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單元作業設計一、單元信息基本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信息 科學 三年級 第一學期 蘇教版 認識空氣單元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組織方式序 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課時 1 第一單元第一課 空氣占據空間嗎信息2 第一單元第二課 空氣有質量嗎3 第一單元第三課 熱空氣和冷空氣二、單元分析(一)課標要求學習內容 三年級學習目標能用簡單的實驗方法證明空氣占據空間。空氣占據空間。 能從具體現象中提問,做出猜想,能依據證據概括空氣占據空間的性質。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的空氣具 在玩注射器活動中,認識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的空氣具有彈性。有彈性。能夠列舉壓縮空氣在生活中的實例。能用簡單實驗和測量方法證明空氣有質量。空氣有質量。 能從具體現象中提出問題,做出猜想,能依據證據概括空氣有質量這一性質。1熱空氣向上流動,冷空氣向下流動。伽利略證明空氣有質量的實驗。通過閱讀伽利略相關資料,進一步感知空氣具有質量,同時感受科學家為人類做的貢獻。能借助其他物體察覺冷熱空氣的流動。能運用簡單的實驗認識冷熱空氣的流動規律。并能利用冷熱空氣的流動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相關情境。風的形成是因為冷熱空氣的對流。 能利用模擬圖理解風的形成。(二)教材分析1.知識框架空氣占據空間嗎認識空氣 空氣有質量嗎熱空氣和冷空氣2.內容內在邏輯分析本單元從兒童概念發展的角度出發,遵循概念的形成要經歷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在低年段,學生感知到空氣的真實存在,會觀察并描述空氣的顏色、狀態、氣味等特征。在此基礎上,本單元以“認識空氣”為主題,選取了多個簡單易行、生動有趣、螺旋上升的經典活動,以激發學生研究空氣的興趣,學習探究方法,并掌握空氣占據空間、空氣有質量、熱空氣上升等科學知識。本單元是對空氣性質的認識,從具體現象中提出問題,依據已有經驗作出猜想,利用感官和選擇恰當的工具觀察并描述空氣的特征及現象,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結論,是為四年級認識“空氣熱脹冷縮的性質”、六年級建構“空氣是一種混合物”等知識做好鋪墊。(三)學情分析基礎知識:在低年段,學生感知到空氣的真實存在,會觀察并描述空氣的顏色、狀態、氣味等特征。能力水平:隨著年齡的的增加,三年級學生觀察事物也更加細致有序。對研究事物的本質特征也產生濃厚興趣,但在探究過程中總結歸納的能力有所欠缺。2生活經驗:對空氣的特點既熟悉又陌生,知道空氣的顏色、狀態、氣味等特征。但對空氣的物理性質并沒有系統的認識,對空氣的質量、熱空氣和冷空氣的性質還不夠理解。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一)單元學習目標1.科學觀念:結合具體實驗,從具體現象中提出問題,作出猜想,通過壓縮、加熱、測量等方法,概括空氣的性質。2.科學思維:通過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結合模型圖,解釋大自然中的風是由于空氣的循環流動形成的。3.探究實踐:對探究空氣性質的實驗過程中,培養探究精神,感受空氣性質與生產生活的密切聯系。4.態度責任: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樂于動手操作感興趣的事物;知道科學學科的學習和實踐要實事求是,能如實記錄和報告觀察與實驗的信息,具有基于事實表達觀點的意識;能有依據地質疑別人的觀點,嘗試運用不同思路和方法完成探究和實踐;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樂于傾聽他人的觀點,改進和完善探究活動。(二)單元作業目標1.通過觀察、比較、實驗、測量、交流等活動,使學生理解空氣的性質。2.以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為介質,使得學生可以掌握空氣流動形成風的原理,讓學生從事實性知識的學習發展到因果性知識的學習,提升學生對空氣概念的理解水平。3.通過探索空氣性質來感知著空氣與生活的實際聯系,從而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根據雙減政策及課業設計要求,我將本單元作業設計分為《空氣占據空間嗎》《空氣有質量嗎》《熱空氣和冷空氣》課時作業,以及單元檢測作業。由作業內容、時間要求、設計意圖、評價設計、作業分析等五個維度來開展課時作業設計,同時體現彈性設計、分層設計理念,將課時作業分為基礎練習、變式練習、拓展練習三個模塊,減去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精準的考察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五、作業評價設計3本次作業設計為更好的落實“雙減”政策,設計以學生為主體,作業性質為 實踐、綜合性作業,因此作業評價采取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為了反映學生作業完成的情況,本作業制定了如下的評分標準。