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科學單元作業設計《宇宙》一、單元信息基本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信息科學 六年級 第二學期 教科版 宇宙單元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組織方式序 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第一單元第一課 地球的衛星——月球2 第一單元第二課 月相變化3 第一單元第三課 我們來造“環形山”課時 4 第一單元第四課 日食和月食信息5 第一單元第五課 太陽系6 第一單元第六課 在星空中(一)7 第一單元第七課 在星空中(二)8 第一單元第八課 探索宇宙二、單元分析(一)課標要求領域 1-2年級 3-4年級 5-6年級知道與太陽、月 知道太陽。地球、月 知道太陽系及宇宙中一些球相關的一些自 球的運動特征,知道 星座的基本概況,知道晝然現象;知道天 與它們有關的一些自 夜交替、四季變化分別與氣、土壤等對植 然現象星有規律的; 地球自轉和公轉有關;初物和人類生活的 初步了解地球上大 步了解地球上一與大氣運地球與宇宙 影響。 氣。水、土壤。巖石 動、水循環。地殼運動有科學 的基本狀況;初步認 關的自然現象的成因;認識大自然為人類生存 識人類與自然資源和能源提供了各種自然資源 的關系,知道地球是人類和能源,以及大自然 應當珍惜的家園。中的一些自然災害。1(二)教材分析1.知識框架地球的衛星——月球月相變化我們來造“環形山”宇宙 日食和月食太陽系在星空中(一)在星空中(二)探索宇宙2.內容內在邏輯分析在本單元,我們會發現學生們已經知道了許多有關地球、太陽、月亮、星球的知識,甚至還可以講出黑洞、超新星爆炸、類星體等科學詞匯來。我們都會驚嘆學生所接觸的信息面之廣泛,也會慨嘆人類對宇宙奧秘孜孜不倦的追求與探索,以至留下如此豐富多彩的智慧成果。但僅僅停留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層面是不夠的,我們應該思考:學生有沒有觀察過月亮的陰晴圓缺?對于各種詞匯,他們理解嗎?探究宇宙的方法——觀察、推理與發現,學生了解與體驗過嗎?這個單元的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星空下來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礎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礎上,進行有關太陽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構,形成初步的、淺顯的、有系統的對宇宙的認識。在頭腦中形成有一定解釋力的宇宙的體系或結構模型。(三)學情分析對于宇宙星空,人類自古以來一直都有著極為濃厚的興趣,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講,博大而神秘的宇宙同樣有著無窮的吸引力,他們通過書本、網絡等途徑對宇宙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多數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很弱,對天文觀測感興趣的家人很少,學生缺少實際觀測的感性體驗,這些都給《宇宙》單元的教學增加了難度。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應該注意三個基礎:一是做好模擬實驗,二是建好模型,三是提供豐富的資料。首先是要充分利用智慧課堂進行輔助教學,通過聲像刺激,增加學生對宇宙知識的理解,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并嘗試對信息的可信度進行判斷,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度,培養學生濃厚的興趣,發展觀察力和思維力,特別是促進空間想象力的提高。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1.使學生獲得有關地球的更完整的印象,包括了解地球的概貌和組成物質,以及因地球的運動而引起的各種變化。2.學生通過觀察、記錄太陽和月球的運動變化,探究它們的運動模式,鍛煉自己的毅力;通過了解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索,認識科學的進步和人類智慧的潛力。讓學生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地球物質的性質和天空中星體的運動變化,獲得有關的知識,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同時使他們對習以為常2的地球物質“刮目相看”,意識到地球物質的價值和保護它們的重要性及探究星空神秘面紗的興趣。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1.研讀課程標準,理清教學內容,分析教學背景;2.制訂單元學習目標和作業目標;3.作業設計基本流程:明確作業目標、選取情境素材、設定問題任務、設計評價標準和方式。五、課時作業第一課時1.作業內容(1)繞地球公轉的時間是( )。A. 三個月 B. 一年 C. 一個月(2)科學寫作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衛星。