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單元《呼吸與消化》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教材版本 教科版 單元(或主題)名稱 《呼吸與消化》單元主題 科科前些日子不小心“陽了”,出現了呼吸困難,上吐下瀉的癥狀。好在經過一段時間居家治療,科科很快就恢復了健康。從此之后,科科對身體健康十分關注。這段時間,文化宮組織的人體健康宣講會,科科很快報名參加了。科科想學習人的呼吸和消化系統,然后制作做一個宣傳手抄報。于是,他找到果果老師幫助他,在果果老師幫助下,他能成功嗎?課標要求 核心概念: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生物體的穩態與調節。 學習內容: 5.5人體由多個系統組成(3-4年級):描述人體用于呼吸的器官,列舉保護這些器官的方法。 描述人體用于攝取養分的器官,列舉保護這些器官的方法。 6.2人和動物通過獲取其他生物的養分維持生存(3-4年級):描述人維持生命活動需要空氣、水分、食物等。 學業要求: 1.能夠描述人體用于呼吸的器官、用于攝取養分的器官。 2.認同保護人體具有呼吸功能和攝取養分功能器官的重要性。 3.認識到人的某些器官具有幫助維持其生存的功能。 4.在學習過程中,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熱情,能與他人交流證據和觀點。教材分析 “呼吸與消化”單元是在二年級下冊“我們自己”單元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人體內部結構及其與外界物質的聯系。這個單元以“人體具有進行各種生命活動所需的器官,和外界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為線索設計了有層次的探索活動:1-3 課關注呼吸與健康的關系;4-6 課研究食物對生命健康的重要性;7-8 課探索食物消化的過程與變化。以此促進學生對人體系統的認識與理解,為高段學習“健康生活”打下基礎。在本單元學習中,學生將有機會體驗與探索人體呼吸與消化過程,了解空氣、食物對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認識人體用于呼吸與攝取養分的器官;感受人體不同部分的器官在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時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協同工作的,建立“系統化”的人體結構概念。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我們自己》單元中,已經能用看、摸、聽等方法,探知自己身體內部的情況。學生對于呼吸有許多經驗性的認識,能感受到鼻子、咽、喉在參與呼吸;知道呼吸需要空氣;知道劇烈運動后呼吸會變得急促,甚至有的學生已經發現運動量越大,呼吸會越急促這個規律,但是有些活動也會減緩呼吸;體育活動時,有過測量肺活量的經歷。但大部分學生對于“為什么要呼吸?”、“呼吸時人體外部和內部是怎樣變化的?”、“參與呼吸的器官有哪些?”、“肺活量是指什么”、“如何選擇肺活量值”、“肺活量對人體的健康有什么意義”等問題的認知是模糊的,甚至是錯誤的,。在學習中,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要經歷自身體驗觀察與模擬實驗的活動,通過觀察、描述、交流發展對呼吸系統的新認識。 關于食物和營養,四年級的學生在以前的生活與學習中有著較多的體驗,已經了解了要想滿足身體對營養的需求,要吃各種各樣的食物。但學生對于食物的關注常常是零散的,想到和遇到的問題多是喜歡吃什么、吃的是什么等問題,即使涉及飲食健康問題,得到的解釋也不盡全面。另外,學生對每類營養的作用也不太清晰,對食物中各種營養的檢測方法了解較少。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會用一種與以往不同的眼光來看待“食物”,更深入地了解食物的營養以及營養與健康的關系。 關于消化系統,學生對食物在口腔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食物被咬碎、嚼爛等,也有一部分學生知道口腔里牙齒的類型和作用,但是對食物的變化更多的是一種感覺,真正細致、客觀的觀察很少,對食物中看不見的變化更是了解不多。同時學生對于各部分消化器官的功能也沒有形成科學的認識,需要在本單元的學習中,進一步完善對于消化系統的認知,明白食物進入人體以后是在一整套消化器官作用下才被吸收利用的。單元目標 科學觀念: 知道人體呼吸是由多個呼吸器官協同參與,知道呼吸是人體的重要活動,呼吸是氣體交換的過程,空氣對生命具有重要意義。 知道肺活量是身體發育是否健康的一個指標,通過對測得的肺活量值進行分析和反思,明白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加大肺活量,有利于身體健康。 知道人體所需的營養是從食物中得到的,食物的種類很多,并含有豐富的營養,保持合理營養,才能使身體健康。 了解食物在口腔里的初步消化過程,認識到牙齒、舌和唾液共同參與口腔的消化。 