游方法正好符合這一新時期的休閑度假理念。 我國山地休閑旅游點大部分都在城郊區域,而且已成熟的旅游點大都具備良好的道路交通系統,許多旅游點還可以當天往返,大大減少了游客在路上消耗的時間。山地休閑旅游點的開發能較好地滿足城市人的“休息要求”,游客多會選擇重復旅游,客源市場也比較穩定。??三、山地休閑旅游的產品開發模式 基于山地觀光的開發模式 山地旅游資源最大的特征是自然性。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等原因,山地一般能較好地保持原有的自然風貌,山地森林特有的寧靜、綠色的環境和優美的風景能給人以安謐舒適的感覺,加上登山觀景、蔭下散步、郊游野餐和山地溫泉等廣泛接觸山地森林環境的活動并遠離城市中心,能使人的精神完全從城市的嘈雜中解放出來,心理得到放松,體魄得到鍛煉。我國歷史悠久,許多名山、大山都有其特有的山地文化,在開發過程中應注重山地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相互映襯,讓山地的名人墨跡、傳說典故以及宗教寺廟、政治遺址等成為山地休閑旅游的亮點。從地理特征分析,山地復雜的地理構造讓山地旅游資源顯得更為精彩,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日感四季”就是對山地景觀變換最好的詮釋。于是一部分游客看重山間變幻多端的景色,喜歡在山間進行文學、繪畫等藝術創作,作為一種高層次的休閑方式。山地休閑旅游在開發過程中可以利用虛實結合的方法,合理布設山地景觀,提倡主動創造“與眾不同”的休閑環境,營造濃厚的藝術和文化氛圍。通過環境來闡述休閑產品的文化理念,贏得顧客的共鳴、認同和喜愛,形成企業與顧客之間的雙向交流與溝通,提高企業形象識別的不可模仿的獨特性。 基于山地度假的開發模式 山地度假旅游是以山地自然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為吸引物,以山地旅游基礎設施和休閑度假設施為載體,為旅游者提供以休閑和度假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動方式。山地度假旅游是山地觀光旅游發展到較高階段的產物,是觀光旅游時代的新型、高端旅游方式。度假旅游追求的是“放松”,通過各種方式和活動獲得生理和心理的放松。度假旅游的性質決定了人們的旅游方式不再是以往的“快餐式”旅游,山地休閑是以度假意向明確的散客或小團體為主,并且關注常在山地開展以戶外運動的專業化程度較高的俱樂部隊員。為了平衡好游客“求新”與“放松”的心理,要求山地度假休閑產品實現主題化、特色化和專業化。如康體保健方面可以借助山地先天的自然條件修建山地康體養生休閑景區,開展山間溫泉、山間瑜伽、山間文化養生等活動,配置對身體有益的樹木花草,使游客以一種最放松、最簡單的方式休閑養生;開展以戶外運動為主題的山地活動,如攀巖、溯溪、山地自行車、滑草、野戰、拓展訓練等;也可以開設山地農家樂,讓游客吃在農家、住在農家,以及體驗山地酒(茶、書)吧的樸素格調。從低端到高端努力打造度假休閑產品品牌,盡量延長游客的停留時間。基于山地戶外運動的開發模式 隨著競技體育向大眾化休閑項目的發展,戶外運動休閑已成為一種時尚。長期以來山地運動就是刺激、挑戰、娛樂項目的代表,山地因其獨特的地質地貌、優美的自然風光,以及越來越完善的山區管理已經成為戶外休閑運動的最佳選擇地。山地適宜開展的運動項目很多,主要有徒步、漂流、林地探險、露營、滑雪、溯溪、騎馬、攀巖、山地摩托等。一般情況下,山地景區只把運動休閑項目作為景區的補充要素,起到提升景區休閑功能的作用。特別是一些山地戶外條件優越的地方,不知不覺中已變成了許多“驢友”們的首選地,這種情況下,可以借助主題化的開發模式,確定山地運動的核心,使各項經營圍繞山地運動展開,開展徒步旅游、漂流旅游、滑雪旅游、沙漠探險等主題運動項目,并且提供專業的運動設備以及安全救護保障。在配套接待設施方面要做到與戶外運動的補充協調,如修建游泳池、室內球場、室內淋浴等,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基于山地體驗的開發模式 山地體驗存在主動體驗與被動體驗2種形式。