夜空中那一輪皎潔的明月,從古至今給了人們多少靈感,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比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那些因月而起的美妙詩詞,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人類文化增添了燦爛的一筆。請根據材料寫一篇科幻故事,要求300字左右,詳細描述出如果你來到月球,在月球上生活的場景。圖 12.時間要求:20 分鐘3.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觀察仔細 ☆☆☆☆☆能根據資料進行創作 ☆☆☆☆☆參考答案或提示:C4.分析與設計意圖3學生已經了解有關月球的知識: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圍繞著地球運動一周時間為一個月,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自古以來,人們就不斷地改進觀測工具,去探索和認識月球,也有著很多與月球有關的神話傳說和美麗詩詞??苹霉适聞撟魇且粋€信息展示的活動,也是一個知識不斷擴展、形成“頭腦風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月球,探索未知的秘密。第二課時1.作業內容(1)科學小偵探春節晚上,某商店被盜。第二天,公安人員審詢了最有嫌疑的兩個嫌疑犯。張三說:“昨晚十點鐘,借著月光我看到李四進商店偷東西。”李四說:“十點的時候,我正在家里睡覺?!?br/>問題:請你幫助公安人員判斷,誰最有可能是罪犯?為什么 ② 這種做法對不對?為什么?圖1(2)動手動腦古詩中寫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睘楹卧掠嘘幥鐖A缺呢?請你:動手完成實驗。將新月、兩個峨眉月、上玄月、下玄月、滿月、凸月的樣子分別畫下來以及寫出它們分別對應的農歷日期。4圖2圖3圖42.時間要求:10分鐘3.評價設計5評價指標 水平觀察仔細 ☆☆☆☆☆能根據材料,實事求是的制作 ☆☆☆☆☆大小合適、結構比例合理 ☆☆☆☆☆制作過程合理 ☆☆☆☆☆參考答案或提示:張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為春節是正月初一,根本沒有月亮,可李四說他借著月光看到李四進商店偷東西,是在撒謊,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偷東西這種做法不對,翻了盜竊罪。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月相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律性的。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再由圓到缺。讓學生學會根據月相來推斷日期。同時也很好的對學生進行了道德教育,讓他們認識的偷東西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在模擬月相變化的實驗中,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月相變化跟月球不發光有關,跟太陽照射有關,跟月球在圍繞地球公轉有關。最好提前一個月布置觀察作業:要求學生持續一個月進行觀察,在觀察過程中詳細記錄月相的形狀、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農歷時間、太陽在天空的位置,能夠更好地完成操作實驗,這對發展他們的科學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第三課時1.作業內容科學繪畫:我們在課堂上做了一系列的環形山模擬實驗,請根據環形山的特點畫出它們。圖 12.時間要求:8分鐘3.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觀察仔細 ☆☆☆☆☆客觀如實,實事求是 ☆☆☆☆☆大小合適,結構比例合理 ☆☆☆☆☆6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月球上環形山的成因有多種不同的解釋。大多數的科學家都認同撞擊說。學生們通過一系列實驗推測和討論,認識到環形山的形成跟諸多因素有關。在繪畫環形山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而對如何形成環形山的過程中有所思,有所悟,并且對環形山的特點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提示學生,科學繪畫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第四課時1.作業內容我們在課堂上做了有關日食成因的一系列的模擬實驗及建模活動。學生分小組進行模擬實驗:一生用手電筒代表太陽,一學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學生手持玻璃球當月球自西向東運動,用玻璃球繞乒乓球轉動一周表示月球繞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況下看不見太陽。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 上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發生了日食。圖1圖2請根據你的學習研究回答下列問題。圖1 圖27(1)圖1是_________的模擬實驗,中間的“黃色小球”模擬的是__________。(2)三天體位置關系如圖1時,若觀察到圖2所示現象,該現象叫做__________。(3)若想要圖2中的紅色大球被黃色小球完全遮擋住,那么圖1中的“黃色小球”該往________方向移動(填“左”或“右”)。