知道參與人體呼吸與消化的器官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協同工作的。 2.科學思維: 應用感官并結合體驗活動,認識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了解它們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的協同合作。 學會用簡易的方法測量肺活量,能獲取合理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使用分類的方法對食物進行分類,對分類記錄進行整理。 通過實驗的方法辨別脂肪、淀粉等營養成分在食物中的存在。 用分析的方法,能處理人體營養需求量與食物量之間的關系。 學會查閱資料,開展模擬實驗,了解人體的消化器官,完善并糾正自己對消化器官的認識。 通過閱讀資料獲取信息,豐富自身的認識并擴充到記錄中。 3.探究實踐: 進行人體呼吸的模擬實驗,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時是協同合作的。 體驗人體運動后對呼吸次數的影響,能嚴謹地記錄實驗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初步分析,得出結論。 用比較分析的方法,能推測影響肺活量大小的因素,并學會對自己的測量結果進行反思和評價。 使用多種方法對食物進行分類,并通過記錄的方式將分類的結果進行整理和描述。 在參照膳食寶塔調整飲食過程中,能獲取有用信息,并通過分析,科學地搭配菜品。 能觀察口腔里的食物以及牙齒,描述食物在口腔發生的變化,并能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模擬饅頭在口腔的消化,以及對原有觀念進行修正或補充。 通過動手實驗,用科學的方法檢測食物中含有那種營養,觀察記錄檢測結果并分析。 在科學探究中能以事實為依據,不從眾;面對有說服力的證據,能調整自己的觀點。 4.態度責任: 在好奇心驅使下,表現出對于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探究興趣; 知道科學學科的學習與實踐要實事求是,能如實記錄和報告觀察與實驗的信息,具有基于事實表達觀點的意識; 能有依據地質疑別人的觀點,嘗試運用不同思路和方法完成探究和實踐; 能認真地觀察和實事求是地描述,并愿意分享自己的研究結果,體會口腔對消化食物的重要作用,有健康生活的意識。 在探究過程中,能有意識關注到消化器官對人體的重要性,增強健康生活的意識。單元結構化活動達成評價 圍繞課時學習目標 1.關注課堂問題預設與學生課堂反饋表現 2.作業設計與學生答題正確率的及時分析 3.對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學習進行測試性評價。 圍繞單元和主題目標 1.分層設置單元測試 2.探究呼吸及消化系統的特點及如何健康生活。單元課時課型規劃 課時課型課時內容課時目標 (單元目標分配)課時學習任務 (或問題) (一般1-2個) 達成評價1體驗課感受我們的呼吸了解呼吸的過程和意義體驗呼吸過程,探究呼吸器官的協調作用,探究呼吸的意義通過感受呼吸過程,知道呼吸道(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等器官協同參與呼吸活動。通過學習呼吸活動,知道呼吸是氣體交換的過程,空氣對生命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學習知道呼吸是我們身體的重要活動。1體驗課呼吸與生活健康掌握不同狀態下的呼吸情況及呼吸與身體健康的關系通過閱讀和體驗探究,了解不同狀態下的呼吸次數變化,探究呼吸功能與身體健康的關系。認識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氣體交換。通過不同活動狀態下呼吸次數的變化統計與分析,理解呼吸系統維持著人體的生命活動,呼吸功能影響著我們的健康生活。1實驗課測量肺活量學會測量肺活量,掌握提高肺活量的方法通過實驗掌握測量肺活量的方法,意識到肺活量與人體健康的親密關系。學生利用簡易肺活量測量袋來測量肺活量,記錄測量數據且明白如何取值,分析、反思自己的健康指數,樹立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健康的意識。1體驗課一天的食物認識人體一天所需要的食物,學會給食物分類統計記錄一天中吃的食物,對食物進行合理分類并進行統計分析。完成一次全班性的調查活動,知道一天食用的食物是豐富多樣。能使用多種方法對食物進行分類,并通過記錄的方式將分類的結果進行整理和描述。1實驗課食物中的營養辨別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探究人所需要的營養成分;通過實驗辨別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知道如何辨別脂肪和淀粉,懂的辨別食物的營養成分,掌握人所需的營養物質。1閱讀課營養要均衡學會合理飲食通過閱讀研討,探究營養需求和飲食的關系。通過參照膳食寶塔調整飲食,知道人體所需的營養種類和數量是有一定范圍的,認識到人體需要合理搭配膳食,保證營養的均衡。1實驗課食物在空腔里的變化掌握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過程通過實驗探究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過程及器官的參與情況。