山地多種植有果樹、蔬菜、藥材、茶葉等,游客可以在當地農家的幫助下體驗采摘樂趣,并在當地農家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被動體驗方面可以采取讓游客參與當地的歌舞文化表演、文化節慶活動的方式,讓其體驗山地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內涵。此外,在人口密度較大的山區可以進行山地社區建設,用社區形式鼓勵人們保護和繁衍當地山地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對于已經存在的山地社區,可以使用先進的社區管理方法、科學手段來保護社區原有的組織結構,保護山區環境、山區文化。游客可以在山地社區里住下,成為臨時的山區人,體驗當地風土人情,感受山區人民的淳樸。值得注意的是,休閑體驗活動“小現場,大宣傳”的放大效果也會吸引更多的游客參與其中。?四、目前新型山地休閑旅游產品開發的突破口(一)特色飲食特色餐飲的概念很廣,既包括當地的特色小吃,也包括在山地景區當中打造的養身餐飲、山水酒吧、農家飯等,把山水與餐飲結合起來,定能豐富山水新的樂趣,吸引特定人群。以養生餐飲為例,現代人越來越講究養生保健,而以優美的自然生態為背景開展的養生餐飲,市場受眾規模就非常龐大了。如很多道教名山都開設有道教養生色彩的系列養生餐飲。(二)康體養生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追求健康長壽的愿望越來越強烈,這種要求與山地旅游相結合,使得山地養生休閑旅游成為潮流。自然山水景區生態環境佳,將康體項目引入并與山水休閑結合起來,已經好處呢個位市場發展的熱點和潮流,并形成了巨大的消費需求和驅動力,山水休閑旅游突破了原有山水的局限,成為了養生康體休閑產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市場空間非常廣闊。具體項目包括冷泉、溫泉以及各種養生泡浴模式、山野瑜伽、山野養生會館、生態養生、美食購物養生、文化養生等。(三)運動休閑在山地休閑旅游中,絕對少不了運動休閑要素的存在。適合在山地當中開展的運動休閑的項目很多,有的只能作為景區發展的補充,起到提升景區休閑功能的作用,如登山、普通的山野娛樂項目;有的是可以獨立支撐起景區發展的,如滑雪、高爾夫、漂流等。(四)文化包裝 根據山地固有的特點,考慮文化包裝手法打造名山。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則是利用了民間傳說神話賦予山地靈性,賦予文化內涵以提高知名度。傳統的佛教名山、道教名山也正是宗教文化賦予了其獨特的生命力。文化的額范圍寬廣,內容博大,21世紀又被旅游界稱為文化旅游的世紀,把文化融入到山水中去,其結果是為山水旅游找到了自己的特色和增添了更為旺盛的生命力。(五)旅游房地產 近幾年,我國旅游房地產日漸升溫,在旅游界和房地產界引起極大關注。旅游房地產的分類很多,其中,山野房地產也是啟動山水旅游景區的一種模式。其中,山野休閑商業房地產:一般以餐飲休閑、娛樂休閑為主,表現形式為商業街、酒吧街等,其代表發展趨勢的產品為山水酒吧。山野住宅房地產:分為高端和低端兩類,低端體現為農家樂,高端為山野別墅。山野休閑度假房地產:也分為高端和中低端兩類,中低端體現為山莊、農莊、牧場、養老公寓等;高端為各類山野度假村。 五、常見山地休閑旅游功能分區 (一) 山地運動區 在這個分區里,根據不同的地勢地貌,考慮不同的旅游項目。如在較開闊的山頂或山梁出,可設置山地自行車、生態球類運動、室內運動館和有氧健身區等,既有針對年輕人的足球場、拓展等,也有針對女性游客的山野瑜伽、健身館,此外還有針對老朋友的草地門球、森林太極等項目。 (二) 森林休閑區生態環境良好的森林植被區,可打造成休閑娛樂區。具體項目設置既針對高端客戶打造高層次旅游產品,也要針對廣大游客打造中檔旅游產品。結合運動區中的山地自行車等項目,在休閑區里可設置山地自行車俱樂部,通過吸引愛好者來這里培訓外,也可作為專業山地自行車運動員的訓練基地。此外,山水別墅和山水酒吧等都是在休閑區里不可缺少的元素。(三)溪畔度假區 有山通常有水。在繞山而過的溪畔處打造合適的項目,不僅有助于山地休閑旅游的整體開發,更能吸引到固定游客群體來此消費。利用水的特色打造水鄉風情,又或者對應著山上的農家樂在這里來個漁家樂。