本門課程圍繞著課程的教學目的、主要內容要求,評價成績構成如下:①學生自我評價表:基礎練習 變式練習 拓展練習★★★★★ ★★★★★ ★★★★★學習態度 ☆☆☆☆☆ ☆☆☆☆☆ ☆☆☆☆☆學習興趣 ☆☆☆☆☆ ☆☆☆☆☆ ☆☆☆☆☆內容完成 ☆☆☆☆☆ ☆☆☆☆☆ ☆☆☆☆☆②教師評價量表:基礎練習 變式練習 拓展練習★★★★★ ★★★★★ ★★★★★學習態度 ☆☆☆☆☆ ☆☆☆☆☆ ☆☆☆☆☆作業正確率 ☆☆☆☆☆ ☆☆☆☆☆ ☆☆☆☆☆★★★★★五顆星評價為優秀、★★★★四顆星評價為良好、★★★三顆星評價為普通、★★二顆星評價為仍需努力、★一顆星評價為需要老師大力幫助。六、課時作業第一課時:空氣占據空間嗎一、基礎練習1.作業內容(1)將杯底塞有紙團的杯子豎直往水中壓時,紙團不會濕的原因是( )。4A.空氣占據空間 B.空氣能流動 C.空氣有質量2.時間要求:2分鐘。3.評價設計①學生自我評價表: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內容完成★★★★★ ★★★★★ ★★★★★基礎練習 ☆☆☆☆☆ ☆☆☆☆☆ ☆☆☆☆☆②教師評價:教師根據學生掌握空氣占據空間這一知識點程度進行評星。學習態度 作業正確率★★★★★ ★★★★★基礎練習☆☆☆☆☆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利用上課做過的實驗,鞏固學生對“空氣有占據空間的性質”的理解。正確答案:A。學生能正確判斷出紙團沒有濕,是因為杯子里面的空間被空氣占據著所以水進不去。二、變式練習1.第一題作業內容(1)下面兩幅圖是運用了空氣可以被( )的原理。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還知道壓縮空氣有( ),被壓縮的程度越大,產生的彈力就越( )。52.時間要求:2分鐘。3.評價設計①學生自我評價表: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內容完成★★★★★ ★★★★★ ★★★★★變式練習 ☆☆☆☆☆ ☆☆☆☆☆ ☆☆☆☆☆②教師評價:教師根據學生掌握空氣是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這一知識點程度進行評星。學習態度 作業正確率★★★★★ ★★★★★變式練習☆☆☆☆☆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正確解答:壓縮;彈性;大。充氣城堡、車胎打氣原理是“空氣是可以被壓縮”,壓縮的空氣有彈性。本題主要考察學生把“空氣是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這一知識遷移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通過充氣城堡、車胎打氣,體會到空氣可以被壓縮,并且理解壓縮空氣有彈性這一性質在我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1.第二題作業內容(2)空氣和水都是我們生活中很重要的物質,它們有著一些相似之處,空氣和水一樣,都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都是透明的,都占據一定的( );不同的是( )容易被壓縮,( )很難被壓縮。62.時間要求:2分鐘。3.評價設計①學生自我評價表: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內容完成★★★★★ ★★★★★ ★★★★★變式練習 ☆☆☆☆☆ ☆☆☆☆☆ ☆☆☆☆☆②教師評價:教師根據學生掌握空氣是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這一知識點程度進行評星。學習態度 作業正確率★★★★★ ★★★★★變式練習☆☆☆☆☆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正確解答:空間;壓縮;壓縮。空氣是可以被壓縮,水不可以被壓縮。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借助可見介質水,使學生更加清楚地觀察到空氣不僅存在,并目還占據間能流動,借助不可見物質對可見物質的擾動來研究不可見的物質。考察學生對水和空氣是否可壓縮進一步理解。三、拓展練習1.作業內容小小科學家:空氣雖然看不見,但它卻真實的存在于我們的身邊。吹泡泡,用塑料袋兜空氣等方法都能證明空氣的存在。小明也有自己的辦法,他把磚頭放進水里,發現水面上有氣泡。聰明的你也多多嘗試其他的方法來證明空氣的存在吧!將你找到的證明空氣存在的方法說給你的同學和家長聽吧!72.時間要求:10分鐘。3.評價設計①學生自我評價表: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內容完成★★★★★ ★★★★★ ★★★★★拓展練習 ☆☆☆☆☆ ☆☆☆☆☆ ☆☆☆☆☆②家長評價:學生能自己說出證明空氣存在的方法即可,家長根據學生敘述情況進行評星。