認識食物在口腔里的變化與牙、舌頭、唾液的關系,初步認識食物消化需要身體內多器官協同工作。1實驗課食物在身體里的旅行掌握食物在人體的消化過程通過實驗探究食物在人體的消化過程及各器官的作用。通過比對消化器官圖,猜想食物在體內的“旅行”過程和進行模擬實驗,認識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再一次感受食物的消化需要多個器官共同參與完成。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5張PPT)2.2呼吸與健康生活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科的健康學習單元主題科科前些日子不小心“陽了”,出現了呼吸困難,上吐下瀉的癥狀。好在經過一段時間居家治療,科科很快就恢復了健康。從此之后,科科對身體健康十分關注。這段時間,文化宮組織的人體健康宣講會,科科很快報名參加了。科科想學習人的呼吸和消化系統,然后制作做一個宣傳手抄報。于是,他找到果果老師幫助他,在果果老師幫助下,他能成功嗎?單元結構化活動人體的呼吸系統人體的消化系統感受我們的呼吸呼吸與生活健康測量肺活量一天的食物食物中的營養營養要均衡食物在空腔里的變化食物在身體里的旅行科科的健康宣傳手抄報呼吸與健康生活科科經過第一節課初步了解了呼吸活動,很開心。一天早上,他在公園看見很多人:有些人在跑步,累得氣喘吁吁;有些人坐在草坪上,看起來很放松。科科突然發現在不同狀態下,人們的呼吸狀態好像也不一樣。他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果果老師把他們帶到教室一起探究……在果果老師的指導下,他能找到答案嗎?故事導入新知探究同學們,呼吸無時無刻進行著,它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運動狀態更好睡眠狀態更佳活動一:猜測呼吸與人體狀態的關系新知探究人體狀態不同,呼吸快慢不同。運動比靜止時呼吸要快。活動一:猜測呼吸與人體狀態的關系活動探究活動二:比較不同狀態下呼吸的特征探究一:比較人體吸進去和呼出來的氣體成分呼出和吸入的氣體有什么不同呢?活動探究材料①:空氣的組成成分空氣是指地球大氣層中的混合氣體,因此空氣屬于混合物,它主要由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質(如水蒸氣、雜質等)組合而成。其中氮氣的體積分數約為78%,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21%,稀有氣體的體積分數約為0.934%,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約為0.04%,其他物質(如水蒸氣、雜質等)的體積分數約為0.002%。活動探究材料②我們體內所有的細胞都需要空氣中的氧來維持生命,從空氣中吸入的氧可以幫助我們正常地生活和工作。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氣體交換,使氧氣進入血液,同時排出二氧化碳。活動探究1.吸入的空氣中氧氣比呼出的多;呼出的空氣中二氧化碳比吸入的多。2. 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氣體交換,使氧氣進入血液,同時排出二氧化碳。活動探究探究二:影響呼吸的因素活動1:測量安靜狀態下每分鐘的呼吸次數活動步驟:1.一位同學準備一個羽毛放在鼻孔前面;2.另一個同學拿著秒表開始記錄2分鐘內,羽毛波動的次數。3.測三次,記錄測量數據。活動探究記錄及分析:活動結論: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呼吸19次。當呼氣時羽毛向下飄動,吸氣時羽毛向鼻孔處飄動,因此羽毛波動一次即呼吸一次。安靜狀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每分鐘的波動次數 18 20 19 19活動1:測量安靜狀態下每分鐘的呼吸次數活動探究1.學生平均分成四個小組,每組選出3個代表,分別進行慢走(20步)、快走(20步)跳動(20次)、俯臥撐(20次)。2.每組分別記錄3個代表運動后的呼吸次數并取平均值記錄到表格中。活動2:測量運動狀態下每分鐘的呼吸次數活動探究記錄及分析:活動結論:每分鐘的呼吸次數與運動有關,運動越劇烈,每分鐘呼吸的次數越多。活動 安靜狀態 慢走20步后 快走20步后 跳動20次后 俯臥撐20次每分鐘的呼吸次數 23 24 26 30 33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呼吸的次數也隨之增加;運動越劇烈,每分鐘呼吸的次數越多。活動2:測量運動狀態下每分鐘的呼吸次數探討研究1.分析數據,哪些活動會影響我們每分鐘的呼吸次數?活動三:解釋影響呼吸頻率的因素及作用很多活動都能影響我們每分鐘的呼吸次數,做運動時,呼吸頻率增加,比如跑步;靜止時活動頻率降低,比如睡覺。研討探究2.運動后,呼吸次數的增加對我們的健康有什么好處?我們身體的各組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的生命活動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這個過程需要氧氣參與。