更可以利用溪畔良好的生態環境,做一些康體旅游項目,如洗浴休閑養生館、森林生態大浴等不同形式的康體旅游產品。?六、關于發展山地休閑旅游的三點建議(一)以休閑度假為宗旨,在“山水”上做文章,在“玩”字上下工夫山地休閑旅游是一種內容寬泛、綜合性強、自我調節度好的旅游方式。因此,開發這類旅游產品,必須在充分考慮旅游資源的特點,旅游者的類別、興趣及其需求等因素的前提下,采用參與互動和情境體驗的手段,充分展現山水休閑的魅力。目前應重點打造以下7類產品:1、生態養生類產品:負離子呼吸區、陽光浴、森林浴、霧浴、溫湯浴、野營垂釣等;2、山野運動類產品:攀巖、“野戰”、森林跑步、拓展訓練等;3、野趣游樂類產品:生態樂園、景觀迷宮、動植物標本采集制作等;4、消遣娛樂類產品:原生態歌舞表演、當地民俗文化表演等;5、山水觀光類產品:以山岳、河流、溪谷、瀑布、峽谷、峰林等景觀的觀賞價值為基礎,打造親水、賞山等旅游產品;6、觀賞休閑類產品:盆景花卉園、科普植物園、珍稀樹種觀賞園、山野建筑小品園林、蔬菜瓜果觀賞園、食用菌養殖園等;7、山野餐飲類產品:山水酒吧、生態大棚餐廳、山珍野味品嘗屋,為游客提供原汁原味的山水休閑產品和優質服務。(二)以生態保護為前提,在“綜合”上做文章,在“綠”字上下工夫山地休閑旅游依賴于良好的山地旅游資源,處在良性狀態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才能激發人們的旅游愿望,并轉化為旅游需求。所以,山地休閑旅游開發應該注意以下5個問題:1、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堅持“開發服從保護、開發促進保護”的原則。在嚴格保護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自然歷史遺產的前提下,科學安排活動的范圍、方式、線路,嚴格控制顧客流量,切實保護景區自然與人文生態環境的原生性及完整性。2、堅持“先規劃,后開發”的原則。力求開發與保護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確保資源開發規模與市場發展速度、山地生態環境相適應,把休閑度假活動規模嚴格控制在區域山地旅游資源潛在保障力、區域社會經濟潛在支持力、區域山地環境容量潛在承載力及生態承載力和心理承載力所能容許的范圍內。3、飯店、娛樂場所等接待服務設施應堅持消耗最小準則。4、實施綜合開發導向模式(既強調旅游經濟高效益,又把生態保護作為主導因素,貫穿于開發的全過程);綜合投入開發模式(強調資源、資金、知識綜合開發投入)和循環開發過程模式(堅持規劃、建設、管理監測4個環節組成的循環開發)。5、準確提煉目的地的文化特質,豐富山地休閑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創新”上做文章,在“特”字上下工夫山地休閑旅游應圍繞“如何開拓市場”這個中心,做好全面創新,確立以游客需求和欲望為導向的觀念,力求資源配置最優化、功能定位主題化、空間布局合理化、整體運作市場化。迅速把存量做精,把增量做優,實現從簡單粗放的旅游產品開放階段向精細化發展階段轉變;從注重設施建設等硬件因素向加強服務等軟件因素轉變;從數量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增強市場張力和活力。山地休閑旅游是人們雙休日、節假日、年假期和帶薪旅游的首選項目,這些旅游者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和年齡、愛好、興趣各不相同。所以,山地休閑旅游產品開發應針對不同細分市場游客的消費心理,實施多元化的產品開發策略;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特點,打造適合不同層次需求的旅游產品。如針對離退休人員應該多提供生態養生、山野餐飲、觀賞休閑、文化娛樂等產品,而對于中青年人來說,則以山野運動、野趣游樂、山水觀光、生態養生等活動為宜,產品主題要鮮明,格調品位要高,知識性、觀賞性、趣味性和參與性要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