學習態度 作業正確率★★★★★ ★★★★★拓展練習☆☆☆☆☆ ☆☆☆☆☆③學生互相評價:有意思性 作業正確率★★★★★ ★★★★★拓展練習 ☆☆☆☆☆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正確解答:風車的轉動;將海綿放入水中擠壓能冒出氣泡等等,學生能自己說出證明空氣存在的方法,答案合理即可。用生活中的小事例引導學生用科學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感受科學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深化學生對空氣占據空間這一重要性質的理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8第二課時:空氣有質量嗎一、基礎練習1.第一題作業內容(1)我們可以用( )測物體的質量。A.溫度計 B.電子天平 C.尺子2.時間要求:2分鐘。3.評價設計①學生自我評價表: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內容完成★★★★★ ★★★★★ ★★★★★基礎練習 ☆☆☆☆☆ ☆☆☆☆☆ ☆☆☆☆☆②教師評價:教師根據學生掌握測量質量的工具這一知識點程度來進行評星。學習態度 作業正確率★★★★★ ★★★★★基礎練習 ☆☆☆☆☆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正確答案:B;選項 A 是用來測量溫度的,選項 C 是測量長度的。質量這個概念雖然三年級數學學過,但是對他們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我們利用直觀的圖片來考察學生對質量測量工具的認識,從測量方面加深學生對質量的理解。1.第二題作業內容(2)17世紀時,第一個證明空氣有質量的偉大的科學家是( )。9A.笛卡爾 B.牛頓 C.伽利略2.時間要求:2分鐘。3.評價設計①學生自我評價表: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內容完成★★★★★ ★★★★★ ★★★★★基礎練習 ☆☆☆☆☆ ☆☆☆☆☆ ☆☆☆☆☆②教師評價:教師根據學生掌握第一個證明空氣有質量的偉大科學家是伽利略這一知識點程度進行評星。學習態度 作業正確率★★★★★ ★★★★★基礎練習☆☆☆☆☆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正確解答:C。學生能正確判斷出伽利略是第一個證明空氣有質量的科學家。本題考察學生對證明空氣有質量這一實驗的記憶,通過對實驗者的認識,豐富科學知識的歷史性,增加學生知識的廣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1.第三題作業內容(3)科學家用精確的實驗測得:在接近地面處,1 升空氣的質量約為( )克,相當于( )枚回形針的質量。2.時間要求:2分鐘。3.評價設計①學生自我評價表: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內容完成★★★★★ ★★★★★ ★★★★★10基礎練習 ☆☆☆☆☆ ☆☆☆☆☆ ☆☆☆☆☆②教師評價:根據學生填空的正確性進行評星。學習態度 作業正確率★★★★★ ★★★★★基礎練習 ☆☆☆☆☆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正確解答:1.29;3。在接近地面處 1 升空氣質量約為 1.29 克,相當于 3 枚回形針的質量。本題直觀考察學生對于接近地面處 1 升空氣質量的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考驗學生細心程度,3 枚回形針的質量更是讓學生直觀感受空氣的質量。二、變式練習1.作業內容電子天平可以測皮球里空氣的質量,下圖電子天平上的讀數分別是皮球充氣前和充氣后的質量,皮球充氣前的質量是( )g,充氣后的質量是( )g,皮球充了( )g 的空氣。通過這個實驗,驗證了空氣( )的性質。2.時間要求:5分鐘。3.評價設計①學生自我評價表: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內容完成★★★★★ ★★★★★ ★★★★★變式練習 ☆☆☆☆☆ ☆☆☆☆☆ ☆☆☆☆☆②教師評價:教師根據學生對“空氣作為一種物質,是有質量的”知識點掌握情況進11行評星。學習態度 作業正確率★★★★★ ★★★★★變式練習☆☆☆☆☆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正確解答:474;514;40;有質量。學生能通過前后數據差異正確判斷出“空氣作為一種物質,是有質量的”。通過一系列的記錄數據、分析數據,讓學生知道空氣有質量,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空氣作為一種物質,是有質量的”。三、拓展練習1.第一題作業內容(1)掂一掂空塑料袋和裝滿空氣的塑料袋,和同學說一說能否感知出空氣是否質量?2.時間要求:5分鐘。3.