2.時間要求:10分鐘3.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觀察仔細 ☆☆☆☆☆能根據材料內容,完成認知 ☆☆☆☆☆參考答案或提示:(1)日食 月球 (2)日環食 (3)左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日食和月食是學生已經聽說過或觀察過的天文現象。把這兩個現象作為學生的學習主題,不僅僅對學生來說有趣、有吸引力,還在于日食和月食是地球、太陽、月球三者之間的運動造成的,有助于學生認識太陽系的組成和運行狀態。同時,這兩個現象都反映了一個事實——宇宙天體是運動著的。日食模擬實驗看似簡單實際復雜。日食的模擬實驗需要學生從日食發生的特點出發來模擬,要達到幾點要求:所用的擋光物體要比被擋光物體小,擋光物體是運動的,擋光物體是球形或圓形的。也就是說,做模擬實驗盡可能與要模擬的對象接近,這將有助于發展學生縝密嚴謹的科學思維。第五課時1.作業內容截止2019年12月,木星已經發現79顆衛星,其中的木衛二表面被冰層覆蓋,底層是一篇海洋??茖W家認為,地球海洋孕育了生命,而木衛二有著與地球類似的環境,也有可能孕育生命。假如你是我國最新研發“天宮”號太空探測器的科學家,你想知道木衛二上是否有生命存在,應該讓“天宮”號探測器收集哪些數據呢?(生命存在需要哪些基本條件?楊利偉進入太空又收集了哪些數據呢?)圖18圖22.時間要求:8分鐘3.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觀察仔細 ☆☆☆☆☆能根據材料,合理收集推測 ☆☆☆☆☆參考答案提示: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由八大行星、小行星、衛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一個天體系統;學生們通過收集和整理資料、建立模型了解和認識了太陽系的構件和空間結構。這些都是科學研究的方法。通過之前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這次讓學生搖身一變成為“天宮”號科學家,從收集到的已知的數據去推測、收集未知的數據,這對學生來說,也是一次新的、有趣有益的嘗試!第六課時1.作業內容我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并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 開陽、搖光七顆星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斗,故而得名。北斗七星屬大熊座的一部分,從圖形上看,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尾巴。這七顆星中有6顆是2等星,1顆是3等星。通過斗口的兩顆星連線,朝斗口方向延長約5倍遠,就找到了北極星。認星歌有:“認星先從北斗來,由北往西再展開”。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國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古人很重視北斗,因為可以利用它來辨別方向,《鹖冠子·環流篇》說得最為明白:“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季節不同,北斗七星在前半夜夜空中的位置也不盡相同。9圖1圖2北斗七星組成的圖形永遠不變嗎?宇宙間一切物體都在運動和變化之中,恒星也不例外。既然恒星在運動,那么北斗七星組成的圖形當然也在變化。這七顆星離我們的距離不等,在70光年至130光年之間。它們各自運行的速度和方向也不一樣。天文學家們已經算出,10萬年前看到的北斗七星組成的圖形和10萬年后將要看到的圖形,都和今日的大不一樣。圖3(1)唐·李白 《長門怨二首》中道:天回北斗掛西樓,金屋無人螢火流。這10個“北斗”所屬的星座是( )。A. 小熊座 B. 大熊座 C. 獅子座(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在其他星球上看北斗七星,七顆星組成的圖形也是基本相同小熊星座的明顯標志就是由七顆星組成的北斗七星10萬年前看到的北斗七星組成的圖形和10萬年后將要看到的圖形,都不一樣(3)北斗七星在天空組成斗狀,其斗柄在春、夏、秋、冬四個不同的季節時的指向不同。當斗柄指向北時,所處的季節是( )。A.春季 B. 夏季 C. 冬季2.時間要求:10分鐘3.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觀察仔細 ☆☆☆☆☆能根據材料內容,完成認知 ☆☆☆☆☆參考答案或提示: (1)B (2)C (3) C根據亮星的位置所構成的圖形來找星座?;蛘邔W會根據已知星座來找未知星座。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認識北斗七星和北極星所屬的星座及它們的空間關系。北極星是一顆不太亮的星,要在星空中找到它相對比較困難,利用北斗七星就可以較容易找到北極星。如何找呢?由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兩顆星,向勺子前端直線延長,在這兩顆星的距離的五倍處找到的那顆星就是北極星。為了便于辨認,人們把星空劃分成許多不同的區域,稱為星座: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顯著標志。第七課時1.作業內容1928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決定,將全天劃分為88個星座,這88個星座形狀各異,人們按照它們組合的形狀把它們想象成不同的人物和動物等,并給每個星座都聯想了許多美麗動聽的故事。