所以,呼吸次數增加,可以增大身體供氧量,使我們保持充足的能量。同時,呼吸次數的增加,也將身體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及時排出體外,保持身體健康。研討探究3.伴隨呼吸次數的改變,你注意到心跳速度的變化了嗎?運動會耗費大量的氧,人是通過呼吸得到氧氣,所以呼吸加快,人又是通過血液傳遞氧,所以心跳加快。因此,心跳會隨呼吸次數的改變而改變,呼吸加快,心跳加快,呼吸減慢,心跳減慢。拓展應用拓展應用:肺是重要的呼吸器官,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肺是身體氣體交換的“中轉站”,這個“中轉站”的大小直接決定著每次呼吸氣體交換的量。呼吸時,空氣中的一些病原體會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引發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為有效預防呼吸道傳染病,我們要不斷增強體質,學會科學洗手,經常開窗通風,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外出時戴口罩。生活應用原因:由于高原地區的環境低壓、低氧,會引起機體缺氧,機體為了適應低氧環境,就會發生適應性改變以滿足氧氣供給。另外,人們進入高原地區后,如果登高速度過快,或過度疲勞、精神緊張、本身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等,會使本身的耗氧量增加,加重氧的供需失調,誘發急性高原反應。緩解方法:多注意休息,必要時可以適當吸氧,如果癥狀較為嚴重,需及時就醫診治,以免延誤病情。高原反應一般是指人們在到達一定海拔時所出現的不適癥狀,常會表現為胸悶、氣短、心悸及失眠等其他癥狀。你們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高反嗎?我們又該如何緩解呢 課堂練習一、填空題1、呼出的氣體和吸入的氣體相比,( )減少了,( )增加了。2、我們體內所有的細胞都需要空氣中的( )來維持生命,它可以幫助我們正常地生活和工作。3、我們在運動后,呼吸的次數( ),心跳的次數( )了。氧氣二氧化碳氧氣增加增加課堂練習二、判斷題1、睡眠的時候,每分鐘呼吸的次數是最低的。( )2、人在呼吸過程中主要利用的是氮氣。( )3、每次呼吸氣體交換的量與肺活量的大小無關。( )尋找一些保持呼吸健康的知識,做一期知識簡報吧!作業布置板書設計呼吸與健康生活吸氣(O2) 呼氣(CO2) 肺(中轉站)每分鐘的呼吸次數與運動有關,運動越劇烈,每分鐘呼吸的次數越多。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課時《呼吸與健康生活》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科學觀念:通過資料閱讀和體驗活動,知道呼吸就是氣體在體內交換的過程,使氧氣進入血液,同時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體進行氣體交換的“中轉站”。人體運動量越大,消耗的氧氣會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吸入更多的氧氣,所以呼吸次數增多。科學思維:通過比較,能對人體運動和呼吸次數的關系進行推理、解釋。探究實踐:體驗人體運動后對呼吸次數的影響,能嚴謹地記錄實驗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初步分析,得出結論。態度責任:能耐心細致地完成測量活動,在活動中相互協作,真實記錄。明白呼吸和健康之間的關系,樹立健康生活的意識。二、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呼吸的過程是氣體交換的過程,使氧氣進入血液,同時排放二氧化碳,肺是身體氣體交換的“中轉站”。難點:依據實驗現象、相關信息資料,對呼吸次數加快原因進行分析。三、評價任務(根據需要設計評價量規)1.活動一猜想改變呼吸速度的原因。2.動手操作,完成探究實踐活動。評價量表1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評價星等探究人體狀態與呼吸的關系 通過閱讀活動,分析呼出和吸入氣體成分的不同,得2星 ( )通過測量安靜狀態下、運動狀態下的呼吸次數,對人體運動和呼吸次數的關系進行推理、解釋,得3星3.積極參與探討,進一步呼吸與健康生活的關系。評價量表2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評價星等能夠討論出影響呼吸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能根據活動數據,合理推理和解釋人體狀態與呼吸次數的關系,得2 ( )呼吸次數增加對健康有什么好處? 知道呼吸次數的增加有利于氧氣的攝入,使更多的氧氣參與到生命活動中,為身體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提供養料,得2呼吸次數增加與心跳的關系。 