評價設計①學生自我評價表: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內容完成★★★★★ ★★★★★ ★★★★★拓展練習 ☆☆☆☆☆ ☆☆☆☆☆ ☆☆☆☆☆②學生互相評價:邏輯性 作業正確率★★★★★ ★★★★★拓展練習☆☆☆☆☆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正確解答:答到空氣有質量,空氣質量很輕等知識點,學生能有邏輯的闡明清楚即可。本題意在通過向同學說出雖然感受不了空氣的質量,但是空氣確實有質量,只是空氣的質量很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空氣質量的認識。121.第二題作業內容(2)請你根據圖片跟父母說出“空氣有質量”這個實驗的過程。2.時間要求:5分鐘。3.評價設計①學生自我評價表: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內容完成★★★★★ ★★★★★ ★★★★★拓展練習 ☆☆☆☆☆ ☆☆☆☆☆ ☆☆☆☆☆②家長評價:家長根據學生敘述情況進行評星。學習態度 作業正確率★★★★★ ★★★★★拓展練習☆☆☆☆☆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正確解答:在天平尺的兩側端分別掛一只充了氣的氣球,并使之平衡,接著將其中一只氣球中的氣慢慢放掉,我們發現原來平衡的天平尺變得傾斜,這就說明空氣有質量。本題意在讓學生通過看到實驗器具的圖片來復述出“空氣有質量”這一實驗過程,加深學生對實驗過程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加強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深化學生對空氣有質量這一知識點的內化。第三課時:熱空氣和冷空氣一、基礎練習1.第一題作業內容(1)下面材料不是用來進行熱空氣流動實驗的材料是( )。13A. 短蠟燭 B.紙蛇 C.氣球2.時間要求:1分鐘。3.評價設計①學生自我評價表: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內容完成★★★★★ ★★★★★ ★★★★★基礎練習 ☆☆☆☆☆ ☆☆☆☆☆ ☆☆☆☆☆②教師評價:教師根據學生掌握熱空氣的流動實驗這一知識點程度來進行評星。學習態度 作業正確率★★★★★ ★★★★★基礎練習☆☆☆☆☆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熱空氣的流動實驗準備材料有短蠟燭、美工刀、紙蛇等,不包括氣球,故選擇C。本題旨在讓學生通過看到實驗器具的圖片來加深對實驗的記憶和理解,進一步強調熱空氣流動實驗的理解。1.第二題作業內容(2)教室里的花開了,全班同學都可以聞到香味,是因為( )14A. 空氣可以被壓縮 B.空氣無色無味 C.空氣會流動2.時間要求:1分鐘。3.評價設計①學生自我評價表: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內容完成★★★★★ ★★★★★ ★★★★★基礎練習 ☆☆☆☆☆ ☆☆☆☆☆ ☆☆☆☆☆②教師評價:根據學生理解空氣是不斷流動的這一知識點進行評星。學習態度 作業正確率★★★★★ ★★★★★基礎練習☆☆☆☆☆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我們能聞到花香是因為空氣是不斷流動的,故選 C。本題直觀考察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運用,加深學生對空氣流動的理解,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可以通過科學的解釋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二、變式練習1.第一題作業內容(1)熱氣球是利用熱空氣( )的原理制作的。152.時間要求:1分鐘。3.評價設計①學生自我評價表: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內容完成★★★★★ ★★★★★ ★★★★★變式練習 ☆☆☆☆☆ ☆☆☆☆☆ ☆☆☆☆☆②教師評價:根據學生理解熱空氣是向上運動的這一知識點進行評星。學習態度 作業正確率★★★★★ ★★★★★變式練習☆☆☆☆☆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正確解答:熱氣球能升空是因為空氣受熱變成熱空氣,熱空氣是向上流動的。本題直觀考察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運用,通過熱氣球這種學生感興趣的物體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第二題作業內容(2)生活中,我們廣泛運用了熱空氣和冷空氣的流動規律,人們把暖氣片安放在房間的低處,這是因為熱空氣的流動方向是( );冷藏柜可以不加蓋子是因為冷空氣的流動方向是( )。2.時間要求:2分鐘。3.評價設計①學生自我評價表:16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內容完成★★★★★ ★★★★★ ★★★★★變式練習 ☆☆☆☆☆ ☆☆☆☆☆ ☆☆☆☆☆②教師評價:根據學生理解熱空氣是向上運動的這一知識點進行評星。