希臘神話傳說中,太陽神的小兒子想駕駛父親的“太陽車”但又不會駕馭,結果闖了大禍。天帝宙斯用雷電把他擊死。他的-位好朋友賽格納斯知道后, 哀痛萬分,化作天鵝,在銀河上空到處尋找他的尸體。而在美麗的中國神話中,,牛郎和織女這一-對 分隔兩地的戀人會在七夕這一天通過 喜鵲搭建的橋跨過銀河來相會,而這座橋梁被稱為“天津”?!疤旖蛩摹睘樘旖蛐侨褐械牡谒念w星,它是天鵝座的主星,是全天空第19顆亮星。11圖1圖21.“天津四”是( )對天鵝座主星的稱呼。A. 中國 B. 古希臘 C. 古羅馬2.天津四又被稱為天鵝座( )。A. α星 B. β星 C. γ星人們用想象的線條把天上比較亮的星星群連在一起,構成圖形來認識星座,下面哪個圖形是天鵝座 ( )A. B. C.2.時間要求:8分鐘3.評價設計12評價指標 水平觀察仔細 ☆☆☆☆☆能根據材料內容,完成認知 ☆☆☆☆☆參考答案或提示:1. A 2. A 3. B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康德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標準;另一件事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本課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星座,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從不同星座的位置關系來認識星座。通過中外神話故事對星座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加深印象。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天文方面的興趣。第八課時1.作業內容動手做一做:建立銀河系模型(1)在紙片上模擬畫出銀河系的“核球”和“旋臂”。圖1(2)把一些米粒粘在紙片上,模擬銀河系的“恒星”。圖2(3)將紙片固定在陀螺上并開始旋轉,觀察旋轉過程中的“銀河系”。13圖3(4)現象:在快速轉動過程中,會有一些粘得不夠牢固的米粒掉出來。圖4圖52.時間要求:10分鐘3.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觀察仔細 ☆☆☆☆☆能根據材料結構,實事求是的制作 ☆☆☆☆☆大小合適、結構比例合理 ☆☆☆☆☆制作過程合理 ☆☆☆☆☆14參考答案或提示: 銀河系呈球狀,在其中央部分天體密集區好像個鐵餅,呈扁圓盤形,俯視有旋臂結構,屬于漩渦狀星系。整個球狀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光年,旋臂結構是銀河系天體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而形成的。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銀河系是一個比太陽系層次更高的天體系統。它是由恒星和其他各種天體組成的巨大天體集團,其中包括太陽在內的上千億顆恒星和各種類型的星云以及星際物質。學生親手制作銀河系模型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銀河系。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一)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與地球相比,月球不適宜居住,這是因為( )。A.有太多的水 B.有太多的煙 C.沒有可供呼吸的空氣2. 月球是地球的一個天然( )。A.恒星 B. 衛星 C. 行星從地球上觀察,在( )期間,月球幾乎是黑暗的。A.滿月 B.新月 C.上弦月如圖( )圖是日全食。A. B. C.我們在觀測日食這種天象時,應采取科學的方法,正確的觀測方法是)。A. B. C.6. 天文學家把夜空中的星星分組,并把一組一組的星群稱為( )。A. 星系 B. 星座 C. 太陽系7. 下面哪一項距離地球最近?( )A. 月球 B. 太陽 C. 小熊座老師布置了觀星作業,小明同學在小區的草地上只能觀察到少數幾顆星星,你覺得下面最適合觀星的地點是()。A. 龍子湖邊 B. 教學樓頂 C.懷遠東山頂在電影《厲害了,我的國!》中,我們認識了中國“天眼”。在貴州南部的大山深處,有一只明亮的巨大眼睛夜以繼日注視著深邃的太空,這就是我國著名的大科學裝置—中國天眼。借助天然圓形熔巖坑,歷經22年的建造,如同一個銀白色的15大碗,坐落在崇山峻嶺之間,被稱為世界最大的“鍋”。中國天眼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 )。圖1A. 射電望遠鏡 B. 反射望遠鏡 C. 光學折射望遠鏡動動手:給太陽系中八顆行星排序圖1實驗探究探究:模擬日食小明利用蠟燭、玻璃彈珠、乒乓球搭建模型,來探究日食的成因。如圖是他繪制的月球公轉位置的示意圖。16(1)如圖所示,月球從A點位置運動到B點位置,實際大約需要( )天。(2)要出現日食現象,月球應公轉至( )位置。(3)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三。兩天后,月球的實際位置在如圖所示的( )位置。(4)在模擬實驗中,小明擺放“太陽”“月球”“地球”三者位置,最合理的是( )。A.B.C.科學探索中國農歷,是中國古人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對自然規律進行深刻了解以后,為幫助自己合理安排農事所貢獻的智慧結晶。中國農歷結合著日月的運行規律和季節的變化,這是古代人在觀察自然以后得出的重要結論,表現出中國古人對宇宙的敬畏之心與積極的探索精神。