知道伴隨著呼吸次數的增加,心跳速度也會加快,得1四、教學過程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效果評價(一)情境導入 科科經過第一節課初步了解了呼吸活動,很開心。一天早上,他在公園看見很多人:有些人在跑步,累得氣喘吁吁;有些人坐在草坪上,看起來很放松??瓶仆蝗话l現在不同狀態下,人們的呼吸狀態好像也不一樣。他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果果老師把他們帶到教室一起探究…… 在果果老師的指導下,他能找到答案嗎? 通過故事情境,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積極性。 學生融入故事情節,對能夠聯系本節內容的,要給予積極評價。(二)探究活動 評價活動一:猜測呼吸與人體狀態的關系 同學們,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呼吸,呼吸對于維持我們的生命具有重要意義。 同學們猜想一下,呼吸與我們的狀態有什么關系? 小組討論得出答案。 參考:1.人體狀態不同,呼吸快慢不同。 2.運動比靜止時呼吸要快。 評價活動二:比較不同狀態下呼吸的特征 大部分的生物都離不開呼吸過程,那么呼出和吸入的氣體有什么不同呢? 教師組織同學進行閱讀。 探究:1:比較人體吸進去和呼出來的氣體成分 探究步驟: 教師多媒體出示成分統計圖。 材料: ①空氣是指地球大氣層中的混合氣體,因此空氣屬于混合物,它主要由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質(如水蒸氣、雜質等)組合而成。其中氮氣的體積分數約為78%,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21%,稀有氣體的體積分數約為0.934%,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約為0.04%,其他物質(如水蒸氣、雜質等)的體積分數約為0.002%。 ②我們體內所有的細胞都需要空氣中的氧來維持生命,從空氣中吸入的氧可以幫助我們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氣體交換,使氧氣進入血液,同時排出二氧化碳。 (2)同學們仔細閱讀,做好記錄。 (3)小組交流,分享記錄。結合材料及生活經驗討論吸氣和呼氣時,討論出人體吸進去的和呼出來的氣體成分不同的原因。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小結: 1.吸入的空氣中氧氣比呼出的多;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比吸入的多。 2.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氣體交換,使氧氣進入血液,同時排出二氧化碳。 現在我們來改變一下我們的狀態,進一步探究一下吧! 探究2:影響呼吸的因素 活動1:測量安靜狀態下每分鐘的呼吸次數 1.一位同學準備一個羽毛放在鼻孔前面; 2.另一個同學拿著秒表開始記錄2分鐘內,羽毛波動的次數。 3.測三次,記錄測量數據。 活動記錄: 安靜狀態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每分鐘的波動次數18201919活動分析: 當呼氣時羽毛向下飄動,吸氣時羽毛向鼻孔處飄動,因此羽毛波動一次即呼吸一次。 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呼吸19次。 活動2:測量運動狀態下每分鐘的呼吸次數 課件出示活動規則: 1.學生平均分成四個小組,每組選出3個代表,分別進行慢走(20步)、快走(20步)跳動(20次)、俯臥撐(20次)。 2.每組分別記錄3個代表運動后的呼吸次數并取平均值記錄到表格中。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運動,測算呼吸次數,分析并得出結論。 記錄: 活動安靜狀態慢走20步后快走20步后跳動20次后俯臥撐20次每分鐘的呼吸次數2324263033活動分析: 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呼吸的次數也隨之增加;運動越劇烈,每分鐘呼吸的次數越多。 活動結論: 每分鐘的呼吸次數與運動有關,運動越劇烈,每分鐘呼吸的次數越多。 評價活動三:解釋影響呼吸頻率的因素及作用 教師組織活動: 1.分析數據,哪些活動會影響我們每分鐘的呼吸次數? 學生活動,討論,得出結論。 很多活動都能影響我們每分鐘的呼吸次數,做運動時,呼吸頻率增加,比如跑步;靜止時活動頻率降低,比如睡覺。 2.運動后,呼吸次數的增加對我們的健康有什么好處? 學生活動,討論,得出結論。 我們身體的各組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的生命活動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這個過程需要氧氣參與。所以,呼吸次數增加,可以增大身體供氧量,使我們保持充足的能量。同時,呼吸次數的增加,也將身體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及時排出體外,保持身體健康。 