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至上主義/構成主義1915-1925——俄國人的藝術歷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之后。列寧、斯大林建立一種迄今為止從未被嘗試和檢驗過的平等主義的政府形式,布爾什維克人接受了受卡爾·馬克思啟發的體系,名為共產主義。藝術家們提出了力求同樣先進和民主的新藝術形式,叫做非客觀藝術。科技的迅速發展使攝影技術很快傳播,攝影技術的出現嚴重阻礙了傳統具象藝術的發展,使其日漸衰退走到盡頭,而至上主義的出現恰巧成為了現代藝術和傳統的具象藝術的分界點。至上主義的發展階段1911-1913年屬于“立體民族風情”系列即早期的探索階段。題材多為農民勞作和生活的場景。馬列維奇在1911-1913年間創作的《割草人》,1912年創作的《雪后的小村之晨》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1913-1920年屬于“至上主義風格時期”即發展的成熟階段。在此階段期間馬列維奇親自將至上主義劃分為三個階段即黑色時期、彩色時期和白色時期。1913年,馬列維奇開始玩弄“非邏輯主義”這一概念,表示從“理性”的角度看是荒謬的。對常識和荒謬發生沖突的交叉點深感興趣。創作了一幅名為《奶牛與小提琴》(1913)的“宣言繪畫”。這是一幅標準的立體——未來主義作品,以大量互相重疊的二維平面為特征《奶牛與小提琴》預示著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到來。卡濟米爾·馬列維奇《奶牛與小提琴》《黑色正方形》(1915)。是至上主義的第一件作品,標志著至上主義的誕生。“黑色方塊在白色背景上是第一次非主觀的感覺得到表達的形體。方塊等于感覺,白色背景等于感覺之下的空洞”——馬列維奇馬列維奇認為:“對于至上主義者而言,客觀世界的視覺現象本身是無意義的,有意義的東西是感情。”黑色時期:馬列維奇《黑色正方形》《黑色圓形》《黑色十字》豎向版式油畫這幅畫中沒有任何屬于我們這個世界的題材,它關心的是作品在觀眾中激起的感受在馬列維奇眼中,至上主義是純粹藝術,油畫顏料——而不是從自然界中復制來的形狀——支配著作品的顏色和形式。彩色時期: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白色時期是之前兩個時期進一步發展升華得來的,這個時期的作品利用白色方塊清晰地傳達了至上主義藝術家內在的至高無上的感情和純粹的精神。兩重白色極簡到了極致——不僅空間和深度不見,顏色亦消失。但當我們看到這幅圖像的時候還是能夠感覺到二元的存在白色時期:《白底上的白方塊》至上主義的特點受立體未來主義影響而產生純粹抽象的形式,徹底非描述性的繪畫風格,放棄了對三維空間的表現不帶有任何主觀感情且是一種直角系統的構圖簡約的外表象征著智慧、深思、現代性和精密性影響了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最后的未來主義展覽:從0到10這是俄國實驗藝術家向世界發出的信號,宣告意大利未來主義的終結和現代藝術新階段的開始標題“從0到10”指向十位被選入展覽的原創性藝術家。用馬列維奇的話說,這意味著他們已經剔除了所有可辨識的題材,他們描繪的是“無形”馬列維奇代表純粹的精神,塔特林創造了真正的空間新概念這幅作品源自畢加索《吉他》作品中發現的拼貼藝術,他從中發現了用這類技巧創作出自己獨有藝術的方法。塔特林重構了雕塑的概念:一件三維作品,有史以來第一次不為模仿或再現現實生活而存在,而是作為一個獨立物體而存在,它憑借自身的力量樹立起來。弗拉基米爾·塔特林《角落里的反浮雕》構成主義的命名1917年馬列維奇惡意貶稱塔特林的作品為“構成藝術”,構成主義一詞開始廣為流傳1921年《結構主義宣言》發表,塔特林領導的運動正式被命名構成主義與布爾什維克的關系列寧宣告蘇聯藝術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即是“可被大眾理解”。塔特林和它的構成主義同伴柳博芙·波波娃、亞歷山大·羅琴科和亞歷山大·埃克斯特接受號召布爾什維克給藝術家的目標是:為共產主義創造一個形象標志。構成主義自此永遠的和左派聯系在一起。他們的事業是平等主義的事業,女性藝術家破天荒的不再屬于小配角,在運動中占據了重要位置。她們都在界定、發展、創造構成主義藝術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早期,波波娃曾為他們的實踐下過定義:“繪畫中的結構是個部分能量之總和。”原計劃是將它建在圣彼得保境內涅瓦河的北岸,以60度角,傾斜著指向天空和全世界。《第三國際紀念塔》將塔特林的純粹的藝術樣式與實用的創作意圖結合起來。之后,塔特林進入了設計與生產的實踐摸索中,人們將其稱為塔特林的“生產主義”塔特林《第三國際紀念塔》羅琴科展出了一組三聯畫《純紅、純藍和純黃》(1921),它們統稱為《最后的畫》或《繪畫之死》羅琴科稱自己的構成主義繪畫并非什么特別的或超驗的藝術品。實際上他降低了他們作為藝術品的地位,他聲稱它們只是他一直進行的原材料特性研究的一部分,而這一研究的目的是作品的構成。亞歷山大·羅琴科《最后的畫》羅琴科為列夫托洛茨基的書《日常生活之問題》設計封面波波娃設計了一些用綠色或藍色圓形裝飾的時坐連衣裙波波娃創造了一系列設計基于排列圓形或四邊形等單一主題的圖案。她還采用張開的方格位于不同空間層疊加, 這樣布瞬間變得有深度和空間感。柳博芙·波波娃這幅海報,運用了幾何圖形、重疊平面,以及至上主義風格的黑、白、紅色。非再現性藝術的形狀和風格,以一種高度象征性和表現性的方式表現出來。暗示著馬列維奇和塔特林的創作方式是正確的: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形狀,若是以某種平衡而富有技巧的的方式組織在一起,的確能激起觀眾的情感反應。埃爾·利西茨基 《以紅楔攻打白軍》構成主義特征提倡藝術家在追求主觀夢想的同時也要注重藝術的實用性應用到建筑、工業產品、印刷、紡織、戲劇等設計活動影響:1、促進了蘇俄現代設計運動的發展2、在色彩及理念和設計實踐方面的探索成果,在諸多方面給德國包豪斯提供了參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