學習態度 作業正確率★★★★★ ★★★★★變式練習 ☆☆☆☆☆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正確解答:向上;向下。熱空氣是向上運動的,冷空氣是向下運動的。本題考察學生用科學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深化學生對熱空氣上升和冷空氣下降這一重要性質的理解。三、拓展練習1.第一題作業內容(1)想一想;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空氣是可以流動的,下面這段話解釋了大自然中風的成因,你能把它補充完整并利用下面這段話解釋風的形成給家長聽么?陽光照射地面,使地表溫度升高,溫暖的地面加熱它上方的空氣,熱空氣從地面( ),越升越高,然后又開始冷卻( )。(括號請填“上升”或“下降”)( )空氣補充到( )空氣上升后留下的空間里,空氣總是這樣在循環運動著,空氣的流動形成了風。(括號上請填“熱”或“冷”)2.時間要求:5分鐘。3.評價設計17①學生自我評價表: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內容完成★★★★★ ★★★★★ ★★★★★拓展練習 ☆☆☆☆☆ ☆☆☆☆☆ ☆☆☆☆☆②家長評價:家長根據學生填空并解釋的情況進行評星。學習態度 作業正確率★★★★★ ★★★★★拓展練習☆☆☆☆☆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正確解答:上升;下降;冷;熱。本題旨在通過我們所學的科學知識來解釋風的形成,只要抓住熱空氣向上運動,冷空氣向下運動這一性質再聯系實踐就可以解釋風的形成。要求向家長說出風的形成,增加學生學習的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動力1.第二題作業內容(2)角色扮演:請同桌兩個同學,一個扮演“熱空氣”,一個扮演“冷空氣”,說出“自己”的特點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2.時間要求:5分鐘。3.評價設計①學生自我評價表: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內容完成★★★★★ ★★★★★ ★★★★★拓展練習 ☆☆☆☆☆ ☆☆☆☆☆ ☆☆☆☆☆②學生互相評價:邏輯性 作業正確率★★★★★ ★★★★★拓展練習 ☆☆☆☆☆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18在角色扮演中領悟熱空氣和冷空氣的特征。七、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一)基礎練習:我會選。1.作業內容(1)自然界里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上各個地方的溫度不同 B.地面有高有底 C.地面太平坦了(2)用充氣筒給籃球加足氣后,籃球的彈性很大,這是因為( )。A.壓縮空氣具有彈性B.制作籃球的材料是有彈性的C.籃球是圓形的(3)家中的暖氣片應該安裝在房間的(A.上方)。B.下方C.隨意位置(4)下列( )是壓縮空氣在生活中的用途。A.暖氣片 B.射釘槍 C.扇扇子(5)下面方法可以用來制造風的是( )。A.吹風車 B.烤面包 C.折紙船2.時間要求:6分鐘。3.評價設計①學生自我評價表: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內容完成★★★★★ ★★★★★ ★★★★★19基礎練習 ☆☆☆☆☆ ☆☆☆☆☆ ☆☆☆☆☆②教師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空氣性質理解情況進行評星。(此處答對一題一顆星)學習態度 作業正確率★★★★★ ★★★★★選擇題練習 ☆☆☆☆☆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正確解答:1.A;自然界里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冷熱空氣的對流。2.A;籃球充氣之后的彈性很大是因為壓縮的空氣有彈性。3.B;熱空氣向上運動,要使房間里充滿熱空氣,要將暖氣片放在下方位置,這樣熱空氣由下向上運動整個房間就暖和了。4.B;射釘槍是利用壓縮空氣產生彈性從而將釘子射出。5.A。本大題考察學生對空氣理解深度,通過學生們身邊的事、物來感受空氣的存在和空氣的特性,將科學融入到生活中。(二)基礎練習:動腦筋、我會填1.作業內容(6)在平衡棍的兩側距離平衡棍的中心等長的位置懸掛不同質量的物體,平衡棍會向質量( )的物體一側傾斜。(7)熱空氣比同體積冷空氣輕,會向( )方流動。(8)科學家( )用實驗證明了空氣是有質量的。(9)像粉筆和水一樣,空氣也占據一定的( )。(10)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具有( )。2.時間要求:5分鐘。3.評價設計①學生自我評價表: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內容完成★★★★★ ★★★★★ ★★★★★基礎練習 ☆☆☆☆☆ ☆☆☆☆☆ ☆☆☆☆☆②教師評價:學生能利用空氣性質回答上述題目即可,鍛煉學生對知識的總結能力。