3.伴隨呼吸次數的改變,你注意到心跳速度的變化了嗎? 學生活動,討論,得出結論。 運動會耗費大量的氧,人是通過呼吸得到氧氣,所以呼吸加快,人又是通過血液傳遞氧,所以心跳加快。 因此,心跳會隨呼吸次數的改變而改變,呼吸加快,心跳加快,呼吸減慢,心跳減慢。 拓展應用: 教師提問:肺是重要的呼吸器官,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 學生活動,討論,得出結論。 肺是身體氣體交換的“中轉站”,這個“中轉站”的大小直接決定著每次呼吸氣體交換的量。劇烈運動時,人體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氣,所以肺必須更加賣力地工作。這就是在鍛煉時,我們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 呼吸時,空氣中的一些病原體會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引發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為有效預防呼吸道傳染病,我們要不斷增強體質,學會科學洗手,經常開窗通風,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外出時戴口罩。 活動一: 在教師的指導下,猜想呼吸與人體狀態的關系。 活動二:探究1:通過閱讀材料,引導學生比較人體吸進去和呼出來的氣體成分,明白呼吸的本質是氣體交換。 探究2:通過引導學生體驗安靜狀態下、不同運動狀態下的呼吸,幫助學生發現影響呼吸的因素。 活動三: 通過研討,使學生對呼吸有進一步的認識。 活動一: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評估學生對于呼吸與人體狀態的關系的認知。 活動二:探究1:教師通過學生的討論情況,評估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理解能力。 探究2: 學生能夠自主體驗不同狀態下的呼吸過程,完成活動,能夠比較呼出和吸入氣體的不同,掌握影響呼吸頻率的因素。對學生表現進行評價,完成量規1評價。 活動三: 教師通過學生總結考查學生是否掌握本環節知識,完成量規2評價。(三)生活應用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高原反應嗎?高原反應一般是指人們在到達一定海拔時所出現的不適癥狀,常會表現為胸悶、氣短、心悸及失眠等其他癥狀。你們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高反嗎?我們又該如何緩解呢? 學生猜想,教師引導,得出結論。 原因:由于高原地區的環境低壓、低氧,會引起機體缺氧,機體為了適應低氧環境,就會發生適應性改變以滿足氧氣供給。另外,人們進入高原地區后,如果登高速度過快,或過度疲勞、精神緊張、本身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等,會使本身的耗氧量增加,加重氧的供需失調,誘發急性高原反應。 緩解方法:多注意休息,必要時可以適當吸氧,如果癥狀較為嚴重,需及時就醫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拓寬領域揮新知、知識運用巧遷移。 觀察學生是否積極參與談論以及現象解釋。(四)知識總結 學生自主總結,用簡報或思維導圖等形式,進行展示。 幫助學生學會設計思維導圖,通過導圖總結歸納本節課內容。 教師考查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歸納總結的能力,及時給予評價。四、成果集成總結影響呼吸頻率的因素以及保持健康的方法,用思維導圖形式展現。五、作業設計【知識技能類作業】一、填空。1、呼出的氣體和吸入的氣體相比,( )減少了,( )增加了。2、我們體內所有的細胞都需要空氣中的( )來維持生命,它可以幫助我們正常地生活和工作。3、我們在運動后,呼吸的次數( ),心跳的次數( )了。二、判斷。1、睡眠的時候,每分鐘呼吸的次數是最低的。( )2、人在呼吸過程中主要利用的是氮氣。( )3、每次呼吸氣體交換的量與肺活量的大小無關。( )答案:一、1、氧氣 二氧化碳 2、氧氣 3、增加 增加 二、 √ × ×【綜合實踐類作業】尋找一些保持呼吸健康的知識,做一期知識簡報吧!板書設計七、教學反思本節課我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我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其認知規律,用故事引入,采用了直觀教學和實驗探究的教學方法。不少學生對圖表的分析能力欠佳,需要在平常教學著重進行訓練。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整體教學】教科版科學四上二單元《呼吸與消化》第2課 呼吸與健康生活 課時教案.docx 【大單元整體教學】教科版科學四上二單元《呼吸與消化》第2課 呼吸與健康生活 課時課件.pptx 【大單元整體教學】教科版科學四上第二單元《呼吸與消化》 單元整體分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