身為學生的我們,也要學習古人的敬畏天地和積極探索、開拓的精神。圖1(1)月球繞地球公轉形成了( )。17A. 月相變化 B. 四季變化 C. 晝夜變化(2)下列歷法中,根據月相變化形成的是( )。A. 陽歷 B.公歷 C.農歷(3)下列節日中,( )是根據農歷確定的。A. 六一兒童節 B. 端午節 C. 國慶節(4)我國古代有許多詩句不僅優美而且涉及月相知識,唐·白居易《暮江吟》中“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描寫的月相是( )。A. 上弦月 B.下弦月 C. 滿月(5)日食一般發生在農歷________,月食一般發生在農歷________。日食又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農歷上半月的月相變化規律是__________。(7)自古以來,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請根據月相變化規律畫出每個節日對應的月相。端午節____________ 中秋節___________ 重陽節___________。科學探索從古至今,光輝的日月,燦爛的星空,一直被人們仰望。中國作為四大古國之一,早在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就寫了著名的詩篇《天問》,抒發對宇宙的思考。回顧過往,從張衡研制的渾天儀到能 “聆聽”天體脈動的“中國天眼”,從嫦娥奔月到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人類的目光正逐漸向宇宙更深處延伸。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神舟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順利升空。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中國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這是中國自主研制并發射的首個月球探測衛星。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2021年,中國探索宇宙有了新的三大成就,迎來了突飛猛進的一年。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所攜帶的“祝融號”火星車及其著陸組合體,在火星烏托邦平原著陸,這讓中國成為第二個在火星成功軟著陸的國家。中國航天實現了從地月系到行星際的歷史性跨越,中華民族的問天之旅就此展開新的篇章。圖118圖2星辰浩渺,銀河璀璨。如今我們對宇宙的認識,早已超越古人。從原始仰望星空、觀星測向,邁入了航天時代。但我們不能忘記,正是因為古人對宇宙的向往、探索和思考,才有了我們如今的成就。中國夢連著科技夢,科技夢推動中國夢。在太空寫下中國夢,遨游星海,探索未知,發出中國人民的最強音!圖3(1)( )是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它于2007年10月24日發射成功。A. 飛天一號 B. 探月一號 C. 嫦娥一號(2)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 )火星車成功傳回了遙測信號。A.祝融號 B.孔融號 C.火神號(3)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 )。A. 屠呦呦 B. 楊利偉 C. 袁隆平(4)人類首先選擇火星作為探索生命起源和進化的行星,是因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現象與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現象相似,主要表現為( )。火星和地球一樣被厚厚的大氣層所包圍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變化,且四季的長度一樣火星、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都比較適中(5)“天問一號”探測器登陸火星北半球的“烏托邦平原”?!盀跬邪钇皆笔敲娣e巨大、一望無際的亂石荒原,其形成原因和月球上的__________一樣,本質上都是隕石坑。19(二)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對應單元 對應學 完成序號 類型 難度 來源作業目標 時間了解 理解 應用1 選擇 1 √ 容易 原創2 選擇 1 √ 容易 原創3 選擇 2 √ 容易 原創4 選擇 4 √ 容易 原創5 選擇 4 √ 容易 原創6 選擇 6 √ 容易 原創 50 分鐘7 選擇 7 √ 容易 原創8 選擇 6 √ 容易 原創9 選擇 8 √ 容易 原創10 排序 5 √ 容易 改編11 實驗 4 √ 較難 改編12 探索 2.4 √ 中等 原創13 探索 1.3.5.8 √ 中等 原創(三)評價設計參考答案或提示:1. C 2. A 3. B 4. C 5. B 6. B7. A 8. C 9. A按距離太陽的近遠排序直徑由大到小排序11.(1) 8天 解析:月球公轉周期為一個月,A點到B點約為四分之一周期,故所用時間為7~8天。(2) D (3) B (4) C12.(1) A (2) C (3) B (4) A (5)初一 十五 日全食 日環食 日偏食 (6) 由缺到圓20(7) 端午節 中秋節 重陽節13.(1) C (2) A (3) B (4) C (5) 環形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