教師根據其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星。(此處答對一題一顆星)20學習態度 作業正確率★★★★★ ★★★★★填空題練習 ☆☆☆☆☆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正確解答:1.大;2.向上;3.伽利略;4.空間;5.彈性。本題考察學生對空氣性質的理解程度。(三)變式練習1.作業內容:選擇對錯,認為對的在( )畫√,認為錯的在( )畫×。(1)一個空的玻璃杯里其實并不是空的,它里面有空氣占據著空間。( )(2)木頭有質量,水有質量,空氣沒有質量。( )(3)籃球運用了空氣可以被壓縮的性質。( )(4)壓縮空氣是沒有彈性的。( )(5)皮球充氣前后質量不一樣。( )2.時間要求:5分鐘。3.評價設計①學生自我評價表: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內容完成★★★★★ ★★★★★ ★★★★★變式練習 ☆☆☆☆☆ ☆☆☆☆☆ ☆☆☆☆☆②教師評價:學生能通過空氣特點完成上述題目判斷即可。教師根據其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星。(此處答對一題一顆星)。學習態度 作業正確率★★★★★ ★★★★★判斷題練習☆☆☆☆☆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正確解答:1.√,空氣占據空間。2.×,空氣有質量。3.√,籃球是運用空氣可以被壓縮的性質,并且壓縮的空氣有彈性。4.×,壓縮空氣有彈性。5.√,皮球充氣前后質量不一樣,因為充氣后球里的空氣也有質量,所以充氣前后質量有變化。21本大題旨在考察學生對于空氣特點的辨析,強化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記憶。(四)拓展練習1.第一題作業內容(1)下列場景或現象,應用了哪些空氣的性質,請連線。像這樣吹瓶內的氣球,很難吹起氣球空氣有質量扎破其中一個氣球,木棍就會傾斜冷空氣向下降用打氣筒給籃球打氣,打得氣越足,籃球彈性越好空氣占據空間制冷空調按在房屋的頂部,有利于屋內快速制冷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2.時間要求:3分鐘。3.評價設計①學生自我評價表:22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內容完成★★★★★ ★★★★★ ★★★★★拓展練習 ☆☆☆☆☆ ☆☆☆☆☆ ☆☆☆☆☆②教師評價:學生能通過空氣特點完成上述題目的連線。教師根據其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星。學習態度 作業正確率★★★★★ ★★★★★拓展練習 ☆☆☆☆☆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正確解答:像這樣吹瓶內的氣球,很難吹起氣球(空氣占據空間);扎破其中一個氣球,木棍就會傾斜(空氣有質量);用打氣筒給籃球打氣,打得氣越足,籃球彈性越好(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熱氣球飛向天空(熱空氣向上升);制冷空調按在房屋的頂部,有利于屋內快速制冷(冷空氣向下降)。本題旨在用生活中的小事例引導學生用科學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深化學生對空氣特點這一重要知識點的掌握。1.第二題作業內容(2)請小組同學用以下材料動手設計做個“熱氣球”并讓它上升,并說“熱氣球”為什么會上升。2.時間要求:10-15分鐘。3.評價設計①學生自我評價表: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內容完成★★★★★ ★★★★★ ★★★★★23拓展練習 ☆☆☆☆☆ ☆☆☆☆☆ ☆☆☆☆☆②學生互相評價:學生根據小組合作的情況給每個小組成員評星。合作性 實驗成功率★★★★★ ★★★★★拓展練習 ☆☆☆☆☆ ☆☆☆☆☆③教師評價:教師根據學生動手制作情況進行評星。團隊意識 作業正確率★★★★★ ★★★★★拓展練習 ☆☆☆☆☆ ☆☆☆☆☆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正確解答:小組要有統一的實驗步驟,要有所分工,能將蠟燭放在“熱氣球”的下方,知道熱空氣向上運動從而推動“熱氣球”上升即可。本題旨在運用小組合作實驗的方法探究熱空氣的運動方向,在讓學生掌握好知識點的同時組織學生開展好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快樂交流和實驗的過程中體驗科學的樂趣。(五)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對應單 對應學 完成題目 類型 難度 來源元作業 時間了解 理解 應用目標基礎練 選擇 1、2、3 √ 容易 原創習:我會選基礎練 填空 1、2、3 √ 容易 原創習:動腦筋,我會填變式練 判斷 1、2、3 √ 容易 原創習拓展練 連線 1、2、3 √ 容易 原創習1拓展練 實踐操作 2 √ 中等 原創習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